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校训演讲稿(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校训演讲稿 篇1
我校山东女子学院成立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52年,60年的办学历程,60年的辉煌与成就世人睹目,60年的风雨兼程,我们一步一步走来,这其中包含了多少女院人为之奋斗的艰辛历程!而正是这一代代人的不懈奋斗,才形成了今天“坤徳含弘,至善尚美”的女院精神。
“坤徳含弘,至善尚美”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过程和成长过程。“坤徳含弘,至善尚美”永远是女院人秉承的理念,永远是激励女院人前行的力量,是女院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信奉的`道德规范。“坤徳含弘”是女院人高尚品格与不懈追求的体现,即女性如大地之博、承载万物、崇尚美德,宽厚谦和,具有无说不有的包容和仁爱精神。“至善尚美”是女院人深厚内涵与文化底蕴的展现,促使我们追求道德的最高境界,崇尚秀外慧中之美,营造洋溢道德美、人文美的女院文化。八字校训含义深远、意蕴无穷,体现女院人所崇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操,博大的襟怀气魄,宏伟的境界追求,丰厚的文化底蕴。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一所学校的历史的传统和文化的积淀也是时刻激励我们成长的标杆。女院精神不仅在精神层面上激励着学子的心灵,而且影响着每一个学子的行为。也正是女院的精神,“坤徳含弘,至善尚美”的校训引导和感召着我,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现在的我通过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为自己的梦想夯实基础!和大部分热血青年一样,我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报国情,我期望自己能在女院这片天地中舞出自己的青春。
“坤徳含弘,至善尚美”的校训精神,是我们所有女院人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态度的重要见证,是我们所有女院人知行合一、追求真理的态度的真实写照。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饱经沧桑却熠熠生辉,为广大学子创造了成长成才所需要的文化氛围与安定的文化环境。
“坤徳含弘,至善尚美”这句传承已久却历久弥新的校训,承载的是几代女院人终身笃行的信条,凝聚的是几代女院人建校办校的理念,体现的是几代女院人治学办学的见解。山东女子学院昌盛、智慧、饱满的精神内涵以完全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这正是我们所有女院人孜孜不倦追求并终生笃定拼搏与不懈追求的。
校训演讲稿 篇2
从一颗种子到绽放花朵
——致在一2班慢慢成长的孩子们
从没想过,大学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但是,在将近三个月的奔波中,幸运的'是,我考到了开发区教师的岗位,而且,十分巧合的来到了我大学期间顶岗实习的第四小学。匆匆中,我被分到的年级是一年级,而且是当班主任。在焦虑和紧张中,我开始了我第一次真真正正的一次自主教学以及管理班级。
说实话,对于我第一次教一年级而且是班主任来说,我感到压力很大。不是担心自己受不了,而是怕教不好学生,我担心不能帮孩子们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影响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在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告诉家长们,我看中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不要求也不奢求我的学生一下子就由差生进步到尖子生,我只希望我的学生每天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很满足。
我们班总共有35名学生,不多不少。我想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种子,等待着萌芽、长茎、长叶、开花,他们需要的是渐渐成长,而不是所谓的成功。
刚从毫无约束的幼儿园过来的孩子们心中没有规矩,十分自由,来到学校,第一堂课首先我让学生们向其他同学自我介绍,大胆的走到讲台上响亮的说出自己的名字。当然,总会有人害羞,害怕上去。其中就有一个小姑娘叫张诗瑶,她个人很高,仿佛是四五年级的学生,但是,她就很腼腆,讲话声音很小,后来我了解到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而且很没有自信,于是,我在上课提问问题时,时常叫她回答,
回答对了就及时给予表扬,甚至鼓掌,课下和她聊天说说话,这样,诗瑶有了信心,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就连性格也活泼了很多。我很开心,诗瑶由原来的不自信变得自信满满,敢于说话了,她成长了!
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我相信家长们不会让孩子们做家务的,家长只会加倍的宠爱他们。
校训演讲稿 篇3
校训是一个校园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校园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校园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校园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料,是一所校园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
我校的校训是“尚德、崇真、求新。”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我们每个人在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给予人生启迪,以自己实际行动照亮学生生命道路的老师。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明白教书而不明白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必须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认识善和恶,才能体验到加强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师德中体现自我的存在,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师德还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应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务必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务必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
让我们时刻记住校训,并落实到自己工作中,用实际的行动来诠释。
校训演讲稿 篇4
从小学一年级到此刻小学六年级,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又经历了多少次刻骨铭心的教诲,又有多少悲伤和快乐的时光这连我都大惑不解,但我清楚的明白,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都离不开校训诚、勤、朴、爱四个字。
我与诚同行。诚实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打救星”。每当在我作业忘记写的时候,老师总会露出一副严肃的表情问我“你的作业呢,怎样没交!”这是我会很害怕,各种各样的后果仿佛都浮此刻了我的眼前,我紧张的'手冒冷汗,心也随着“怦怦”直跳,就在我想跟老师撒谎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有一个响亮而清脆的声音不断回响在我的耳畔“做人要诚实,不然今后吃亏的但是自己!”然后我就会被他所折服,跟老师说出了实情,老师见我诚实,就原谅了我,反而亲切的对我说“下次可不要再马虎了哦!”我心中的绊脚石眼最后落下了。
我与勤相守。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除了勤奋,你认为还有别的办法吗勤奋对于以前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实在太难了。因为在生活中,有这许多对于我来说很好玩的东西正不断的在我脑海里绽放着火花,往往使我失去了自控潜力。直到三年级,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和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最后让我认识了自己。因为我明白我别无选取了,所以我大面积的改善了我的学习时间,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书桌前,最后我的付出得到的不是让人难得理解的成绩,而是满心的喜悦!
