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短文网

2025-10-31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精选1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1

一、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

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

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

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

C佳作交流

(四)拓展想像

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金色花》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诗选》。《金色花》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

三、理解词义

1.匿笑:偷偷地笑。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3.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我”变成金色花后开始和母亲捉迷藏。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第三部分(第⑧⑨段):写母子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情深。

五、问题解疑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假如一词有什么作用“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

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一段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听着母亲的呼唤,“我”“暗暗”“匿笑”“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3.怎样理解“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话“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是孩子对母爱的回报。快乐、活泼的孩子沐浴着母爱,想要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他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4.第④-⑦段按时间顺序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在三次嬉戏中,“我”散发出香气,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恢复原形,缠着母亲讲故事,更是对母亲的爱的自然流露。总之,这三次嬉戏都是“我”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深切的爱和依恋。

5.怎样理解妈妈对“我”说的“你这坏孩子”的一句嗔怪上文写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妈妈自然会嗔怪孩子,所以说“我”是“坏孩子”,嗔怪中透出的其实是至真的母爱。

五、课文主题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与妈妈“捉迷藏”,让妈妈嗅到花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等,以此来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金色花》教学反思

《金色花》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读。先让学生自读,标记生字词,说话句式:我想知道课文句子(字词)的读音。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自选片段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后齐读。第二板块:品。说话句式:我从课文句子()读出了()。或我觉得()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学生能发现“笑嘻嘻”、“新叶”的“新”、“暗暗地”、“悄悄地”、“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落到地上”、“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等词语或句子的妙处。并且用换读法理解“沐浴”(洗澡)、“披”(穿)、“穿过”(走过)、“嗅”(闻)等词语。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摇摆”、“跳舞”、“突然”(删读)、“求”等词语。最后小结,表扬同学们能够用删读法、换读法,从动作、神态、语言,从形容词、动词,从口语、书面语等角度品味语言。整节课,学生真正做到了自读深入,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教师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在35班,个人展示后没有齐读,学生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课堂效果稍弱。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2

一、教学原则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感染力和熏陶效果,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操,实现“以情育智”“以情育德”的人文主义教育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以亲情为主题,其中包括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要将情感教育和语文教育相结合,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启发学生在社会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金色花》这篇散文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奇特优美的想象和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母子情深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作品情感。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倾诉内心挚爱。

四、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学习文中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想象表达感情。

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朗读和拓展练习上。具体方法将在教学步骤中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五、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方式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结合谈话法、讨论法、练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际应用,帮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将按一课时、七环节进行教授。

(一)导入

朗读诗歌《真爱》,创设情境,话题导入:

1、你生活中最爱的人是谁?

2、你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你的爱?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用心朗读课文,感受母子情深。

2、学习合理想象,表达内心真爱。

(三)扫清文字障碍

出示生字,齐读正音

(四)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思考问题

2、出示问题组:我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我具体为妈妈做了那些事?

3、板书总结:金色花{花瓣儿、花香、花影}母子情深

4、齐读课文,体味真情。(配乐)

[完成教学目标1]

(五)品读赏析

1、找出最能表达母子情深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2、品读3—5自然段,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六)拓展运用

1、展开合理想象,抒发内心真情。

2、小组讨论,互诉真情。

3、纸鹤传真情(在折纸鹤的纸上写一段话或几句诗,再折成纸鹤送给最爱的人。)

(七)布置作业

用实际行动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3

一、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2、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4、[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5、[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6、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7、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8、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4

○思路综述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散文诗——《金色花》。

二、目标展示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嗅摩衍匿祷。词语:匿笑。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指导朗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小组之间举行朗读比赛。

3、表达个人感受: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都可,言之有理即可)

四、合作交流

教师导学: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先朗读,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五、探究学习

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六、创造性学习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2、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

3、请你模仿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

【热】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1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5

教学设想:

在本文之前,我们已经对诗歌的品读有所了解。《金色花》一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很感兴趣。我希望能通过学生自己品读,揣摩情感、语气,从而引入对该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以讨论、合作的方式把握诗的内容,理解文中优美句子。让学生不仅能感悟出诗中浓浓的亲情,也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在生活中默默地关爱父母。

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一首抒情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发生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落实这些内容:

(1)通过各种方式朗读,让学生把握诗的情感。

(2)品析句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细细品读诗中意蕴深刻的句子。

(3)把握主题:对最后两段的分析,把握全诗的.主题,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学了很几篇诗歌,但是大多都由老师引导分析,听受较多,希望能让学生学会自己感悟,找到朗读方法,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诗的情感和内容。并且在佳句赏析方面一直是学生感到吃力的地方,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加以落实,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学生总认为父母的关爱与付出是应该的,不能从内心去理解父母,更不要谈回报,本堂课也想让学生能在思想与情感中得到启发。

课题:24、诗两首——《金色花》

时间:20xx年12月15日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反复朗读本诗,把握诗的情感,并整体感悟全诗内容。

2、学生品读诗中佳句,仔细分析诗歌,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训练,通过分析句子,体悟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教学媒体: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幸福的,是无私的

母爱给了你呵护,是伟大的母爱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在与母亲的相处中,你是否感受到那母亲的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你学会了珍惜这伟大无私的爱吗?你想过回报吗?我想问问同学们:能清楚记得母亲的生日的同学有那些?

