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影]
旁白:同学们,这里就是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
板题:黄山奇石
二、默读课文2—5段
1、人有名字,黄山的石头也有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p131,2—5段,看看课文介绍几块石头?叫什么名字?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望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图),你们看这是什么石?
3、你喜欢哪块石头?请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同位交换意见)
2、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过渡: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抱蹲望
③演示:朗读背诵小结: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仙桃石: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板书:飞落
仙人指路:
①(动作演示)怎样指?
②板书词语: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金鸡叫天都:
①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②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板书:伸着 对着 啼叫
③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4、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过渡: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5、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路,练习说话
1、出示: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自选自说,指名说)
2、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五、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六、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一、 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二) 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像说一说。
(4)指导朗读
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变红)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
谁来背一背?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3)黄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
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2、提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黄山石的奇。
(2)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二、自主学习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
(1)看图读,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如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块石头,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们要通过朗读把它的奇、美表现出来,让石猴动起来等。)
(2)想象读,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样子。
2、我会说。
(1)看了图读了课文,学生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黄山奇石。
(2)学了文中的.比喻句,学生也会说一句比喻。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化朗读。
2、小组表演读,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
3、小组仿写的一块石头(对比展示,生生互评)。
4、小组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三、提问总结,激发知识冲突
黄山石的奇体现在哪里?(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总结,加深对黄山石奇特的体会与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2、图片绘画展
根据课文中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一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
五、课堂练习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3)你去过黄山吗()
(4)妈妈,你带我去黄山玩一趟吧()
2、补充完整句子,再读一读。
(l)“猴子观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鸡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安排:首先,通过视频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然后,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接着,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到课外。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朗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我们已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感觉九寨沟确实风光旖旎,很令人神往。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1)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①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里?)
②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3.观看录像,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像,谈谈你的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棵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秀挺。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却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大家说得很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1)[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C.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这一段)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盘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第
一、二两句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七、作业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小练笔: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展开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黄山石的神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并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模仿课文选一块或两块黄山石说一说。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黄山石的神奇。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开小火车认读字词并正音。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黄山奇石(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生说出示资料简介)
师:黄山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
2、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走进黄山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看录像)待会老师让你们来谈谈你们的感受。
3 、反馈
板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三、研读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能在书中划一划句子,圈一圈词,从中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2、小组交流
3、汇报
(一)A 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块奇石)
B 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1)(出示“猴子观海”图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课文围绕“猴子观海”写了那几个方面内容?
(2)在哪里“观海”?(陡峭的山峰上)“陡峭”是什么意思?看看课文插图中哪个地方最陡峭,把这个词写上去。观什么“海”?(云海)怎样“观海”?
(3) 你认为“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奇在哪里?
像:外形像;有情趣:云海壮观,猴子观海入了迷。
(4)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体会“猴子观海”的神奇。
(5)(出示“仙人指路”图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C 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指导朗读这句话。(更读重音)
你能把“更有趣”换个词说说吗?(更有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讨论:
A 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两块奇石)
B 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1)(出示“金鸡叫天都”图片)讨论:A “金鸡叫天都”与前面介绍的几块奇石有什么不同之处?
(“金鸡叫天都”由几块石头组成?)
B 为什么把这一组石头叫做“金鸡叫天都”?这一组石头的形状酷似引颈啼叫的雄鸡。
太阳升起来后,石头金光闪闪,颜色也酷似雄鸡。
(2)(出示“仙桃石”图片)齐读写“仙桃石”的话。“仙桃石”奇在哪里?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齐读这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黄山石奇在哪里?(形状千奇百怪,酷似人物、景物,且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师小结:
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
根据课文最后一句话“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说一段话。
六、作业
(1)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影]
旁白:同学们,这里就是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
板题:黄山奇石
二、默读课文2—5段
1、人有名字,黄山的石头也有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p131,2—5段,看看课文介绍几块石头?叫什么名字?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望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图),你们看这是什么石?
