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教案

短文网

2025-11-04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钓鱼》教案(精选17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钓鱼》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钓鱼的一天》这本书没有一个字,但里面有许多有趣、幽默的情节,孩子们非常喜欢。为了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围绕该绘本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从而掌握绘本阅读技能。

活动目标:

1、了解绘本内容。

2、体验阅读的乐趣。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与绘本相关的图片。

2、每人一本绘本《钓鱼的一天》。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封面上有什么?

二、逐步了解故事情节

1、了解钓鱼大叔。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钓鱼大叔骑着自行车,带上他心爱的鱼竿和小桶,去钓鱼了。一路上他遇到了哪些事情呢?请小朋友们从书中仔细找一找,告诉我是在哪一页找到的?在看之前我有要求,看书时要从前往后一页一页轻轻翻。

2、幼儿自由阅读。

小朋友看完了吗?现在请你们说说钓鱼大叔都遇到了哪些事情?请回答的小朋友告诉大家“请大家翻到第几页”。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2—3页

看第二页。钓鱼大叔骑着自行车,他的前面是谁?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好像在追前面的公交车?她能追上吗?钓鱼大叔会怎么做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钓鱼大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乐于助人)

(2)4—5页

第五页,钓鱼大叔车子后面怎么坐了一位阿姨,这是怎么回事呢?好,你来说说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这位阿姨在追公交车,没赶上,钓鱼大叔看到了,热心地帮助了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钓鱼大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乐于助人)

(3)6—7页

请大家翻到第七页。钓鱼大叔在和谁挥挥手?阿姨怎么不坐大叔的车了,她要去哪里呢?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火车站的.?钓鱼大叔又去了哪里?(他进了一家咖啡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原来钓鱼大叔想喝一杯咖啡提提神。

(4)8—9页

从咖啡馆出来,钓鱼大叔继续往前赶路。他穿过街道。

(5)10—11页

现在钓鱼大叔到了哪里?(街心公园)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12—15页

钓鱼大叔来到码头,他停了下来,他在看什么呢?(可能是他看到小企鹅叼了一条鱼,他在想自己也能钓到这么一条大鱼,也可能是被小企鹅主人的训斥声所吓到)

(7)16—17页

这次钓鱼大叔到了哪里?(渔具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会进去干什么呢?(买鱼饵)买了鱼饵,钓鱼大叔高高兴兴地和渔具店老板再见。

(8)19—21页

钓鱼大叔一路前行,他来到了铁路边,刚好一列火车经过,他看到了谁?你觉得他心里会怎么想?是的,刚才他帮助过的那位阿姨在开心地和他打招呼。小朋友,钓鱼大叔和这位阿姨认识吗?(不认识)是的,原本并不认识的两个人,因为钓鱼大叔的热心相助,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朋友。所以小朋友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去帮助别人,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

(9)22—23页

钓鱼大叔来到了海滩上,他看到了谁?(红嘴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10)24—25页

终于来到了海边,钓鱼大叔开始钓鱼了,红嘴鸟在干什么?(静静地等待)你觉得他会钓到鱼吗?

(11)26—27页

钓鱼大叔终于钓上了一条鱼,他现在是什么心情? (高兴、开心)

你是什么心情?(为钓鱼大叔感到高兴,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其实我还有点担心呢,红嘴鸟正飞了过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12) 28页

大叔钓的鱼被红嘴鸟抢走了,他的脸都气红了。看到这个情况,你想对大叔说些什么呢?(大叔,下次可要小心点,别让红嘴鸟叼走了。大叔,别生气,你还会钓到这么大的鱼的。)

2、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朋友,大叔在钓鱼的路上发生了很多事情,你们还记得他先遇到谁,然后遇到谁?最后又遇到了什么吗?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把图片排排序。

看图片讲故事。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钓鱼大叔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心爱的鱼竿和小桶去钓鱼了,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位正在追公交车的阿姨,就热心地把她送到了火车站。他自己进了一家咖啡馆,喝完咖啡,钓鱼大叔继续往前赶路。他穿过街道,经过街心公园,来到了码头,看到了归来的渔船。当他经过渔具店时,进去买了鱼饵,又出发了。在铁路边,当火车经过时,他碰巧遇到了刚才帮助过的那位阿姨,阿姨高兴地朝他挥挥手。经过一路的奔波,大叔终于来到了海边,在海滩上,他遇到了红嘴鸟。现在大叔开始钓鱼了,红嘴鸟在一旁静静地等候,终于钓上了一条大鱼,大叔可开心了,就在这时,红嘴鸟嗖的一声冲过来,叼走了鱼,大叔气得满脸通红。

师:小朋友,钓鱼大叔忙了一天什么都没有钓到,而红嘴乌却有了收获,其实在红嘴鸟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下节课再来看。

活动反思:

活动中围绕钓鱼大叔一天的行程引导幼儿自主观察、阅读绘本。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幼儿很快被绘本的幽默所感染,并投入到了绘本的阅读中,始终抱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是他们经验的调度者和指挥者。

《钓鱼》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古诗,谈话导入

学生朗读: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儿?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一条鱼,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由“小老师”带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纵、鳃、皎”。)

4.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5.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可借助录音机),用“○”标出点明时间先后的词语,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序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不懂的地方,画上“?”。

3.交流、汇报。

(1)说说表示时间的词语、叙述的顺序。

(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好长时间、晚上十点、三十四年过去;按事情发展顺序。)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小标题概述。

(钓鱼——放鱼——启示。)

(3)交流没弄懂的问题。(简单的由学生互相解决,师生共同确定感悟探究的重点。)

如:①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③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提出探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叙述的顺序。

二、自主学习,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钓鱼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质疑。着重理解以下问题:

1.“我”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鲈鱼?

