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语文天地”教学设计(精选24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能正确抄写双音词音节,练习给音节标调;复习带金字旁和绞丝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积累词语;续写《下雨了》。
教学过程:
一、
1、抄写音节。
Chūn yǔ shǔi zhū cǎi hóng zǒu guò yáo yuǎn měi lì
学生独立抄写,自己检查。
2、给音节标调号。
Shui you zhe yang ju da de bi
谁有这样巨大的笔
二、复习带有金字旁和绞丝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看谁写得多。
金字旁:()()()()
绞丝旁:()()( ) ()
2、填写偏旁表。
偏旁表示的意义例子
钅
三、给“雨”扩词。
1、读词语:倾盆大雨雨过天晴泪如雨下挥汗如雨
2、自己扩词,看谁说的多,说得好。
例:雨霖霖 雨萧萧 雨蒙蒙 牛毛细雨 狂风暴雨 零星小雨 ……
四、续编诗歌。
下雨了,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啦。”
下雨了,蘑菇说:“不怕,我有。”
下雨了,说:“不怕,我。”
分组完成,回去思考,在班上讨论。评委评定。
例:下雨了,蘑菇说:“不怕,我有小花伞一把。”
下雨了,甲虫说:“不怕,我有一件防雨褂。”
板书设计:语文天地
给音节标调号
Shui you zhe yang ju da de bi
谁 有 这 样 巨 大 的 笔
第七、八课时
教学目标:自读《伞》,复述,能搞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背诵《春夜喜雨》;总结自己的热字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自读《伞》。
1、自己读一遍。
2、提问:这个故事里说了几个小朋友呀?
3、再读,然后复述。
二、读背古诗。
1、自己读,自己背。
2、提示:你看,杜甫发现下雨了,一夜没睡,静的几乎听不见雨声,真实‘春夜喜雨’啊!
3、讨论:诗人为什么高兴的一夜未谁?
4、说一说你还读过杜甫的那些诗句。
三、总结自己的认字方法。
读金钥匙的一段话。
课堂总结:这一单元你有学会了什么?
板书:伞
小宝和同学小丽和同学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比较几组基本字和合体字。
2、积累“一、、、不、、、”的词语
3、学习逗号和句号。
4、积累描写动词的词语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比一比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使他们真正获得声旁表声的“感性认识”,而不是接受教师传受的知识。
二、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组织学生口语练习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重音变化引起所表达的意思的变化,不必让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
三、照样子说一说
四、学习逗号和句号
1、让学生体会句号和逗号不一样。
2、说说为什么用逗号或句号?
3、教师讲解。
第二课时
一、教学自读课文
1、认生字。
2、使学生知道习惯有好坏之分。
3、朗读。
二、说说你准备改掉自己的哪些坏习惯。
三、改错字
让学生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别字的。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练习习作。
教学重点:
进行字词、句子的积累。
教学难点:
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法学法:
讲授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继续指导学生做摘录笔记的方法。
观察词语的特点。
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类型积累。
根据不同的类型积累词语
二、读一读。
初显身手。
小组合作玩游戏“传口令”。
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三、制定规则。
依照规则重新做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感悟规则的好处。
四、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诺言》。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1.什么事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2.分角色读对话。
3.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4.交流笔记。
5.拓展练习。
6.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二、习作。
1.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2.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那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3.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注意:(1)观察游戏的过程。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
(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第三课时
一、习作训练
【习作要求】
国有国法,家有家法,有了规则,遵守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的生活,选择以下一种情况写一写。
在规则面前,我……
为你喜欢的游戏写玩法说明和游戏规则。
二、导入习作主题。
本单元的学习中围绕的主题是什么?(规则),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写规则。
三、引领审题,打开思路。
指名说说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规则,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在规则面前,你是怎么做的?你见过哪些规则?
指导构思,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全班讨论。
四、完成习作。
教师点评。
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学生开始习作。
修改习作。
誊抄习作。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4
教科书分析
一、这是一篇识字课文,全文由6个单音节词组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人与人、人与天地的认识。
二、这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也是学生首次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换言之,这篇课文的学习将会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这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识字课文,学生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正音,所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基础,以及教师反馈正音和示范,就成为了识字和朗读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
学情分析
一、课文的6个单音节词,是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对它们音、形、义有所认识、了解,这是我们组织教学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由于学生首次接触课文,他们对课文构成的各部分及其功用是不了解的,这对组织教学会产生不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游戏活动转换成现在的课堂学习,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虽通过“我上学了”的学习有所了解和学习,但仍需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是实践养成的起步,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从育人的目的思考,这应该成为这篇课文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注:由于这一维教学目标是所有语文课堂教学都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不需要叙写。)。
落实这维目标的策略,可以在每环节、步骤转换时,根据具体实际,通过顺口溜、口诀等形式,教师说前半句或起句,学生齐说后半句或续句,以提醒落实。如唤起注意、集中精神,可用“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黑板!”又如要用铅笔了,教师说“拿起笔”,学生接续“挺起胸,脚平肩,一尺、一寸要做好!”用完铅笔,要转下个环节学习了,可说“小铅笔,快回家!”这些顺口溜、口诀在教学设计中不需要撰写,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操作。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
