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支教心得体会(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支教心得体会 篇1
十三天的支教时光终究是结束了,我们也已各奔东西,但回忆一直在那儿,无比真切。我现在还能回想起这些天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张照片和影像的拍摄场景,组合起来就像一个个微电影在脑海中循环播放。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很奇妙的缘分。来都昌之前,我从未想过团队伙伴会如此接洽,一见如故,他们一个个都可爱至极,如果没有这次支教,或许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认识。我何其幸运,能够遇见你们!
站在讲台上,我看着这群十四五岁的孩子们,仿佛就看到了五年前的我自己,一张张脸孔既陌生又熟悉。初中生时期的我,内向又敏感,习惯了一个人,一个人默默学习,一个人默默活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初三,我结识了一群阳光开朗的小伙伴,他们逐渐带动了我,我学着慢慢去打开自己的心窗,让金色的阳光洒满心城,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记不清你们每个人的名字,虽然记忆可能会逐渐模糊,但感觉真实存在!好久没有这种激情澎湃,青春热血的感觉了,我真的被你们点燃了。
这次支教活动弥补了许多我高中生涯的遗憾(住寝,食堂,办公室……)。以后,我会怀念,有关都昌的一切,那些可爱的人们,那个充满青春汽水味的夏天,还有,那两只伸懒腰的小黑狗和午后食堂窗台上的小鸟……
不说再见,毕竟缘分这事儿,谁知道呢?
支教心得体会 篇2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这一年的支教生活对我来说,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都可以说获益非浅,我的整个身心得到了提升!我敬佩联合中心校领导的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佩服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们——才是我真正学习的榜样。在双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的无私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这学期的支教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支教”工作是我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精神,选派城镇中小学在职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促进教育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农村偏远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质量不高,为推动教育全面、持续、均衡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所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我市的一名“骨干教师”,支教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支教期间,本人忠于党,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二、工作方面
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位支教教师就有了什么“光环”。自从我踏进联小那一刻起,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联小人”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首先,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本学年,我除了担任五年级四个班的体育课外,还积极地参加了省级“课程超市”活动课的训练工作,我负责的对“绳健”组、广播操队学生的训练受到了领导好评。在市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其次,带动全校体育教师、搞好教研工作。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带动全校的体育教研工作,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多次给全校的体育教师们上示范课,观摩课,然后和各位老师谈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并带动老师们积极参加网络教研,和她们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支教期间我坚持听青年教师的课20多节。
最后,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再现教师的风采,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地鼓励,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
支教心得体会 篇3
二月实习二十八日,我坐上开往县城的大巴,开始了我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生活。对这一次支教早就已期待半年了,当车缓缓离开市区的时候心里无比激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应定要坚持,一定要发挥自己所长圆满完成此次支教任务,同时学习一线的教学经验和一些管理方法。
经过六个小时的舟车劳顿终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和我想象中的一样,这儿只是一个小县城,条件不像市里那么好,一定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当老师给我们分配好了以后,就随着各个学校的老师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名叫恰尔巴格镇的地方,学校名是恰瓦克园艺场小学,令我很意外的是这儿是一所汉语小学,虽然95%的学生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从小学习汉语,沟通没有困难。到学校了住所都是安排好的,但是由于是三月气温比较低,还得自己生火,用水也非常不方便,即使条件很艰苦我们也可以克服,我们的目的是学习不是享福。
第二天早上,找到校长,校长给我们分配工作,我这一学期的任务是带三年级一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同时还有三年级的科学和美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听其他老师说这个班极其调皮,成绩也非常不好,其他老师都不愿意接手。但是我记得一句话只有不称职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即使是刀山火海我也要去尝试一下。
第一节课,学习委员过来叫我上课,但是我没有课本更加没有备课,不知所措的站在讲台上面对三十三个天真充满求知欲的孩子,突然热血沸腾,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开始我的第一堂课《燕子》,带着他们读课文,讲解生字词,以及一些文学常识,我没有好的方法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能使他们接受,我始终记得老师给我们教的如何讲好一堂课的标准,在那三尺讲台上我把我这三年来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以致用,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一定要实习支教。
