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1
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好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海音写的一本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20世纪末,英子随着父母从台湾来到了北京的城南胡同,开始了新的生活。来到北京不久,英子便认识了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知道了秀贞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有一天,英子偶然发现她的好朋友妞儿和秀贞所描绘的小桂子十分相似,于是让母女两人见了面。不料秀贞母女在去找小桂子的生父时死在了火车底下。这个故事真让我难过。想想我自己呢?每天都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其乐融融,我应该好好珍惜这份幸福。
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有《驴打滚》这个故事。宋妈是英子家的佣人,因为家庭太过贫穷,自己出来当保姆,而她的丈夫好吃懒做。故事中,通过英子稚嫩的双眼,看出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世间复杂的情感。英子本以为宋妈的儿子会来到城里跟她一起上学,后来,宋妈的儿子却在放牛时淹死了,女儿也被卖了。宋妈拉着英子到处寻找女儿,可是一无所获。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出英子的天真可爱和善良,富有同情心。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逛超市,走到半路,看见一个老爷爷吃力地推着装满纸壳的手推车,我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个老爷爷多么辛苦呀,我去帮帮他吧。”“嗯。”妈妈表示赞同。“爷爷,我来帮您吧。”我说。“好,好孩子。”老爷爷说。周围的路人夸赞:“你快看那个孩子,多可爱啊!”那一刻,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林海音在书中写道:“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是小孩子。”童年是人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也是用金钱都换不来的最珍贵的礼物。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2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也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就有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儿英子,一家住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他们在这里经历了许多事情。在这里,有别人眼中的疯子秀贞,但她却是英子的好朋友;有别人眼中的小偷,但他却是英子眼中的好人。她与疯子秀贞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她认真倾听了小偷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她望着一直陪伴自己身边的宋妈远去的背影,有着浓浓的不舍。我从中用英子的视角感知到了那个时代的冷与暖、善与恶。
虽然书里写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事,但读起来却有着动人心弦的力量。这种力量促使我用那颗本真善良的心去看待世界,让我见证了那时北京的城南,也让我见证了英子的童年。书中蕴含着一种悲剧的韵味,伴随着童年的好友的离去,她担起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责任。从我打开这本书到合上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段令人回味无穷的记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送别歌又浮现我的脑海,徘徊于我的耳边。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他在不经意间流逝,春去秋来,青春年华刹那方休。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3
《城南旧事》是作者林海音自己的童年回忆,通过阅读我看到了她的纯真、善良。和她一样,我们的也简单而快乐。一本书,一个玩具,一次游戏,一场争吵……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追求和梦想。
可童年不是耐用品,一次性消费,很快就会失去。善良真诚的英子、薄相的妞儿、失子发疯的秀贞、草垛里的小偷、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兰姨娘、知识渊博的德先叔、保姆宋妈、严肃的爸爸、善良的母亲……作者童年里的一幕幕也让我想到自己童年中的很多人和事。他们都像书中的人物一样,一个个从身边走过,越行越远。英子在失去中渐渐长大,我呢?