2.“我”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之情。

3.练习按课文填空:

( )湖面上,溅起了( )涟漪。

思考:所用的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放鱼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并探究:

1.父亲为什么要看时间?

2.演一演: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些什么?(分角色,一个学生演儿子,一个演父亲,注意父亲说话的语气。)

3.辩一辩: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的情感如何变化?父亲做得对不对?

4.说一说: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2.在文中找出能印证父亲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语句。

3.“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巩固练习:填空,并说说填上的词在句子里的作用。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 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 )的回忆和( )的启示。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小组内合作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面对各种诱惑。在诱惑的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力量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走弯路。

2.作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句,抄写在“采集本”上。

《钓鱼》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物体数量及其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2、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3、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火车4辆、筐若干、纸卡小猫若干。

2、学具:钓鱼竿、篮子;鱼卡片若干。

3、场地布置:用软水管围成3个水池。

活动过程:

(一)、以小猫来参观的形式引入,引导幼儿观察车厢上的数字和小猫的.数量。

指导语:今天有一群小猫乘着火车来我们的参观,我们来数一数。

1、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老师根据小猫的数量在车厢上贴上相应的数字。)

2、每节车厢上有几只小猫?

第一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1;

第二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2;

第三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3;

第四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4;

第五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5;

(二)、通过钓鱼进一步感知5以内物体的数量。

指导语:我们的客人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呢?好,我们一起去钓鱼来请我们的客人好吗?

1、讲解玩法,提出规则。

⑴玩法:

指导语:外面有3个池塘(1、2、3号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每个池塘旁边有10个篮子和钓鱼竿,第一组的小朋友在1号池塘钓鱼,第二组的小朋友在2号池塘钓鱼,第三组的小朋友在3号池塘钓鱼。

⑵规则:

①要小心,不要踩进池塘里,小心钓鱼竿碰伤手脸;

②手拿着鱼竿钓鱼,不能用手去抓鱼,也不能捏着鱼钩钓鱼;

③边钓鱼边数,你钓了几串鱼,每串有几条鱼?

⑶幼儿

重点指导幼儿正确点数4和5的物体数量。

⑷引导幼儿交流:钓了几串鱼,每串有几条?

⑸小结:今天我们钓了许多鱼,有一串1条、一串2条、…一串5条。

(三)、通过分鱼学习根据数字放上相应数量的物体。

1、讨论、交流分鱼方法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鱼怎么分比较合适?(比如:这一串3条鱼应该分给那一节车厢的小猫?这样分你们同意吗?)

2、幼儿分鱼

⑴提出要求:

△第一组的小朋友分给蓝色火车的小猫;第二组的小朋友分给黄色火车的小猫;第三组的小朋友分给绿色火车的小猫;

△边数边分,分完了要各组要检查一下,你分给小猫的鱼对不对。

⑵幼儿动手操作:重点指导幼儿根据数字放上相应数量的鱼。

⑶指导各组的幼儿检验分鱼结果。(我们各组都来检查一下,是不是每只小猫都能吃到鱼呢?)

《钓鱼》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猫弟弟钓鱼时前后不同的态度,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词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3.让幼儿懂得做事情要专心。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猫弟弟钓鱼时前后不同的态度。

活动难点:让幼儿懂得做事情要专心。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知道小猫喜欢干什么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小猫钓鱼》。

2.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看视频。

结合图片提问:

(1)猫妈妈带着猫弟弟到小河边干什么?谁飞来了?蜻蜓像什么呢?猫弟弟怎么样呀?猫妈妈有没有去?为什么?猫弟弟有没有捉到蜻蜓?猫妈妈有没有钓到鱼呢?

(2)一会又有谁飞来了?蝴蝶怎么样呢?猫弟弟怎么样呀?有没有捉到蝴蝶?猫妈妈有没有钓到鱼呢?

(3)猫弟弟心里怎么样呢?他说了什么?猫妈妈是怎么说的?(学习词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听了猫妈妈的话,猫弟弟怎么样?

(4)后来,又有谁飞来了?猫弟弟是怎么做的?最后猫弟弟有没有钓到鱼呢?

4.再次倾听故事。

提问:故事里的小猫都做了哪几件事情?

讨论: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猫吗?为什么?(对词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运用.)

5.迁移作品:我们平时做事的时候,应该怎样?