除了上课外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别的老师叫我:对待学生给好心,不要给好脸,不听话可以用一些非常手段。我听明白了,但是他们只是一群孩子,我不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好的阴影,不像让他们有恐惧感,我想让他们爱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可以大胆的与老师以及他人交流。
在以后的每一天慢慢观察每一个学生,逐步了解了他们的性格、学习成绩、特长等,对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慢慢的几个星期过去了,成效出来了,大家都有目共睹了三年级一班的变化。这时我最想告诉所有的老师我不是通过暴—力体罚学生让他们进步的,而是用适合他们的方法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在成长。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全校的公开课,我是第一个,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听过几堂课,只能自己摸索。我选择的课文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对于环保方面有自己的体会,在准备了两天后终于上讲台了,心里非常紧张。首先自己是第一次讲公开课,同时也是第一个,心里非常没有底,其次,面对台下那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自己只是摸着石头过河,靠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积累去授课,最后,就是怕自己的课没有讲好,丢了我的母校的脸。但是我顶着巨大的压力走上了那讲台,课一步一步按照我精心设计的环节走下来,虽然还是有很多不足,但是没有太多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在全校评课的时候,我一致得到了全校老师的认可(我是有史以来支教大学生课上得最成功的老师),同时老师们给我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例如:说话的语速应该适当放慢一些,提出的问题太过于深奥,同学们有时无法理解,鼓励词样式缺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一堂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月以来,我已经逐渐忘记自己是一名大学生,而是把自己融入了一名合格教师的角色,每天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业。希望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尽量多的传授给他们。在此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到了许多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在以后的几个月时间我一定会更加努力,让自己无愧于脚下的三尺讲台。
支教心得体会 篇4
就在上个月,我们15名队员进行了15天的支教活动。这次活动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团队队员管理角度来说,通过15天的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上课、家访,大家的认识及感情进一步加深,成为了更好的合作伙伴们。但是这次的队员管理也有两点不足:一是除了日常工作生活之外,缺少了一些团队集体的放松的活动或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团队的凝聚力;二是有些队员的严格的管理条例或制度,没有从始至终大力严格执行,而是碍于一些特殊情况延缓或放松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每晚的开会制度实行为要事会议制度——即有必要事情才开会;教室办公室的一些严格的约束放松了,没有做到让所有队员下课都到各自的班上或操场陪孩子一起,出现少部分队员下课在办公室扎堆现象。
其次,从教学角度来说,从第一天开营仪式后的正副班主任的见面认识与副科(趣味科目:音乐、美术、手工等)老师上课及交流,班主任、副班主任与学生的设置以及各年级主科科目(语文、数学)试上课与了解、调整以后上课难易度及进程到学校卫生的管理再到放学后的专门队员负责校门开放及留滞学生处理等,这些方面比较成功,两三天便进入正轨。但不足之处有两点:1。有些班主任到后期对这个班级的关注度有所降低;2。下课办公室学生借阅学习体育用品特别是图书没有掌控好。虽然要求学生排队进行借阅,但由于有时人员众多、学生使用体育用品不够爱惜、后期有些队员的倦怠感的这些原因,有时会出现借记混乱的情况。
再次,对当地老师、村民交流方面也存在优劣。对当地老师,从开营到期中活动到闭营仪式,以及中途和老师关于教学及生活方面的交流及改进是做到位的。但是对当地村民,由于大多村民都不会汉话,言语不通,平时我们队员的活动半径也主要是在学校及住宿的工厂里,以及未能找到合适的公共活动和一些对队员安全问题的考虑,因而沟通较少。和村民的主要沟通、认识方式就是平时必要时的几次生活物资购买(主要是食物方面)和家访,其中家访的走访和沟通是比较好的方式,有较好的效果,这跟这次家访的主旨定义也有关——单纯从关心了解孩子学习角度出发和家长了解、交流、沟通孩子的学习及继续上学情况出发,不进行贫困生及家庭敏感问题和家庭情况资料照相采集。
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最重要的是会协调处理事情,即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变更和调整。有些制度规定很严厉,有时有反弹,也必须想办法坚持强调、贯彻直至成为习惯。还有就是必须有时间把队员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
这次支教,我们一同带去了一些物资,希望孩子们能够喜欢,并收到了学校的感谢信。
支教心得体会 篇5
上山至今,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看着山上的树木从光秃秃到抽出嫩芽,再到如今的郁郁葱葱,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乃祖库的两季变化,更是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我认识了三年级一班33个可爱的孩子,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对待,通过日常的接触了解他们每个人的脾性,通过周记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对话,以此来思考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和认真踏实的xx的交流中,我看出她很想念上学期的语文老师,不仅是她,还有其他的孩子,经常在我面前不经意地提起唐老师,这一点让我慌了神。本来自信满满的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群孩子的成绩变得越来越好的我,突然变得受挫起来。
夜里躺在床上,脑子里反复思考的是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这群孩子适应我的教学方式。因为如果和孩子们融入的越慢,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也就越慢,加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孩子们可耽误不起。
后来,每次上完课,我就会问每个孩子,能不能听懂我讲的内容,如果孩子们说不懂,那我就追问哪个地方不懂,为什么不懂。还会问孩子们,以前的老师是怎么讲课的。通过结合别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以此让孩子们快速适应我的教学。让班里三十多个孩子每学期都花时间去适应新的老师,多么浪费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啊。与其让三十多个孩子改变,还不如我一个人改变。这也是我转变自己教学方式的初衷。直到如今,和孩子们的配合变得越来越默契,孩子们的成绩越来越让他们自己满意,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在慢慢变长,也在慢慢变短。时光不负未来所期,答案交给时间寻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