朴和爱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关联词”,有朴就务必有爱,有爱就务必有朴。朴代表这朴素、朴实和普遍而高尚的行为习惯,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拥有一颗感恩、体谅和关心他人的心。具备了这些夺目的品质难道你还不配有一颗无私大爱的心吗只有在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的条件下才可能去关心、帮忙他人,这样你心中的爱不就变得无限广阔了吗爱指引这你去助人为乐,成为一位平的高尚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诚勤朴爱伴我成长,让我品位了成长的味道,同样也是照亮我前程的星光,没有了他们,我就等于失去了一张唯有的,指向光明的“地图”。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与诚同行,与勤相守,与朴相依,与爱相伴。”
校训演讲稿 篇5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做德才兼备的陶院人”。梅贻琦老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是的,一所大学,高耸林立的建筑仅仅是它的骨架,教师严谨扎实的治学,学生孜孜不倦的求索,学校代代传承的精神才赋予了一所大学之血肉。而校训,凝结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理想与追求,乃是一所大学真正的灵魂。一年前,我们甫一(刚刚)踏入陶院,它就告诫我们:博学精艺,厚德善行!这是陶院人日月积累的沉淀,这是陶院人勤勉律己的写照,也是陶院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一年的陶院求学,一年的精神陶冶,一年的身体力行,八字校训,我将之解读为四个词:博学、精艺、厚德与善行!博学,即渊博的学问;精艺,即精湛的技艺;厚德,即宽厚的品德;善行,即求善的言行。作为陶院人的我们,一脚踩在知识的沃土上,一脚踏在品德的高台上,惟有德才兼备,才能昂首前行。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而好学不好仁,其弊也贼(意为伤害)。惟有博学精艺以致知,厚德善行以修身,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陶院人。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荀子?劝学》中亦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大学,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学习,正是塑造的过程。所谓“好学近乎知”,学习,让我们开阔思路;学习,也让我们洞明世事;学习,更让我们拥有智慧。我们不仅要精于己业,更要博采众家之长。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每一门学问皆有其可取之处,每一种知识都将凝聚成我们的智慧。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大学生不应成为只具备某种技能的器具,而应当将自己培养成技能集成的复合型人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精益求索的路上,广泛深入地学习正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精艺,是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是陶院的特色之一。在大一的参观实践中,我们看到陶瓷厂的师傅熟练地捏塑、轮制成型,把一团团泥浆似的陶土变成精美的陶器,看似简单的动作中凝结了无数的智慧,精致的陶瓷正是他们精艺的结晶。其实,不仅制作陶瓷如此,任何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磨砺。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惟有在专业的.领域内永不止步地进取,具备“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方能拥有“百步穿杨”、“钱孔注油”的巧技,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高尚的品行,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本。一个人没有道德羞耻之心,则是将自己的根基倾覆。《大学?中庸》中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人不可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与美德。而美德,并不是高居于神坛之上遥不可及,美德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他人身处困境,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他人失意惆怅,我们真诚抚慰,这是一种美德;他人获得成功,我们鼓掌祝福,这也是一种美德。作为陶院人,我们应坚守原则,时刻谨记:违法之事不可做,背德之事不可为!
善行,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今日的大学生,不是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秀才,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有志青年。正所谓“力行近乎仁”,行动实践善。孤独寂寞的老人院,因有我们的身影而充满欢声笑语;身体残缺的残疾人,因有我们的关爱而拥有温暖完整的心;茫然无助的留守儿童,因有我们的帮扶而感受光明与希望。我们“不以善小而不为”,用爱心构筑“青年志愿者协会”温暖的家,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回报社会,以实际的行动实践着善行的真谛。 一年来,在陶院行走中,踏下每一个坚实的步伐,烙下每一个清晰的脚印,耳边心中总是回荡着陶院充满智慧的训导——博学精艺,厚德善行。学为行之导,行为学之践。古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我们学艺而近仁;又如徐世昌所说:“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我们为仁而致知。博学精艺,厚德善行,仁智并存,德才兼备,我们陶院人如是说!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