6.结束。

小猫钓鱼

在树林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里有许多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一只早上,猫妈妈带着猫弟弟到小河边去钓鱼。他们刚坐下,一只蜻蜒飞来了,蜻蜓真好玩,飞来飞去像架小飞机。猫弟弟看了真喜欢,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猫弟弟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钓了一条大鱼。

猫弟弟又坐在河边钓鱼,一只花蝴蝶飞来了,花蝴蝶真美丽,猫弟弟看了真喜欢,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猫弟弟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又钓了一条大鱼。

猫弟弟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

猫妈妈看了看猫弟弟,说:“钓鱼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你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

猫弟弟听了猫妈妈的话很难为情,从此就一心一意地钓鱼了。

蜻蜓又飞来了,蝴蝶也飞来了,猫弟弟就象没有看见一样,一步也没走开。不一会儿,嗨!钓竿上的线往下沉,钓竿也动起来啦,猫弟弟使劲把钓竿往上甩,“哎哟!”一条大鱼钓上来啦。鱼摔在地上,噼噼啪啪地乱蹦乱跳,猫弟弟赶紧捉住大鱼,高兴得喊了起来:“我钓到大鱼啦,我钓到大鱼啦!”猫妈妈和猫弟弟一起抬着大鱼回家了。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比较单一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刚要》提倡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实际上就是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幼儿所有感官的参与,将多种教育形式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不单调,不枯燥,唤起学习的欲望,把学习变成是一种快乐的事。因此,教师应将语言活动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发展。

《钓鱼》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钓鱼》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钓鱼》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点:

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

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1—10的数字卡,课件。

学具:钓鱼竿、小筐人手一份,六筐用夹子做的小鱼。画有超市和自助餐厅标记的卡纸人手一张(超市背面数字10,自助餐厅背面数字3,并用相同颜色的纸遮盖住)

活动流程:

一、导入,提出操作规则

师:“喜欢玩钓鱼的游戏吗?那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幼儿讨论:要安静、动作轻轻的,要有耐心……

二、钓鱼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1、幼儿钓鱼,教师巡回观察。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钓鱼的游戏,我从1数到10,看谁钓得多。”“轻轻转过身,拿好钓竿,准备好了吗?不争不抢,耐心钓。”“准备、开始、1、2、3、4、5、6、7、8、9、10”

2、幼儿点数自己钓鱼的数量,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验证。

师:“时间到,把钓竿放在旁边,数一数你钓了几条鱼。”(幼儿边数边把鱼夹在小筐上)

老师举数字卡片,钓到相应数量鱼的幼儿举手,教师验证。

三、晒鱼游戏:学习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1、出示3条红鱼的.画面

师:“好,把小鱼轻轻的放回筐里。看来你们都是钓鱼高手啊,刚才我们是随便钓的,这次要增加难度了,看看会有什么要求。”

“要我们钓什么鱼呀?”

“说完整,3条红鱼。比一比谁钓得又快又准。”

“数一数对不对”(幼儿边数边把鱼夹在小筐上,教师验证)

2、出示7条蓝鱼的画面

师:“厉害,看看还有什么更难的没有,哇,这次要钓什么鱼了?”

“嗯7条蓝鱼,这次不仅要比谁钓得又快又准,还要比比谁的动作最轻,不推不挤也不抢。”

“好了吗,数一数是不是7条”(幼儿边数边把鱼夹在小筐上,教师验证)

3、 出示4条红鱼的画面

师:“我也钓了一些鱼,看看我钓了几条红鱼。谁多,多几条,那你能把你的红鱼变得和我一样多吗?什么方法?”(再钓一条)

“嗯,再添上一条。”“都添好了吗,现在几条了?是不是一样多了。”

4、出示6条蓝鱼的画面

师:“蓝鱼我也钓了,数数有几条。这次谁多呀?那怎么样把你的蓝鱼变得和我的一样多呢?”(拿掉一条)

“是呀,去掉一条就行了,现在几条了?是不是一样多呢?”(是)

5、小结:我们用添上一条,或者去掉一条的方法就可以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6、幼儿把自己筐上的红鱼、蓝鱼变得一样多

师:“现在我们的小筐上有几条红鱼,几条蓝鱼,那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变得一样多呢?”(幼儿讨论:红鱼添上两条或者蓝鱼去掉两条)

“好的,一起试试。”

出示画面小结:“原来可以用两种方法,添上两条红鱼,或者去掉两条蓝鱼就能变得一样多。”

四、包装小鱼,巩固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变得一样多。

1、钓剩下的鱼

师:“还有这么多鱼呢,都把它们钓起来吧。”(幼儿钓鱼)

2、包装小鱼

师:“钓了这么多鱼开心吗,那我们把它们包装一下,一会放到自助餐厅和超市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教师示范如何包装、幼儿包装)

师:“好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包装。”(请一名幼儿说说自己每份包装了几个)

3、按要求变得一样多

师:“呀!对了,自助餐厅和超市的食品都有包装要求的,在哪呢,哦,在这呢,撕开背面的小纸片,XXX,这是几呀?那怎么办呢?(去掉X条)。那这个呢?(添上X条)。好那我们赶快按要求来包装。”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把“小鱼”等学具放在区域内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钓鱼》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钓、妈、带、着、边、空、捉、意”8个生字,认识“女字旁”,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妈、边、捉、意”四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3、能借助图片,说说故事的内容。

4、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1、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要一起来学习一个童话故事,拼拼看,是什么呢?

