短文网整理的《悲惨世界》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1
雨果这部名著的题目就让人感觉沉重,悲惨世界,就像我们的人生,欢乐的事情总是那么少,而忧愁的事情又是那么多。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存本身,到底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还是一件无比沉重的事呢。
这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的《悲惨世界》共五部,每一部都有一个名称,最后一部的名称便是《冉阿让》。虽然这部书塑造了许许多多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德纳第夫妇等等,但最打动我的人,还是冉阿让。
他曾经是一个苦役犯,他从监狱里逃了出来,一生背负着罪的包袱,但他有着善良的心,一颗比任何人都善良的心。他热心地帮助别人,他关心被生活所迫已经沦为暗娼的芳汀,他前去解救被德纳第夫妇任意欺凌的小珂赛特,他甚至放走了一直想要抓他的沙威。
可是,当他抚养长大的珂赛特嫁给了马吕斯后,他却感觉自己仍然是一个有罪的人,无法和珂赛特生活在一起,因为这样,他的良心会感到不安。于是,他让珂赛特不再称呼他父亲,自己离开了珂赛特一家。
得知真相的珂赛特和马吕斯迅速找到了冉阿让,而此时冉阿让已经快要死去了,这位内心强大的人,在生命的最后说出的是这样充满温情的句子,因为他看到了珂赛特,他唯一的亲人,他对珂赛特说:
珂赛特,你还记得在孟费眉,在树林里,你多么害怕,你还记得当时我提起水桶把吗?那是第一次我接触到你可怜的小手,它是冰凉的!啊!当时你的手冻得通红,小姐,现在你的手是雪白的了。还有你的大娃娃!你记得吗?你叫她卡特琳。你后悔没有把她带进修女院!有时你真令我发笑,我可爱的天使!下雨的时候,你把草茎放在水沟里看着它们漂去。有一天,我买了一个柳条拍子和一个黄蓝绿三色的羽毛球给你。你忘了这些事了。你小时候多调皮!你玩着。你把樱桃放在耳朵里。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和我的孩子经过的森林,我们一起在下面散步的树木,我们一起藏身的修女院,种种游戏,童年时代欢畅的嬉笑,都已经消失了。
他一生不曾娶妻,不曾生子,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却有着珂赛特相伴,从这个角度看,他又是幸福的。
在冉阿让的墓碑上,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
他安息了。尽管命运多舛,
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丧生;
事情是自然而然地发生,
就如同夜幕降临,白日西沉。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2
博爱,仁慈,善良。世界上真正做到这些的又有多少人,而冉阿让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拥有着一个高尚的灵魂。
出狱后的冉阿让,过着地狱般的生活。走到哪里都被人歧视、唾弃,只因他是个苦役犯,是个囚犯。社会的不公,人们的辱骂,一点一点地把冉阿让推向绝境。直至遇到了卞福汝主教,慈悲为怀的主教不计前嫌,伸出友爱、援助之手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冉阿让。读到这儿,我的心才得以安慰。原来在这个无情、黑暗的资本□社会,也有许多好人。生活中,我也常常看到类似的情景:在马路上,当看到老眼昏花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行动不便、缓慢地过马路时,一个个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都纷纷赶来搀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当看到孕妇捂着肚子,喘着粗气,扶着把手时,人们的心都被牵动了,都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孕妇坐。他们并没有因为自私而对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在别人困难时,他们挺身而出,怀着一颗慈悲和博爱的心去帮助别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世间多一些像教主般光明的使者,愿人们像纯洁的天使一样永远守候着心中那颗永恒的爱心。只有这样,博爱之心才会传遍世间每一个角落,这个世界才会变得美好,变得缤纷闪耀。
教主的博爱、善良、宽容深深感动了冉阿让,重新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洗心革面的冉阿让凭着仁爱当上了马德兰市长。有一天,一个无辜的老人被□,他们认为他就是冉阿让。冉阿让知道后,苦恼、痛苦涌上心头。最终他还是承认了自己就是冉阿让。读到这里,我的拳不禁微微握紧,心里暗暗疑惑道:“那个老人已经是风烛残年,活不了几年,他坐牢不见得会比住在破楼里苦。只要冉阿让不说,他依然是令人尊敬的市长,可他又何必为了那个毫不相干的老人,放弃荣华富贵,自讨苦吃呢?”读完全文我才知道,他心中充满了圣洁的光,明白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宁愿问心无愧,也不要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更因为,正直、慈爱、勇敢的信念已在他心里深根发芽。他的选择是明智的。
读完全文,不忍释卷,内心澎湃,感慨万千,思绪波涛似的起伏翻腾。
窗外,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屋子,我似乎望见了雨果先生用一双悲悯的双眼仁慈地望着苍生,望着这个世界,我的心在阳光下被融化了。外面是碧蓝的天空,绿树的海洋。我爱这个世界,我爱阳光下的生活。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3
轻轻撩《悲惨世界》的面纱,你看到了什么?