二、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天”等6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天”等6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诊断,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1。分别呈示“我爱学语文”读书和写字的图画,学生说说图画告诉学语文有些什么内容(读书、写字),说说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求,并做一做。2。呈示讲故事、听故事图画,学生说说学语文还有什么内容。
(二)小结:读书、写字和讲故事、听故事都是学习语文的内容,学习语文还有其他的内容,我们以后会逐步接触,但所有的这些语文学习内容都以其中一个活动为基础,这个活动就是“识字”(板书:识字),我们认识了字,才能顺利去做其他的学习语文的活动。今天,我们就开始识字的学习,学习第一篇识字课文。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① 天 地人)
(四)学习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3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三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天 地 人)
3。带读课题:① 天 地 人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读课题,认识了3个生字宝宝。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习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三个字宝宝外,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就在哪个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在“识字”上范写点上小圆点)。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你 我 他)
3。小结:这6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齐读。
(二)音难字教学,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6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人、你、我。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3。学生再练习读准课文后,反馈指导读准课文。
三、阅读感悟,朗读课文
(一)感悟“天、地、人”,朗读课文第一行。
1。(示傅抱石国画后)出示任务:仔细看看这幅图,想想这6个生字宝宝的意思,同桌商量一下,从字卡里,选出符合这幅图意思的3个生字宝宝。
2。反馈指导:
预设:选出:天、地、人。
反馈订正后,读这三个生字。
3。出示任务:同桌商量一下,想一想这3个生字宝宝可以摆在这幅画的哪个地方,摆一摆。
4。反馈指导:
学生同桌学习后,指名四组到黑板前在傅抱石国画的小画上摆字卡,订正。
5。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是啊,“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我们“人”与“天、地”大自然共生共长,和谐发展。
6。通过范读,指导朗读“天地 人”,提示注意每个词之间的停顿。
7。“天、地、人”口头组词,进一步了解意思,朗读课文第一行。
①出示任务:(以“识字”这个词语为例,讲清组词方法要求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天、地、人”在你们的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②反馈指导:
A。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B。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8。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有信心把课文第一行读好吗?注意读好每个词之间的停顿。
9。指导学生朗读。
(二)感悟“你、我、他”,朗读课文第二行。
1。出示任务:(刚才在组词语的过程中,同学们很会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会用“你、我、他”说什么话呢?想清楚了,就拿起字卡,与同桌一个字卡说一句话。
2。反馈指导:
A。俩俩同桌一起反馈,引导在说话过程中,“你、我、他”用动作指示。
B。注意引导说话完整,音量适中。
3。小结:通过说话,我们知道“你、我、他”分别指的是不同的人。同学们真棒!
4。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行。
A。出示任务:同学们刚才学习了朗读课文的第一行了,现在请仿照着这样的读法朗读第二行,行吗?
B。反馈指导:提示注意每个词之间的停顿。
(三)朗读整篇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反馈——自由练读——齐读。
四、认字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注意:把“人”与“天”,“地”与“他”连续读序号或举字卡,以帮助记认。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篇的识字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6个生字宝宝,学习了朗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各部分的名称作用,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注意总结学生学习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6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积累带“花”字的成语,诵读《吴兴杂诗》。
2、学习短文《朱德与兰花》。
3、收集“花”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以“花”为题进行阅读、积累和习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我的摘录笔记。
(1)经久不衰、偃旗息鼓、短促……
(2)湛蓝、孕育、啜饮……
(3)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交流一、二单元你的.摘录笔记。
2、带“花”字的成语。
(1)读一读这些词语,观察他们的特点。
(2)你理解他们中的那些词语?
(3)选用你理解的词造句。
(4)你还知道那些带花的成语。
3、读《吴兴杂诗》,知道诗中描绘的是田园风光。
诵读这首小诗并摘抄下来。
二、学习短文〈〈朱德与兰花〉〉
1、读短文,标出自然段。
2、读一读短文上的小诗,说一说赞扬了兰花什么精神。
3、回忆本单元写花的文章,分别借花说明了什么。
4、小结:看似写花,实为映人的方法叫借物喻人。
三、初显身手
四、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交际主题:你最喜欢那种花?向同学们和老师介绍。
交际提纲:注意交际时条例要清。
交际方法:小组交流。
二、笔下生花
1、审题
2、思考方法
3、逐题抓关键
三、学生动笔写作。
板书设计:
花
你最喜欢什么花?
为什么喜欢它?
它有什么特点?(形、色、味)
从它身上或成长特点上,你受到的启发。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
2、围绕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
3、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4、学习“金钥匙”,完成习作。
教学重点:
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中心。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观察书中的例子。
2、总结例子中的特点。
3、思考:为什么摘录中的句子加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你积累词句的途径是什么?
5、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显身手
1、实践活动的步骤。
2、具体要求。
3、各项工作指导。
4、撰写纪念日实践活动的体会。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篇课文
1、自读短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勾画出冼星海刻苦求学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3、交流体会。
4、教师点拨。(他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5、拓展练习。
6、他是如何创作《风》的?
7、你想对他说什么?
二、学习《登上地球之巅》
1、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你对它有了解吗?
2、读课文找出文中是怎样介绍它的?
3、读读能突出它特点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4、登山队员是靠什么力量登上地球之巅的?