出示音节:xiǎomāodiàoyú(个别拼读)

2、【板书课题:小猫钓鱼】学习生字“钓”,指导书写。

3、齐读课题:小猫钓鱼

二、学习第一节,看图说清图意

1、出示第一幅图片

师:仔细看看这幅图,图上有谁?【板书:猫妈妈和小猫】

学习“女字旁”,书空“妈”

2、师:他们在干什么?加上地点说说看?【板书:在河边钓鱼。】

拼读:河边,学习生字:边

师:这就是完整的一句话,写下来就是一句句子,最后写上小圆圈“。”

3、出示:带(dāi)着(zhe)

(1)个别拼读、开火车读

(2)用上这个词来说说这幅图。【板书:带着】

(3)齐读第一小节

4、师:“着”这个字在课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能读好它们吗?

出示:空着手钓着了(个别读、齐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按标点及停顿符号朗读两句长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蜻蜓飞走了……一条大鱼。

蝴蝶飞走了……一条大鱼。

四、学习第二、三小节,图文对照,练习说话

1、出示三幅图片

师:请你看看哪幅图是对应第二小节的,哪幅图是对应第三小节的?为什么?

2、生交流。

【板书:捉蜻蜓捉蝴蝶】

学习生字“捉”

3、师:这幅图上不也是有蜻蜓的吗?为什么不是对应第二小节?

【板书:空着手钓着了】

4、师:现在请你把第二、第三小节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记住。(自由读)

5、看图练习说话。(个别说)

出示:一只蜻蜓飞来了,_________________。蜻蜓飞走了,______________。

6、齐读第二、第三小节。

五、学习第四五小节,理解妈妈的话

1、师:小猫一次又一次都没钓着鱼,他是怎么说的.呢?师指导朗读(自由读)。

2、师:猫妈妈是怎样教育小猫的?

(1)听猫妈妈怎么说的,仔细听,看谁能记住妈妈说的话。

(2)听懂猫妈妈的话。

【板书:三心二意】学习生字“意”

(3)妈妈让小猫不要“三心二意”,而要“一心一意”,请小朋友在书上“三心二意”下面空的地方写上“一心一意”。

【板书:一心一意】

3、齐读第五节。

六、小结全文,想象说话

1、师:过了一会儿,小鸟飞来了,听了猫妈妈的话,小猫这次和前面可不一样了,他会怎么做呢?你能用上“三心二意”或者“一心一意”这个词说说看看吗?(自由准备、个别说)

2、梳理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猫钓鱼》这一课,知道小猫钓鱼时——,他一会儿——,一会儿——,结果每次都——,而猫妈妈钓鱼始终是——,所以每次都能——。

《钓鱼》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l、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对红、绿、黄、蓝四种颜色进行准确命名,并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

2、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红绿四蓝三种颜色的鱼若干。钓鱼棒、筐子若干。

2、贴有红色、绿色、黄色、蓝色标记的筐各一只。

3、红灯、绿灯、黄灯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红、绿、黄、蓝四种颜色,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

1、导入:今天老师好高兴,要带宝宝们去池塘边钓鱼,你们想不想去啊?我们开着小汽车去。

2、引导幼儿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师出示红色的方向盘),这是方向盘,宝宝看这个方向盘是什么颜色的 ,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红色的?这个方向盘是什么颜色的?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绿色的?这个方向盘是什么颜色的?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黄色的?这个方向盘是什么颜色的?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蓝色的?请宝宝每人拿一个方向盘,我们准备出发了。请拿着红颜色方向盘的宝宝来排队,再请拿着绿颜色方向盘的宝宝来排队,请拿着黄颜色方向盘的宝宝来排队,请拿着蓝颜色方向盘的宝宝来排队,小汽车,滴滴,出发了。(大多数孩子都说红色是太阳的颜色、苹果的颜色;绿色是小草的颜色、树叶的颜色;黄色是香蕉的颜色;蓝色是天空的颜色。他们心里都认识四种颜色,但他们只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表达,而不会用红黄蓝绿来准确地表达。我就逐渐引导孩子把准确地命名进行匹配,让孩子知道太阳的'颜色是红色,小草的颜色是绿色,香蕉的颜色是黄色,天空的颜色是蓝色。然后请孩子根据老师的命名进行排队,请拿着红颜色方向盘的宝宝来排队,请拿着绿颜色方向盘的宝宝来排队,请拿着黄颜色方向盘的宝宝来排队,请拿着蓝颜色方向盘的宝宝来排队,小汽车,滴滴,出发了,让孩子进一步巩固四种颜色的命名。孩子开汽车时,特别觉得有趣。如果在这里再配上一段开汽车的音乐,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3、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池塘到了,我们先把小汽车停在停车场里,老师的小汽车停在那里呢?老师的小汽车是红色的,我停在有红标记的停车场。宝宝们的小汽车是什么颜色的?停在什么哪个停车场里?宝宝们去找一找?(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我示范了一次,大多数幼儿都能准确地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有个别幼儿放错了,在我的提醒下,也能及时纠正。幼儿在停车场停车这个环节,充满了游戏性、趣味性,孩子在玩玩、做做中学习了分类。如果再添上停车场的标记,让幼儿再认识,可以更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复习巩固红、绿、黄、蓝四种颜色,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