苦楚、折磨。雨果爷爷的金笔下流露出了19世纪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世间的一切不幸,在《悲惨世界》里流露得淋漓尽致。
故事中主人公冉阿让前半生经历了艰辛的贫民生活、黑暗的监狱生活。法律和习俗的压迫使他由物质的贫困渐渐走向精神的堕落。但遇上了卞福汝主教,冉阿让用后半生的时间实现承诺,做出了一系列震人心魄的事迹。
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卞福汝主教。他虽然是一名主教,但是他没有滥用权力,而是用自己的俸禄去帮助穷人,为人们造福,而自己却简朴节俭,毫无怨言。就这样,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成了穷人们心中的天使。他无私奉献,忘我的精神也让我敬佩。这种可贵的精神比天上的太阳还灿烂,比宝石还纯真无暇,比天空还无边无际。当看到卞福汝主教准备登山“拜访”强盗时,我的心随着故事情节高低起伏,在卞福汝主教做出决定时,我又是多么着急呀!汗珠顺着我的脸颊滑落,全身的肌肉绷得紧紧的,身子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我凝视着字眼,焦急,恐惧涌上心头。“他不怕吗?强盗啊!九死一生的冒险行为。”我忘情地嘟囔着。当看到卞福汝主教对穷人斩钉截铁说的那句话:“永远不要害怕,盗贼和杀人犯,那只是身外的危险。而真正应该害怕的是我们自身。”语气是那么的坚定,毫不迟疑。我想这就是卞福汝主教给我的回答吧!主教的家庭生活和他社会生活一样,自甘淡泊,却又严肃而动人。
感动的泪落在冉阿让的故事里。一个苦役犯在封建社会的无尽黑暗里“挣扎”,因为“特殊的身份”,没人愿意相信他,试想一下,在面对无数的挫折、一切打击后,自己已是千疮百孔。没有同情,没有安慰,更没有信任,像坠落在没有光明的深渊,生活是多么绝望啊!然而,在他遇上卞福汝主教后,他邪恶的灵魂被“天使”带回。黑暗的角落里,破天荒开了一道天窗,一缕阳光照射进来。他当上了海滨蒙特伊城市长,他也像他恩人那样,爱民如子,为腐败的社会做最后的努力。穷人们无不对他敬重、钦佩。倘若他当初并没有选择相信这个世界;没有改变自己;也像以前一样做令人讨厌的“恶人”。那他现在依然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依然生活在“悲惨世界”里。我对他充满崇敬,是因为他是“悲惨世界”里的一位慈善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一位慈善家,还因为他选择了爱,他还相信世界的美好存在,善良在向世界扩大,善良的力量你不可小觑。它比金子钻石都珍贵,“信任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悲惨世界》让我明白了:无论世间多么邪恶,但你不能改变心中一直有的善良的种子,让它成长,你会得到比什么都珍贵的礼物——他人对你的信任。
一轮明月升在夜空,一盏灯火照亮黑暗。不要放弃世界,因为会有一盏灯为你照路。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4
当看见最后的冉阿让,陪伴着那荡涤灵魂的银烛台,宁静而安详地闭上了双眼,我终于止不住泪流满面。
这本书充斥着善良与邪恶,虚伪与真诚,坚守与迷失。矛盾面淋漓尽致的展现总是令我们不禁心痛,我们的世界似乎还盈满单纯与信任,不能体会人情冷漠下冉阿让的绝望。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承受着世人的排挤,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人们带着防备、恐惧的目光破碎了他微乎其微的希望,在他再次彷徨、再次堕落之际幸运地遇上了这位善良的教父,给予了他生的希望和人的尊严。可冉阿让再一次的恶性展露偷拿了教父的两个银烛台,被警察缉拿带回教父的收养所时,却获得教父真诚的包容,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拿了银烛台,反而将那一对银烛台送给他,并叮嘱到:“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让自己过得好一些。”这一刻。冉阿让终于幡然醒悟,体会到了爱与宽容的力量。
