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我读了《昆虫记》一书后,我知道了《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生活在一个农村家庭里,生活条件很差,但是他仍然生活的很快乐,因为他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法布尔七岁时就被父亲送入学堂,在外头野惯了的小法布尔一时难以收心,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成绩不好,但是小法布尔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别人花一分精力,他就花两分精力,他的成绩就慢慢追上来了。
三十一岁的时候,他担任了教学工作。有一天,他带着孩子们在外玩,看见了一个蜂窝,回想起他的童年,写出了《昆虫记》。
《昆虫记》分蜘蛛的故事、蟋蟀的故事、蝉的故事和松毛虫的故事。其中,蜘蛛的故事最为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详细描写了塔蓝图拉毒蛛、虎纹园蛛、狼蛛和蟹蛛等蜘蛛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比如蟹蛛捕食时,会用两只长长的脚一边转动猎物,一边用丝缠绕猎物,直到猎物不能动弹后,才用嘴上的吸管,吸取猎物的汁液。还有塔蓝图拉毒蛛,会编织一张大网,等猎物撞上来后,它就会先用它的毒牙毒晕猎物,然后慢慢地享用。
读了《昆虫记》一书后,不仅让我大开眼界,知道了自然界还有那么多的昆虫,而且,每种昆虫都有自己奇特的本领。还让我学习到了作者的热爱生活、勤于观察和不甘落后、刻苦钻研的精神。使我深受启发,我要学习法布尔的这些精神,努力学习,今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看过《昆虫记》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一篇科学家的书,有许多使他好奇的事物,你们想看吗?
我知道这位科学家从小就对昆虫之类的很好奇,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法布尔。法布尔从小就在树丛里、森林里等许多地方探索奥妙,他对这些东西十分着迷,很吸引他的眼球。他在树丛里捉甲虫,认为这只甲虫十分别致,色彩和天一样蓝,仿佛像一颗宝石,便装进袋子里。
捉完甲虫就去发现别的有趣的事物,他看见纺织娘情不自禁的说:“这只纺织娘太漂亮了,它那细长的甲子像一只绿手,它穿着绿色的礼服,仿佛要去参加什么舞会呢!”接着他看见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蝈蝈,它是五颜六色的,这一下便掀起了法布尔的好奇心,他小心地走过去,轻轻地捏住它的外壳,仿佛不愿意吓到它,生怕它跑了。拿在手上观察它的样子,还要把它带回去研究。这一天法布尔过的很愉快,因为他对昆虫引起了好奇心。
到了傍晚,法布尔回到家把自己的宝贝拿了出来,一个个放入了瓶子里,放上叶子,蚊子尸体……,看看它们爱吃什么。当他沉迷在观察甲虫的世界里的时候,爸爸回来了,要求他开门,他赶紧把这些瓶子收了起来,放在床底下,然后来给爸爸开门。那一晚上,爸爸没有发现他的秘密,可是爸爸早上发现了十分愤怒,命令他从此以后不许捉昆虫,可是他对昆虫的这种迷恋的精神促使他继续研究下去。
从中我知道了法布尔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带着好奇心走了下去,这才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怀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我读完了《昆虫记》,我被书里面的的小角色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螳螂,还是蜜蜂,我都很喜欢,这本书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大自然,重新认识了小虫子们。
从书中,我知道了蝉是怎么脱壳的,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的,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昆虫和人也一样,都有感情。他一遍一遍的讲述着生育到死亡,但就是那么的吸引着我。我认为大家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说不定一读就爱不释手了。曾经被我忽视的这本书,没想到它有这么大的魅力能使我用尽精力去读,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写法,正是他的精妙之处,他几乎把一生都花在观察虫子,研究虫子身上了,这种热爱虫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把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描写得淋漓尽致。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条生命,更应该尊重法布尔。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真正体验生命的财富。
充满人性的昆虫,在这本书里演绎着大自然的故事。《昆虫记》真是一本好书啊!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完了这本像大砖块的《昆虫记》。我觉得作家法布尔很了不起,因为他细心观察小动物,才写出了这本很长的著作《昆虫记》。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螳螂的生活习性》。
这篇《螳螂的生活习性》细致地描写了螳螂的生活习性,进食的样子,它的模样和捉猎物的时候的动作、神态都被描写的淋漓尽致。以前我对螳螂产生的所有疑问都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于是,我也怀着细心观察的精神去观察蜗牛。
很久以前,我就对蜗牛是怎样吃东西产生了兴趣,但是我也没有太多去留意,所以这次我一定要搞清楚。于是,我捉了一只蜗牛把它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不久,我发现了蜗牛的触角中间有一个口子。我碰了一下那个口子,它竟然张开了,还吐出了一些粘液。当时,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真的发现了它的嘴巴在哪里了。妈妈也夸我细心观察,我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我们一定要学习法布尔这种仔细观察的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可以探索更遥远的未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今年寒假期间,我读完了《秘密花园》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的伯内特。这本书主要讲玛丽想找到秘密花园,在找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故事,出现了很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主人公玛丽。
书中主人公玛丽出生在印度,是一个非常自私非常顽劣的孩子,在一次霍乱之后,玛丽的父母都不幸去世了,玛丽成了孤儿。
后来她被送到了英国的舅舅家,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前来迎接她的莫得劳克太太,不苟言笑,严肃冷漠,让孤苦伶仃的玛丽感到孤单寂寞,舅舅也不愿见她,只顾旅行,使玛丽丝毫感觉不到亲情,但倔强的玛丽并没有哭,而是笑对人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玛丽发现了荒废已久的花园。并在女佣玛莎的介绍下认识了农家孩子迪肯,又在好奇心的带领下结识了忧郁的少爷柯林,柯林总是自暴自弃的哭,在玛丽的安慰与鼓励下,柯林站了起来,走出房门,与玛丽和迪肯来到了“秘密花园”。在他们辛勤的劳动下,沉睡了10年的花园苏醒了,他们在秘密花园里一起快乐成长。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受感动。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秘密花园。这个秘密花园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多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多结交朋友,在生活学习中寻找乐趣,和朋友取长补短,努力做一个坚强自信、活泼健康的好孩子。
《昆虫记》读后感 篇6
我读的这本书是原著《昆虫记》的节选。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作家和生物学家—法布尔。他从小就开始观察有趣神奇的大自然,积累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最终写成了一本不下两百万字的巨著—《昆虫记》。
我读的这本书是原著《昆虫记》的节选版,是由十三篇文章组成的。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四种昆虫—蚂蚁、松毛虫、蟋蟀、蜘蛛的生活方式和平时的习惯等。
各种昆虫的当然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狼蛛配偶后雌蛛会将雄蛛吃掉、松毛虫是群居、蟹蛛通常不用网来捕猎、塔蓝图拉蜘蛛有着超强的毒性……虽然它们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地方,但它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有着无私的父爱或母爱。如松毛虫为了能让孩子暖和,把毛搓下来当孩子们的棉被,为了孩子宁肯付出一切。
它们虽然是幼小的昆虫,但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意志。
昆虫的世界真是不一样,读了这本书后就好像到了昆虫的世界,感觉身临其境。
法布尔这位作家真了不起,要不是经过仔仔细细地观察,怎么能写出这么细致入微的文章呢?
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而小小的昆虫则是这画中可爱的一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