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短文网

2025-11-07心得

短文网整理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1

送文艺下乡是积极宣讲科学发展观,促进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和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也是我校历年来“三下乡”活动的优势项目和重要内容。

为了这次的汇演,我们几个主要负责人成立文艺下乡活动筹备组,对节目进行制作、加工、彩排、筛选等工作,严把节目质量关,力争通过歌唱、相声、小品、朗诵等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展现新时期文化风采的、宣传科学发展观念的、突出学校文艺优势的艺术形式,展现应科学子风采,并在活动中号召同学们学习基层人民群众艰苦创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勤劳质朴、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同学们关注新农村生活,增强同学们服务基层的意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才保障。

晚会筹备的时候,白天我们走在下梅村,村里贴着村委员会对我们将在这里举办文艺汇演的红纸告示,我们也热情的邀请河畔边的村民们互相转告来观看,这份我们送给山城的特别的礼物。

凑巧的是,我们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还遇到了来此旅游写生的,来自我们福建师范大学的美术学院的校友。热情的学长说,晚上一定带上整个队伍来给我们捧场。我突然想起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歌声与微笑》,我想我们此次用心的爱心汇演最想要的就是让在场的人“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夜晚的下梅村丛林深处,兜兜神奇,在疏影横斜中绽放几颗星星。红色的灯笼,朦胧的灯影映照着古桥,本是平静的河畔在饭后陆陆续续有了波澜,熙熙攘攘慢慢拥挤起来的人群,摇着扇子的爷爷奶奶,调皮天真的孩子们,热情豪迈的大叔大婶……那吆喝声,那呼喊声,对这个村落的瞬间印象是七月里的一迭画卷,听到它在麦兜儿里的隐约耳语,是与星光的对话,述说着那飞扬的'童话。林间听海,情定日落桥告诉我们星月童话花事未了,风来的时候,沐风,柠檬香草,寄语天蓝。这是我作为晚会主持人站在这特殊搭建的舞台上,等待晚会开始前的感觉。

在一场预热的开场舞后,带着悸动的心情,作为主持人的我邀请了下梅村委员会的纪委委员李聪明以及我们应科院的余书记上台为我们此次武夷之行文艺汇演致辞,在汇演中,我们的同学们献上了精心准备的诗歌朗诵《我的祖国》、红歌联唱《映山红》《红旗飘飘》以及舞蹈表演《我和我的祖国》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在场村民的阵阵掌声。特别是舞蹈队的姑娘们更是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台为我们唱山歌的老人,早晨他就找到我让我给他安排一个节目,那种热心与对我们的支持让我动容。于是我在计划之外,安排我们的志愿者接待我们这位可爱又有才华的老爷爷,顺利融入到我们的汇演节目中来。虽然他的山歌我们不能完全听懂,但是那份爱心的传递跟我们是一样。

汇演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大合唱中落下帷幕,当我宣布晚会结束的时候,还在心潮澎湃中,看着村民渐行渐远的身影,我的眼角瞥见了孩子们的不舍。特别是那几个我们一有活动,就跑来的小女孩们,在我候场的时候,围着我问姐姐你是做什么的,穿得这么漂亮,然后叽叽喳喳议论开来的孩子们。忘不了,大人们逗她们说以后要不要跟这个姐姐学主持呀?还要唱歌,跳舞?她们那害羞的不好意思了一会,跟我拉钩的样子,我不知道姓名的孩子们……

这些不舍和感动都留在了xx年的夏日,留在了我这份难舍难分的暑期实践之旅。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2

骄阳似火的七月,承载着青春的躁动,我们带着一份执着,携着一份牵挂,守着一份信念,启程这个不一样的夏天!

天空依旧干净地容不得一点斑痕,三下乡的记忆犹如烈日一般骚动着我的思绪。六天的行程,好像还在继续,每一个细节都被雕琢地那么清晰,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六天,很短很短,短到大家不忍离去、不愿说再见,因为在这段难得的经历里,我们收获了感动,体验了成长,感受了责任,升华了灵魂。这么说,不免有些夸张,可从中得到的却真的让我们无法释怀。

六月,正当蝉鸣鸟叫之际,我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了我们“微尘联盟”小分队。所谓微尘,即青岛的一群青年志愿者,而我们悄悄与他们有着同样的使命和意愿;“微”又正好取我们微电子专业的第一个字,“微尘联盟”由此而生,小队的七个人也愿意通过此行挥洒自己的青春。激情,由此起航!