爱与宽容便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世态再炎凉,也会有善的栖身所。即使世界充满了矛盾对立,但是只要我们坚守自己、坚守本心,拥有爱与宽容的力量,善良终会将邪恶打败,虚伪终将幻灭,真诚的心将会永恒。或许,当你为自由,为幸福坚持战斗的同时,可能沧海桑田、容颜易逝,甚至牺牲了自己,就像冉阿让,就像许许多多坚守爱的人们,即使他们失去了许多,但他们的力量会一直庇佑那些懵懂的孩子们勇敢成长。
冉阿让的内心被圣洁的爱洗礼,他学会了爱人,学会了忘记仇恨,淡化苦楚,他的内心得到了救赎,不再流浪。他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改名换姓,重新做人,大济苍生。他救济走投无路的芳汀,立誓照顾她的遗孤珂赛特,又救珂赛特于德纳第夫妇的魔掌之下,然后抚养她成人。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再受到伤害。他不惜一次又一次地铤而走险,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因而被当时黑暗社会的忠实守卫者冷酷的沙威盯上。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他放弃了现时的安逸,有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终珂赛特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真正令我痛心的是,冉阿让为那么多无亲无故的人们付出着,却一次次受到排挤、不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需要学会原谅,学会接受。他们也是人,比起那些虚伪贪婪却苟且偷生的人们,或许他们更能体现真正的人性。
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为什么不能宽容他,宽容这个一直宽容别人的人,因为无知所以恐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人生在世,慈悲为怀,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我们的内心才能被真正的洗涤。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5
《悲惨世界》,顾名思义写的就是一个十分悲惨的世界。这世界之所以悲惨,是因为人的心里充满着恨。
故事主人公冉阿让因为一次偷窃而开始了他长达19年的苦役生活。当他想着要改过的时候,人们却歧视排斥他,让他感受不到一丝的温暖。甚至当一位好心人告诉他冬天不要睡在室外的长凳上时,他冷漠地回答:“我在监狱冷冰冰的地板睡了19年,此刻睡那里有什么区别呢?”冉阿让的回答无疑让人感到更加寒冷。是啊,这个世界给他的爱太少,留在他心里的,是满满的悲伤和愤恨。
但幸好这时候,和蔼的神父出现了。他不仅仅没有像别人那样排斥冉阿让,还把他当成了朋友,哪怕当冉阿让偷走了他宝贵的`银器。他的感化使冉阿让第一次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就像一个一向住在冰冷地底下的种子感受到了阳光,然后慢慢地开始发芽。
冉阿让心里爱的种子就是这样被播种的。当他开始准备过另一段人生的时候,柯赛特出现了。她的出现,无疑是冉阿让人生的转折。从孤零零的一个人,变成了形影不离的两个人,从为自我着想,到什么事都从柯赛特出发。柯赛特浇灌了冉阿让的心之种,让他一发不可收拾地长起来。
柯赛特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冉阿让的功劳,更是她母亲的功劳。她的母亲芳汀深深地爱着她,但却没有潜力照顾她。只好独自一人在外工作来供养她。可惜她信错了人,德纳第夫妇根本没有好好对待柯赛特。之后他们更逼芳汀入绝境。是的,他们爱自我的家人,但那种爱是自私的爱。因为他们对柯赛特,对任何别的人都没有一点爱心。
真正的爱,是像冉阿让那样的,用自我的力量去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人。因此他才会拼命就马吕斯并同意柯赛特和马吕斯的婚事,默默地给予穷人们一些生活资助,在生命的最后时间忍下心不去找柯赛特……
如果说神父当时对冉阿让的爱是一种宽容的爱,马吕斯对柯赛特是一种情恋的爱,那么冉阿让对世界的爱,就是一种大爱。
世上如果没有了这些感情,就只是一个空壳罢了。所以说,没有爱的世界,是个悲惨世界。
