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短文网

2025-11-11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1

童年,是一朵香气袭人的花。每过一年,花瓣就掉落一片,随着这日日月月,岁岁年年光阴的流走,当花瓣都掉光了,我们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翻开这本《城南旧事》,书中的人物都会一一闪现在我的眼前:活泼善良的英子,单纯而不幸的“疯女人”秀贞,乖巧可怜的妞儿,被迫当小偷的厚嘴唇男人,勤劳的宋妈,爱笑的兰姨娘,慈祥而又严厉的父亲……。这些美好而又灵动的人却又一个个先后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使英子尝尽了世间心酸,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分离的不舍和痛苦,体会到了童年时光的一去不复返与悄然溜走的匆匆。

读完英子的童年生活,我为英子能拥有多姿多彩的童年时光感到欣慰,同时又为英子童年时光的曲折感到遗憾。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属于我们的童年也稍纵即逝,如果不珍惜时间,换来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后悔。趁童年还未过去,我们就应该充实地度过每一天,用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去珍惜美好时光,重视每一刻。

英子童年生活中美好的人与物都离她而去,令她无限的悲伤与惆怅。而我们的童年里却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及在难过时对我们的关心,在遇到困难时对我们的帮助,相比于英子,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美好的童年时光。童年是一朵花,人生更是一朵多姿多彩的花,需要我们在去品味它的芳香之际而珍视它带给我们的甘于苦。

在《城南旧事》里,最令我感动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章节。英子最亲爱的爸爸的离去,对英子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使她深刻地明白了珍惜的含义。时光不待人。我们最爱的人也会在不经意间别离。所以,在与家人能日日相伴,守望相助的时候,更应珍惜身边的幸福,爱惜这愉快,喜悦的点滴。即使离别到来,虽有苦痛,但仍有满满的美好回忆。

于是,我想到了“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一个愚昧的人,整天为天要塌下来而担忧,为自己有一天要死去感到无比痛苦。其实,当他在痛苦流连这些无用的问题时,却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浪费了自己的生命。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如果悲观地将大好年华都花在盲目的担忧上,那就太迂腐了。我们应该用有限的生命,活出最绚烂的价值。就像烟花一样,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几秒钟,而它却在那短短的几秒绽放出最美的自我,绽放出了生命的美好,绚烂的价值,完成了它的使命。生命虽然短暂,但只要珍惜这短暂的一生,积极面对生活,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刻,这有限的生命也会被活得无限精彩。

童年,这朵美丽芬芳的花朵应该散发着它独特的优雅,而不该白白蹉跎。所有美好的回忆,只能用珍惜才能保留下来。珍惜成长的每一个记号,珍惜喜怒哀乐的每一个瞬间。花儿虽会落去,就让记忆中的花香永存下来。童年虽会离开,就让心灵中的憧憬永存下来。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2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结束了,小英子也告别了她的童年生活,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我正处于幸福的童年中,我尤其喜欢课外阅读,每当我翻开一本新书,就犹如置身在一个新世界里似的,感觉真美妙!读这本《城南旧事》也不例外,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啊!是梦中的真实,是真实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进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北京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时光,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冬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都令我向往;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这令“我”难以割舍的情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但是他们都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梦,顿然破碎。可以说,童年时的每秒每刻都是一个人人生的重要段落。

相比之下,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很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可以说,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纯洁,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牡丹一样鲜艳。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侵蚀了我们大脑和灵魂,使得我们不能像英子一样拥有纯真的童趣,童年便在时光的步影中悄然消失了。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无比珍贵而又短暂的,所以我们应该像书中的英子一样,学会珍惜友情和亲情,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我们的童年生活也和英子一样丰富多彩,充满温暖和幸福。

这本《城南旧事》就像一缕清风吹进我的心田,让我知道别错过童年。因为花儿谢了还会再开,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而我的童年却一去不会复返。希望“童年”这首歌在我的心中轻轻地吟唱……永远……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3

灰蓝的天空下,城南古老的四合院飘散着书香。和煦的冬阳,悦耳的驼铃声渐行渐远,一个留着娃娃头,穿着棉袍的小姑娘牵着爸爸的手,静静地站在胡同口,痴痴地望着远方……这便是《城南旧事》中英子给我留下的印象。

尽管已过去多年,但作家林海音仍然对童年时代的老北京生活记忆犹新,于是她通过英子童稚的眼睛,展现了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民风民俗,展现了她身边人物曲折多变的命运,一种淡淡的忧伤弥散在字里行间。纯真善良的英子,帮助好友妞儿和亲妈秀贞相认,还促成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幸福生活,甚至与素不相识的“厚嘴唇”约好去看海……在英子童年世界里,没有善恶之分,可是这无忧无虑的童年却随着身边人物匆匆离去的脚步而终结。