身为队长,承受的压力不免让我有些上火。从组队到确定主题、地点,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此时又恰逢期末复习,焦虑烦躁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可毕竟自己是群龙之首,如自己垂头丧气怎能服众,又如何提起大家的精气神。好在老爸老妈也打着长途给我出谋划策,让我感受到丝丝温暖,也渐渐平复下自己的情绪,理清思路,一边复习,一边筹划着三下乡的点点滴滴。这段时间真的让我成长不少,学会了如何在混乱中理清自己的思路而顾全大局,把握好一个团队的整体脉络。

青春就是一个敢想敢做的时代,身为学生党员和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有职责有义务去感受祖国的变化,关心新农村的发展。这次下乡活动我们安排了个五主要活动: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爱心义赠衣物、关爱留守儿童、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和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了这六项活动,一方面是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情,丰富我们的阅历,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这几个实践活动从不同方面了解不同的'新农村建设。

七月的三泉镇,骄阳似火,一条小河蜿蜒穿镇而过,这个夏天,注定不平凡,这个季节,三泉镇注定会在一群小红帽志愿者的欢声笑语下打破往日的沉寂。三泉是个比较落后的镇子,街上除了几家小卖铺,甚至没有个像样的超市和菜市场,最让我们头疼的是没有网吧,这让我们在回传资料的过程遇到很大困难,没办法,大家只有贡献出手机流量,给学校汇报我们每天的成果。

去敬老院的一天是我们最难忘的一天,这是所有队员第一次真正走进敬老院。老人永远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无论他们现在身体如何羸弱,无法脱离别人的照顾,毕竟他们为自己的儿女、为这个社会或多或少地奉献过,付出过。我们所有的队员也都心怀善心,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我们的所作所为能给那群老爷爷老奶奶带来哪怕很微小的改变,能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一点欢乐。前一天,我们从生活费中支出一部分买了水果和糕点,整理出一些过冬的衣服,也精心地为第二天的节目点灯夜战地一遍遍排练。和老人在一起聊天,即便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我也点头应和,他们可能很久没见过外来的孩子们了,我们的到来也许真的对他们来说很稀罕,很兴奋。也许是看到我们,想到自己的过去,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给我们讲他们曾经的故事。拿着我们的送的衣服和点心,有位老奶奶不停地说他们是自己人,是家人……听到这,所有队员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酸酸的感觉。这些老人很多都无儿无女,此时此刻,他们可能真的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了。我们的节目并不是很丰富,手语操,独唱,合唱,简短的节目,是我们的心意,只想给爷爷奶奶们带来点年轻人能给予他们的快乐。

为了看望留守儿童,给他们留点有意义的纪念,我提议让他加在我们买好的文具上写一些激励他们的话,毕竟很少会有人走进这个大山,能带一些外来气息进去。那天晚上,大家熬到很晚,只为把那几百个本子全都写好,让“微尘”无处不在。一天的农活,大家都被轻微晒伤,可似乎这其中的快乐早已压制了疲惫身躯的躁动,难得的体验正式我们成长的足迹。

几天的繁忙下来,貌似名没有倦意,更多的是对这美丽的小镇和淳朴的乡亲们的不舍。在这个乡野小镇,我们“微尘联盟”播撒了爱心,收获了感动,老人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村民们质朴的问候,都是我们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在这样一段短暂的时光里,我得到的历练是前所未有的,身为队长的压力和责任,顾全大局的义务,这都是在书本里学不到的,从写策划到每天的日程安排,点点滴滴,都是对我人生阅历的积累,也是对我整体素质的提升。

在三泉镇短暂的六天,汗水和疲惫不足以让我们退却,感动和责任是我们最大的荣耀。六天时间,我们用我们的青春诠释着内心的使命感,用我们的绵薄之力去进我们所能改变着小山村里的人们,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这小镇的发展。我们的行动就像我们的队名一样,如空中的尘土,卑微却又足以弥漫整个天际,微不足道的行动,却能让我们的内心承载巨大的责任感。

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我们的友谊,历久弥坚,这应该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吧。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给自己一种义务,增强自己的信心,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我想着是我这一个星期最大的感悟了。

青春,仍在继续,七月的回忆承载着我们的希冀,三泉的余晖萦绕着我们的思绪,微尘,永远的记忆。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3