1、宝宝们快来看呀,池塘里有什么?有多少?”(丰富“许多”)

2、“老师要开始钓鱼喽。”钓上来一条鱼:“哇,鱼儿上钩了,这是什么颜色的鱼啊?(红色)((再钓一条)“这是什么颜色的?(绿色)这条鱼是什么颜色的?(黄色)。这条鱼是什么颜色的?(蓝色)。(在这个环节中,孩子的情绪到达了高潮,看着老师钓到了鱼,他们欢腾雀跃,无比兴奋。我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巩固复习红、绿、黄、蓝四种颜色。当我提问妈妈钓到了一条什么颜色的鱼?大都数孩子已能用学到的经验来回答(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在回答问题时,我不断地提醒孩子要把话说完整:一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把话说完整。二是为下面的环节作个铺垫,拉近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很自然地叫我妈妈。)

3、宝宝钓鱼:“请每个宝宝拿一根钓鱼竿,钓到了鱼要跟旁边的宝宝们说说你钓到的是什么颜色的鱼?

4、我们钓了这么多鱼,好高兴呀,坐在河边休息一下。可鱼宝宝不高兴,他们回要自己的家,这就是他们的家。宝宝们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标记,是谁的家呀?我们把鱼宝宝送回家吧。

3、检查: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鱼宝宝在哭呀。(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自己动手钓鱼,他们兴奋到了极点,他们钓了一条又一条,而且还不断把自己钓到的鱼大声地告诉我“妈妈,我钓到了一条红色的鱼。”在幼儿分类完毕检查时,我不留痕迹地退倒后面,把孩子推前面,让他们相互自己检查纠正。这个环节既帮助孩子再进一步复习巩固四种颜色及分类,又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我和孩子之间亲密无比的关系,也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了自豪感和成功感。)

三、再次巩固复习辨认红、绿、黄、蓝四种颜色。

1、天不早,我们一起开小汽车回家!

2、红绿灯:“嘀嘀嘀……”前面是红灯,我们应该怎么样?哦,绿灯向前开喽。(师带幼儿开汽车出去)(活动结束,我利用红绿灯游戏,不仅让孩子把学到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而且也让孩子通过这个游戏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并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在这个游戏中,再编个顺口的儿歌,这样更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又便于幼儿记忆。)

《钓鱼》教案 篇8

教学任务:

l.交待本课训练重点:学习写一句通顺的话。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3.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序号。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5.质疑。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2.从课文中学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课文中学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字词。

2.自由读全文,回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二、新授:

(一)根据质疑情况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写了谁?他们在做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读一读。

(2)提示:这句话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随学生回答,贴图、板画)

(3)看图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运用语言)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式)。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小花猫开始钓着鱼了吗?为什么呢?自由读二、三自段。

(2)看图理解小花猫是怎样钓鱼的。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小花猫为什么钓不着鱼。(4)小花猫的心情怎样?(板书:没钓着)

3.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导有语气地朗读。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读。想:猫妈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2)你理解这两句话吗?(再次质疑)

(3)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结合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怎么能钓着鱼呢?”、“钓鱼就钓鱼”、“三心二意”等词句。(板书:三心二意)

(4)指导朗读,体会猫妈妈的话的含义。

5.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小花猫听了猫妈妈的话,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自由读六、七自然段,分组讨论。

(2)看投影,理解怎样做是一心一意钓鱼。(板书:一心一意)

(3)看图,理解“钓着了一条大鱼”(师板书:钓着了。板画:一条大鱼)

(4)指导有语气的读这两个自然段。

(二)总结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想:小花猫开始为什么钓不着鱼?后来为什么又钓着鱼了?

(三)学习按要求说一句话:

1.看黑板上的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出示例句。

2.按要求说句子。()在河边钓鱼。()在河边()。()在()()。

3.判断句子的正误,理解什么是通顺的句子。

我在河边划船。(X)

4.同桌交流造句。

三、总结全课:

你喜欢这节语文课吗?为什么?(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10.

三心二意

钓不着

一心一意

钓着了

图片

板画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1.读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指导书写。

3.写句练习。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钓鱼》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34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理解,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课文的内容不是难点,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须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体会“我”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和放鱼时的沮丧做为教学的重点,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来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理解父亲的话。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锦泽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师:课文读得不错,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了。

生:我还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理清课文。)

师:课文内容了解了。预习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你会从课题入手去想问题。

生:父亲为什么让我把鱼放了?

师:是啊,为什么要放了呢?

