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短文网

2025-11-09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中班《欢度春节》教案(精选13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描述的快乐的新年,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学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诵诗句,并且掌握“新年,就是XX”的句式。

3.让幼儿了解新年的由来,感受新年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新年。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关于诗歌内容的彩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元旦)对呀,再过几天就是元旦节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新年就要来到了。你们喜欢新年吗?说一说你们眼里的新年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就叫做《新年》,我们来听一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二、欣赏诗歌,理解内容

1.师朗诵诗歌一遍,问:你在诗歌里边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自己在诗歌里听到的东西,畅所欲言)

2.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遍你们要仔细听,诗歌有没有告诉我们新年是什么?

提问:

(1)诗歌里的“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做了一个梦,梦到新年到了。坐上飞船到天上去游玩)—教师一步步引导,最后出示挂图。

(2)我到了天上碰到了谁?(星星、月亮、太阳)—将星星、月亮、太阳的小图贴到大挂图上。

(3)星星说新年是什么?(新衣新帽)

月亮说新年是什么?(糖果玩具)

太阳说新年是什么?(快乐和进步)—贴上对应的小图。

(4)你们知道什么叫“进步”吗?(进步就是学会做以前不会做的事,是懂得更多的道理,更有礼貌等等)小朋友们希望新的一年自己有什么进步呢?

三、学习诗歌朗读

1.结合挂图,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一遍。

2.师:有没有发现老师在读星星、月亮和太阳的话的时候,语气有什么变化,哪个轻一点,哪个重一点?(星星—细声,月亮—大声,太阳—高声)细声,大声和高声有什么不同呢,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遍。

3.集体朗诵,注意用不同的语气朗诵相应的诗句。

4.分角色朗读:指定三个幼儿来扮演星星、太阳和月亮,教师和其他幼儿念剩下的内容。

四、掌握诗歌中句式。

(建议:改成创编)

师:诗歌里面我们问星星、月亮和太阳,他们的回答都是新年,就是什么什么。刚才老师已经问过小朋友们你们眼中的新年是怎么样的,现在请你们像诗歌里的星星、月亮和太阳那样告诉老师你们觉得新年是什么好不好?(让幼儿用“新年,就是XX”来回答)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2.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新年的活动。

3.感受与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感受过年的欢乐。

4.参与节日游戏。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新年的活动。

活动准备:课件、剪刀、纸、红包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歌曲表演《新年好》

二、基本部分:

1.你们过年的时候都干些什么?

2.了解过年的习俗和由来。

我们过新年时除了要放鞭炮外,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年夜饭、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新年贺卡、贴春联、贴福字、大人给小孩送压岁钱、舞龙舞狮等。

3.教师提问:“那人们过新年时为什么要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或和同伴相互交流)

4.欣赏故事《年兽来了》。

(1)年兽最怕什么呢?

(2)年兽最怕三种东西:光、声响,还有红色。所以人们为了吓走年兽,常用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等方式来过年,见面时,还彼此说“恭喜恭喜”祝福彼此平安。

5.分组过新年,感受过年的欢乐。

“过年真开心,你们看各族人民都在互相拜年,(看拜年的课件)那我们就挑选你喜欢的方式来过年吧。”

第一组:互相拜年。

第二组:包饺子。

第三组:剪窗花。

第四组:拼年画。

三、结束活动,分享过年的喜悦。

过完年,我们小朋友就长大了一岁,那我们就不但要团结同伴,还要尊敬父母和老师,孝敬老人。

小百科:年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据说这一习俗在明代就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要过年了,孩子嘴里只是念叨着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对我们很多民间传统的习俗还不了解,为了让孩子了解东北传统过年的风俗习惯,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间传统的过年习俗。

2、学会唱手指儿歌《过大年》。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夜晚,过年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年夜包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与吉利。

2、能清楚、流利的唱儿歌《过大年》并会手指操。

活动准备

春联、福字、年画、灯笼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给孩子讲民间故事《年兽的传说》导入“年”,让孩子对年有一个简单的理解,知道为什么熬年守夜,为什么燃放爆竹。

基本环节:出示春联、福字、年画、灯笼,讲解过年不只是穿新衣,戴新帽。从过年帖春联,福字倒着帖,到燃放爆竹、包饺子、除夕守夜、给老辈拜年会有压岁钱等,把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一一讲解给孩子听。

教给孩子儿歌《过大年》并学会手指操。

结束环节:拜年都有压岁钱,压岁钱怎样用?

