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草房子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草房子有感 篇1
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和文静的纸月……他们油麻地带来了不一样的六年,也给桑桑的脑海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小学经历,让他载着那一连串不平凡的故事告别了这座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
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想找桑桥的儿子,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他的小学六年,虽然得过一种怪病,但他在那个充满甜酸苦辣的集体中长大,懂得了除知识外好多好多的东西。这一切,是他的启蒙,是他自己的小学时光。
“秃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秃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是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秃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逃避同学一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能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甚至后来还用严重的错误来报复别人对他的侮辱。但是,即使这样,他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后来,秃鹤在一次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一个是身有残疾的“秃鹤”,另一个是美得让人忍不住
有保护欲望的纸月。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沉默,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地有了自卑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描写的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唯美。虽然纸月是私生子,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影响纸月的善与美。
在这六年中,桑桑还经历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些人与人间无邪的真情,同学间天真的友情。他从这一切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勇敢……这一切的一切在他心田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最后桑桑得了一种怪病,父亲桑桥不仅辞去工作来照顾桑桑,还带来他到处寻医,几经周折,他战胜了病魔。桑桑离开了那片闪着金光的油麻地,我想他一定不会忘记那些帮助过他长大的人啊。
读草房子有感 篇2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草房子》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曹文轩,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桑桑的小男孩。书中主要写了小男孩桑桑的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六年时光,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全都一字一句的记录在书里了。这本书感情丰富,内容波涛起伏,它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这本书不但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书中的人物尤其让我铭记在心,比如,秦大奶奶、桑桑、杜小康、陆鹤……
秦大奶奶原来是学校里的“全民公敌”,但后来又成了学校里的“英雄人物”。就仅仅因为一只南瓜,她就奋不顾身的跳下水,救一只麻油地小学的南瓜,她却把它当成了宝贝似的,不顾自己的安危,跳下水去捞,最终不省人事,我钦佩秦大奶奶的这种精神!
桑桑在六年的小学生后里,从一个天真、顽皮的小孩渐渐长成一个成熟懂事的少年。他打童年不是只有快乐,他也有过痛苦和绝望,他得过一种怪病,脖子上长了一个大肿块,使他疼痛难忍。他和爸爸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与诊所,吃遍了无数苦药,最终战胜了邪恶的病毒。在这灰暗的几个月里,他变得懂事坚强,不那么看重名利与得失。
杜小康的生活更有戏剧性的变化,从原来的全村首富,一夜间变得负债累累。一个整天穿的干干净净的孩子,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时常有各式各样的零食,即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司令等领袖人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在一夜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上的失败,致使他的优越感完全丧失。假如是我都无法承受这一切,但杜小康勇敢的承受了这一切,并且在学校门口还摆起了小摊。
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常常被孩子们叫成秃鹤,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陆鹤用他特有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他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当学校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演员时,他承担了这个重要角色,并且演的一丝不苟、活灵活现。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觉非常有趣,故事幽默风趣,我觉得它很“接地气儿”,有时引人大笑,有时令人深思,有时给人启示,正因为这些,我经常看的津津有味,我喜欢这本书的作者,喜欢它的内容,喜欢他的人物,被桑桑、杜小康、陆鹤他们开朗、可爱、活泼而感动,被秦大奶奶的朴实善良而震撼!
你有没有喜欢《草房子》这本书?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我珍藏的好书!