三、金钥匙
幻灯出示:习作可以当时修改,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可能会发现不少新问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冼星海和他的《风》
自强、自立、自理、字律
登上《地球之巅》
不谓艰难、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天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2、学习“开卷有益”,感悟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3、“笔下生花”习作指导,金钥匙。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词语句子,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学会提高效率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摘录笔记
(1)交流本单元的摘录笔记。
(2)评选摘录笔记小能手。
(3)教授有效摘录笔记的`方法。
2、读一读。(幻灯出示)
二、开卷有益
1、读课文,初谈感受。
2、你心目中的效率专家是谁?为什么/
3、你有什么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第二课时
一、“笔下生花”习作指导。
1、出示幻灯片。
2、习作分析。
二、金钥匙。
三、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1、读懂要求
2、回忆往事
3、明晰道理4、谈看法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包括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一个金钥匙。“笔下生花”三部分的内容。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通过金钥匙,明白应该围绕一个议题发表意见。
教学重难点:
编探险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明白作计划的好处。
教学构想:
畅所欲言,先小组交流,把从网上找到的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展示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并推荐网站,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初显身手,引导学生先制定计划,再编探险故事。金钥匙,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多方面的评价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畅所欲言,介绍自己查找到的一处奇观。
学生学习过程: 本次“综合活动”包括“畅所欲言”、“初显身手”
一、导课
课前同学们调查、访问了家人、邻居、老师,了解周围所发生的变化,搜集了一些关于“把聪明用在正地方”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明确交流的'要求
1、交流时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充实。
2、可用数字、图片、实物来说明。
三、集体交流
四、总结
通过同学们谈这些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找一找
活动前,教师从搜集历史上关于智谋的故事说起,引发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智谋”。可以由家庭——社会,有校内——校外,由国内——国际。然后,让学生根据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个人或小组合作。讨论后,要给时间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访问等,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自己动手搜集材料。
全班可以同意确定反映“智谋”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过程。
六、写一写
写前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记叙、说明的文体,小诗、新闻等,还可以以某一种物品自诩的口吻,写一篇童话,反映其“智谋”过程。
评价习作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科学等方面入手,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反映社会一定的变化,有一定的条例,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
七、说一说
结合找一找后出墙报的内容进行,也可以结合写一写他评时进行。总之,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能力。
八、写一写
根据“笔下生花”的要求,展开辩论,据理力争,然后分别把四个人的想法写出来,讨论一下谁对谁错。
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单元《水》
板书设计:
智谋故事
围魏救赵 空城计 破釜沉舟
隔岸观火 调虎离山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完整、有条理的进行口语交际。
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2)指导学生结合“初显身手”的活动选择材料写作。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展开课外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写作的题目,并能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敢于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二、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过程
1、是谁把火把带给了人类?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的故事?
(1)普洛米休斯――神话传说中的“火”的起源。
(2)燧人氏钻木取火――现实生活中火的'真正产生过程。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与“火”有关的知识。
二、出示交流主题
说说家里用的灯,见过的灯,想象的灯。
三、分小组交流
1、结合课前查资料收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分组。
(1)我家里的灯。
(2)见过的灯。
(3)灯的变化。
2、小组内交流、汇报。
3、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汇报。
四、创新发明
1、分小组说说准备发明什么灯。它的外形怎样?有什么功能?
2、想象发明的灯,把它画下来,配一段文字说明。
3、小组派代表拿图片上台投影汇报,介绍。
4、评议。
五、举办图片、资料展览
1、收集图片、资料。
2、归类编排。
3、为展览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4、办展览。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投影佳作,欣赏
1、投影佳作,齐读。
2、评评好在什么地方。
二、投影病文,指导修改
1、投影病文,自由朗读。
2、谈谈病文的不足之处及如何修改。
3、逐一进行修改。
4、自由读读改后的作品。
5、前后对比、评价。
三、完成“笔下生花”部分
1、投影。
2、指名读。
3、根据选择的题目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4、将交流的结果进行汇报,老师指导。
四、活动过程
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2、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或全班点评指导。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练习使用修饰语,正确搭配形容词与名词;
2、积累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3、学会分辨疑问句和反问句,能用反问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看法;
4、练习使用拟人手法写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学唱郊游歌曲。)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今天我们一起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去郊游,你们看――(出示课题:语文天地。学生齐读。)
2、“语文天地”是个神奇的世界,那儿藏着数不尽的知识珍宝,等着我们去采撷呢。让我们一起坐上火车出发吧!(伴随《火车开了》乐曲)
二、写一写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1、“采集林”车站到了。这一站我们将采集些什么呢?同学们请看。
2、(出示“许多”、“不计其数”两个词。)谁能读读这两个词?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表示数量多的词。)
3、对了,这一站我们一起采集表示数量多的词语。(出示题目:写一写表示数量多的词语。)请同学们将自己采集到的表示数量多的词语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小组派一名同学将采集成果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智慧之花最多。(小组合作学习)
4、(“采集成果大比拼”,检查小组学习情况。采用竞赛抢答形式,教师将学生回答通过电脑打字投影出来,全班认读。奖励。)
5、在采集林中,我们采集了许多表示数量多的词语,有些小组还得到了智慧之花,没有得到花儿的小组也别泄气,下一站还有机会。让我们坐上火车继续往前走吧!(伴随《火车开了》乐曲)
三、练习使用修饰语。
1、“心语林”车站到了。这一站我们一起来说说话吧。说什么呢?同学们请看。
2、出示练习题,看谁填得多:
快乐的()鲜艳的()美丽的()简单的()
(1)你能把这些词语填充完整吗?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
(2)(检查练习情况:运用竞赛抢答的形式,以四人小组“开火车”每人把自己所填的答案念出来。)
(3)(注意强调填名词,避免出现“快乐的跳”之类错误。)
3、同学们真了不起,说出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们能从这些词语中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说一句话吗?(学生选词造句。)
4、同学们说得真精彩,相信下面的站点也会更精彩,让我们出发吧!(伴随《火车开了》乐曲)
四、学习分辨疑问句和反问句。
1、“智慧林”车站到了,看这个站名,你想说什么?(生说)对了,这一站要考考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反应最快。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出示练习题:想一想,哪一句话不用回答?
