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再次走进校园,走进那个无比熟悉的教室,心中的激动难以按捺,只是唯一不同的是身份的转化,从坐在教室接受知识变成了站在讲台之上传授知识,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和骄傲的。为了使我们这些新教师们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特地将我们送到四川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个月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包括对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概论和职业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岗前培训几门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本次的岗前培训最重要的是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面的认识。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我从事的飞行教员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教授学员飞行实践技术,让他们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这也就是传道、授业。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我想小学作文教学最根本的症结在于:
1、对“习作类”作文的概念认识模糊,导致作文教学方向不明。
2、读写结合落不到实处,小学生有话说不清,难以体验到成功。
3、对“习作类”作文的评价缺乏一致的具体、明确、科学的标准和适合其特点的方法,让儿童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习作”不是参赛或投稿的“作品”,只是一项练习用笔把话写明白的作业。但它又是一项特殊的语文作业。因为唯有这份作业,如同儿童心灵的一扇窗口,能让人窥视其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爱好、情感,能反映其语文学习的应用能力、智力发展与人文素养的状况。
基于这种认识,作文教学就明确了方向。
首先,要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初中化学资源网]的感知能力入手,让学生写真话,诉真情,远离假话、大话、空话!让习作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感知才能,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座桥梁。达到这个境界的前提必须是:把小学生真正当作亟待培育发展的小生命去对待,去负责。
儿童习作一旦离开了真实,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一朵花失去了水分,既背离了作文的宗旨,又失去了习作的乐趣。师生若陷入作假、乏味的习作之中,怎能不成让人心烦又苦不堪言的负担?
其次,要悉心指导学生把想说的话说明白。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老师必须知道学生究竟想说的是什么。也就是当学生用“心”写出习作后,老师也要用“心”去读,去理解,去揣摩。只有读懂了学生想说的意思,然后才能帮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明白。眼下的小学教师最低的学历也是中专,指导小学生把话说明白不应是难事。若感困难,当自觉进修才不会误人子弟!
利用习作评赏环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每次习作评赏课上,老师要适当的表扬写得好的内容和原因介绍给大家,然后在同伴们羡慕的眼光中,让学生说一说成功的经验。这时,相信每一位能得到这一机会和光荣的小学生,心里都是乐滋滋、甜丝丝的。再进行下一次习作时,会更加努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个广阔的天地中,作文教学如同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有许多内在的各种联系等待我们去认识,有许多未知的奥秘、疑惑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破解!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的语文教师,都应在这个急需开发的处女地上一展身手,释放才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彻底摆脱作文难、作文差的阴影,探索出一条高效、低耗的教学新思路,新途径,让小学生作文这朵“心灵之花”,在我们小学生的笔下也能散发醉人的清香……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本人很荣幸能够参加青年体育教师培训。听了多位教授对教学的讲座报告,他们给我指明了教学设计的写作方法,教学计划的写作方式,教学方法与“简约”体育的理念,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设计”。
听了曹卫民老师的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教学设计”。以前我认为“体育教学设计”就是一节课的教案。但是我现在知道它包括,课程实施方案,水平教学设计,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通过曹老师的讲解还使我知道,每个部分计划的基本设计框架与要素。课堂上曹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研究的新形式之一。而且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前的我不太重视教学计划的撰写。因为我总是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但现在我明白了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最大程度上完成你教学目标。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周密的计划。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认真撰写“体育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设计”写作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体育课堂教学赏析
赣榆县宋庄中学乔乃强校长诙谐幽默的讲座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明白了想要上好课。首先是要会评课。只有会评课了,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为自己所用。也会知道别人的错误,避免日后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乔老师的“年级不是你的水平标准”的这一观点对我启发非常大。可能由于本人比较呆板。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总是会按照教学大纲初中水平四的标准来给学生最后的期末成绩。这使得班上身体比较肥胖的同学和发育较晚身体比较瘦弱的同学每次成绩都是不及格。这严重的打击的他们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得教学目标成为了一句空话。因为一切目标的达成,一定是在运动参与的前提下来完成的。所以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灵活的设定考核计划。要想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简约”体育的实践与探索
吕恒莱老师的讲座,使我懂得了“简约”体育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认识到,体育课不应该华而不实。我们的优质课,基本功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好每一节“家常课”。所以我们要崇尚“简约”体育。吕老师的讲解使我知道了,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形式,教师方法,教学语言,场地器材这七个方面做到简约。“简约”体育,不是简单体育。它崇尚“三简”即简洁实用,简要有效,简练有趣。它追求“三动”即自觉主动,活泼好动,师生互动。他是一种教育追求,一种对教育愿望达成的有效方式。我一定紧跟吕老师的脚步,在“简约”体育理念的指导下完成好日后的教学工作。
这次培训的对我来说意义是重大的,我将努力的追寻前辈们的步伐。踏踏实实的做好教学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以后的路,尽快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实现自己的认识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一定会成功的。加油!加油!加油!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4
8月25,26这两天我有幸参加了由区教育局组织数学教师培训,我对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上课和讲座记忆深刻。他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让我由衷地赞叹。黄老师的课堂没有漂亮的课件,没有热闹的教学氛围,也没有特别生动的辞藻,但却给我很多的思考。黄老师还原的数学课的本质,平实但并不平凡!