我觉得:我们要珍惜童年的每一分每一秒,生命只有一次,童年也只有一次。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也补救不了了。学会珍惜,才能不怕失去,才能在失去中逐渐成长。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习成长。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4
小孩们总与大人们眼中的世界不同呢。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在大人们眼中只是个疯女人,而在作者小英子的眼中,她都觉得秀贞就是个普通的大姐姐,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纯真与美好吧。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人不禁对小英子产生了一种浓浓的喜爱之情。林海音是在42岁时写下这本书的,她竟还能以一个小孩子的纯真视角写下这部作品,使得文章整体童稚可爱。
我对秀贞这一人物印象深刻,正是因为小英子的童真,和秀贞成了好朋友,并帮助秀贞找到了她失散多年的女儿。小英子纯真、无私善良,她眼中的秀贞是个可怜的大姐姐,她只想帮助秀贞找到小柱子,儿童的世界是朦胧而又美丽的,他们是会以自己的喜好去评判人与世界的,也正是这点,让我从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一个可怜的正常女人秀贞,让人能够与小英子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我想这也正是林海音作品笔触及手法的迷人之处吧。
林海音的写作手法有点独特,她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写,不仅将人物的性格刻画的生动形象,甚至于更加真实,因为儿童眼中的世界是简单的,是像水晶般剔透无瑕的;而在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那时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的大变动与世事的百般沧桑而有了命运悲剧的中国妇女。而这些人的命运也时刻牵动着读者们的心,也就是说,这部作品也能吸引读者,使读者更加有想读下去的欲望。因此,我认为林海音的作品这一极具有特色的写作手法是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加以运用的。
这本书极具特色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小英子眼中的北京城南,更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清晰的背景,自然让人读了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字“旧”,让我浮想连翩,忆起儿时的伙伴,儿时的欢乐,儿时的老棵树。童年记忆——一曲梦的音符。
转眼间,我的童年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个音符。作者的往事:惠安馆疯癫的秀贞,爱美的兰姨娘,小伙伴妞儿,草丛里的男青年,宋妈、德先叔、父亲、骆驼队……这些美好的人,事和物,都离英子离去了。但唯一还在的只有英子对童年的怀想。
一书终,意未尽,下眉头,上心头。我不由地闭上眼,在默默时,勾起童年回忆,勾起英子的回忆,如同身临其境般,两个童年是那么纯净淡泊,弥久恒馨。
一幅幅童年的回忆图,被作者轻松朴实的笔调,细致地勾勒出来,一同追寻着。书中的一切是那么井井有条,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的人群,缓缓逝去的岁月,有一种别样的天真无邪,却饱含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似一曲娓娓道来的诗歌,让我们在孩子的眼中感到人间的凄苦。
虽然世态茫茫,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斗转星移,落叶残阳……这一切的一切依旧是那么美好,令人向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如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花儿落了,英子长大了。但童年,依旧是冬日的`阳光,是雨后的云彩,是人生中十分绚烂的时光。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南旧事》,每个人都有快乐的时光。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5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题记
漫长的驼铃在童年的僻巷上飘荡,英子短暂又甜美的童年在回忆中愈发显出一种忧伤的幸福。打开《城南旧事》这本书,英子的童年生活就栩栩如生地展开了。
《城南旧事》,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那个如水乱世。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对她来说,她很自由、很快乐。直到故事的终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离她而去的同时她长大了。她目睹着人间悲剧,由小到大,到父亲去世。她总是以天真澄澈的心灵,努力化解这些悲剧的负面意义。“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故事的终结,所有人都叫她要长大,是的,她长大了。
我沉浸在她的童年里。不得不说,看完英子的童年我感到很悲伤。“悲”来自于经历悲剧时英子茫然无助,“伤”是我为她的经历泣然感伤。人间真情留无计,今宵别梦寒。英子说,“我分不清海和天,我也分不清好人与坏人。”小小年纪,却道尽成人世界的善恶美丑。
《城南旧事》里所有的悲剧,都是那个时代造成的。被封建伦理逼疯的秀贞、小偷、兰姨与宋妈也有各自的血泪史。
而让人不得不叹服的是英子,她以纯真的童心折射出这些不幸的底层人物的人性光辉,在沉重的现实中保留了一片自己快乐的天空。
英子的童年也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的回忆。眼角闪烁的是童年的余梦吧。犹记那大榕树下,三五成群的人们高谈阔论,粗糙的水泥地上,是我们用粉笔画出的方格子,跳起的马尾,甩出了快乐的曲线。那些欢笑哭泣的小事,那些明朗的笑容,那段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的单纯岁月……童年,永远是我心底最大的温柔。
《城南旧事》,留给我一份哀怀,一种眷恋。追忆之中,更多的是对社会人生淡淡的哀愁和对故土人情沉沉的相思。也让我恍然大悟,曾经童年的真善美不是丢失了,而是早已沉淀在我灵魂深处,让我们有悠长悠长的怀想。
我们都不再是小孩子了,只是我们童年的欢笑仍随风一路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