可我连一个穷人都不认识,你认识吗?
这是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穷人就该老是穿旧的东西呢?
(1)自己读一读这三句话,看看哪一句不用回答?为什么?(第三句不用回答,它的意思是强调穷人不该老是穿旧的东西。)
(2)用不同的语气读这三句话。(一、二句用疑问的语气,第三句用强调的语气。)
3、出示三个句子,学生抢答,说说哪个句子不用回答:
这单元的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难道我们不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吗?
小明为什么能当上“三好学生”?
4、每个同学自己创作两个问句,一个需要回答,一个不需要回答,然后上台考考大家。
5、同学们的创作真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顺利通过下一站。(伴随《火车开了》乐曲)
五、练习拟人的说法。
1、“创作林”车站到了,语文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发挥想像力,就能创作出优美、生动的语言。
2、(课件出示小鸟的动画)你们看,谁来了?(小鸟)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跳舞、小鸟在歌唱、小鸟在前面带路……)
3、(出示课文中的例句:小鸟在前面带路。)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前面飞的样子像人在带路,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把小鸟当成人来写。)
4、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瞧,连花儿也――(出示课文例句:花儿向我们点头。)
5、花儿为什么点头呢?(花儿被风吹动,样子像人在点头,这也是用了拟人手法,使句子更生动。)
6、(教师用“―”和“~~~~”分别画出“小鸟”、“花儿”和“带路、点头”,提问:)运用拟人手法时要注意什么呢?(事物的动作要和人的动作有相同之处。)
7、出示句子:小树_____。太阳_____。
8、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9、现在,就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用拟人手法创作出生动的句子。
10、(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创作,集体评价,颁发智慧花。)
11、写作文时用上拟人手法将使文章更能吸引读者。
六、总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畅游了“语文天地”,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采摘了智慧花,收获真不少。这次郊游你们快乐吗?学习语文是快乐的事,让我们一起快快乐乐学语文。(伴随《火车开了》的乐曲离开教室。)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1
目标预设
1、 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学习带“两点水”和“雨字头”的生字,我解部首的意思。
3、 加偏旁组新字,辨析形近字。
4、 通过扩词、造句、编故事,丰富词汇,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6、 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书写大比拼
1、 出示生字:雾露雹冰冻凌江河泛
2、 读一读,看看这些字各有什么结构特点?
3、 这些偏旁和生字有什么联系?
4、 你能将它们写漂亮吗?
5、 咱们来比试比试。
二、变字小魔术
1、 你能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吗?
2、 学生尝试变字。
(在变字小魔术中,孩子既复习了生字,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比一比组组词
1、 下面的字娃娃长得很像,你能将它们分清楚吗?
2、 咱们多给它们找几个朋友吧。
(帮助孩子分清字形,不写错别字,归类复习效果良好。)
四、我来说一说
1、 出示句子: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2、 你能依照例子说说吗?
3、 学生练习造句。
五、想一想再分类
1、 读读下面的词语:雹、霜、雾、露、雪、河、海、冰、江、冻
2、 这些词语中,许多词都是好朋友,请你给它们分分组。
3、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可按部首分,可按水的形态分,可按这些事物在哪里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这个星期,水娃娃和风娃娃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水娃娃还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呢!
二、编故事:
1、 老师讲述《小溪流的歌》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家在哪儿?
3、 小溪流为什么不停地奔走?
4、 出示彩图:提示问题,学生根据提示编故事
5、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山泉娃娃从哪儿来?山泉娃娃在干什么?
三、天气播报站
1、 每天天气都在变化,你怎么知道冷暖情况的?
2、 老师播报天气预报。
3、 天气预报讲些什么内容?(风力、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
4、 想一想,听准听懂天气预报有什么好处?
5、 老师模拟第二天的天气预报,你觉得明天天气如何?
四、自读短文
1、 雾孩子也来和咱们交朋友了,我们一块儿认识它吧。
2、 有不认识的生字吗?想办法解决。
3、 读完短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4、 生活中,你见过雾孩子吗?它和你捉什么迷藏?