如今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需要爱的人们,当我们享受别人的关爱时,别忘了用爱去滋润仇恨的心灵,用爱去拥抱本无情的世界。像神父那样,去宽容;像冉阿让那样,去付出。
爱的世界不悲惨。播种爱的种子,让世界成为爱的世界。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6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悲惨世界》这本世界名著,可是许多年来却没有读过。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受传统思想影响,对西方文化深有排斥。二是经济拮据,即使买书也得秉承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有机会看到这本书,也是占了儿子的光。一本书,两人看,最起码不算吃亏!由于是精简版,我用两天时间就看了一遍。不得不说,这本书改变了我对西方文化的传统认识,尤其是小说主人公冉阿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终身难忘。
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用《悲惨世界》来给这本书命名。是的,如果单从故事人物的现实遭遇来衡量,确实是悲惨了点。但是冉阿让在当时极度黑暗的社会下能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以仁慈、善良、博爱、宽容的精神重新唤回身边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可见冉阿让并不悲惨,他是精神的富有者。
故事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出狱后不被社会所接受,处处受到排斥和歧视,从而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在主教宽厚仁慈的的感化下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他隐姓埋名,凭着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然后出任市长。不管人生境况如何变化,他却始终不忘主教的教诲,为自己考虑的少,为别人考虑的多。他创办学校、招收无家可归的穷人做工、投身慈善事业、帮助身边的每个人,为当地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将是冉阿让之福,也是当地老百姓之福。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冉阿让的身份遭到了警察沙威的怀疑。当他从沙威口中得知有个叫商马第的人被误认为是自己将要开庭受审时,内心虽然备受煎熬,但还是舍弃荣华富贵,坦然面对将要再次坐牢的事实。他的再次越狱也是为了兑现在芳汀面前许下的诺言,要把珂赛特抚养长大。可是在未来漫长的生活中却要在沙威的追踪下东躲西藏,惶惶终日。革命的起义者安灼拉要杀掉沙威时,冉阿让主动请缨接受了这个差事,并以德报怨,为其松了绑,放了行。不得不说,沙威是个忠于职守的好警察,只是生错了年代。他的跳江自杀,也是在冉阿让善的感召下,做出的一种自我救赎的选择。
如果说当初冉阿让对珂赛特的关爱是出于同情怜悯,那么在多年相依为命的生活中,他对珂赛特的感情却已超越了父女之情。他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不能想象没有她的日子将怎么渡过。但珂赛特却和马吕斯相爱了,这让冉阿让再度陷入痛苦之中。经过一番心灵的煎熬,他再一次选择牺牲自己,在心爱的女儿和女儿的幸福之间选择了后者。
冉阿让去了,他的一生是悲苦的。但他的人格在坎坷生活的磨练中得到了升华,他是精神的富有者。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年代,冉阿让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被社会上的一些尔虞我诈、唯利是图所迷惑,当我们为生活中的一些不公、不满而彷徨时。不妨看看《悲惨世界》这本书,从冉阿让身上寻找一些有益的东西,做个精神的富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