的确,在母亲身边,沐浴着母爱的孩子是何等的幸福快乐,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去感受那份情感。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6

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目的: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用诗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

二、学生朗读诗,教师给予必要的朗读指导

1、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

2、要求学生美读课文,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轻松活泼,应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

根据诗歌意境,确立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根据语境的关系,确立诗句的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放声朗读

三、师生共同研读

1、学生齐读《金色花》,整体感知诗意

2、学生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把学生分成六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谈读诗的整体感受

(2)、各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概说诗意

全诗展现了一副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3、选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象诗歌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画意

4、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江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呢?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可以想象,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

嗔怪中透露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5、悟读诗歌,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6、品读全诗,学习借鉴本诗的手法

这首诗诗人想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诗的独特手法

请同学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当你沐浴后,

当你吃过午饭,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四、课堂小节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象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

灿烂的金色花,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来寄托朴实纯真的母爱呢?

五、布置作业

小时候,我们肯定有过美好的心愿,想帮助妈妈减轻劳苦,以表示自己长大了,结果却适得其反,引来了妈妈的嗔怪以至责备

岁月的沙滩积淀了人生中至为宝贵的黄金般的记忆采撷一瓣心香,献给我们的妈妈,好吗?

请写一篇文章,借鉴《金色花》的写法,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

悄悄开放散发香气爱与人性

金色花变成金色花投影到妈妈所读的书页的

跳到妈妈面前突然现身美好圣洁

与母亲对话

教学反思:在教学这篇美和爱的文章时,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如圣洁的金色花般让人迷恋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领域中开垦和耕耘不是用鞭子去惊醒学生,而是用微笑用爱去溶化学生;是用善意用爱来感化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老师,不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充当了一个爱的传播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播撒了师爱的种子,犹如圣洁高贵的金色花般地让人恋恋不舍金色花——孩子、母亲——学生、老师——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的圣花!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7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吟诵诗歌的能力。

2、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3、学习诗歌借用具体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重点:

通过朗读在简单清新的语言中感悟至爱亲情

三、难点:

借具体意象表达感情。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同学们,我想大家大都是歌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吟诵着《游子吟》长大的,今天当我们翻到母爱这一页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深情背诵孟郊的《游子吟》(背诵)。是啊!母爱是世间最纯洁最真挚的的感情,它如山间的一泓清泉,是那样清澈明亮,在我们身边淙淙流淌,在世界文学史上淙淙流淌。然而,我觉得已经长大的我们,不仅仅应该享受母爱,更应该懂得怎样热爱母亲,今天就让学习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倾听他对母亲真倾诉?

首先让我们走近文学巨匠泰戈尔,了解金色花。

(二)我朗读,我感悟:

金色花是美丽而神圣的,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比它更美丽更圣洁,下面让我们朗读这首美丽的散文诗,感悟泰戈尔对母亲的深情。

1、自由朗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用“△”标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用“?”号标出。

2、听录音

一边正音一边揣摩诗歌的感情以及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作好学习朗读准备。

3、自由的有感情的大声朗读。(提示)注意:一首好诗,往往就如一首悠扬的乐曲,比如本文的三个“当你”和“我便要”便如一首歌曲每段的起始句一样,唱响了诗歌的主旋律,所以读的时候尤其注意重读与停顿。

4、指名朗读(配乐)、评价。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以上朗读,你能读出以下内容吗?请用以下句式回答。

我读出了一个(调皮淘气、天真纯洁、活泼可爱)的孩子。你看(你听)……

朗读指导:找出能表现儿童调皮淘气的词语,重读,明确语调:儿童特有的调皮,

我读出了一个(慈爱、温和、)的妈妈,你看(你听)……

我读出了一份(真挚、纯洁的热爱妈妈,依恋妈妈)感情。

朗读指导;明确语气:舒缓、深情;语速:中速。朗读的时候可以想象成这是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诗歌抒发感情时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意象),这首诗歌也是一样,主要借助了什么具体事物呢?(明确:诗中我就是那朵金色花,那朵金色花就是我,这在写法上叫以物喻人,金色花这种具体的事物在诗中叫意象。)

诗中我变成金色花后是靠一种什么方式来表现对妈妈爱和依恋的呢?)嬉戏?