五、拓展学习:欣赏短文《雪娃娃》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包括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一个金钥匙。“笔下生花”三部分的内容。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通过金钥匙,明白应该围绕一个议题发表意见。
教学重难点:
编探险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明白作计划的好处。
教学构想:
畅所欲言,先小组交流,把从网上找到的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展示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并推荐网站,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初显身手,引导学生先制定计划,再编探险故事。金钥匙,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多方面的评价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畅所欲言,介绍自己查找到的一处奇观。
学生学习过程: 本次“综合活动”包括“畅所欲言”、“初显身手”
一、导课
课前同学们调查、访问了家人、邻居、老师,了解周围所发生的变化,搜集了一些关于“把聪明用在正地方”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明确交流的要求
1、交流时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充实。
2、可用数字、图片、实物来说明。
三、集体交流
四、总结
通过同学们谈这些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找一找
活动前,教师从搜集历史上关于智谋的故事说起,引发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智谋”。可以由家庭——社会,有校内——校外,由国内——国际。然后,让学生根据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个人或小组合作。讨论后,要给时间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访问等,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自己动手搜集材料。
全班可以同意确定反映“智谋”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过程。
六、写一写
写前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记叙、说明的文体,小诗、新闻等,还可以以某一种物品自诩的口吻,写一篇童话,反映其“智谋”过程。
评价习作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科学等方面入手,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反映社会一定的变化,有一定的条例,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
七、说一说
结合找一找后出墙报的内容进行,也可以结合写一写他评时进行。总之,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能力。
八、写一写
根据“笔下生花”的要求,展开辩论,据理力争,然后分别把四个人的想法写出来,讨论一下谁对谁错。
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单元《水》
板书设计:
智谋故事
围魏救赵 空城计 破釜沉舟
隔岸观火 调虎离山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完成“读一读,组成词语”。
2、完成“看谁写的成语多”。
3、完成“照样子写一写”。
4、完成“初显身手”。
5、完成“金钥匙”。
教学重难点:
1、完成“多音字组词”。
2、完成“积累成语”。
3、完成“仿例造句”。
4、完成“初显身手”。
5、完成“金钥匙”。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我想》、《七色花》、《降落伞》三篇课文,知道了我们小学生应该大胆想象,发挥创造,追求美好的向往。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读一读,组成词语”。
(1)出示4组多音字,学生认读。
xingjihejiang
兴系喝降
xingxihexiang
(2)自由读一读,齐读。
(3)自由组词,并指名说说。
2、完成“看谁写的成语多”。
(1)出示2组成语,学生认读。
想:异想天开
梦:南柯一梦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知道的“想”和“梦”的`成语。
(3)指名说说。
3、完成“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2组句子,学生认读。
①这真是一朵神奇的花,我要把它插在最好的花瓶里。
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是我能像小鸟那样,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飞上蓝天了。
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桌说说。
(3)指名说说。
4、完成“初显身手”
(1)搜集或者编写谜语,开猜谜会。
出示2个谜语,学生猜。
打开半个月亮,生在水中,收起兜里可装。却怕水冲。
来时荷花初放,放到水里,走时菊花正黄。无影无踪。
谜底()谜底()
指名学生猜。
互相交流,开猜谜会。
(2)你喜欢猜谜吗?模拟是怎么猜的?写一写。
指名说说。
写一写。
5、完成“金钥匙”。
冬冬:本来我想得好好的,怎么一站起来发言就忘了?
丁丁:要先想好说什么、怎么说,再发言,就不会忘记了。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笔下生花”。
教学重难点:完成“习作:制定公约”。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完成“笔下生花”。
二、新课:
完成“笔下生花”。
1、出示题目,学生齐读。
你希望自己的房间什么样?写一写。
2、自由说说:自己希望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3、指名说说。
4、写一写
5、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理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将语文实践活动相机安排教学,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感受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教学目标:
1、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星、爪”
2、换部首,复习生字。积累ABB型的词语以及反义词,并能正确地运用。
3、认识动物,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4、阅读《谁来了》,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积累ABB型的形容词,初步感知这类词语的形式,体会表达的效果。
2、学习成对使用几组单音反义词。
3、背诵《绝句》,模仿短文《谁来了》进行续编。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准备参加“智慧大比拼”的比赛。
2、宣布活动规则,并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二、活动一:抄一抄。
1、出示拼音,照拼音读音节。
2、板书部分音节,适当补充一些w打头的音节。学生练写。
3、出示今天要描、写的字,指名读一读。
4、引导学生观察“耳、星、爪”在田字格里面的`位置,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5、引导、参与学生评价、评比作品。
三、活动二:部首变换小魔术。
1、帮助学生弄明白例子的符号。以“推”为例:“推”字减掉提手旁,加上言字旁,就成为“谁”
2、小组讨论:“波、抱、把”的部首能换成什么?
3、比一比:看谁换字又快又多。选择一组换前和换后的生字,组词、搭配词组、造句。
4、在书上填一填
四、活动三:照样子说词语。
1、读“胖乎乎”“毛茸茸”,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胖乎乎可以用来说明什么?毛茸茸又是形容什么的?
3、以大组为单位,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比一比谁说得多?
五、活动四:填一填。
1、出示图片:大象、小白兔等,学生看图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2、出示:“长—短、高—矮、大—小”这三对反义词,读一读。生生相互出句子填空、对答。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一:读一读,背一背。
1、课件演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
学生观察黄鹂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色彩,以及黄鹂在柳树枝头干什么。
2、学生想像黄鹂会歌唱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再有感情朗读。
4、学生说诗意并朗读。
5、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情意境,有感情地吟诵。
二、活动二:自读诗歌并仿编句子。
1、边看插图,边听教师范读。
2、借助拼音自读短文,读懂短文内容。
3、借助插图评读短文。小组讨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4、照样子说句子。
(1)小组交流、推选。
(2)全班交流。
(3)谈谈体会。
三、活动三:回顾自检。
1、共同评读。提出要求,在小组内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2、学生自己进行自评,要求实事求事。
3、教师点拔学法:
在学习中自检,就是养成经常“回头看”的习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5
一、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自己从课文中摘抄下来的好词佳句
2、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还收集到了哪些课外词句,比较难以理解的要为同学们加以讲解,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3、读例句考虑冬冬提出的问题: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
可一个好人的心容的下全世界的'人。
考虑:前半句说“小”后半句说“大”,用可连接,“可”还能换成什么词?
你能不能再说几句这样的话?