让孩子自由发挥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的情节和内容,了解中国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

2、认读字、词“年,春节”。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

难点:了解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大多数孩子只知道过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长辈们会给自己压岁钱,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活动准备

自制小对联、年兽的挂图、汉字卡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寒假我们在家过年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这个呀?(出示小对联)

幼:……

师:这个就叫做“对联”,过年的时候我们除了在家门前贴这个对联,还会放鞭炮、烟花。!、快!现在老师要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家门前贴对联,放鞭炮。

幼:……

2、听故事:

师:在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专门靠吃人填饱肚子,而且特别喜欢吃不听话的小朋友。

幼:哇!那怪兽长什么样子?(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有关怪兽的故事)

师:这只怪兽长得跟狮子很像(出示年兽的挂图),但是它比大象还要大,爪子也长得很长很长。

幼:哇……

师:人们给这只怪兽取了一个名字叫作“年兽”(出示汉字卡“年”)。为什么叫“年兽”呢?因为这只怪兽每逢365天就会出来吃人,而每年有365天,所以人们就把这只怪兽叫作“年兽”。还有这只年兽都是在天黑以后才出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就跑回山里去了。

幼:……

师:因为年兽会吃人,所以大家都很怕它,但又没有办法消灭它。直到有一年,年兽闯进一个小村庄,遇到有一家门前挂着红布帘,穿着红衣服的人,还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燃放爆竹玩耍,爆竹点燃以后发出“啪啪”的响声,年兽看到火光,听到响声后,掉头就逃走了。于是,大家知道了这只年兽害怕红色,害怕响声,还有害怕光线,所以每年到了年兽快要出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在家门前挂上红布,也就是我们现在贴的对联;穿上红色的.衣服,所以小朋友们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也就是小朋友们现在玩的鞭炮了。还有年兽出来的那天晚上,大家都会躲在家里,全家人一起吃晚饭,这一餐饭我们现在叫“年夜饭”。到了第二天,大家才会出门,见到别人就会说“恭喜”,长辈还会给孩子们压岁钱。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节”了(出示汉字卡“春节”)。

3、智慧启迪:

师:小朋友们,我们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要贴对联、穿红衣、放鞭炮?

(引导幼儿说出赶走年兽。)

师:这些是我们中国春节特有的风俗。

师:那春节的前一个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的晚饭叫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年夜饭)

4、识字游戏:

师:现在小朋友们来看(拿着汉字卡),谁跑到了老师的头上呀(把汉字卡放头上)?

幼:……

师:谁又跑到了老师的手臂上了(把汉字卡放到手臂上)?

幼:……

5、活动延伸(家园共育):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刚才老师记的故事吗?请你们回家后也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讲一遍。

教学反思

1、刚刚过完春节,孩子们对贴对联,穿新衣、放鞭炮这些事情还记得很清晰,加上我用故事引导,加深孩子们的记忆,并且了解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要这样做。

2、本班的幼儿对怪兽,一年的天数,古代等都有一定的认知,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3、在讲故事的时候,我的语言有欠生动,缺少与孩子的互动,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力度不够。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丰富自己的语言,多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多设计些问题和游戏与孩子们互动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重新体会过年愉快的情景。

2、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3、让幼儿懂得拜年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一种美德。

4、乐于参与新年的活动。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培养幼儿尊敬长辈和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

1、糖、饼干若干。

2、录音机一台。

3、红包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分组:第一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第二组:敬老院的爷爷、奶奶。

第三组:爸爸、妈妈、孩子。

2、活跃气氛: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喜欢去拜年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拜年”的游戏。

3、游戏开始,各组各就各位。

放鞭炮录音,小朋友们一起喊“过年啦!”

在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小朋友们喜笑颜开。

指导语:请爸爸、妈妈、孩子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拜年。

爸爸、妈妈、孩子拿着糖、饼干去拜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把红包发给了孩子。

小扮演者们在一片祝福声中乐开了怀。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忘记了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了吗?