读草房子有感 篇3
今天,我读了曹文轩写的《草房子》,读完后我特别感动,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作者以小主人公桑桑离开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为主线写的一篇回忆录,这个故事记录了桑桑儿童时期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秋风乍起、暑气已去。1962年8月的一个上午,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最高的房顶,看到了秋天景色的凄凉,想到了即将的告别,暗自哭泣起来,这是少年时代告别儿童时代的一种方式。
本文分九个章节来讲述桑桑在油麻地所发生的一些故事,从残疾人“秃鹤”对人格自尊坚守,最终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以及因身世谜而被受板仓小学同学欺负的纸月,在桑桑的帮助下成功摆脱了他们欺负;蒋一轮老师与白雀一段纯洁的爱情故事;秦大奶奶从一个处处与学校做对的老人,变成一个保护学校而献身的老人,无处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杜小康由于家庭巨变,从一个优越家庭轮为一无所有的失学儿童,为家庭生计而在校门口摆小摊,不卑不亢的经营;细马是邱二爷家过继的儿子,因为是江南来的,口音不一样,所以上学时受到同学的嘲笑,所以不原学习去放羊,邱二妈的冷言冷语让他想逃回家的念头,而邱家最后得靠细马这个顶梁柱;桑桑得了鼠疮,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父亲带他千里迢迢求医,结果几次都失败了,父亲想让桑桑在临死前见到最美好的事物,实现他的愿望,最后还是达成心愿。
这个故事中我最佩“秃鹤”,他本为叫陆鹤,因为他是个秃子,所以别叫他“秃鹤”。他虽然是个秃子,不引人注目,但没有头发并不代表丑啊,他不管别人叫他什么,他无动于衷,他还让同学刮目相看。有一次,学校参加汇演,有一个演员要演一个秃子,其他都不愿意剃头变秃子,这时秃鹤毛遂自荐,结果学校得了第一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他从无人理睬的人变成了受人尊重的人。
这一个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动着我,想想现在的生活离故事里的生活有多远,现在捉鱼、爬树……这种事在我身边再也不会发生了,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处处都是高科技,比如说:现在有电子邮件,不需要送信了;现在有车了,不需要用牛用马来拉木轮车了……我的童年也和桑桑不一样,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不再以鸡鸭为伍,不在和泥土为伴,我们现在有轮滑、电脑……现在的科技真是太发达了!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要学习秃鹤坚强不屈的精神;还要学习杜小康永不后退的精神……
童年,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草房子有感 篇4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不少的疑问。《草房子》是什么样子呢?《草房子》在哪里呢?什么样的人居住在这里呢?他们在这里又发生了怎么的故事呢?……我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好奇地翻开了曹文轩的《草房子》。
在这本书里,一个个性鲜明的角色浮现在我眼前:热爱集体自尊心极强的秃鹤,弱小、善良成绩优异的纸月;舍己为人,喜爱孩子的秦大奶奶;勇敢坚强,在绝境奋力反击的杜小康;强壮高大、保护自己最后一份尊严的细马;顽皮机灵,有善心的桑桑。
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这本书的主人公——桑桑。桑桑是一个机灵、顽皮的孩子。桑桑干过的蠢事数不胜数,比如把碗柜改造成鸽子的笼子啦,把蚊帐改造成渔网啦,砸锅卖铁买鸽子啦……他凭借着骨子里的这股顽皮劲,赢得了全校老师的喜爱。
桑桑是善良的。在绝症时,他不顾自己,在最后的时间里帮别人做任何事,一直到得救;他愿意为细马放羊;愿意给路人端上一碗甘甜的水。
桑桑是勇敢的。他在看见纸月被外号“豁嘴大茶壶”的刘一水和他的“跟屁虫”欺负时,为纸月打抱不平,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了纸月一命。面对病魔顽强与它搏斗。这就是桑桑,独一无二的桑桑。仔细想一想,是什么让秃鹤鼓起勇气出演《屠桥》的?是什么让秦大奶奶奋不顾身地救下乔乔?是什么让杜小康支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是什么让桑桑有勇气救下纸月?我想这就是人性的善良与爱。
