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爱德华奇妙之旅》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爱德华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1
阿比林的奶奶给她讲了一个疣猪公主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公主,她得到很多人的爱,但是她却不爱任何人。最后,她被巫婆变成了一只丑陋的疣猪,巫婆对公主说:“你真让我失望。”
奶奶佩勒格里娜讲完故事后,也对瓷兔子爱德华说:“你真让我失望。”
阿比林有一只外表光鲜的瓷兔子,叫爱德华。阿比林对爱德华百般呵护,千般崇敬,万般喜爱,就连吃饭、听长辈讲故事也不忘带上它,但是居高自傲的爱德华却不曾认真倾听、不曾爱过阿比林。
那时的爱德华不懂得爱。
因为一场突发的意外,瓷兔子爱德华不幸落入海底深处,于是,这场关于爱的奇妙之旅就开始了。
最初,爱德华在海底与污泥相伴了许多个日日夜夜后,被渔人捞起送给了自己孤独的妻子,与孤独妇人的相处中,爱德华开始学会了倾听。不幸的是他被妇人的女儿丢入了垃圾桶中。后来,他成为流浪汉和他的一条狗露西的好伙伴,可又辗转落入了一位自私的老太太之手——她把爱德华钉在木桩上当木头人。最后,他来到了一个叫萨拉的女孩的怀抱里,这个女孩很爱他,爱德华也真正懂得了爱,但可悲的是女孩六个月后就病逝了。爱德华被人踩得粉碎,萨拉的哥哥为修复他,只能把他给了玩具店。长长久久岁月的苦等,让他终于等来了阿比林。
纵观爱德华的一生,足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试想一只最初自鸣得意至极的瓷兔子,一步步被剥夺了尊严和骄傲,到最后变得支离破碎,无所谓生与死了,这到底是该经历了怎样的伤痛才能促成他最美的蜕变?显然是不言而喻的`。我想,爱德华之所以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归根到底离不开一个爱字。阿比林爱他时,他视而不见;他爱萨拉时,萨拉却离他而去了。“如果没有爱,一个故事怎么会有幸福的结局?”诚如奶奶所讲的疣猪故事,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这只小兔子发誓再也不会犯爱的错误了。”成长里的我们大概正如爱德华,总在失去后才会懂得珍惜,殊不知却早已擦肩一段纯粹的美好。层层叠叠的岁月里,生命是一场冗长的旅行,其间我们会邂逅形形色色的人物,但爱,会是这场旅行的核心。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在春天的一座花园里和一个女人的女儿在跳舞,那女人在他旅行开始时爱过他。”
那个女人,她叫阿比林。
嘿,让我们也好好珍惜这场关于爱的旅行吧!
《爱德华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2
我们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但如何感受爱、回应爱、付出爱,却是每个人都要认真学习的。世界大奖小说《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爱的成长的故事。
故 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制作精良的小瓷兔子,他的名字叫爱德华图雷恩。爱德华属于小女孩阿比林,她把他当成最好的朋友爱着。可是爱德华却对这种爱漠不关心,他 自命不凡,对人傲慢冷淡,这种性格注定他要经历许多磨难才能成长。所以,在一次海上旅行中,爱德华掉进了大海,从此与爱他的阿比林分离。后来他被一个好心 的渔夫救起,渔夫和妻子都非常喜欢爱德华,但好景不长,他很快就被嫉妒他的渔夫的女儿扔到了垃圾堆中,过起了暗无天日的日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流浪生活 后,爱德华又得到一个生病的小女孩的爱,可这个小女孩也很快死去,让他伤心不已。最后,懂得了爱的小兔子终于回到了他第一个主人阿比林手中。
故事中小兔子的每一个遭遇,都牢牢地牵动着我的心,让我非常感动。