于是,爸爸、妈妈领着孩子拿着礼物走向敬老院,看着他们和爷爷、奶奶拥抱在一起,活脱脱的一副家庭祖孙欢乐图。

4、游戏结束。师幼交流游戏的心得:

尊敬长辈,对人有爱心,有礼貌。

5、小结:点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表扬认真扮演角色的幼儿,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说一说家乡过年的各种习俗活动,感受过年的欢快气氛。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过年做的事情。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过年做的事情。

活动难点:说一说家乡过年的各种习俗活动,感受过年的欢快气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过年时的经验,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

2、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在过年的时候,做过的趣事)

二、教师请幼儿讲述自己过年做些什么事情。

1、教师:小朋友们在过年时,你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2、教师:过年的时候时,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会做些什么?

3、教师总结:在过年的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买很多吃的、穿的、用的东西,迎接新的一年来到。

三、通过儿歌熟悉过年的各种习俗。

1、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从儿歌中了解一些年俗的活动。

2、教师: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过年要做的事情,儿歌的名字就叫“过年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过年会做哪些事吧!

2、教师提问:

①教师:这首儿歌名字叫什么?

②教师:儿歌中说了,过年会做哪些事情呢?

四、拓展讲述内容,请幼儿说说,你过年的时候还想做些什么事情?

为什么?

五、发给小朋友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翻开“过年喽”,进行自主阅读,朗诵儿歌。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朋友间互赠新年祝福的快乐。

2、了解贺卡,知道贺卡是表示祝福或问候的一种卡片。

3、尝试制作贺卡。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贺卡”组图;《祝你新年快乐》故事音频及图片;背景音乐。

材料准备:装饰好的贺卡一张;空白贺卡人手一张、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材料及组图引导幼儿了解贺卡

——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了一份神秘人送来的礼物,礼物现在就在老师的手上,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

——这份礼物叫贺卡,你们知道贺卡吗?

二、播放音频及图片感受朋友间互赠新年祝福快乐

——河马壮壮画了好多贺卡要送给他的好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壮壮的贺卡都送给了谁吗?我们一起听故事,去故事里找一找答案吧。

——壮壮为什么要送贺卡给好朋友们?

三、播放背音乐发放材料鼓励幼儿动手制作贺卡

1、讨论如何制作贺卡。

2、播放背景音乐,发放材料,幼儿动手制作贺卡。

四、交流展示贺卡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贺卡

——你在贺卡上画了什么?

——你想将这张贺卡送给谁?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听故事,感受新年里快乐的气氛。

2、了解新年习俗,参与新年活动。

3、会向他人送上礼貌的问候语祝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2、新年贺卡、新年图片、春联、压岁包。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新年送祝福》理解故事情节。

(1)故事里都有谁呢?

(2)过新年了,小狗和小猫准备去找谁呢?

(3)他们找到小兔了吗?大家在一起做了什么?

(4)小猫、小狗和小兔之间是怎样送祝福的?他们说了些什么?

2、师生一起欣赏新年图片,围绕新年语题展开讨论。

(1)过新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新年的时候可以玩什么游戏?吃什么好吃的食品?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3)小牛的烦恼解决了吗?谁都给他帮助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3、参观新年贺卡、春联和压岁包,幼儿说说它们的用途。

(1)展示漂亮的新年贺卡,欣赏上面的图画,老师朗诵里面的祝福话语。

(2)和幼儿一起给班级门口贴春联,将上面祝福的话语解释给幼儿听。

(3)出示压岁包,请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小红包是装什么的?为什么过年的时候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包?小朋友收到压岁包应该怎么说怎样的话呢?

4、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送上新年祝福?

(1)小朋友可以怎样给家人送上祝福?

(2)在小朋友接受别人祝福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示感谢呢?