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有了解到不少名人名言吧,互相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进一步理解心存大志也要从小事做起
班级交流,并进行板书
根据同学的交流,在自己的摘录本上进行补充。
三、读开卷有益
自己读文章,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交流你最近读过的好书或者好的文章,说说内容,谈谈感想,把它推荐给你的好朋友读一读。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2、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学习习作。
教学重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教学难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继续指导学生摘录笔记的'方法。
1、观察词语的特点。
2、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内型积累。
3、根据不同的内型积累词语。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玩游戏“传口令”。
2、寻找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制定规则。
5、依照规则重新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6、感悟规则的好处。
三、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诺言》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什么是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2、分角色读对话。
3、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4、交流笔记。
5、拓展练习。
6、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二、习作
1、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2、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3、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注意:(1)观察游戏的过程。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
(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辨析组词。
2、积累带“刂”和“隹”的汉字,认识新部首。
3、进一步学习正确的默读方式。
4、表演《特殊的考试》,能完成有关环保的考题。
重点难点
1、字词积累,会用词语造句。
2、通过表演和做考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辨析组词。
2、积累带“刂”和“隹”的汉字,认识新部首。
3、能加部首组成新字,会用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1、教师出示田字格里“特、持、拦”三个字。
2、学生观察讨论: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多个横。)
3、同桌互相说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4、教师指导:书写横比较多的字,写时注意横画的长短变化,其中突出主笔的横要长一些,如“特”字右上部第二横;“持”字右上部第二横;“拦”字右上部第三横。
5、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6、小组内评评谁的字最漂亮。
7、选几份全班欣赏,师生共同评价。
二、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1、教师出示部首“刂”“隹”,学生说出名称。
2、想一想哪些字还带这两个部首。
3、学生汇报汉字:刂——别、划、剑等。隹——难、准、谁等。
4、指导学生认读这些字。
5、选自己喜欢的写在书上。
三、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半——伴兰——拦代——袋当——挡干——赶人——认
1、前三组字有什么特点?(前三组生字读音完全相同。)
2、后三组字有什么特点?(后三组生字读音相近,字形不同。)
3、从每一组的两个生字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组的第二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偏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他的读音。)
4、能举出声旁表音的形声字吗?(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自主识字,自用阅读。)
四、加部首,组成新字。
1、教师出示第一组子卡,学生指名读、齐读。根据部首说说新字的意思。
2、学生给后四组字加部首,写出新字。
3、学生小组内交流,根据加的部首说一说每个新字的意思。
4、学生口头组词,练习说话。
五、读一读,选一个词语造句。
1、教师出示卡:准备、亲切、顺利、为难、吃惊、心爱。学生开火车读。
2、说一说每个词语的意思。
3、选自己喜欢的一到两个词语造句。
六、为本单元中的小动物写评语。
1、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本单元都有那些小动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小动物?
2、学生汇报交流。
比如:小马用实际行动验证了河水既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
小熊不爱护环境。
3、选自己喜欢的写下来。
七、表演《特殊的考试》。
1、学生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怎样表演。可以把人物内心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8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神话,内心会感到新鲜、有趣。但学生可能只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不能细细体味文中的语言。教学本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还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建议:
课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喜爱。这篇文章,比较适合用来训练学生复述,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练习复述,并恰如其分地用上课文中的句子,把这些句子自然融入到自己的复述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学习。
2.表演、配乐朗诵深入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神话故事的传奇魅力,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盘古开天地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段。
2.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是谁?
3.在远古时期,像他们这样神奇的人物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神奇人物用利斧劈开了天与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神奇的人物是谁吗?(学生答:盘古;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4.对题质疑,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盘古是谁?他是怎样开天地的?天地分开后又是怎样的?课文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桌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字的。
3.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4.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5.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初步理解重点词“创造”的意思。
6.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重点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1)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3)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5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1)读一读,说说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受。
(2)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神话故事的神奇。
四、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复述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混沌→劈
身体→美丽的宇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将字写得规范、正确。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复述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难点
能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点拨:提示学生先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进行复述;也可以边想象画面边复述;还可以按照上节课的板书进行复述;或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复述。
2.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复述。
3.提名说,集体评议。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注意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2.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盘古醒后——天地分开后——盘古倒下后
教学反思:
教学中每一个设计,每一个句子呈现,每一个提问都要有针对性,围绕目标做到一步步落实,而不是走马观花。
在教学盘古顶天立地中,我让学生角色体悟,感受了盘古的辛苦,对累得倒下的盘古说话让学生进行情感的深化,但是在这个环节中,似乎做到了环节的到位,到是在落实这一个点上却不够,学生读得不够,学生说得不够,学生悟得不够,在今后的课文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读够、悟够、充分落实到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 劈开 肌肤 血液 茂盛 祖宗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
混沌一片 黑乎乎 轻而清