黄老师出色的课堂调控能力,精彩的课堂生成,让会场不断传来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他的课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这些都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用精确简练的语言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产生思维的碰撞。用轻巧的语言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表达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教学艺术。课上黄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他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教学,把说的机会,交流的机会都留给了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总是为追求所谓的效益加快上课的脚步,殊不知许多中后进生还未理解,而且课堂总是时不时的出现老师的喊叫声、责怪声,其实这只是教师的`失败。如果能够像黄老师那样给学生充足的表达,自由的表现,让多个学生进行反复交流表达,能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相信这样的课堂是基本不存在所谓的后进生的。这就需要我平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学习,在课堂不断地实践,不断改进,努力加强自身的基本功!
黄爱华老师的报告题为《沟通艺术与高效课堂》,他指出:教师一定要注重与学生建立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建立关系和帮助学生建立与知识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其次,他认为教学中要恰当运用话题。教师要尊重、理解运用同理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的语言更要注重交互感,能与学生产生互动感的语言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他所说的“做人让人感动,说话让人喜欢。
黄老师说为了一堂课,他会就如何与学生沟通思考好多天,用他的话说就是“准备一堂课好难”,“教案上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心设计的,都是有目的为学生渗透的”,“讲究沟通一要有态度,二要有能力,三要有技巧”。
回想自己,平时自认为我是老师,我说什么学生就得听,上课前也是把自己前几天备好的课拿出来看看,就走进教室去给学生上课,想到什么说什么,相比较黄老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真是惭愧不已。
非常荣幸能够听到专家的课,反思自己的课堂问题就更为突出,需要改的有很多,需要学习得更是不可胜数!教学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不可复制的艺术活动!提高教学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z工业园区语文教师培训。培训时间不长,但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培训期间,我有幸聆听了十多位教育专家的十多场精彩讲座。每次讲座,我都被专家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精辟的论断所折服。在如今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心中有种种解不开的困惑,接受培训以后,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可以说,短短的三个星期,我学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不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重新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从中受益非浅。
在聆听了特级教师对新课标的理性解读,以及多位教育专家对新课程改革的种种思考之后发现,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学习培训外,更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不随波逐流,不只重视形式而不重实效,要立足语文的根本。下面我就谈谈本次培训学习后,我对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几点新认识:
一、自主学习并不是自由学习。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已被人们达成共识,很多老师都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现在课堂上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预先设计的活动中“自主”:合作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这种自主其实是“他主”;二是有的课堂教师淡化自己的功能,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便叫学生自己读书,在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就由学生一读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教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主,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自由,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所以“以生为本”并不是放任自流,随便孩子怎么想都可以,自主学习要有个度,老师在课堂上还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主导作用。正如特级教师徐红琴老师说得:“自主学习不是摆脱牵引学习,不是放任自流。”
二、合作学习并不是课堂表演
“合作学习”也是新课标的新理念,所以现在教师们在课堂上总要设计一个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有它的优点,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取长补短。但是慢慢地,小组学习在课堂上已经异化为仅仅是一种教学环节,而不在追求它的实效了。具体表现为没有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没有自主选择交流的对象,没有足够的讨论时间。可以说,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在一些课堂上已经成为老师做秀的方式了。其实,合作要有实效,首先要选择有价值的,个体无法解决的,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合作交流。其次合作形式要多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去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而不是教师的“拉郎配”。第三要有足够的讨论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而不是一两分钟“合而不作”的做秀环节。
三、教学不是只教不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越来越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和灵魂就是自主发展。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就是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悦纳自我的`人,就是有明确努力的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渴望的人。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齐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在教学中,千万不可让老师的“教”完全代替学生的“学”,把老师预先准备好的全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要接受,不要思考,使学生的主动性慢慢地被磨灭。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不再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了的现成结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这次培训,让我接触了最新的语文教学观,和老师们共同研究探讨了最适宜的语文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培训,我也深刻感受到,只有善于学习的老师才会有丰富的思想和无穷的智慧,才能引领学生心灵的丰满和精神的充实。我将不断努力,做一名新时代既会学习又会教学的好老师。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要做终身学习的。
在这期培训班上优秀的导师讲课给了我一个新的视野,让我像海绵一样,不停的吸吮着水分。
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从古止今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
二、教师要尊重孩子,重视孩子天真的梦想
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然后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再是顺导性的教育,同时附上适当的强制和计划,这就是自然的教育。当孩子们尽情地流露他们的本性,真的,善的,美的,于是,我们让他们互融这种本性,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他能化解个别孩子的'不良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孩子们感染社会恶习。让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幼儿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关键的。
三、教师要会宽容孩子
如果说,尊重、理解孩子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养的话,宽容孩子则需要勇气和更大的投入,这是针对孩子认识的不稳定而言。需要我们有更大的耐性。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溺爱,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宽容,是理解的继续,也是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宽容应该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确定必须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
宽容,还应为他们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创造条件,指出实实在在的。让孩子“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努力目标,同时要因势利导,用爱心感染他们,尊重、理解、宽容有机地结合,提高与孩子交流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也使老师的爱心放大了更多倍。在与幼儿一起相处的日子,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这样会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
四、教师要学做会反思
应该说,反思对于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思考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有本质性的提高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作为骨干教师首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二次学习。教师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反思中不断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长。
五、要做终身学习型教师
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要做终身学习的教师,只有具备栉风沐雨,探幽发微的求索精神,才会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才会不负历史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