5、大家同唱一首歌《新年快乐》。

活动延伸:

为家人制作新年贺卡。

教学反思:

过年是孩子最喜欢、最兴奋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就十分投入,兴致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过年时所经历的事情。而我好像是作为一名资料补充员的身份,当幼儿讲到一个什么事情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时,我就在展示台上出示图像、图片等,加上幼儿和我的共同讲解,使中国过年时传统风俗在幼儿面前展露无遗。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操作活动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兴奋达到了xx。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动手能力很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东西。将民间美术欣赏与特定的节日结合起来,幼儿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再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幼儿园手工难教的问题。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6、评价、结束课。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回忆和模仿春节人们互相拜年祝贺的话,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喜悦。在快乐大拜年的活动中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2、愿意与老师和同伴大胆交往,说说自己过新年的趣事,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愿意大胆地说说讲讲

活动难点:能与其他班级的朋友老是一起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拜年

材料准备:零食若干,《新年好》的音乐,VCD动画影碟

活动过程

一、入场(将幼儿领入小二班),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拜年。

二、新年好

1、前些日子,我们刚过了一个中国人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呀?

2、过了春节就代表我们大家又都长大一岁了,所以今天我们都特别地开心,

因为过了年,我们好朋友又见面了,在这里,我们所有的老师祝小朋友:

新年快乐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快乐成长(一人一句)

三、互相拜年:

1、你们有什么祝福的话要对老师和小朋友们说的呢?

想一想,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做客,大家见面是怎样说的?你是怎么说祝福的话的?

2、同伴间互相拜年,或找老师拜年,手握手,说说祝福的话。(新年音乐)

四、聊新年

1、你们是怎样过新年的?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哪一件事情让你觉得最开心?(放烟火,放鞭炮,串门拜年,拿红包……)

2、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边吃零食边聊聊自己过新年的趣事,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五、和小一班的朋友、老师一起相互拜年;给厨房、老师拜年。

教学反思

1、可以在开始部分加如一些关于新年的故事,让幼儿更深的了解新年.

2、可多渗透新年的习俗,丰富教学内容.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集体联欢的场景,体验温馨情感。

2.继续学习群体人物画的构图方法,画面内容丰富、饱满。

3.在绘画过程中能自始至终围绕主题进行创作活动,有一定的坚持性。

活动准备:

1.在新年联欢会的亲身体验,感受过热烈欢乐的气氛。

2.有画群体人物的经验。

3.纸、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主题,引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1)教师:我们是怎样迎新年的?开展了哪些活动?最热闹的是什么活动?

(2)教师:在新年联欢会上你表演的什么节目?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为什么?现在请你把这样的场面画下来。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安排画面、表现热闹的氛围。

(1)教师:你准备画些什么人物?舞台上表演的小朋友要画在纸的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动作姿态?

(2)教师:观众画在什么位置?怎样表现?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强调重点:表现各种人物的动态。

(2)注意难点:处理好主体人物和衬托人物的关系,并会用色彩突显画面中的主题人物。

(3)画面要求:画面丰富、生动,能在构图和完成轮廓的`基础上,仔细涂色,耐心地完成绘画内容。

4.师幼共同欣赏幼儿作品,交流绘画体会。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表现出了新年联欢会热闹的.场面?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交流讨论学说儿歌,感受欢度春节的氛围。

2、积累儿歌中"剥"、"搓"、"踩"、"舞"、等动词,会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3、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2、春节歌谣 、录音磁带、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磁带,激发幼儿的兴趣。

1、 远处传来热闹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

提问:猜猜是什么事情这么热闹?春节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

二、听听、看看、讲讲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2、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兴高采烈的迎接春节?他们是怎样迎接春节的?

他们说了什么祝福的话?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以游戏的形式,学习动词。

1、教师做动作幼儿说出动词。

2、变化游戏方式,请个别幼儿做动作大家说动词。

四、通过各种形式朗诵儿歌,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的快乐。

1、利用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儿歌。

2、请部分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朗诵。

活动延伸:

与建议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表演。

附儿歌:

过春节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劈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中班《欢度春节》教案 篇13

设计背景

本活动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的语言教育打好基础。在活动中让幼儿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的认知,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春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学会用恰当的语句表达祝福的话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过春节的情景

难点:愉悦,感激等性情的语言组织与表达

活动准备

过春节时的热闹场面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春节时人们的庆祝活动,出事图片

互动问题:

1、图中人们在做什么?他们过得二十什么节日?

2、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二、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互动问题:

1、在过春节的时候你兴的事是什么

2、过春节时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3、新的一年里你的心愿是什么

三、我是小小演说家

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四、结束活动

互动,听音乐边唱歌曲《新年好》边做律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