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精选11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 30÷3 60÷6
48÷484÷480÷2 90÷3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三、引导学生学习。
1、出示主题图:根据你的观察,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3、自学提示(一):(1)平均每人分多少张?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
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2) 60÷3=?想 ()
(3)、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
4、自学提示
(1)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2)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5、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四、学习检测:
630÷9=2100÷7= 3000÷6= 7200÷9=
2400÷6=63÷3=280÷7= 400÷8=
五、课堂练习.
必做题:P16做一做。
选做题:
1、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2、完成课本练习三第1、2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2.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除数不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和调商,能正确笔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商是一位数)的试商过程。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除数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和调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80×()<362 40×()<291 70×()<437
50×()<316 90×()<483 60×()<441
2.完成下面的竖式。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
课件出示: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
学生列式,板书197÷28=
师:把28看成几十来试商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计算,并与组员说说自己的算法,师巡视。
找出学生的算式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
30 6
28)197
168
29
讨论:为什么出现商小的情况?(因为“五入”后除数大了)
再展示另一学生竖式:
30 7
28)197
196
1
引导学生重述笔算过程:把28看作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30来试商,这样把197÷28转化成197÷30,试商6,6与28相乘得168,余29,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7。28×7等于196,余数为1。
归纳小结: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
然后对以上算式进行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计算下面各题。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个位是5、6、7、8、9时,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五、板书设计。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例4)
197÷28=7(排)……1(人)
30 7
28)197
196
1
答:可以坐满7排,还剩1人。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
整十数(例4)教学反思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我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将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做为重点,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设计时先从复习铺垫导入,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说说笔算过程,为学习新课做铺垫。在课上一位学生在计算笔算除法时商的位置商错了,我就抓住这一有利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进行改错,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的定位的认识。
在复习计算环节,其中一个式子589÷62,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60来试商。因为被除数和除数数字简单,所以不少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直接试商。
例题是197÷28,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40来试商。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上课时感觉到学生练习时计算的速度、正确率差异较大,其实设计时完全可以分散难点,先利用一个例题教学一次试商成功的五入法,再在后面加一个例题增加难度,出现需要调商的计算,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这么辛苦,以后还需在教材处理上多下功夫。
质疑探究上用的时间有些过长,原本预计学生五分钟可以做完结果做了将近十分钟。说明在例题有部分学生没熟练掌握,导致本环节时间过长,探究五入商容易小,需要调大这一过程显得有些仓促。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四种题型,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通过这几题的练习让学生感悟到五入商易小,调商就不会太盲目了。但是做、讲评的模式稍显枯燥,另外例题讲解用的时间多,从而影响后面的达标测评没能按计划完成,讲评。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在笔算上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速度相差太远,差生试商调商速度太慢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因此,这节课的学习虽然效果不错,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有限,本节课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一名中年教师应该加强理论资料的搜集和课堂的实践,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2.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除数不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和调商,能正确笔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商是一位数)的试商过程。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除数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和调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80×()<362 40×()<291 70×()<437
50×()<316 90×()<483 60×()<441
2.完成下面的竖式。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
课件出示: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
学生列式,板书197÷28=
师:把28看成几十来试商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计算,并与组员说说自己的算法,师巡视。
找出学生的算式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
30 6
28)197
168
29
讨论:为什么出现商小的情况?(因为“五入”后除数大了)
再展示另一学生竖式:
30 7
28)197
196
1
引导学生重述笔算过程:把28看作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30来试商,这样把197÷28转化成197÷30,试商6,6与28相乘得168,余29,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7。28×7等于196,余数为1。
归纳小结: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
然后对以上算式进行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计算下面各题。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个位是5、6、7、8、9时,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五、板书设计。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例4)
197÷28=7(排)……1(人)
30 7
28)197
196
1
答:可以坐满7排,还剩1人。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
