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眼看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书中第一自然段仅仅三句话人们都能体会到什么叫平凡。没错,这就是我爱不释手的书——《平凡的世界》。
在家人的推荐下,我充满了好奇心并带着疑问翻开了这本“大部头”。自从翻开此书后,发现我的态度从不想看变成了热爱。书中的故事可谓是耐人寻味,书中讲述了孙少平与哥哥孙少安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书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双水村的小山村里,孙家有六口人,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两兄弟身上。当然,孙少平与孙少安不辜负家人的希望让孙家变成了双水村最幸福、最富有的家庭。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故事中的主人翁之一的孙少平。他,一个不甘心平凡的人,从一名不起眼的揽工汉变成了一名报效祖国的煤炭工人。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他那颗锲而不舍、执着最求的心。
感谢《平凡的世界》,感谢孙少平,也感谢路遥先生。谢谢它们让我明白了做人要不卑不亢,要有一颗敢于拼搏顽强的心。就好比我们学校举办校运会,上上次我也参加了校运会的四百米长跑。当时,全校都在欢呼,师生都去看将要夺得桂冠的人了,瞟也不瞟我们这些后面的“吊车尾”。终于,就在冠军将要诞生的时候,我觉得像是没有机会了,于是便松懈了下来。“看来我是没有机会了”,那时的我在心里喃喃道。我心底闪过一句话,“别人也放弃了呢,看来那小子赢定了”。可我心底又浮出一句话,“拼吧!”看着第一有了当时内心十分矛盾。主要有两个想法一方面是加油“拼吧”!,另一方面是“没有机会了”!“拼吧”!……。那时的我,在不知不觉中想起孙少安和孙少平,想起要不是孙少安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要不是孙少平那颗拥有着梦想执着追求的心,就没有了孙家的辉煌。“拼吧”!,我大声地叫了出来,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三步并着两步冲向了终点。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来少平给妹妹兰香的信中写道。“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的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意义。”这句话告诉我生命中的重要的事,那就是——拼搏。一个人生命不拼搏就没有成就,就没有价值,就没有了生活的意义。所以,这么好的书你怎能不看呢?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
在寒假前几天,我已近读完了这本获矛盾文学奖的经典。没有囫囵吞枣,反倒读的很细致,人物的性格特点都记在心里,人物的性格特点都牢记在心。我还发现这本著作与外国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告诉了我们:劳动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它们都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炽热的心在,上帝就会眷顾他。
文中,路遥所塑造的主人公,孙少平鼓舞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孙少平——一个学习在文革时期,双水村中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在重重的人生障碍前,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火热的心,勇敢地与困难搏斗,与平凡斗争,最后终于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这种追求上进、不甘落后的精神令我十分佩服。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有孙少平这种向上的心态?
书中另一个主人公,孙少安,他也许比少平更平凡吧,从小生活艰苦,小学读完后直接开始劳动,与父亲一起肩负起了一家人的生活。给我的印象就是做事很稳,在故事前期安于现状,在后期可能受到弟弟少平的影响,也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他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当他的第一个砖厂发生状况时,他承受经济与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向朋友借钱东山再起、卷土重来,而且把生意做的更上一层楼,这都是因为他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对吧,只要有一颗炽热的心,上帝就会眷顾你。两兄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证明。
在这我还要写一段作者对于两兄弟的差别:少平于少安相比,少平无疑是作者更花费心思去写的,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少安,少安的生活曲折不比少平少,只是少平的故事往往更加富于激情,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少平的青春期处于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所以少平注定会去外面闯荡;少安的青春而是在一个政治混乱的年代,这使兄弟两的性格截然不同。