重而浊 缓缓上升 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19
教科书分析
一、这是一篇识字课文,全文由6个单音节词组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人与人、人与天地的认识。
二、这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也是学生首次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换言之,这篇课文的学习将会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这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识字课文,学生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正音,所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基础,以及教师反馈正音和示范,就成为了识字和朗读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
学情分析
一、课文的6个单音节词,是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对它们音、形、义有所认识、了解,这是我们组织教学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由于学生首次接触课文,他们对课文构成的各部分及其功用是不了解的,这对组织教学会产生不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游戏活动转换成现在的课堂学习,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虽通过“我上学了”的学习有所了解和学习,但仍需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是实践养成的起步,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从育人的目的思考,这应该成为这篇课文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注:由于这一维教学目标是所有语文课堂教学都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不需要叙写。)。
落实这维目标的策略,可以在每环节、步骤转换时,根据具体实际,通过顺口溜、口诀等形式,教师说前半句或起句,学生齐说后半句或续句,以提醒落实。如唤起注意、集中精神,可用“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黑板!”又如要用铅笔了,教师说“拿起笔”,学生接续“挺起胸,脚平肩,一尺、一寸要做好!”用完铅笔,要转下个环节学习了,可说“小铅笔,快回家!”这些顺口溜、口诀在教学设计中不需要撰写,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操作。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
二、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天”等6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天”等6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诊断,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1。分别呈示“我爱学语文”读书和写字的图画,学生说说图画告诉学语文有些什么内容(读书、写字),说说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求,并做一做。2。呈示讲故事、听故事图画,学生说说学语文还有什么内容。
(二)小结:读书、写字和讲故事、听故事都是学习语文的内容,学习语文还有其他的'内容,我们以后会逐步接触,但所有的这些语文学习内容都以其中一个活动为基础,这个活动就是“识字”(板书:识字),我们认识了字,才能顺利去做其他的学习语文的活动。今天,我们就开始识字的学习,学习第一篇识字课文。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① 天 地人)
(四)学习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3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三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天 地 人)
3。带读课题:① 天 地 人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读课题,认识了3个生字宝宝。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习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三个字宝宝外,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就在哪个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在“识字”上范写点上小圆点)。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你 我 他)
3。小结:这6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齐读。
(二)音难字教学,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6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人、你、我。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3。学生再练习读准课文后,反馈指导读准课文。
三、阅读感悟,朗读课文
(一)感悟“天、地、人”,朗读课文第一行。
1。(示傅抱石国画后)出示任务:仔细看看这幅图,想想这6个生字宝宝的意思,同桌商量一下,从字卡里,选出符合这幅图意思的3个生字宝宝。
2。反馈指导:
预设:选出:天、地、人。
反馈订正后,读这三个生字。
3。出示任务:同桌商量一下,想一想这3个生字宝宝可以摆在这幅画的哪个地方,摆一摆。
4。反馈指导:
学生同桌学习后,指名四组到黑板前在傅抱石国画的小画上摆字卡,订正。
5。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是啊,“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我们“人”与“天、地”大自然共生共长,和谐发展。
6。通过范读,指导朗读“天地 人”,提示注意每个词之间的停顿。
7。“天、地、人”口头组词,进一步了解意思,朗读课文第一行。
①出示任务:(以“识字”这个词语为例,讲清组词方法要求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天、地、人”在你们的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②反馈指导:
A。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B。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8。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有信心把课文第一行读好吗?注意读好每个词之间的停顿。
9。指导学生朗读。
(二)感悟“你、我、他”,朗读课文第二行。
1。出示任务:(刚才在组词语的过程中,同学们很会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会用“你、我、他”说什么话呢?想清楚了,就拿起字卡,与同桌一个字卡说一句话。
2。反馈指导:
A。俩俩同桌一起反馈,引导在说话过程中,“你、我、他”用动作指示。
B。注意引导说话完整,音量适中。
3。小结:通过说话,我们知道“你、我、他”分别指的是不同的人。同学们真棒!
4。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行。
A。出示任务:同学们刚才学习了朗读课文的第一行了,现在请仿照着这样的读法朗读第二行,行吗?
B。反馈指导:提示注意每个词之间的停顿。
(三)朗读整篇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反馈——自由练读——齐读。
四、认字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注意:把“人”与“天”,“地”与“他”连续读序号或举字卡,以帮助记认。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篇的识字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6个生字宝宝,学习了朗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各部分的名称作用,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注意总结学生学习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6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2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进行语文天地中的阅读短文练习。
2、进行用形声字组词和词语搭配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独立阅读短文。
教学过程 :
一、照样子写一写。
校 郊 较 胶
妈
迷
该
教学过程 :
1、出示第一排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请同学们练习说一说下面的3排字。
3、小组合作学习:练习用这些字组词。
二、连一连。
凉爽的 家
遮雨的 手
明亮的 光
温暖的 风
整齐的 伞
教学过程 :
1、出示这些词语,请同学们小声音地读一读。
2、在书上连线,微型小组的同学互相检查。
3、集体讨论。
三、读一读:塘鹅妈妈。
教学过程 :
1、自由读这一篇短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学习:
(1)解决不认识的字。
(2)分角色练习朗读短文。
3、齐读短文,思考:为什么塘鹅妈妈开始不笑,后来却笑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进行语文天地中的口语交际练习:夸夸我们的妈妈。
2、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八节为妈妈做点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口语交际:夸夸我们的妈妈。
教学过程 :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1)在小组内夸夸自己的妈妈。
(2)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3、集体交流,听的同学做评委,及时评价。
二、实践活动:三八节为妈妈做点事。
教学过程 :
1、出示图片,读一读,这些小朋友在三八节时都为妈妈做了什么?
2、讨论:三八节快到了,我想为妈妈做点什么。
3、把自己要为妈妈做的事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4、把自己的作品在班里交流。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21
目标预设
1、 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学习带“两点水”和“雨字头”的生字,我解部首的意思。
3、 加偏旁组新字,辨析形近字。
4、 通过扩词、造句、编故事,丰富词汇,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6、 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书写大比拼
1、 出示生字:雾露雹冰冻凌江河泛
2、 读一读,看看这些字各有什么结构特点?
3、 这些偏旁和生字有什么联系?
4、 你能将它们写漂亮吗?