3、你喜欢哪块石头?请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同位交换意见)
2、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过渡: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抱蹲望
③演示:朗读背诵小结: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仙桃石: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板书:飞落
仙人指路:
①(动作演示)怎样指?
②板书词语: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金鸡叫天都:
①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②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板书:伸着 对着 啼叫
③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4、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过渡: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5、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路,练习说话
1、出示: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自选自说,指名说)
2、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五、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六、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一、 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二) 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像说一说。
(4)指导朗读
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变红)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
谁来背一背?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3)黄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
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它由两副图和一篇课文组成。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到第五自然段重点写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十分有趣。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黄山的奇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间饱含对黄山奇石和秀丽景色的热爱。
本课图文并茂,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了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以上分析,我预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本课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感悟朗读等方式感受黄山石的奇和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想象美,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黄山的奇和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难点是通过想象写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三块样子和来历。
接下来我说一说本课的教学流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自读自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本课的设计紧紧围绕“奇”“趣”两个字展开,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教学理念。
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完成本课的教学,即(一)情境导入,感受奇趣(二)自主感悟,探究奇趣(三)课外延伸,拓展奇趣。
我先说说第一板块:情境导入,感受奇趣。
上课时我首先板书“黄山”两个字,告诉学生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然后再板书“石”。让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心目中黄山石的样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最后归纳板书“奇”字,以“奇”字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黄山”,感受奇趣。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本课的第二板块教学:自主感悟,探究奇趣。
在这个教学板块中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探究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充分自由的发展。这四个环节分别是:读石、议石、说石、写石。
读石。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本环节设计如下: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归纳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认读如下四组字词:抱、蹲、望、一动不动,飞、落,站、伸、指,伸、啼叫。
(2)看图读。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朗读相应的'两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读出对黄山石的赞美之情。
(3)表演读。要求学生扮演导游给“游客”介绍黄山,并把自己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
议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议议“猴子观海”这块奇石,引导学生说出这块奇石的“奇”和“趣”。
具体做法如下:
(2)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这一自然段,圈出描写奇石的句子和词语。重点理解: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抱”“蹲”“望”写出了猴子观海的动作,用“一动不动”写出了石猴入迷的神态,感悟课文是通过描写石猴的动作和神态,把石猴写得活灵活现。
(3)让学生通过朗读把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趣”表现出来。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有趣。同时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积淀语感,为下面的写话做准备。
归纳以上学法后,让学生小组为单位,任选三块奇石中的一块,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说石。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几块奇石。这几块奇石,课文仅提及而已,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任选这几块奇石中的一块,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做到理解与表达相结合,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写石。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写石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层次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写出心目中的黄山石。
最后我说一说第三板块的教学:课外延伸,拓展奇趣。
阅读教学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应以课本为依托,向课外延伸,积累语言,锻炼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本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让学生给自己搜集到的黄山石起名字,把黄山奇石介绍给更多的人。
2、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想象中的黄山奇石,并配上一段文字,全班交流评比。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影]
旁白:同学们,这里就是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
板题:黄山奇石
二、默读课文2—5段
1、人有名字,黄山的石头也有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p131,2—5段,看看课文介绍几块石头?叫什么名字?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望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图),你们看这是什么石?
3、你喜欢哪块石头?请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同位交换意见)
2、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过渡: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抱蹲望
③演示:朗读背诵小结: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仙桃石: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板书:飞落
仙人指路:
①(动作演示)怎样指?
②板书词语: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金鸡叫天都:
①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②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板书:伸着 对着 啼叫
③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4、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过渡: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5、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路,练习说话
1、出示: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自选自说,指名说)
2、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五、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六、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一、 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二) 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像说一说。
(4)指导朗读
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变红)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
谁来背一背?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3)黄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
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安排:首先,通过视频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然后,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接着,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到课外。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朗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我们已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感觉九寨沟确实风光旖旎,很令人神往。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1)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①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里?)
②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3.观看录像,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像,谈谈你的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棵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秀挺。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却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大家说得很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1)[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C.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这一段)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盘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第
一、二两句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七、作业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小练笔: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展开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
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
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二)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
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谁来背一背?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1)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