书中的精神更是我们这一代所需要的,前辈都已经打出了和平,这一代的我们没有生活的激情,不懂得创造、创新,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就是值得我妈那去学习的吗?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3
这本书用了5天的时间看完,其实刚看完的时候感触并没有多大,我似乎没有感受出什么特别的感觉,知道和朋友做分享的时候,我才读懂了我看不到的那部分,读书和阅历有着太大的关系。突然让我想起《活着》那本书。在微博看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有的说的很到位,有的仅仅是停留在表层。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一样的生活在一片充斥着压力也依旧充满斗志的世界里,我们都要面对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这些所谓的不平凡就是一个一个坎,有的助你一臂之力,有的推你后退。没有谁的一生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曾经听奶奶爷爷讲起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战争,经历过饥荒......我问奶奶:“你后悔嫁给爷爷吗?没让你享福?”奶奶说:“我们那个年代太正常了,每个人都这样,没啥后悔的,现在条件好了,给我买各种吃的,只是我糖尿病,很多吃不了。”小的时候,奶奶总是教育我“胜不骄败不馁”,只是过了二十多年似乎才真的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不管我们面对怎么样的环境,怎么样的人,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态度和心境。人的一生那么长,放眼望去你有那么多可以实现的目标。你工作考试不如意,被老师领导训斥,你会觉得“我怎么这么倒霉”?你失恋痛苦的时候,会觉得命运对你为什么不公平?你拿着体检报告医生告诉你不合格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人生就这么完了?我们都很平凡,吃着五谷杂粮长大,经历世事,波峰波谷的生活在经常不过了,只是生活这位老爷爷在告诉你“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用最初的决心去重新开始,再告诉你,姑娘擦亮眼睛你很好不用整日以泪洗面,小伙子呀,不能熬夜不吃饭了,身体给你报警了,好好照顾自己。”
我们总是太过于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经历了不幸就再也遇不到好事,常常陷入死循环,一个人不会一直幸运,但也不会一—直倒霉,就是两者相互交替才编制了“平凡的世界”,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人只要活着,健康的活着比什么都强,尤其是在这多灾多难的20xx年,好好的活着。然后,去用实际行动绘出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你。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4
这个暑假,我读了路遥先生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有诸多感想,想与大家分享。
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平凡的世界》也不例外。这部小说从平凡的视角描写了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孙玉厚老汉一家,着重刻画了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展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变迁,反映了在特定阶段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
读完这部小说,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在我心中鲜活起来,当然,最让我佩服的是孙少平。他的人生看似平凡实质不平凡。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不具有平常人所尊崇的高贵地位、出身以及优厚财富,在世俗的观念里,他一出生就被痛苦的泥沼淹没。孙少平一开始就受到匮乏的困扰并不得不为了解决这一匮乏而时刻不停地进行艰难地搏斗。他受着生活的折磨,不断地与困苦艰难对话,并不可避免地接收清苦带给他的种种礼物。但从内心来讲,他的心理成熟程度远远高于同龄人,当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谈婚论嫁、吃喝玩乐时,孙少平却选择另一条奋斗之路。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早早地承担起照顾家族的重任,他对哥哥十分尊重,对妹妹尽心培养,总是写信开导鼓励她,让她树立起自信心,摆脱贫困人家孩子的自卑和悲观情绪。他总是为别人着想,而自己忍受着生活强加之于他的一切,在这忍受中倔强的生存,并向着那朦胧中的曙光眺望。这得益于骨子里的坚韧与顽强。对于他来说,命运是不公的,是苦难的,但是他没有退缩,咬着牙一步步走来:高中时饿着肚子的求学、揽工时遍体鳞伤的坚持以及后来晓霞的突然离世、自己的意外工伤都没有击垮他。我不禁想呐喊:孙少平,好样的!