生:父亲盯着鱼看了好一会,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

师:你会从细节入手,读书真仔细。

生:课文写钓鱼,怎么后面又写了“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课文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鱼”指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说明在读书的时候,思考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同学们再去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加细致地读书,更深入地思考。)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我钓到了一条从没有见过的大鱼。

生: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上来了。

师:说得精彩极了,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

生:高兴。

生:得意。

生:大喜过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惊奇。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心情,可见语言能力较强。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生读这句话。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体会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现出大鲈鱼的诱人。为下文“我”放鱼时的`不舍做好了铺垫。)

师:我正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的时候,父亲却让把它放了,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4~9自然段,标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生:急切、难受、伤心、依依不舍、沮丧。

(读书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又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师:我心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父子的对话,体会 “我”的心情。

(从具体语句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表现我对大鲈鱼的不舍。)

生:自由读,展示读,男女生读。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的时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利用课文的空白,进行补白,体会人物的心理,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实践道德的艰难。)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孩子,还不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啊,不能留下。

生:我们什么时候钓到的,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父亲这样做,对吗?

生:对,因为还不到捕捞鲈鱼的时间。

生:因为他父亲想教育孩子按规定做事。

师:父亲不喜欢吗?

生:父亲也很喜欢。

师:你从哪里看出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鲈鱼?

生:从“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知道的。

师:刚才有位同学问“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明白了吧?

师:我尽管依依不舍,但是还是把这条鲈鱼放回了湖里,同学们,这时他舍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舍弃了鲈鱼,得到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你会联系下文来说,什么是道德实践呢?

生:就是去做。

师:说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确的去做。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角度去看问题,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的抉择,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道德实践的认识。)

师: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他会遇到哪些诱惑呢?

生:金钱。

师:对,这里的鱼可以指金钱。

生:职位、小便宜。

师:说得不错,能联系他的职业来说说吗?

生:比如说,他在给别人搞设计的时候,两个公司竞争,一个公司给他很多钱,让他给自己的公司设计的好,而故意给另一个公司设计的不好。

师:这时,他会怎么做呢?

生:他不会要那个人的钱。

师:他会想起父亲的话。刚才有个同学说“钓鱼这件事和他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关系?”现在想一想,有没有关系?

生:哦,我知道了,因为父亲的教育,才使他严格按正确的去做,才最后成为了一名著名建筑设计师。

师:是啊,当他一次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我们来读一读父亲的话。

生:读。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道德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放了大鲈鱼就是对的,不放,就不对,但是真正让他放的时候,他却不舍得了。

生:有一次,老师多给了我分数,我一看很高兴,终于比同桌高了,但是当我仔细再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错误,老师没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给老师看了,我的分数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给老师看,就不诚实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师平时教育我的话,就给老师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学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还给他了。

师: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尽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还是不想还给同学。

生:也就是说的时候很简单,做的时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难了。

生……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父亲的话理解得较好。教师应该做一个小结,突出舍弃个人利益的困难,突出主题。)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看来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不仅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也给同学们以深刻的影响。让我们端起书来,再次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生:配乐朗读课文。

(创设的情景非常好,学生在月夜背景的衬托下,倾听着舒缓的音乐,仿佛在慢慢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学们提得问题我们读懂了,但是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帮助。

《钓鱼》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钓鱼、分鱼的活动,练习将三个数按组成关系排四道题,发展心算能力。

2、培养积极思维及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鱼若干(鱼上面数字1~8)、猫头饰若干。

2、学具:每组若干只盆子及鱼(也有数字)。

活动过程:

一、钓鱼出示池塘,你们看有什么?

(鱼)今天老师做猫妈妈,你们做小猫,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好)今天猫妈妈要带小猫去钓鱼,这些鱼上都有1个数字宝宝,请小猫钓三条鱼,要求三条鱼上的三个数能排出四个算式。

1、老师先钓数字为1和8的两条鱼,请幼儿再钓一条(数字为7),可排出四个算式。

引导幼儿说出四道算式:1+7=8,7+1=8,8-1=7,8-7=12.刚才那么多小猫只吃这么点鱼,太少了,我们再来钓两条,多吃一点。

老师再钓数字为6和2的两条鱼,请他们补钓一条鱼(数字为8),三个数也能排四个算式。

引导幼儿说出四道算式:2+6=8,6+2=8,8-2=6,8-6=23.请幼儿独自钓三条鱼(鱼的数字分别为3、5、8或4、4、8),分别请幼儿进行三个数排四个算式的口算练习。

二、分鱼

每组桌上有若干只盆子,若干条鱼1.要求各组的幼儿协作分鱼,每只盆里放三条鱼,这三条鱼上的'数能排四个算式。

2、幼儿动手分鱼鼓励幼儿很好地配合,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如在分鱼过程中,有一只盆里的鱼不成功,就应想办法将不同盆里的鱼进行调换,使五只盆里的三个数都能排四道题。

三、奖鱼(活动延伸)

今天小猫真能干,钓了许多小鱼,猫妈妈也钓了许多大鱼,这些鱼要奖励给猫宝宝,猫妈妈有要求,要求把鱼后面的题目做对,才奖给你。(到区域角去练习)

《钓鱼》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细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指名读、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引出文中提到的“鱼”。

(二)体会鱼的魅力(大、漂亮、钓得辛苦、无外人知道)

1、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朗读感悟。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翕动”等词语的意思。

3、进行语言训练:用关联词既??又??还??并且??把留下鱼的四点理由表述出来。

(三)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得意——急切、不理解——委屈、伤心——无可奈何)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感悟。

(四)学习课文重点段落(第十段)

1、学生默读这一段。

2、投影:“我再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问题:这几句话里几次出现了“鱼”字?那个“鱼”字最特别?怎么特别的?