英子用她那充满好奇的大眼睛观察着,冒出了许多困惑和思考:宋妈为什么抛下自己心爱的孩子却来她家当奶妈?那个“厚嘴唇”男人是个好人,可又为什么要当贼?那么疼爱她的父亲,为什么在早晨赖床时要打她?可就在那一天,她的慈父永远地离开了,小说结尾写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经历这次生离死别的那一瞬间,英子长大了,懂事了。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深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也深深地打动着我。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离别的洗礼,英子读懂了人生。与英子年龄相仿的我,也和英子一样拥有幸福的童年,对我百般疼爱的长辈,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陪伴我度过了难忘的快乐时光。还记得幼时的我把小麻雀关在鸟笼中,可它不吃不喝,日渐憔悴,尽管万般不舍,我还是把它放飞了。那一次离别,我懂得了爱就是放手。无忧无虑的我,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是在前年1月,疼爱我的太公公、太婆婆在短短的半个月内相继去世,我茫然地跟着妈妈来到灵堂,静静地站着,头脑中一片空白。前几天他们还跟我说话,为什么就这么突然地走了?我再也看不到他们了吗?往日的生活情景一个个从眼前闪过,泪水悄悄地溢满眼眶……

如今的我,经历了种种离别,也像英子一样在懵懂中逐渐成长起来。我们会告别儿时心爱的玩具,会告别不时冒出的傻傻的想法,也不会再为短暂的离别而无限伤感。因为我知道,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终究会成为过客,同窗好友毕业后会各奔东西,我们长大会离开父母,自力更生,而身边的亲人、朋友也总有离去的那一天。每一次离别,都会让我们变得坚强,每一次离别,都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就这样,在离别中长大,在离别中品味人生……

冰心曾说过:“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英子在城南的旧事,好似一场梦,夹杂了许多泪与欢笑。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南旧事”,这美好的童年生活,像我们人生最初的画卷,在我们心中永存。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4

北京城的小胡同里,还会有一个长辫子姑娘,看着那洋槐树出神吗?躲在草垛子里的那个大哥哥,还会陪着小英子去看海吗?兰姨娘跟那个“四眼狗”走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爸爸种的花儿落了,小英子又会怎样呢?噢,骆驼队来了又走了,小英子也渐渐长大了……

随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歌声,我又捧起了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深深地沉醉于小英子的童年生活中。

这本书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从秀贞、妞儿惨死在火车轮下;躲在草垛子中的大哥被捕;兰姨娘和德先叔离开,到宋妈回老家,以及爸爸生病去世……使小英子逐渐长大。这其中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就像是一幅幅怀旧的黑白照片一次又一次展现在我的眼前:东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蹲在草垛子里的厚嘴唇小偷,漂亮爱笑的兰姨娘,井边的小伙伴妞儿,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父亲。他们都和小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她记忆里深刻的人物。但是,这些人都最终还是在童年匆匆的脚步声中离英子而去了,消失了。正是在这离别之愁中,英子慢慢地长大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

当我合上《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即将告别我快乐无忧的童年,也即将离开我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和老师们,这是一种这样的心情?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许许多多的悲伤、快乐、离别、相逢……每个人都会离开学校,离开父母,离开朋友,甚至离开世界。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英子的童年十分精彩、戏剧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刻在心里,通过那枝慧笔深深地留到我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位读者知道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的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我不禁自问:那我是不是也该在即将离别母校跟小学同学分别前做些什么呢?对!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学校里,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幸福地欣赏着同学们的每一个喜怒哀乐;回到家里,我自编了一首小诗,来怀念六年来的小学生活。有个同学建立了班级QQ群,这样,大家在群里就可以互相聊天,就像天天在一起。也许若干年后,缘分让我们在街上擦肩而过;也许永远也不会再见,那么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了。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5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出版于1960年的小说。《我们看海去》是这部小说的其中一部分。在《我们看海去》中,英子在跟朋友玩球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个草堆,草堆里面有一个满是金银珠宝的包裹。但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秘密。第二天她又去了那个草堆这次她看见了一个陌生人。那个陌生人就坐在那。在他跟英子进行了一番长谈之后,他告诉英子不要告诉任何人她见过他。英子很听话而且觉得这个陌生人是好人所以没有告诉任何人。第三天放学了,英子又去了那个草堆,也看见了那个“好人”。那个“好人”问英子,你觉得我是不是好人?英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然后那个“好人”告诉英子他有一个跟英子一样大的弟弟。他弟弟学习很好但是家里没钱供他读书。第四天,英子跟爸爸妈妈去看了学校的演出,她认出了那个“好人”的弟弟。看完演出英子又去了那个草堆,没看到那个“好人”,但是那个包裹还在,还被压了两个石头。英子的好奇心又来了,但是最终她还是没有把石头拿开。她在草地上发现一个小铜佛。她转身走出草地,开始看那个小铜佛。突然一个在树底下坐这的男人问她,这个铜佛是你的吗?英子说不是,而且告诉那个人铜佛是在那个草地上捡到的。到最后英子才知道这个男人是一个便衣警察,而那个“好人”就是一个贼。

