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1
“最好是相对的,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就是李镇西老师心中最好的定义,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指做“更好”的老师,的确,“没有最好,没有更好。”
和李镇西这些成功的教育家相比,他们的学识,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本事,我想我永远仅有仰慕,可是看了李镇西老师对“最好”的理解,让我感受到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够做“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今日自我和昨日自我相比是不是在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我,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只要我们每一天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就能够不断的像最好的老师靠拢。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2个年头,我也坚持当了10年的班主任,“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除了自我的教学工作以外,每一天还会有让人头痛的事情,让人头痛的学生,任何大事小事通通告诉班主任,班主任除了教书,还要充当“警察”“保姆”等主角,虽然很苦,但慢慢品味起来其实很甜,学生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怎能不犯错呢,他怎能像你期望的那样乖巧呢,可是,真当学生们犯错时,我也曾很气愤,抑制不住自我的怒火,学生们甚至把我气哭,那一刻心里总想着他们快点毕业,赶紧把他们送走,甚至有时不想再当这个班主任了。
李镇西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你越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获;而你越有感情收获,你就越想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环’。”回想自我的班主任工作,对于自我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记得我的第一届学生临走的那一刹那,以前的埋怨一下子荡然无存,我满脑子的竟是舍不得,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理解他们已经毕业了,这样的感情是相互的,学生们临近毕业最留念的也是他们平时有些“惧怕”甚至有点“怨恨”的班主任。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收到来自第一届大部分学生的新年祝福信息,那一刻,我体会到“我拥有了几十颗童心,这是何等优厚的精神财富啊!”
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无限的乐趣,而这样的乐趣让我们拥有了优厚的精神财富和事业的满足感。我们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很听话,每个孩子成绩都很优异,否则还需要我们老师干嘛。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的,每个孩子有都会有本事上的缺陷,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任务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本事,用爱去感动他们。
既然选择了当班主任,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愿意选择后者。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2
寒假中我再次翻看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
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深刻体会到了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其中李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从不喜欢到要“做最好的老师”的情感变化,以及自身不断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地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我深有感受。它对于老师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读陡岭坡小学的两年时间,我负责校车接送工作,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像看到其他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坐校车的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么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主动找他们聊天,努力和他们打成一片。几天之后,他们再见到我能自觉站队了,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互相提醒,看到我之后一个个露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自己不仅是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会一直朝着心中的梦想迎风起航,虽然一路免不了风风雨雨,但我一定会坚持不懈,向美而行。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3
近段时间,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认真地阅读了中国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着实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异,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这是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最好的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李老师在这本书里,以他独特的视角,25年教学的精华给我们做了以下的诠释。
一、热爱教育
“热爱教育”这一词语,在教育界司空见惯,在我们的各类总结、报表中,它似乎已成了思想政治的敷衍,但在李镇西老师这里,他绝不仅仅是一种虚构的精神外衣。他是如此地挚爱他的教育事业,爱的扎实爱的深入,对教育的爱真真切切地表现在他对学生的爱上。他爱学生没有师道尊严常以兄长自居;他爱学生不分休息日常与学生同乐;他爱学生尊重每个人转化后进生不遗余力;他爱学生持之以恒教育日志层出不穷。李镇西老师25年的教育耕耘一步一个脚印,他的每一个教育细节都折射着他对教育事业的博大无私的爱。他说教师不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是地球上最光辉的事业,这是李老师用自己的爱换来学生真情回报之后所发出的感慨。