3、带引号的那个鱼字指什么?(诱惑:金钱、荣誉、名利、地位??)

4、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是怎样面对这些诱惑的?是谁教会作者在面对这些诱惑师做出正确的选择?

朗读感悟父亲告诫作者的话,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

以一首小诗结束全文。

《钓鱼》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幼儿特点4--5岁幼儿大肌肉发育较为迅速,动作发展有了明显的飞跃,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肌收缩能力,肺活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逐渐增强,已能适应一定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及时间来实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由此根据中班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我设计了游戏情境'小猫钓鱼'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练习由高处往下跳,发展腿部力量、韧性和平衡能力,提高跳跃能力、并训练幼儿跨、跳、钻等综合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机智、勇敢、认真、耐心、不怕苦的及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好品质,还将数学知识融入体育游戏中,使之能力培养、情感培养和认知方面的`要求综合起来,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以达到整合教育效果。

集体活动:

小猫钓鱼

活动目标:

练习由25--30厘米高处往下跳,发展腿部力量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提高跳跃能力。

锻炼幼儿助、跑、跨、跳、钻、平衡等综合能力。

培养幼儿机智勇敢,认真耐心不怕苦的和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好品。

活动重点:

练习由高处往下跳,发展幼儿跳跃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

音乐磁带,《大脸猫爱吃鱼》。

小椅子人手一把。

拱形洞、跨栏、平衡木。

磁性钓鱼竿、磁性小鱼(贴有数字)水盆、布置水塘和场地。

活动过程:

起始活动师:喵、喵,小猫咪最爱吃鱼,今天猫妈妈带你们去钓鱼好不好?

幼:好。

师:看样子大家都很高兴,那么先来锻炼一下身体,学回了本领一起和妈妈到河边钓鱼。

队列队形练习:四路纵对--左右分对走--四路变两路--变两个圆--四路纵队。

准备活动:韵律《大脸猫爱吃鱼》

师:随音乐和妈妈一起活动身体。

二、练习由高处往下跳

师:小猫们站在你们的小椅子上试着往下跳一跳,看谁跳得最好不会摔倒,落地时没有声音。

幼:自由练习,发现跳得好的幼儿来做示范。

师:现在呀猫妈妈给你们示范着跳一下,你们看看和你们跳得一样吗?

幼:不一样,妈妈跳得稳、轻,没有摔倒过。

师讲解动作要领:站在小椅子的中间,两手前后摆动,由手带动身体,屈膝、半蹲、瞪腿、纵身往下跳,保持身体平横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屈腿成蹲状,这样才会轻、稳、不会摔倒。

幼儿自己多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请跳得好的幼儿表演看,带动其他幼儿加强练习,注意活动量及活动强度。组织全体幼儿按一定的轮次转圈连续跳。

游戏:小猫钓鱼师:小猫们真能干,大家很勇敢地学回了一些本领,现在我们可以到河边去钓鱼了,先来探索一下去小河边的路怎么走?有两座小山(两把小椅子)有山洞(拱形洞)有小沟(跨栏)有独木桥(平衡木)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渡过难关很快钓到鱼(带幼儿到布置好的场地,探索不同的动作技能)幼:我们可以翻越小山(从高处往下跳)钻过山洞,跨国小沟,走过独木桥,来到小河边拿上鱼杆就能钓上鱼。

师:游戏规则:将幼儿分组进行钓鱼比赛,每对先由第一个幼儿开始,当老师说开始,急忙翻越一座座小山,钻过山洞,跨越小沟,走过独木桥拿起鱼杆钓上一条鱼再从侧路跑回来拍第二个幼儿的手,依次进行,最后哪一组幼儿最先都能钓到鱼为获胜队。

四、活动:

表扬获胜组,启发小猫们互相看看鱼身上的数字,看谁钓的鱼最大最重。

享受劳动成果,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活动结束。

《钓鱼》教案 篇13

设计背景

通过观察图片。图画。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现象力。幼儿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能用丰富的语言看图讲述故事,能够懂得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

2、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理解和感受能力。

3、尝试通过图片。试述故事。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重点难点

幼儿不能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够配合老师完成过程,不理解某些过程的做法。

活动准备

1、钓鱼竿。

2、自制蜻蜓,蝴蝶和小猫头饰。

3、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放音乐,引出课题。(2个钓鱼竿)

2、老师头戴自制的小猫头饰。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

3、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是怎么做的'。、

4、蜻蜓飞走了,小猫捉住了没有,它又回到了哪里。

5、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又是怎么做的。

6、蝴蝶飞走了,小猫空手回到河边,发现了什么。

7、小猫说些什么,猫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8、小猫听妈妈说的话来没有,它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9、小猫和妈妈钓到鱼后,干什么去了。

教学反思

经过这次的活动有以下的总结:

1、在这次的活动中,大多数的幼儿都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并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达到了动手的目的。

2、幼儿能够很好的理解老师说的做法,提升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3、在准备的过程中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没有考虑周到,以至于有的孩子对有的过程不能太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够重视。

4、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活动,让孩子能够多动手,多动脑筋,这样更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认识事物。

《钓鱼》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学习过程

三、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四、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五、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

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六、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七、当堂训练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

2、朗读课文。

《钓鱼》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小猫去钓鱼"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猫的胸卡、钓鱼竿、小鱼、水桶、ppt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看看、说说小猫去干嘛(观看ppt)---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谁来了?(出示小猫拿鱼竿ppt)

----是小猫,我们一起来跟小猫打声招呼。

-----仔细看看,小猫手里拿着什么呀?它要去干什么呀,谁来猜一猜?