在这个章节里总共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英子还有那个贼。在这个故事里英子充当了一个毫不知情的人物,好人坏人,分不清。这个贼则充当了一个骗人的角色,也充当了一个好人的角色。他欺骗了英子,但是他是为了他的弟弟能够上学读书才骗人的。我觉得这个贼可谓是非常痛苦,因为他得想尽办法让他弟弟继续上学,他也不想骗英子这样的善良的小姑娘,所以他非常纠结。最后这个贼被英子不经意地向警察暴露了他的行踪,我觉得这个结局对英子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也是个新的学习。因为她一直相信这个贼是个好人。但是最后她发现好人就是警察在追捕的贼,她学到了人虽然看着是好人,但也可能是坏人,坏人里也有善良的人。

《我们看海去》的故事也可以用来做一个侦探小说的一部分。因为英子就属于一个协助侦探抓住贼的。因为如果英子没有看到那个铜佛那个贼自然也不会被抓住。这种写法让读者非常揪心,因为英子一直觉得贼是好人,却最后把贼“陷害”了,英子最后意识到是自己暴露了这个贼。

总而言之,《我们看海去》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手法来描述了这个故事,英子不经意地协助了侦探抓住了贼,这个结局是读者想不到的。英子分别不出好人和坏人这件事也告诉读者们,看人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到内心的东西。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6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是《城南旧事》一书中英子的毕业典礼上的几句歌词,最是触动人心,每次读到时,总有一丝离别的伤感。

这本书中,每段故事的结尾都是离别,可能最扎心的就是至亲的人离去了吧!

读到《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一章节我几度流泪。当时的英子还小,不懂得生离死别,但从她爸爸离开后,她真的长大了。她回忆起了小时候爸爸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光,那些时光中令英子难忘的,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英子晚起的那件事了。

因为英子晚起不想上学,所以她的爸爸把她打了,从床上打到床角,从床角打到床下,可想而知是多么痛啊!可,以后这种痛再也无法感受了……父母终究是爱孩子的,随后英子的爸爸就把大衣给英子送来了,当时的英子心情复杂,不知是开心,还是自责。可,以后再也没有对她这么无微不至的关心的人了……当英子在讲台发言时,总以为他的爸爸在台下,可,她的爸爸已经永远的离开了,那个疼她爱她又打她骂她的人,真的离开了,不再回来……至亲的离别令人心痛,与自己的好朋友分别,也是令人难以承受的。不光是妞儿与英子分离了,还有我也是一样,我的好朋友是柳新彤,她还是我的组员,她转校去了北京,在她走的那一天,我没有去送她,是因为怕自己绷不住,哭了,我不能让她看见我哭,因为她看见了也会如此不舍吧!因此我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整个上午,心里满满的都是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我忍不住拿起笔来给她写离别赠言,泪水几次打湿了信纸。

虽然我们离开了一段时间,但我相信分离,预示着下一次的相遇。

与草坪里的小偷离别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眼中,文中的小偷是一个给老人养老和供弟弟读书的好人,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偷又给我留下一丝丝坏的感觉,看完这章节后我留下了一个谜,那个小偷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虽然现在我迟迟没有结果,但我却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不能以他人的样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善与恶。

把我从小看到大的二姨妈妈与文中的宋妈又有些相似,她在我小时候时常背着我去河边洗衣服,因为是冬天,所以自己的手生了冻疮。但回家擦一些药,自己不痛了,也就当做没事了,因为要照料我,所以只能让二姨爸爸看着哥哥了,她从来都是把我当亲女儿看待得,这不用别人说,我的心知道。但最后她却回老家了,只能几个月过来看我一次。

一次次离别其实就是一次次成长,每一次分离都会使自己变得更坚强。尽管分离令人悲伤,但分离不是终点,而是通往另一个地方的开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