在 爱德华学习感受爱的过程中,他由最初的自私冷漠,对爱他的人毫不关心,变得开始学会思考爱的意义。经过了这么多年不寻常的旅程之后,爱德华由一个对爱冷漠 傲慢的小兔子,变得逐渐懂得爱、珍惜爱,具备了和人类一样的正常情感;同时,也学会了应该在苦难的生活中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看到,在爱德华爱的觉 醒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阿比林的祖母讲的`故事:不懂爱的公主最终被巫婆变成了一头猪,就是因为她谁也不爱,对爱毫不关心。祖母想通过这个故事来启发爱 德华,可是,当时的爱德华却毫无反应。当他意外掉入大海、离开阿比林后,他才终于知道祖母为什么对他那么失望了,因为他不懂得用自己的爱去回应那么爱他的 阿比林。但此时已经无法挽回了。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理解爱是什么,如果我们从来都不打算爱或是被爱,活着就没有任何意义。就像书中一个饱尝人间沧桑的老娃娃所说的话:我们必须要了解谁会爱自己,我们下一个会爱谁。
由此我联想到自己从父母那儿收获的无尽的爱。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河边玩,一不小心滑进河里,幸好河水不算深,爸爸一个箭步冲过来,一把把我从河水里捞出来;看到我浑身湿透了,他就不顾严寒,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穿。现在想起来,爸爸的做法真是让我感动!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尤其让我体会到父母的爱有多么宝贵。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像爱德华一样,学习如何感受爱、回应爱,认识爱的意义。
《爱德华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3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的童话书。故事讲从前在埃及街旁的一所房子里,住着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制的玩具兔子,由于他的小主人,一个叫阿比林的小女孩非常喜爱它,总是把他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一直以来,阿比林也从不认为爱德华仅仅只是一个玩偶兔子,她把它当做了她的家人,最亲密的伙伴,给予了爱德华最温暖最包容的爱,可那时候的爱德华,它不懂得爱是什么,它只觉得只要自己长得漂亮,阿比林就会在那么玩具中独喜欢它一个,它开始变得自以为是,自鸣得意,也看不起身边所有的人和玩具们,更不懂得关心别人,小伙伴都对它很失望!
接下来的有一天,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爱德华被阿比林不小心丢失了,阿比林万分着急,四处找寻不到爱德华,而爱德华也从那一天起,离开了深爱它的阿比林,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了它的奇妙之旅。可是离开阿比林的旅途是漫长又艰辛的,在漫长的旅途岁月里,爱德华被捡到它的那些人当垃圾一样抛弃过也欺负过,也有遇到像阿比林一样爱它的人,但最后却迫不得已的被迫离开它,爱德华的心在这些伤感的离别中,一次次的碎裂,最后它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爱,学会了去爱别人,懂得了要珍惜身边爱自己的人。
读这个故事,最感动我的就是其中讲到一个叫布鲁斯的小流浪汉捡到了爱德华,没有当它是玩具,而是把他当成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伙伴,当餐馆老板粗暴的`把爱德华打碎后,布鲁斯伤心万分,可是他没有钱修理爱德华,为了修好爱德华,他最终把自己最心爱的爱德华送给了玩具修理商,同时答应玩具修理商从此不再和爱德华见面的苛刻要求。修好后的爱德华,再也不能见布鲁斯,一次次伤心的离别,让他非常绝望,甚至不再去期待有人会再像阿比林那样爱它,可是当他听了放在玩具橱窗中已经一百年的老娃娃的后,它又打开了心扉,等待着需要它爱它的人到来,终于有一天,已经成为妈妈的阿比林再一次惊喜万分的出现在爱德华面前,重要的是阿比林虽然已经不是小时候的模样,但她从来没有忘记过爱德华,让爱德华再一次感受到了爱的温暖,最后终于回到了家。
这个童话故事真的很感人,读了以后我也和小瓷兔子爱德华一样感受到,明白了要珍惜身边爱你的人,学会去爱别人,报答别人对你的爱,善待身边的人。