伴随着期末复习的疲惫,知道要下乡进行普法的时候,心里是又期待又害怕,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艰巨又让人倍感荣幸的任务我是否能够很好的完成。我有那么多的担心,我担心自己法律知识不够全面,我担心那么内向的性格让我没有办法很好的主动上前与乡亲沟通,我担心我会拖整个团队的后腿。但我知道人这一生总要有那么一次,去试着挑战自己的极限,去尝试一下不曾碰触的领域。总要有那么一次找寻真正的自己。

从出征仪式到模拟法庭的一遍又一遍的排练,从竞选审判员到被选中作原告代理人,任务好像一次比一次艰巨。我的忐忑更是一点点加深。在下乡前的日子里,要顶着好像一下就能够把我融化掉的大太阳,亦或是说变就变不顾我们丝毫感受的大雨,对着枯燥无味的台词念上一遍又一遍的排练。我不断重复一个问题,这样的意义是什么,我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我不断想放弃,我也想要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回家过空调甚至吹的我冷到爆的生活。可是我不可以,因为我知道既然一开始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不可以那么轻易放弃,因为容易放弃的那不是我。我更明白欲带王冠,必承其重。

这一天天的忐忑,焦躁,不安终于等到了下乡的日子。晕车是我永远避免不了的一个缺憾,晕车药的成分让我晕到睁不开眼,拿着一份份问卷和乡亲们沟通,将问题一个个念出来的时候,我多希望还有另外那么一个我,能来帮帮我。因为我甚至连讲话的.力气也没有。但有种东西叫做心里暗示,我不断地和我自己讲,你不困,你不累,你要坚持,你最棒。递上第一份的问卷的时候,这害羞的性格自然是让我吃了闭门羹,一位中年阿姨拒绝了我的调查问卷。其实那个时候怎么说。心里满是失落,因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更是看到旁边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侃侃而谈,自卑感真的是充斥内心,满心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我抬头看看学长,看看老师,他们给我传来的是那么相信我的眼神,那么坚定的鼓励。我好像一下借到了光,好像有了翅膀。突然奔跑起来,找寻下一位愿意与我做调查的人。这世上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会功夫,我成了我们小分队所做调查问卷最多的,我甚至可以帮我同伴一起分担。那一下,我好像找回了属于我的骄傲,我是可以做好的,我也可以很棒的。我更可以为这个大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疲劳迎来了午饭时间,十个人100元的午餐,或许不会很好。但是同伴间的相互帮助,让我感觉到的更是这个集体那么像一个家。看着大家收获的成果,我更是想通了留下来的意义。不仅仅是担任志愿者,更多收获的是同学间的友谊,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是在上午,正是大太阳晒得我脸颊红红的时间点,长袖长裤与30多度的天气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是我们要为乡亲更好的献上一个正规的庭审现场。不管多么炎热,不管汗水是否湿透了衣服,不管是否不时的出现眩晕的感觉。当表演结束的一刻,当听到乡亲们说我们专业的一刻,那种幸福感是这辈子我都难以忘记的。我付出了也收获了,我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同时也能为乡亲们普及一定的法律知识的时候,全是满足感。发放宣传册的时候,看到乡亲们欣喜地接收,解答乡亲们的疑问的时候,我更为自己是法律人感到骄傲。当遇到热心老乡请我们吃西瓜的时候,我甚至都感动的要哭了,是被他们的朴实与热情所感染。当被乡亲夸礼貌的时候,当我说我来自××大学的时候,那种自豪感更是溢于言表。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一次机会,感谢法学院的老师与同学对我的信任,最后谢谢我自己的坚持,谢谢我有那么一份热情。未来的路还那么远,带着打不倒的精神一起前行,前途再险恶我都不会再怕,因为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4

七月,正值绿叶葱茏的蝉鸣时节,“三下乡”的号角再次吹响。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一批有共同志向的三牛学子把“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化为具体行动,共同组建了三牛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我非常荣幸能够再次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上一次参加三下乡的经历对我这次参与活动有了很大的帮助。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是阳曲县侯村乡西龙庄村。带着一颗欢喜、探索又期望的心,我们踏上了这次“三下乡”之旅。

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转眼就结束了。虽然只是经历了短短的七天,却有与上次截然不同的体会以及丰富的收获。第一天,我们来到了阳曲县人民武装部,通过曾在三牛学院任职过的王教官对支前文化墙的.讲解,我一步步了解了阳曲县人民74年前英勇抗战的故事。在当地国防历史展馆,我跟随讲解员了解了很多红色故事,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参观过后,我们便来到了西龙庄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7月5日下乡以来,我们陆续开展了北山营地浇灌草坪、清洁营区环境、为营地拍摄宣传片、打扫村委会助老餐厅、普通话推广、档案资料整理等一系列活动。