5、 咱们来比试比试。
二、变字小魔术
1、 你能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吗?
2、 学生尝试变字。
(在变字小魔术中,孩子既复习了生字,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比一比组组词
1、 下面的字娃娃长得很像,你能将它们分清楚吗?
2、 咱们多给它们找几个朋友吧。
(帮助孩子分清字形,不写错别字,归类复习效果良好。)
四、我来说一说
1、 出示句子: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2、 你能依照例子说说吗?
3、 学生练习造句。
五、想一想再分类
1、 读读下面的词语:雹、霜、雾、露、雪、河、海、冰、江、冻
2、 这些词语中,许多词都是好朋友,请你给它们分分组。
3、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可按部首分,可按水的形态分,可按这些事物在哪里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这个星期,水娃娃和风娃娃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水娃娃还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呢!
二、编故事:
1、 老师讲述《小溪流的.歌》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家在哪儿?
3、 小溪流为什么不停地奔走?
4、 出示彩图:提示问题,学生根据提示编故事
5、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山泉娃娃从哪儿来?山泉娃娃在干什么?
三、天气播报站
1、 每天天气都在变化,你怎么知道冷暖情况的?
2、 老师播报天气预报。
3、 天气预报讲些什么内容?(风力、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
4、 想一想,听准听懂天气预报有什么好处?
5、 老师模拟第二天的天气预报,你觉得明天天气如何?
四、自读短文
1、 雾孩子也来和咱们交朋友了,我们一块儿认识它吧。
2、 有不认识的生字吗?想办法解决。
3、 读完短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4、 生活中,你见过雾孩子吗?它和你捉什么迷藏?
五、拓展学习:欣赏短文《雪娃娃》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22
目标预设
1、 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学习带“两点水”和“雨字头”的生字,我解部首的意思。
3、 加偏旁组新字,辨析形近字。
4、 通过扩词、造句、编故事,丰富词汇,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6、 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书写大比拼
1、 出示生字:雾露雹冰冻凌江河泛
2、 读一读,看看这些字各有什么结构特点?
3、 这些偏旁和生字有什么联系?
4、 你能将它们写漂亮吗?
5、 咱们来比试比试。
二、变字小魔术
1、 你能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吗?
2、 学生尝试变字。
(在变字小魔术中,孩子既复习了生字,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比一比组组词
1、 下面的字娃娃长得很像,你能将它们分清楚吗?
2、 咱们多给它们找几个朋友吧。
(帮助孩子分清字形,不写错别字,归类复习效果良好。)
四、我来说一说
1、 出示句子: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2、 你能依照例子说说吗?
3、 学生练习造句。
五、想一想再分类
1、 读读下面的词语:雹、霜、雾、露、雪、河、海、冰、江、冻
2、 这些词语中,许多词都是好朋友,请你给它们分分组。
3、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可按部首分,可按水的形态分,可按这些事物在哪里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这个星期,水娃娃和风娃娃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水娃娃还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呢!
二、编故事:
1、 老师讲述《小溪流的歌》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家在哪儿?
3、 小溪流为什么不停地奔走?
4、 出示彩图:提示问题,学生根据提示编故事
5、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山泉娃娃从哪儿来?山泉娃娃在干什么?
三、天气播报站
1、 每天天气都在变化,你怎么知道冷暖情况的?
2、 老师播报天气预报。
3、 天气预报讲些什么内容?(风力、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
4、 想一想,听准听懂天气预报有什么好处?
5、 老师模拟第二天的天气预报,你觉得明天天气如何?
四、自读短文
1、 雾孩子也来和咱们交朋友了,我们一块儿认识它吧。
2、 有不认识的生字吗?想办法解决。
3、 读完短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4、 生活中,你见过雾孩子吗?它和你捉什么迷藏?
五、拓展学习:欣赏短文《雪娃娃》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23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拓展阅读,扣住本单元的主题理解智慧应当用在正地方。
2. 结合着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智谋的.有趣故事,拓宽知识面。
3.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法写场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拓展阅读《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1、了解诸葛亮的情况。
2、同位相互检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全班交流: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导学生列提纲笔记。
自己列提纲。
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
4、指导学生质疑。解疑。
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
学习以第三人称叙述,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
5、现在你对诸葛亮有了怎样的认识?
聪明好学、知错就改、尊敬师长
6、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鼓励学生自主分配角色。
二、畅所欲言。
1、辩论: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
2、围绕“把聪明用在正地方”这一主题。
a. 对家长、老师、同学……要讲诚信。
b. 遇到坏人要用智谋。
c. 我把聪明用在学习方法上……
第二课时
一、初显身手。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找一找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围魏救赵空城计破釜沉舟
隔岸观火调虎离山……
二、笔下生花。
魏明不想劳动,又想得到表扬,于是花钱雇李冬替自己做值日,还不让李冬说出去,魏明受到老师的表扬,并获得了“卫生流动小红花”。
1、分角色对上述事件展开辩论。
2、小组交流。
3、集体展示。
4、指导关注场面,写场面。
5、讲评。出示金钥匙。
必做:
1.词语抄一抄。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拓展课文。
3.写摘录笔记。
4. 预习《一个苹果》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篇2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续写诗歌。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1、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
2、布置活动,课后延伸。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得多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我的做法是以读促讲,让学生通过读来充分感知诗歌的内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材料,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为仿写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氛围,努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首小诗通俗易懂,我采取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小节学习,创设“读――议――创――评”的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布置后续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让学生互评互学,互相监督,通过竞赛评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