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我读了法布尔所撰写的《昆虫记》。法布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下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转为虫子写出了十大卷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在出版社先后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后还是会在读书界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昆虫记》一书给了我很大的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法布尔一样,用于观察探索世界、用于追求真理,要养成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地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好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如: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粪球抢走的,螳螂是怎样产卵的等等,我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好像在听故事,毫不费力就在昆虫世界游览了一圈儿。
这本书主要是讲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习性、制作巢的方法、产卵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捕食的过程等等。
我觉得这本书中讲的几个昆虫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蝉了。在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的小虫子,也会在那一堆里产上它的卵,而这种小虫子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小虫子的幼虫便拿蝉的卵作为食物。其实当时那些小虫子就在蝉的脚边,蝉也看到了,如果蝉会轻轻地一脚把那些小虫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会被这些小东西给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无情的,它竟会六亲不认地把它的亲人吞食掉了,而且它在一个地方产下卵后,便再也不回来了,也不管自己的亲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
读过这本书我很佩服法布尔的,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法布尔每次出去,都要装两口袋昆虫回来,而且会加倍地保护们。
法布尔这种对科学的向往的精神,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也像法布尔这样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一定离成功的彼岸不远了!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读了《昆虫记》之后,会让读者意识到昆虫世界原来有那么多的奥秘,可以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昆虫世界的神奇。
读了《昆虫记》之后,我意识到昆虫世界原来有那么多的奥秘:蝉在地下待了四年才从地下爬出来,蟋蟀擅长筑巢和管理窝巢,蜘蛛擅长织网和捉虫,螳螂用心理战术让对方害怕……这本书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昆虫世界的神奇。
当我读着《昆虫记》,看到作者认真地、细细地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他不顾自身的安危去捕捉黄蜂,他一步步推测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和效果,他不断研究萤的`捕食过程。当试验失败的时候,他整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再来一次。法布尔的严谨、大胆、勤勉,让我看到了科学精神和精深的内涵。
但是,我没有这种风格,相反,我做的每件事都总是马虎、仓促,很少做完然后检查。
一次,语文老师让我们回家背诵课文,当天的作业并不多,但我一直在磨蹭,到了10点钟才算完成。我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妈妈要求我背诵课文。我背得不好,妈妈让我再背一次。我想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上床睡觉了,但是第二天只记得几个字,被老师批评了。
现在,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必须认真学习课文,对学习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
我很欣赏法布尔探索自然的精神,这让我觉得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也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细微观察。凡是读了《昆虫记》的人,都会喜欢上这本书的。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近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昆虫记》。
这本书写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让我们更了解昆虫,让我们充分感受昆虫世界的魅力。这本书主要列举了蜘蛛、蜜蜂、蚂蚁等昆虫。语言幽默,故事生动,很有可读性。
那就先说萤火虫吧!在漆黑的夜里,除了它其它昆虫都不会发亮,所以特别引起人们注意。书上写:萤火虫发亮并不是身体发亮,而是尾巴发亮,而且只有雌性拥有发亮功能,大概是为了吸引雄性吧!书上还写:萤火虫是可怕的食肉动物,它的捕捉方法通常是这样的:他会个猎物打一针麻醉剂,让猎物是去抵抗力,如此一来,它就轻而易举的`吃掉了猎物。
还有蝉,书上写:它幼虫时慢慢地从土里爬出来,爬到树干上,用力撑裂背部的薄壳,脱去老旧的皮,蜕变成一只蝉。书上还写:蝉并不像寓言写的一样,向蚂蚁讨吃的,倒是蚂蚁向蝉讨吃的,确切说是抢劫。每次是蝉先发现吃的,一些昆虫就冲过来抢走了。如果蝉不交出来,昆虫们就会进攻,它们先咬住它的腿,再爬上蝉的背,然后咬住它的腿,再爬上蝉的背,然后咬住它的嘴,把蝉拖到一边,最后把它的食物抢光。
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有可能具有自己的天赋。更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事物,这样就会发现许多的秘密和乐趣。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最近,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很好看,介绍了许多昆虫,有黄蜂、蜣螂、松毛虫、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昆虫就是蝉,读了蝉的故事,我才对这个平时小看的动物,产生了敬意。
以前看过的寓言中曾写过这样的故事:整个夏天,蝉终日唱歌,不做一点事情,而蚂蚁却忙着储藏食物。到了冬天,蝉因为饥饿去向蚂蚁要吃的。读《昆虫记》后我才知道,实际上,冬天在地上看不到蝉的存在,而蝉也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去向蚂蚁求食,相反蚂蚁会因为饥饿乞求它。七月时节,昆虫大都为口渴所苦,但蝉仍然很舒服。它会用突出的嘴,去吸树里的汁液,这样就不会口渴了,许多昆虫发现蝉井里流出来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量最多的是蚂蚁。蚂蚁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蝉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想把它的嘴从井里拉出来。蝉到最后不得已抛开自己的井,蚂蚁便占用了这个井,把浆汁全吃完。
我还知道蝉虽然它在树上大声的唱歌,但它自己根本听不见,蝉在地底下生活四年,在地上却只有三到四个月的生命,那是它生命最后的绝唱。
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中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昆虫的生活习性,他还告诉我们昆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爱护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