晨曦徐徐拉开帷幕,我们个个精神抖擞来到北山露营地开展草坪的浇灌、废弃物的捡拾、收拾营地饭堂、清洗锅碗瓢盆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精神;7日上午,下乡队伍中的一支小分队6人前往西龙庄村村委会协助工作人员开展助老餐厅卫生清理工作。大家两人一组,不怕脏不怕累,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清洁任务,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集中就餐环境;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历程,我和成员来到村委会帮忙整理档案资料,还对村党支部书记戎书记进行了采访,戎书记翻着手机相册向我们讲述着,一张张照片都记录着荣戎书记的无私付出。身为三牛学子的我们,应该牢记戎书记的事迹,努力学习,紧跟党走,在未来像戎书记一样发光发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每一次拉练,都是一笔人生财富。在教官和带队教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户外拉练”——徒步青龙古镇。在去往古镇的路上,教官向我们讲解了古镇的相关历史文化,通过参观,我了解了晋商发展,感受了三晋历史文明。

装起行李,背上书包,离开西龙庄村意味着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11日,阳曲县西龙庄村出现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为了安全考虑,村领导和院领导对我们进行了紧急撤离,结束了这次活动。虽然结束得有一点突然的小遗憾,但我相信这一点小遗憾会成为大家心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这是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夏天,也是一段应该被长存的记忆。李克强总理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时强调,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最能锻炼人。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虽然有时炎热,工作辛苦,但是在参观、实践、劳动的过程中,增长了我的见识,使我对乡村振兴有了进一步认识。作为一名通才生,我们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和巩固理论学习成果,贡献青年智慧,学习乡村振兴中的坚定信仰力量,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坚守初心使命,奋进新征程。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5

为了响应学校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也给自己一次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我们团队一行五人,下乡做了关于农民土地经营方式的调查研究,调查地点为xx村。在这二十多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对当下农村现状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当地的村民,对村委会干部也进行了访问调查。发现,该村以往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而粮食作物又主要食自给自足,仅少部分通过饲养家禽等转化为了经济收入,土地的平均年收入xx元左右。近年来,该村以“发展产业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山多地广的优势,引导村民对土地进行了“多样化”经营,引入大量经济作物,同时保证自给粮食作物的种植,每亩土地的年平均收入至少增加了xx元,这种经营方式的改变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效用。

村委会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大胆实践,科学创新,为农民谋福谋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土地资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利用,促使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但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土地的经济效率低下,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不高,随意在耕地上建房屋滥用土地的现象屡见不鲜。但近几年来,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改革,土地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收入日益增加,他们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土地非法流失的现象锐减。

这次实践,我们分工合作,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此次实践,我们也结交了不少的朋友,进一步认识了社会,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掌握了更多为人处世的技巧。目前来讲,农村的现状较前几年已又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在增产,农名在增收,农村的发展速度在逐年加快,城乡二元格局也在逐步改变,农民可以放心进城务工,也能够安心在家务农,不同的选择同样可以使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几天,但我们的收获是颇多的,这将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让我们终生受益。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篇6

七月,是学子们考试的季节,暑假的依始。但是回想七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绝不是考完试后的轻松欢乐,也不是暑假来临所带来的愉悦,而是这次“阳光·梦想”服务队抵达茂名化州市名教村进行服务(即“三下乡”)。短短的几天“下乡”,却在我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2019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我人生一片灿烂。这次“三下乡”活动在时光穿梭中已过。但它给予我的是一个锻炼的过程,让我体验到了不同于校园的生活。虽然这次“三下乡”活动的时间很短,但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过得很充实而有意义。

此次我们下乡的主题是:宣传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加速新农村发展。为了使本次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就采取了是以调研为主,支教为辅的策略,并开展了许多活动。如:走访当地村民,跟村干部交谈,派发环保宣传单,慰问五保户以及对关于低碳问题与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等。

7月11日,我们赴化州市名教村进行“三下乡”服务,此次“阳光·梦想”服务队一行38人在系领导的关怀下,在系团委的支持和带领下,踏上了我们任重而道远的“三下乡”征途。到达目的地后,迅速地弄好住宿方面的工作。吃过午餐后,下午在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了村委处,与该村的村委领导交谈,并宣传今次活动的工作。在归往我们的驻扎地,名教小学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十分惊异,观起雨来。雨停后,十分激动,因为两天彩虹挂在天边,十分美丽。而有些人竟说有三条啊,不知是否真的,我仅看到两条。就这样迎来了来名教的第一个夜,队长组织我们全体人员开会,并进行严密的工作安排。