《爱德华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4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的作者是美国的凯特。迪卡米洛,本书获得了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故事讲的是在埃及街旁的一所房子里,有一只几乎完全用瓷料制成的小兔子,他的胳膊和腿被金属线连接起来,这样他的胳膊和瓷膝盖可以活动自如。他的耳朵是用真的兔毛做的,在那皮毛下面,是很结实可以弯曲的金属线,他可以使那两双耳朵摆出反映那小兔子的情绪和姿势,他的尾巴也是用真的兔毛做的,毛茸茸、软软的,做的很得体。那小兔子的名字叫爱德华。他的个子很高。从他的耳朵顶端到脚尖差不多有三英尺。他的眼睛被涂成蓝色,显得敏锐而机智。爱德华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小家伙。
爱德华的女主人是阿比林。阿比林对爱德华的评价很高,几乎就象爱德华对他自己评价一样高。每天,阿比林都会把爱德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阿比林还给爱德华精心做了许多衣服。每天,阿比林都会和爱德华说话,他都不在意,只是假装在认真的听。有一次,阿比林带着爱德华去伦敦玩。在船上,因为爱德华太可爱了,引起了两个小男孩的争抢,不注意把他扔出了船,掉进了大海。爱德华第一次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忐忑不安和恐惧。
在大海深处的297天后渔夫救了他,并把他送给了内莉,内莉给他缝制了几套衣服,他想这些虽然有点朴素,但穿什么都比在大海里强多了。好景不长,他被可恶的`洛莉扔进了垃圾堆,他内心感到了疼痛。在180天后,一个流浪汉把它捡起来了并带着他一起流浪。一次,他在火车上被人扔出了火车。第2天,一个老奶奶把他带回了家,把他钉在木桩上当了稻草人。一个小男孩把他救了下来,爱德华一直陪伴着一位病危的小姑娘身边,并很乐意为她跳舞直到她死去。
爱德华和小男孩在一起卖艺途中,爱德华被厨师摔碎了。因为没有钱为爱德华修复,小男孩选择失去他,恳求玩具商店的人帮他恢复了原形。在玩具商店里,爱德华对爱失去了信心,因为他一再的得到爱,懂得了爱,又失去爱。他没有信心再爱了。这时一个老娃娃给了他信心,让他又燃起了爱的希望,终于有一天,阿比林找到了他,一起回到了家乡。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对爱的理解更深了,刚开始我觉得爱德华一路经历了艰辛和危险,并不觉得这是很奇妙的,而应该叫历险记更为贴切。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出书作者的用心,故事的奇妙之处是爱德华从先开始的自命不凡,只知道享受着别人的爱,自己却无心爱别人,到后来经历的种种磨难,让他一点点的理解了爱别人。我们在生活中同样的享受着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当我们得到这么多爱的同时,也要懂得爱他们,报答他们!
《爱德华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5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美国作家凯特·迪卡米洛写的儿童小说,获得“波士顿全球号角书金奖”。它在中国大热,或许是因为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男主角都敏俊,剧中,这本书是都教授的枕边书。
我与这本书结缘,则是因为代静析老师的推荐。当她用近似孩子般的语态向我们介绍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时,我看到了她眼神里的光,便有了想立即翻阅的冲动。
我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便是:人生每一次的遭遇都将带给你成长,尤以挫折和苦难,给人带来的转变最大。书中的主角爱德华,是一只漂亮的陶瓷兔子。他的一生经历了被爱、被伤害、被抛弃到渐渐懂得爱、珍惜爱、学会爱、找回爱。
这不由得也让我想起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那只桀骜不驯的陶瓷兔子,曾经将主人的爱视为理所应当,他自私却也不幸福;那只狂妄自私不懂感恩的陶瓷兔子,被淘气包、渔夫女儿、老妇人伤害后,在疼痛中才渐渐明白,曾经拥有的爱是多么难能可贵;那只终于学会爱、懂得爱、珍惜爱、想要爱的陶瓷兔子,也在一次次奇幻遭遇中,明白了人生的意义,爱的意义。最终,当他再次看见自己的主人卡比林时,他是幸福的,因为心中有了爱而幸福。