在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场景,我所在学校是一个山区小学,但这里有美丽的大山、可爱的花鸟虫鱼。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关心我们的人,去年有几个好心的叔叔和阿姨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校服和可爱的玩偶。穿着崭新的校服,那一刻我感到很温暖。作为山区小学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那可爱的玩偶不也包含着叔叔阿姨们对我们的爱吗?长大了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尽自己的一份爱,一份力,去帮助别人。
读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像一间草房子,单纯、善良,又充满爱……
读草房子有感 篇5
生命是什么颜色的?又是怎么样的?会不会混合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可能是烟花般的绚丽多彩,也可能是石板桥那般古朴却饱经历史的冲刷,又可能是像被人扔在地上的烟头那样肮脏。世界上混合了各种各样的生命,也混合了各种各样生命的态度,就像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短短一个月,我从四本来自不同作家、有着不同写法、讲述不同故事的书中,领略到了几种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命运、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生命。
那童真般的美好,那美好中的童真,有时候会让我“扑哧”一笑,仿佛整个人都陷入了软软的棉花糖中间,不愿起身;有时候又因为里面那种纯真的感情泪流满面,感动至心底那处最柔弱的地方。那风中摇曳的草房子,那在阳光下闪烁着美好金光的草房子,让我一直沉浸在一种童真中,却在童真中有着一份那样的淳朴,它有点醇厚,像一屋子的老酒。《草房子》好像代表了作者甚至那个年代任何人的童年,它也告诉我,生命是灵动的、鲜活的、有着各种各样复杂而又美好的情感的。它的颜色,是像灰板桥那样的淳朴,又像太阳下的草房子那样闪烁着神圣的金色光芒,它美好,令人珍惜。
要说这种闪耀金光却不刺眼的生命是至始至终的,却是有一种,原先是美好的、向上的、代表了青年的奋斗与斗志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后,并不能保持原本灵魂的美好,并不能用自己的斗志与梦想去支撑自己,开始像一栋顶天立地的大楼慢慢倒塌了那样,慢慢地颓废下去,最后变成了那样一副令人惋惜的空壳,不相信自己,却相信不存在的空穴来风的“命运”,不相信自己可以努力去改变命运,就那样被所谓的命运推着走。开始不相信世间的美好,为了一点利益可以出卖朋友,付出可以付出的任何东西,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也忘记了原来的梦想,更不记得以前为了梦想奋斗的快乐。
很多大人现在不都是这样吗,可能没那么严重,可是已经忘了小时候信誓旦旦地说:“我要为社会除恶。”诸如此类的话语,忘记了小时候的童真,却是在长大后为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去付出那些本不该被付出的东西,却把该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抛在脑后。也为了自己的欲望忘记了情感,变得利欲熏心,变得不成人形,变成空壳一副,飘飘荡荡。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知道往更高的地位爬过去,把更多的财富往肚里吞,却不考虑这些东西都是靠着自己不择手段得来的。而在这种生命的时间里,它会用这些金钱去做一些自己原本觉得肮脏丑恶的事情,却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这样活着才不会累,像原来那样脚踏实地地奋斗实在太累,付出得太多,觉得付出已经不值得了。总以为自己找到了实现梦想的捷径,却不想那却扭曲了原来的初衷、原本的梦想。
这种生命,可能是一个人的悲哀,在临死之际,握着那华而不实的金钱和地位,醒悟自己的一生到底有多么碌碌无为,多么丑恶;或许它根本就不会后悔,总认为自己是完美的,用自己虚假的外表欺骗着自己、催眠着自己。而它的颜色,则是从闪耀的金光慢慢褪色,变成一种人人唾弃的肮脏的灰黑色,很浑浊,看不到一丝光亮,却又在表面将自己装扮成高贵的黑色,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如此之高,财富如此之多,让人人都羡慕它的表面的华丽,却讨厌它内里的肮脏。
那座边角的小城,记忆了大部分人一生都要经历的一件事——爱情,爱情这个词,对于我来说,陌生,但是又有点熟悉,感觉有点缥缈,不实际,因为没有切身体会过这种在成年人嘴里很美好的东西。这种感情对于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的确很有诱惑力,这种情感却不一定都是美妙的,冒着粉色气泡的。在这座边城里面,却是带有点利益、但更多的却是情感。只是不像大部分的爱情小说那样,它没有完美的结局,只有一个又一个互相牵挂的背影。爱情给人的生命带来大片的色彩,等待的可能是用后半生的泪水浸泡破碎的情感,也可能是白头到老的至死不渝。它需要付出感情,需要真情实感。但是,在一些爱情中,可能是为了一方甚至双方的利益,这种爱情就好像带着利益的枷锁,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这份情感只是为了利益。