二、欣赏歌曲前半段,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边唱边表演"小猫去钓鱼"

●师表演一遍。(小幅度做动作)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啊,原来小猫去钓鱼了,小猫呀一边钓鱼一边唱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猫唱了什么。

2.帮助幼儿回忆理解歌词。

-----你们听到小猫去干什么了?(钓鱼)

-----小猫去钓鱼!歌里怎么唱的?试试!(唱:小猫去钓鱼,小猫去钓鱼)小猫有没有钓到鱼啊?

-----那它钓到的鱼多吗?歌曲是怎么唱的?(唱:钓呀,钓呀,钓了许多鱼!)我们再来听一听!(师唱:小猫去钓鱼、小猫去钓鱼、钓呀,钓呀,钓了许多鱼)

3、教师再次边唱边表演。

-----小猫钓了真么多的鱼,真开心!我们一起来唱唱,好不好?

-----唱的真不错!小猫钓了许多鱼,那到底钓了多少呢……

三、欣赏歌曲后半段,学习说唱部分。

●师完整演唱歌曲。

-----小猫钓了许多鱼,到底钓了几条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啊?真的吗?我们再来数一数。(重复说唱部分)

------原来小猫一共钓了5条鱼,那小猫每一次钓都只钓上来一条鱼吗?

哦,小猫有一次钓上来了两条鱼呢!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指着课件一起念"三条四条钓上来")

四、完整演唱歌曲。

-----小猫钓了这么多鱼,真开心!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唱一唱,好吗?(图谱)

-----小猫的本领可真大,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一起来学小猫钓鱼好不好?聪明的小猫找一个空一点的地方站,小手拿着鱼竿,准备好了吗?

(师幼一同表演唱)------小猫们唱的真好,钓了这么多鱼,我们回家吧!(请幼儿回座位)

五、音乐游戏。(巩固歌曲,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1.讲解游戏玩法。

-----老师来当小猫,谁来做小鱼呢?哦,你们都来做小鱼。

-----等会儿我要来钓鱼的,我的钓鱼竿掉到哪条鱼,你就跑到我的后面来,拉着我的衣服,跟着我回家。我来钓第一条鱼,试试看!三条四条钓上来,哦,你们都喜欢我,要跟我回家。第五条鱼钓上来。

2.第一遍游戏。

----我要出发罗!小鱼们一起唱歌哦!声音要甜甜的。

-----小鱼钓上来了,我们站站好!

----我们看看是不是钓上来了5条鱼。第一条是哪条鱼,第二条?(请幼儿按顺序排好队)一起来数数是不是5条鱼!下面的.小鱼谁帮忙数得好一会也请他来做游戏。(数数)是不是5条鱼都钓上来了?(是)好,小鱼小鱼快快回家,和你们的好朋友在一起。

3.第二遍游戏。

-----小猫的肚子又饿了,我要出发钓鱼了,这一次,我要钓的唱歌好听的鱼宝宝,哪条小鱼嘴巴张得圆圆的,声音甜甜的我就去找他做朋友。准备好了啊。

4.第三遍游戏:再请名幼儿做小猫。

-----还有谁想来试试?(请一名幼儿)这一次,我们把所有的小鱼都钓上来行不行?

我们一起去钓鱼啦!(钓至五条鱼时,所有的小鱼钓上来)都钓到鱼啦!小鱼们跟着小猫回家去吧!

《钓鱼》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小猫钓鱼——认识0

教材第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2、复习巩固1—5各数的写法。

3、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比、2、3、4、5小。

教具准备:

挂图或,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按顺序写数

1( )( )4( ) 5( )3( )( )

2、看图写数

( ) ( ) ( )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小猫钓鱼,讲故事导入。

星期天,有四只小猫约好了一起去钓鱼。它们来到池塘边,找好钓鱼的地方,开始钓鱼了。同学们快看,它们钓鱼回来啦!(出示小猫钓鱼图)

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占一个格,一笔写成,从上至下写。注意写字姿势,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0还可以表示天气的温度,尺子上是以0为起点的`。)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电脑键盘、电话机、计算机上都有0键。门牌号、电话号码、汽车牌号用到0. )

三、课堂练习

课本第9页练一练。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一笔画(从0出发)。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9页,第4题,怎么数得快?

2、看图连线。

2条腿的 4条腿的 0条腿的

《钓鱼》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听写词(词语见教参)

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不明白的作上标记。

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集体交流,体会情感

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

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

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

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9、指名读句子。

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1、这里的“鱼”指什么?

【设计意图】要让其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使学生经受一次情感的体验。

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