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呢?我们也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学习成长和珍惜。从幼稚、不愿长大到会为人着想,从对父母爱的挑剔到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父母,从天不怕地不怕到懂得尊重和敬畏,从懵懂无知到热爱学习,从习惯依赖到成熟独立……我们,在经历挫败、成功,在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在努力活成自己更喜欢的样子。
人的内心是需要爱的,渴望得到爱也想要去爱别人。爱,是什么呢?我无法将它准确诠释,我却在感受着爱带给我的温暖、带给我的光亮、带给我的幸福……
在本书中,爱是故事的线索,经历是人生的修行。在生活中,成长是生命的线索,经历同样是人生的'修行。相同的是,爱德华和我们都在经历,都在修行。不同的是,爱德华在经历后,学会了爱而变得幸福。我们的世界里,却也有很多人,在经历后,仍然没有感到幸福,收获成长。不同的是,爱德华的幸福,在故事的结尾得以定格。我们的人生,直至生命结束的那一刻,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所以,让我们在这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一生里,在每一次经历中,且行且珍惜,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时光、不辜负他人、不辜负生命,做好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人,修行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爱德华奇妙之旅》读后感 篇6
晚饭后,爸爸出门去了,妈妈坐在沙发上打毛衣,外婆在收拾餐桌……
我坐在书桌前,在纸上画了一只小兔子,一对长长的耳朵,一身精美的丝绸衣服,一双精致的皮鞋,风度翩翩。对,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他的投影是多么的优雅!”我沉浸在书中,突然,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呀,好漂亮的兔子!”我回过头:“妈妈,他的名字叫爱德华。”妈妈显然有些惊讶:“你说的是《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吗?我一直以为爱德华是一个人的名字。”
知道吗?爱德华曾经是一只近乎完美的瓷兔子,美丽,优雅,高贵——虽然有点自命不凡。他的主人非常爱他。作为一只瓷兔子,爱德华会激动,会感伤,会顾影自怜,可那时他不懂爱。
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爱。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就是一次失去的旅程。在一次海上旅行中,爱德华掉进了海里,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垃圾堆里到流浪汉的营地,从一个生病孩子的床前到孟斐斯的街道上……
一次又一次的失去,爱德华“身体深处的某个地方”学会了疼痛,他不再关注自己的影子,开始学会倾听别人的'回忆,懂得了爱。最终,找到了回家的路。
看完书,看见妈妈还在身边忙碌,我轻轻地说了声:“妈妈,我爱你!”妈妈有些诧异,然后伸出手臂拥抱了我——妈妈不知道,我很怕和爱德华一样,失去之后才知道爱、疼痛中才学会爱,我要珍惜拥有的幸福,懂得、学会、感恩爱。
书中的老祖母说:“不懂爱的公主被巫婆变成疣猪”,那个一百年的娃娃说:“你必须充满希望。你必须知道谁会爱你,你下一个会爱谁。”
我忽然站起来,奔向厨房。任劳任怨的外婆每天这个时间都在洗碗,桔*的灯光照在她日渐佝偻的背上,时不时能听到她“吭吭”的咳嗽声。外婆身体不好,却每天都在给我们做饭、洗碗。没有人对她说“谢谢”,却总有人抱怨“今天的菜太咸了”、“饭煮得太软了”……有好几回,我都看见外婆在偷偷地抹泪。
站在厨房门口,我轻声说:“外婆,我爱你。”外婆回过头来,看见我,她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可是,我能说,那朵花上全是皱纹吗?在灯光映照下,我第一次那么真实地感觉到外婆老了,泪水夺眶而出。外婆慌了:“孩子,怎么了?谁惹你了?”我泣不成声:“是爱……爱德华……”外婆一脸茫然,可我知道:是爱德华让我学会爱,学会感恩!世界上,没有一份爱是理所当然的,每一份小小的爱,都值得我们感恩和珍惜!
此时,画上的兔子调皮地冲我眨了眨眼睛。我,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