它不代表整个生命,却给生命添上大片的染色剂,或美或丑、或美好或悲哀,它是粉色的,却在粉色中带着点什么别的颜色,在温暖中带着点别样的色彩,给各种各样的人的生命带来点睛之笔或者负担或者根本不重要。每个女孩子小时候可能都幻想过那骑着白马的王子,每个男孩子小时候可能都设想过自己的女神,可是谁知道长大之后,在自己生命里的那抹粉色孰轻孰重,又有谁知道那抹粉色里到底带着什么色彩呢。
呐喊?我不知道到底应该为什么而呐喊,或许根本没有我值得呐喊的东西,又或许我值得呐喊的东西太多了。现在这个社会里,无奇不有,为什么想要呐喊?释放压力?没错,释放压力。
很多人因为各方面带来的压力苦不堪言,甚至有人在这种压力下与原来判若两人。有的人可能会变得利欲熏心,有的人却会变作太毕恭毕敬,生怕得罪别人。它从不向上攀登,虽然不满足于现状却又安于现状,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恭敬,不敢得罪一丝一毫,也不敢坏了那些自以为是的规矩。它是灰白色的,很渺小的感觉,没有什么太鲜艳的色彩,总是认为自己就比别人矮一截,不显眼,按部就班的麻木,不做什么反抗,像个已经设定好的机器人一般,听命与比自己厉害的角色,不想想自己到底应该怎么改变。
在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生命、各种各样的生命态度之后,我放弃了我以前所相信的“世界都是美好的”的念头,知道了这个世界是由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生命、不同的态度所组成的。生命到底应该是什么颜色的,一成不变的炫丽美好的金色到底好不好?可是其他的生命颜色呢?生命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命?可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生命是美的,觉得自己为自己的生命添加的色彩是好的,可是到底是不是这样?或者说是每个人都太自以为是了?我们学会了去评判别人的生命颜色,却忘了反观自己的生命颜色到底是什么。这个世界的生命太多了,正是因为每个生命独一无二的颜色,才组成了这个绚丽的世界。
读草房子有感 篇6
曹文轩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我和儿子的亲子阅读就是从曹文轩的《草房子》开始的。那时儿子刚读小学一年级,我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每晚给儿子读几段这本小说。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儿子和我都是伴着这本小说入梦。也许,当时儿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这本小说,但是他很爱听我读,《草房子》也开启了他以后的阅读之旅。
《草房子》用诗意如水的笔触,勾勒出了主人公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丰富的生活历经让桑桑由一个调皮的顽童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少年,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少男少女之间纯洁的情谊,不幸少年与厄运斗争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领悟……这一切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他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也在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在桑桑身上有内涵丰富的童年精神:游戏、善良、好奇、懵懂、成长……
《草房子》中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当中有孩子,也有大人,于是油麻地就有了一幕幕耐人寻味的悲喜剧,他们每个人又都从不同的方向走来,或向不同的方向走去,于是小说的空间便有了纵深的发展。
《草房子》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作品中美丽的乡村风景、善良的家乡父老,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阅读者。真挚的友谊、动人的情感、甚至沉重的生老病死的人生经历……融汇成了作品纯美的思想倾诉。作者用儿童的心理与口吻来展现博爱和悲悯情怀,在人际关系日趋疏远的当今世界,显得格外感人。
草房子是一个美丽的意象,草房子中的人是一个个美丽的生命,这一切组成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文学的魅力性质有时像镜子,让你从中看到真实的世界和你自己,特别是你脸上的瑕疵,你周围的丑陋,你的生活和你生活环境的种种不如意。所以,《草房子》在表现美好的同时,也不掩饰美的瑕疵,呈现给大家的是最“质朴本真的美”。作者曹文轩说:“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草房子》带给了我们永恒的美,愿这永恒的美陪伴我们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