7月12日,工作开始实施。支教组进行支教工作,部分人员进行炊事工作,其他成员则都走访村民,并宣传本次的活动。今天恰好我被安排了去炊事工作,负责去买菜。买菜,是本次服务最轻松,最为令人开心的工作。我们几个人一起跟着大厨闲逛在市场上,东挑西拣,有讲有笑,煞是热闹!除了为组员买餐好菜,一些同学还利用等车的时间买了些生活用品或者是零食。下午,我们去了参观这里的景点——“倒流湾”。“倒流湾”,正如其名,看到的水流与平时的不一样,十分复杂。顺流逆流都出现在同一条江上,正因为多这些流,所以看到许多漩涡。今天,增长了见识了,蛮开心的一天。晚上,出现了缺水用的问题,引起了小小的骚动。然而,事情不大,易于解决。抬头仰望,繁星点点,第一次见到如此之多的星星,真是大饱眼福啊!

7月13日,按照计划我们继续工作,今天我就参与了宣传调查工作,采访了村民。当地村民都是热情招待我们,十分好客,这也使我们的工作很迅速地完成,而且在我们走访时,村委领导到了我们的驻扎地拜访。还带来了丰富的菜肴,让我们过上了一个幸福的一日哦。后来,我们还参观了这里的“文化长廊”。傍晚,我们团队还与当地的高中生进行了一次篮球联谊赛,比赛十分激烈,我们团队险胜高中生。又是晚上了,又是“水战”的时候,缺水问题十分严重,冲凉,洗漱不能没水,大家又担忧了起来。终于有点抱怨了,抱怨因为什么?就全因那个水井的问题啊,因为缺水,因为工作完后一身汗,却没水洗澡,大家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后来,队长为了让大家有水洗澡,竟提议男生要到一个废井去提水,听了也就觉得危险了,我们也十分担忧。后来,女生做了一个觉得就是把水分开了凑合着用,这行为感动了我们的队长啊。他也表示十分谢谢我们女生。三十八个人,就这样成了一个集体,就这样互相由陌生变成了熟悉,在变成了朋友。夜,依旧那么的美。繁星依旧挂在天边,十分漂亮。

7月14日,一早就听到水井依旧没有水,立刻失去了睡意。随大家去了村民家接水漱口后,我们女生就去了昨晚男生所说的废井去洗衣了。废井真的在十分偏僻的'地方,寻找它,不是易事。通过草丛,下一个左拐右弯并且十分陡峭的斜坡后才到达。昨晚如果在这提水回去今天见了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真是感谢男生的大度。后来,我们带上饭盒,来到村委吃了早点,然后我们就在村领导的带领下一次割草了。昨晚听说是义务劳动是割草时,挺担忧的。好久没拿起这镰刀工具了,今天终于又体味到劳作的滋味了。其实割草打扫并不是想象的辛苦,大家分工合作了做起来也就不累了。草丛中居然隐藏了蜂窝,有点危险。后来,林任师兄不小心中招了,被蜂咬到了,大家开始注意了。烧了蜂窝后,他们竟然拿蜂蛹吃,真是恶心,也佩服他们的勇气。后来,听闻台风的到来我们将提前走时,我们十分开心。到了最后确定时,我们真的开心极了。晚上我们聚会欢乐。

7月15日,一早收拾了行李。随着车的到来,我们也就结束了这次旅程了。虽说水的问题影响了我们,但是离开依旧让我们感到十分不舍。特别令我们感到的是那群最为捣蛋的孩子今天一早就来了送行。就这样,四天了。四天,队友们从彼此不熟悉到亲如一家,是经历过困难及时间的洗礼,才铸就了我们彼此深厚的队友情。我们都坚信着,经历过这次的下乡,我们会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珍惜这段难忘的经历。离别时留下的泪水,是不舍,是留恋,是此次之行建立感情的见证。再见了,名教。

即使住宿环境恶劣,缺水问题严重。教学设施十分落后,给支教组带来了许多不便,但是这次下乡却令我十分难忘。四天,我真正地认识了什么叫“三下乡”,什么事团体的力量,什么事朋友。短短的四天,得到的收获却是满满的。

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路途遥远,虽然烈日炎炎,虽然住宿条件恶劣,但我的心里依旧还是很充实。非常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锻炼的机会。总之,这个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