记得自己曾经撰文《守望幸福》,面对这个自己要终生坚守的职业,难道我们不应该用幸福的心态去面对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它经营得风生水起、惬意潇洒吗?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吗?是疲于应付还是真诚地付出?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幸福生命指数。
二、不断创新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生涯是辛勤跋涉、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正是一个个创新试验、一次次大胆实践才让李老师的教育生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他吸纳了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大教育家的教育精华,又在工作中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班级管理模式。他实行轮流执政的干部制度,采用易于竞赛的小组结构,发展个性的兴趣社团,创立陶冶心灵的口琴乐团,学生填写在校表现卡,给班级取名字……一切管理方法的运用都在集体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壤中开展,所以他的教育之花才开得灿烂夺目。即使他去开会的日子班级依旧井然有序,学生成绩斐然,发展全面。这,不得不说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结晶。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一个人的四维空间有多大,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思考,不懈追求是李老师一切创新活动的源泉。在他所执教的乐山中学,他大胆设立“后进班”,并且身兼“优等班”和“后进班”两个班的班主任。在繁重而复杂的工作中,他坚持写教育日志,特殊的学生非但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反而给他带来了写作的灵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方便。他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挖掘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也成就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教育科研。
读李老师的教育手记,常常令我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正如他所说,很多老师都热衷于教学科研,对于班主任不屑一顾,对其工作也是被动敷衍,这是一个教育误区。细细思之,在我的工作中,虽称不上敷衍,但撞钟似的心态多少还是存在的。读《做最好的老师》,思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我渐渐明白:没有对学生的激情,便终究不会有一切,包括自我的幸福。
三、直面自我
闲时翻看教育书籍,看到的大多数教育随笔和教育手记都是记录对学生的教育轨迹,其过程曲折,但真理总是掌握在老师手中,最后差生也好,另类也罢,纵然你七十二变,也终究逃不过“如来佛”的手掌,最终都被老师制服。而从《最好的教师》里,我读到了一个真实的李镇西,他从不隐瞒他在教育工作中的遗憾和失误。
读着他长篇大段的教育事实和那些剖析内心、自我反省的文字,起初我也不理解,甚至认为这样的教育家名不符实,但是随着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我渐渐明白这才是真实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对我们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吹惯了素质教育的号子,便不敢把学生当作人而是看作神,那么老师自然升格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当赏识教育的泛滥仅仅成为一支麻醉剂的时候,形形色色的问题便令人无从下手。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明确指出老师不是神,教育学生首先要把他们看成一个完整的人。素质教育不需要体罚,但不能缺少惩罚,它是在建立一套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基础上的,学生自我警示自我鞭策的一种教育行为。模糊的教育观念造成许多老师谈“罚”变色,稍“惩”便错,导致班级工作瘫痪疲软,老师工作积极性大减。李镇西老师说:“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当充满现代民主精神。这样的教育惩罚是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灵;学生与班主任享有一样的权利,班主任与学生具有同等的义务。”简短的一番话,不仅纠正了错误观念,也深化了民主的程度,明确了教师的责任,暗示了一套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性。
正因为教师是人而非神,所以,他在工作中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只要我们反思我们自己并勇于认错改错,与“民”同“罪”。我们就一定能减少错误,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学生心中的“神”。相反,如果我们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文过饰非,那只能自行堕落,恐怕在学生心中想当“人”都难了。
做最好的教师,我佩服李镇西老师直面自我的勇气,有了这样的勇气,才会有深刻的反思,才会有更大的改进,才会有前所未有的创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4
近一个月以来,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李老师从十个章节来讲述他的教育故事,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中,李老师把教育态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融入其中,发人深省。阅读此书,我收获了许多,它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
该书第一章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中讲到:“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回想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段时间,心中满是新鲜感,对于上课对于学生都富有激情。但是,一个月过后,我就感到疲惫,高一历史一星期虽然只有三节课,可是担任五个班的历史,一节课的内容要重复讲五遍,再加上班级多,课程安排较乱较分散,基本上每天都有课,每个半天都必须到学校上一两节课,每天都在回家和去学校的路上往返五六次,导致我备课时间严重不足,所以我倍感疲惫,我就在这样的疲惫状态下过了一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去做一个富有人情味富有爱的老师呢?