对孙少平有了更多的了解后,让我越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曾经的对学业的抱怨、对父母的牢骚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与孙少平的经历比起来,我们的所谓挫折和磨难都算什么呢?我们衣食无忧,享受着人生最美好的求学阶段的生活。也许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太平凡了,日复一日枯燥单调的学习有什么意义?于是,有些同学整天开始沉溺网络,有些同学有了早恋的倾向,他们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面对老师和父母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无动于衷,以致最后成为问题学生,做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事情,这是多么可惜!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服务于社会、回报于社会。我们这辈人生活上注定不会像孙少平那样困苦艰难,但是我们要学习他的人生信仰:对生活理想持一种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并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
这个世界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正如萨迦格言: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坚定自己的理想,朝着目标努力前行,在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5
当我浏览完毕《平凡的世界》以后,纵然对纸墨陌生,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提起笔来,小记一下心得,因为难以言传的情绪已经似潮水一般涌上心头,无法退却。这部长篇小说所焕发出来的无限魅力是我不得不去关注他的作者——路遥先生。
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故事中上天的眷恋,不是符合每一个人心境的虚伪情节,而是,而是那淳朴的话语,那并不带有神奇色彩的生活,那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汗水与泪水的一字一句,都飘散着阵阵花香,发出高尚而又朴实的光芒。
路遥,有着雨中白桦一般的忧郁,抱着永不满足的态度,在文学的路上坚定地,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路遥老先生的一生都献给了文学事业,他没有陶醉于鲜花;没有沉迷于掌声;没有醉心于胜利。也许就是这样,是路遥老先生的作品一直低调而又不失热情地流传着,一直到今天,当我双手捧着这些历历在目的作品时,似乎都好像在于路遥进行心灵沟通,从我翻开这些书的第一页起,路遥老先生坚定地品格与信念就开始深深影响着我,他独特的思维与艺术品格感动了我,震撼了我,也充实了我。在我看来,路遥自幼的艰苦生活,才是路遥老先生获得了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代替那种毁灭性的方式来包容苦难,超越苦难。是的,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一种博大与朴质已经因为这部路遥老先生用生命和青春来书写的作品而融入我的血液,生生不息地在我的身体里流动,然后深入骨髓,在脑海中深深地画下了一个印记,是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不会忘记孙少安准备弃学从农时候的痛心与惋惜,不会忘记孙少平去往大城市出卖劳动力的辛酸与苦闷,不会忘记晓霞为救一个小女孩而壮烈牺牲的悲痛与惊愕。但是,我更加会铭记,铭记孙少安遇到一个农村姑娘秀莲的欣喜若狂,铭记润叶与丈夫生下一个孩子时候欢喜的眼泪,铭记兰香不向磨难低头的坚强与乐观、上进以及得知兰香考进省医学院的振奋人心。他们所有的人,都想是现实生活中在我身边的人一般,让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想,我又怎能用自己贫乏的字词来诠释路遥老先生的妙笔连珠呢?是的,路遥老先生是一个淡漠名利、超越世俗了的真正的作家,然而,我想,再怎么文采出众的人物也不会把路遥和他的作品描绘得淋漓尽致不是么?
读了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完这篇小说后,我的心路也是曲折万分,但是我却又十分欣喜和欣慰,因为孙少安最后的不服输精神使他的砖厂重新冒出了烟——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地消息啊!没有上天的宠爱,没有什么特殊的偶然,跟别说什么彩票中大奖般天上掉馅饼的喜事,少安只有一双劳动人民的手,一个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他在黄土上重重地跌了下来,然而,他又从黄土上重新站起来了,他高高地伫立着,他那少见的忍耐力与顽强、奋力求变的抗争精神……就让岁月替他记录这所有的所有吧。
对路遥老先生的尊敬是用不停止的,他笔下冰冷如铁的世界和残酷的现实生活大为相似,是的,不要寄希望于奇迹,不祈求上天恩赐,更不想命运屈服,这就是心灵的感悟,不,是彻悟。我坚信,我不再会畏惧前方的学业与生活之路,我会超越苦难,勇敢地、顽强地、坚定地、扎实地、像路遥先辈一般平静地、从容地、向着理想进军,以此来铸就我的精彩人生。
正如我坚信邵燕君在《倾斜的文学场中》所言:路遥以青春与生命写下的作品曾激励了那么多处于逆境中的读者,而且还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温暖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