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掩耳盗铃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掩耳盗铃读后感 篇1
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明白了:掩耳盗铃是一个形容自欺欺人的词语。它叙说的是:从前,有个人想去把邻居的`铃铛偷走。他想:铃铛的声音只有耳朵才能听到,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伸手去偷铃铛。谁知手一碰到铃铛就发出声音,结果被人抓住了。
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问题。例如:有时侯做功课遇到有些题目不会做,我也会“掩耳盗铃”——看后面的答案,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300字》。这样看上去都会做了,其实并不是真的会做。既骗了老师又骗了家长。阅读了这篇寓言故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把他解决,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懂的地方要认真地思考,及时地问老师、同学、家长,直到弄懂为止。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小故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常告诫自己:不要犯“掩耳盗铃”的错误,做一个诚实的人,决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是说有个人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
读完这篇寓言,我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情况。
有一次,上口琴课时,老师讲完曲子以后问我们都听明白了吗。另一个同学说:“老师,我明白了。”我看见那个同学点头了,虽然我不太明白,但我也说:“老师,我也会了。”然后,老师就让我们单独吹。那个同学吹完了获得了老师的表扬,而我却吹不出来。
我想来想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很愚蠢的。
掩耳盗铃读后感 篇3
我喜欢读书,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是《小寓言大启发》,书里有很多寓言故事,其中《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有所体会。
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有一个人想偷别人家里的一口大钟,但是钟太大,这个人就想把它敲碎带走,于是他拿了一把大锤子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他越听越害怕,因为钟声太大,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他捂住耳朵,钟声果然听不见了,他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就把布团塞进耳朵里,使劲砸了起来。人们听到钟声后一起赶来把他捉住了。
我觉得这个盗钟人真是太可笑了,为什么不想想自已虽然听不到了,但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捂住啊。于是”掩耳盗钟“后来被说成”掩耳盗铃“,用来告诫后人不要自欺欺人。我们小朋友也要正视自己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的缺点,不能做”掩耳盗钟“里的那个笨贼。
掩耳盗铃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门上挂着的门铃,可是担心偷盗时发出响声,就迟迟不敢动手。后来,他想出一个自认为的`好办法——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不就听不到响了吗?他刚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摘铃,铃就响了,他也被主人给抓住了。
这个人自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听不到响声,别人也就不会听到响声了,这真是太荒唐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还想掩盖事实,最终是自己欺骗自己。联系到我们学习上,有些同学为了考个好成绩,就事先写好小纸条来抄,虽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最后受欺骗的还是自己。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做掩耳盗铃的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 篇5
我读了这篇名叫《掩耳盗铃》寓言后,我觉得这个人十分愚蠢,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自己听不见,就认为别人也听不见,他的这种做法其实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我也做过这种愚蠢的事。刚上学的时候,我特别贪玩,上课的时候,我有时不注意听讲,我想反正家长也看不见我的表现。回家写作业的时候,我一边玩一边写,也不懂得抓紧时间,尤其是周二下午,我就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一直到妈妈快要下班的时候才开始写作业,当时我想:下午时间长着呢,等妈妈快回来再写也来得及。时间一长,就造成了我写字速度慢,做事情拖拖拉拉。读了这则寓言我才明白,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并没有欺骗别人,而是坑害了自己。今后,我要改掉拖沓的坏毛病。
掩耳盗铃读后感 篇6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智伯把范家灭了。有人跑到范家,一看有口大钟,就想背到自己家去。可是这大钟又大又沉,他怎么也背不动,于是他就找来个锤子,想把这个大钟敲碎,在一块块背走。可是这钟用青铜铸成,用锤子一敲,声音特别响亮。这人想把它敲碎,只好特别用力,但是越用力那钟就越响。在当时,那钟是个宝贝,这人怕别人听到声音也来要这宝贝。他想,怎么才能使别人听不见他敲打的声音呢?
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主意:把耳朵堵上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把自己两个耳朵捂上,以为这样再敲钟就谁也听不见了。结果,只有他自己听不见,别人照样听得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自己骗自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有些事只能骗得了自己,是骗不了别人的,做人要踏踏实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