在读到李老师“在平等中培养平等”一节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十月份的一次教学经历。在国庆节补课期间,一个高中同学,现在也是一位老师,回到学校,听了我的一节课,听完后,这位教师朋友对我说,讲的很乱,没有条理,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新老师的课堂,难怪有学生会睡觉,我当时还很自然地回答说,他上课经常睡觉的。我知道,这是朋友听完课后的真实感受,我也很虚心听取了。这时候,我才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在想,学生上课睡觉,听课没劲,原来,跟自己的教学设计,跟自己的教学方法大有关系。我想,当时的我,没有真正地关心学生,就是没有做到真正的爱学生,没有做到在平等中培养平等。都说“教学相长”,我们总是说,当走进教室,看到学生昏昏欲睡,上课没有激情,对你的问题只有少部分学生回应你时,你会唠叨,都是学生影响了我,看到学生没有激情,我也就没有激情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会想睡觉呢?这时候,我想,老师的原因是主要的。老师上课时,应该多鼓励学生,设计新颖有趣与教学内容有关系的教学步骤,多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参与进来,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想要的课堂。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让后进生享受成功”,“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是读完李老师的书之后,给我感受最深的。听完教师朋友的评价,我开始有所改变,对于上课爱睡觉的那位郭同学,在后面一次课堂上,我特地关注了他,他上课没有睡觉,我感觉很欣慰,当时,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鼓励他,“郭同学这节课有非常大的进步,大家说是吗?
来,掌声鼓励一下”,这时,我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了暗自的欣喜。就这样,他后来历史课,都没有再打瞌睡,有一次,我还特地找他回答了一个问题,他回答正确了,又来了鼓励的掌声。在一次检查作业当中,我看到他的作业都完成了,我私下跟他说,很不错哦,他说:“老师,不要表扬我了,我会骄傲的”。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他有了很大的进步,那次考试比较难,很多同学都不及格,其实我也没有想到他能考到及格的,他竟然及格了,我在班上鼓励他说,“郭同学都考到及格了”,他倒是说了句“低调低调”,引得全班都笑了。在晚自习下班辅导中,他还会私下问我问题,还问我怎么学习英语,我想,这就是“后进生”的进步。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非常开心,我想,这就是在“平等中培养平等”吧,教师给他多少关心多少爱,他就会用几分努力来回报你。
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理,也是指学生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感染、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回想自己这几个月的工作,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学生既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老师。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上讲台讲题目,学生的表现让我很震惊,有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讲解地非常清楚,甚至超过了老师。在一次课后,一个学生跑过来问我,老师,能不能给我一节课,我专门讲一位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我说,当然可以啊。后来,我把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让”给了他。
在讲台上,他准备非常充分,脱稿讲了一节课,讲的内容是“慈禧太后”,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课后,其他学生还纷纷向他询问有关慈禧太后的事情。我想,作为老师,永远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这也不断激发着我要不断进步,才能hold住学生,才能不被学生难“倒”。没课的时候我会经常去听前辈教师的课,经常和曾校长以及“青蓝结队工程的师傅王婉君老师”交流,同时,他们都非常热心,为了帮助我成长,也会去听我的课,给我许多教学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我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作为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是根本无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与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更贴近学生,更适合我的学生,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发挥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驾驭课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灵活,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李镇西的教育态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教育故事深深地鼓舞着我,激励着我不断进步。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每当我在教学中遇到难题时,我都会捧着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来给自己充电,给自己找寻方向和道路,让自己早日成为“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5
在深化阅读月中,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它就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完后,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镇西老师说,其实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刚开始看时,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看后明白了,其实有很多时候,我是犯过类似的毛病的,事实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或矛盾!比如说学生不交作业了,学生上课总是违犯课堂纪律了,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不配合你的工作了,等等,反正是随处可见,有时,我们批评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时,可能会批评的严重一点,这个时候,老师的尊严显示出来了,其实这个时候,如果老师控制不好,会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的尊严丧失掉。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会在班里大发脾气,狠狠的在班里批评,这个时候,气氛应该说很严肃的,很紧张的,但是等我骂完了,静下心来却发现,其实我的一顿乱发脾气却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有些学生告诉我,老师你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还在偷偷的乐呢!这不,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尊严可讲,事实上,老师的尊严已经随着威严的丧失而丧失了。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们自己也不想犯错啊,只是有时不小心出了错。就是因为我没有容许学生犯错,结果却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赖和威严,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有时我们犯错了,心里觉得是对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评我们,我们就有了反叛!换句话说,老师的尊严就在你的大发脾气中丧失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