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
读完三国演义,心中激动不已,对于书中每个角色都充满好奇,于是又去查寻了许多相关书籍,之后了解到书中每个人物都有其特点、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一足智多谋、稳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一猜疑心重、为人机警又有谋略,雄且多疑。周瑜─擅长于用兵、聪明绝顶,自视甚高。
我喜欢书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种充满智慧的作战方式,实在令人激赏,也让我们学习到遇到紧急事件之时,不可惊慌,冷静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义之心帮助刘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国日后大业。并于出师表一文中,道尽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国演义一书中让我非常感动之处。
“熟能生巧”,是读完三国演义后另一个启发,那时期的诸侯们个个对于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练,并不是他们天生善战,而是时代迫使他们将一代代的经验慢慢累积与传承,且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才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时间不断努力练习就会慢慢熟练,再加上冷静而明确的判断,终会有成功之日。
三国演义是一本流传二千多年的历史鉅作,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可以从里面学到了不少历史教训,也从里面认识了很多的历史人物,且书中所阐述的忠诚、礼义、仁德也是我们必须效法的。
小时候,我看的是插画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眼中仅仅只是如同漫画一般的小人书,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只记住了一些骁勇善战的虎将,忠肝义胆的关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张飞,百步穿杨的黄忠,这仅仅是对人物的一些片面的看法,肤浅而无味。
书中的200多个人物构成了《三国演义》的灵魂。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但在《三国》里,我印象最深的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集历史与伦理于一体,他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但《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的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我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天下三分,各国你征我伐、用尽千军良策,为的是统一天下。可叹的是相争了六十余年的三国、最后却并非其一取下江山,而是内政变故、慢慢衰弱、让野心勃勃的司马氏族轻松吞并天下。而我只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句来安慰自己罢了。
不看四大名著,枉为中国人!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绝对是一本值得一看的经典。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
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看重人才,无贵贱之分,打破了当时书香门第、贵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规矩。
与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刘备,在现在的社会上,人们都打趣的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刘备胆小,当年他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备讲仁义,爱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关羽、张飞、赵云都在他帐下听令。 作文900字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今......”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战火纷飞,也为三国鼎立定下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曹操也差点在赤壁之战中丢了性命。
一个国君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帝国需要一个辅佐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大臣,这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事实也证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记、草船借箭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3
在我的书架上有许多书,最让我喜欢的一本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讲的,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英雄争夺天下的故事。我看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看了这本书,许多英雄人物都历历在目,非常吸引我,启发我。故事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关羽矫勇善战,张飞有勇无谋,尤其是,让我十分敬佩,赞叹不已。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结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浪费了一个天才。在这方面我有深深的体会。那是五年级时的一件事,有个同学在测试中成绩超过了我,我非常嫉妒他,疏远他,结果成绩也没多少进步,朋友越来越少了。自从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意识到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才能交到很多朋友。
在《三国演义》中,正是因为刘备的真诚,诸葛亮才会被请出来,帮助刘备争夺天下,要是没有这三位难的人才,刘备哪会成功建国呢?现在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有真诚的心、坦率的态度,就会有很多朋友。
《三国演义》让我懂得了嫉妒别人是有害的,要有真诚的心、坦率的态度,就会有很多朋友,成就事业。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4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我非常感动,关羽虽然投向了曹操,但心里却一直想着刘备。终于,关羽找到了一个机会,逃出了曹操营。过了东岭关、汜水关,滑州关……过了五个关卡,杀了六名大将,终于找到了刘备。
我读了这篇文章,懂得了兄弟情深,关羽不畏艰难。经历千辛万苦,过了五关斩了六名大将才找到刘备。令我十分感动我一定要学习他的精神。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内容是刘备不顾自己的面子,亲自三次来到诸葛亮家,来找诸葛亮。第一次,是诸葛亮不在,而只有小童在家,第二次,刘备下着雪来拜访,诸葛亮还不在在家的是他弟弟诸葛均。第三次刘备是带病去拜访诸葛亮,到诸葛亮家的事后诸葛亮正在睡觉。出于尊敬他没有叫醒诸葛亮,而是在外面等着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都要诚心诚意,一定要有诚心诚意打动别人。
读《草船借箭》有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大概内容就是周瑜想攻打曹操要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周瑜三日之内给他十万支箭。第一天,第二天诸葛亮都没动兵。而在第三天清晨,他拉了二十多条船,船边放满稻草人,向曹操水军进发,当诸葛亮到达那一天有大雾,曹操不敢轻易进攻,就让弓箭手射箭,一直射到了天亮,等到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走远了,回来以后他们一数正好十万。
我十分佩服他,他不仅能预测天气,还十分聪明,而且特别细心。我十分喜欢他,一定要做一个他那样的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5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书,但让我百读不厌的还是《三国演义》。
二年级时妈妈从图书馆借来了给小学生看的《三国演义》,从此,我就跟“三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凡是与它有关的书籍,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
妈妈看我这么入迷,又从阅览室借来大人们看的《三国演义》。我欣喜若狂,一把从妈妈手中夺过,一头扎进了书中。
在书中,我认识了勇猛无比的吕布、张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司马懿,雄才大略的孙权、曹操,还有姜维、马贷、陆逊等,他们一个个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我知道了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知道了关羽义薄云天,过五关斩六将,终与兄弟团聚;知道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大摆空城计,唬得司马懿十万大军无功而返。望梅止渴、七擒七纵、如鱼得水……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津津乐道。
在书中,我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刘关张三兄弟齐心协力,成就蜀汉大业;了解了“一个人最大的弱点,是在于以为自己聪明”,马谡平时遇事侃侃而谈,连诸葛亮都称赞他是个人才,可是他却把战略重镇——街亭给丢了,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计划付诸东流;了解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卓擅自废立天子,被天下人唾骂,最后被吕布杀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一个个战例发人深省。
《三国演义》中的每个人物都各有风格,每个故事都精彩纷呈,每个道理都浅显易懂,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