泰戈尔多才多艺,不但擅长作诗,还擅长作曲和绘画,他所写的三次嬉戏,就像三幅图画,而且是三幅优美的图画,请挑出你喜欢的一幅,深情朗读并简要说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

(三)我质疑、我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科学表明:好奇与疑问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现在请同学们提出你的疑问,开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吧!

归纳问题如下: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用金色花表现了母子之爱的美好与圣洁

2、我为什么一直不告诉妈妈,不让妈妈知道我所干的事?

孩子觉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给妈妈带来快乐……所以他只是撒娇,总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读的书是《罗摩衍那》而不是别的.书?

《罗摩衍那》为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这两部史诗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马史诗相媲美。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广为流传,成为他们思想行为、道德观念的准则和生活的楷模。

从内容上看,作品也是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同学们,我不想再说母爱似海深像山高,但已作为妈妈,我现在懂得了,母亲们常常把心掰成两半,把一半留在自己的躯体里,另一半贴在我们的身上,随时感受着我们的冷暖,就像歌词里的“欢乐着你的欢乐,痛苦着你的痛苦”。孩子们,把我们刚才说的话写下来读给妈妈听吧!哪怕只给母亲的心灵增添一丝温暖、一丝欣慰,也不枉母亲养了我们十来年,也告诉母亲我们懂事了,也见证我们也有一颗赤子之心。

请欣赏:《告别》。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母亲默默的关爱之情。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牵挂之情。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又在树间吟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又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又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母亲默默的关爱之情。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牵挂之情。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又在树间吟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又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又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10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1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12

一、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2、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4、[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5、[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6、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7、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8、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1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让学生感悟世间的至爱亲情,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感悟思考法、合作探究法、想像创作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懂你》

2、出示主题,引出课题

十几年前,满文军凭借着一首《懂你》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如此深情的演绎这首歌时,他这样说道:“在演唱这首歌时,我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她为了我能够唱歌,默默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那时她用家里仅有的几百元钱给我买了录音机,来支持我学唱歌”。“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这是满文军的母亲对满文军深深的爱,更是天下所有的母亲对自己孩子深深的爱。满文军用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演唱回报着自己的母亲,同学们,当你们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们是否也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金色花》,一起去感受这世间的至爱亲情。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幻灯片,简单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生听读课文录音

《金色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要学好散文诗,首先就要会朗读,这首散文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特别适合朗读。下面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听朗读的节奏,感知课文的情感。

3、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多美的散文诗啊!同学们只要用心感受,用心朗读,也能读出这种美的意境,那么就带上你们的心,配着音乐自由朗读吧,读出你的感受,读出美的意境。

4、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听读和自由朗读,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较好的把握,那么,一起来完成这个问题吧!

投影:孩子变成了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说一说。

妈妈我

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跳到妈妈面前,恢复原形

5、感知人物,体会母子情深,把握朗读情感

孩子与妈妈逗乐嬉戏,那么有趣,那么幸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文中的孩子与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起来说说吧!

投影:(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孩子,我读出了一位______的妈妈。)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内容中感悟到的?

如果让你来朗读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语调呢?

6、学生配乐齐读

孩子快乐调皮,妈妈温柔慈爱,他们母子情深。让我们和着音乐齐读课文,一起来感受这浓浓的亲情。

(三)、合作探究,交流倾诉

1、合作探究

(用幻灯片出示讨论的问题)

A、“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B、孩子为妈妈做了不少事,为什么却不告诉妈妈?

C、孩子回来了,妈妈为什么还说他“你这坏孩子”?

2、真情倾诉

投影:找到与母亲相处时或温馨或快乐或感动的瞬间,讲给大家听。

(播放背景音乐《鲁冰花》)

(四)、感情升华,想像创作

1、投影:《金色花》这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母亲的爱并与大家交流分享。

2、教师引路(播放背景音乐《懂你》)

投影:

假如我变成了一只小鸟,我要时刻飞在妈妈的身边,为她吟唱最动人的旋律。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摇椅,妈妈,您累了,就躺在我的身上,我会用尽所有的力量支撑您疲惫的身躯,让您在轻轻的摇晃中安然入睡。

(五)、学法延伸,自主提高

1、投影:介绍冰心及其作品特色

2、投影:请同学们按照学习《金色花》的方法自学冰心的《荷叶母亲》。

A、用朗读来感悟诗歌的内容,把握情感;

(几看红莲,场景如何,情感如何)

B、用合作交流来体会主旨;

(红莲象征什么?荷叶象征什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C、用仿写来抒发真情,提高能力

(用文章最后一段的句式仿写,抒发真情)

母亲啊!你是——,我是——,——————,——————————!

(六)课堂小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欢歌来努力回报我们的母亲。回报母亲,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母亲默默的关爱之情。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牵挂之情。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又在树间吟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又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又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 篇1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