整十数(例4)教学反思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我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将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做为重点,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设计时先从复习铺垫导入,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说说笔算过程,为学习新课做铺垫。在课上一位学生在计算笔算除法时商的位置商错了,我就抓住这一有利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进行改错,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的'定位的认识。
在复习计算环节,其中一个式子589÷62,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60来试商。因为被除数和除数数字简单,所以不少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直接试商。
例题是197÷28,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40来试商。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上课时感觉到学生练习时计算的速度、正确率差异较大,其实设计时完全可以分散难点,先利用一个例题教学一次试商成功的五入法,再在后面加一个例题增加难度,出现需要调商的计算,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这么辛苦,以后还需在教材处理上多下功夫。
质疑探究上用的时间有些过长,原本预计学生五分钟可以做完结果做了将近十分钟。说明在例题有部分学生没熟练掌握,导致本环节时间过长,探究五入商容易小,需要调大这一过程显得有些仓促。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四种题型,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通过这几题的练习让学生感悟到五入商易小,调商就不会太盲目了。但是做、讲评的模式稍显枯燥,另外例题讲解用的时间多,从而影响后面的达标测评没能按计划完成,讲评。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在笔算上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速度相差太远,差生试商调商速度太慢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因此,这节课的学习虽然效果不错,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有限,本节课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一名中年教师应该加强理论资料的搜集和课堂的实践,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更加熟练地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并且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总结了笔算法则。这节课练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进一步练习口算,并重点练习笔算。
二、练习口算
1.巩固方法。
(1)口算。
60÷272÷836÷3
600÷2720÷8360÷3
6000÷27200÷8840÷4
先指名学生一组一组口算,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再集体口算。
(2)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
2.做练习十一第4题。
小黑板出示,。注意学生的正确率。
指名板演,学生写在课本上,然后集体校对。
三、练习笔算
1.练习笔算。
(1)我们已经能熟练地计算口算除法,谁能说一说,笔算除法要按怎样的方法算?
(2)出示3674÷5。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笔算过程。结合笔算过程,提问学生是怎样想商的.。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想商的方法,在练习十一第5题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集体校对。
指出:笔算除法试商时,就可以按这样的方法,想每次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1)让学生说每组题里商的位数有什么不同,并要求说明理由。
(2)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两组题。
(3)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看出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指出:除法笔算,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一位上的数,如果前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试除前两位。从哪一位除起,商就从哪一位写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4.做练习十一第8题。
让学生讨论怎样比,自己解答。提问结果,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7、9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15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3、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得到培养。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主题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学生口答。
240里有( )个百和( )个十,也可以看作是( )个十。
3000里面有( )个千,也可以看作是( )个百。
(2)口算24÷2=,并说出口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你从图中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读题,从题目中或信息及问题,并与同伴说一说。
2、提炼问题: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强调“平均”。
3、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列式,板书60÷3=
4、组织学生讨论算法。
将学生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出现的方法:
2×30=60 60÷3=20
6÷3=2 60÷3=20
5、比较算法,选择优化。
6、体验新知
师:下面请你独自解决第2个和第3个问题好吗?
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独立尝试解答,汇报交流算法。
小结:同学们在口算除法时,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算。
90÷3= 80÷2= 15÷5= 270÷9=
150÷5= 2700÷9= 900÷3= 800÷2=
2、完成P1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题。
开火车口算,其余同学打手势判断。
4、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的第2题。
小组长组织,一学生完成,其余矫正,交流算法。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质疑问难。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口算正确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6
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1)读题。
(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3)订正口算过程及结果。
2、出示课件。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阅读所给信息。
(2)讨论:根据所给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4)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四、思维训练
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 8 16 32 ( )
243 81 27 9 ( )
2 5 11 23 47 ( )
8 24 12 36 18 (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明确了口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碰到口算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口算求出结果。个别同学口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加强训练,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计算时要“退位”。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8÷6100÷5183÷335÷7
50÷5100÷4238÷7129÷3
(2)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信息窗1
从古到今,农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耕作方式每小时耕地面积(平方米)
人力6
耕牛60
手扶拖拉机96
四轮拖拉机540
2.观察,你从中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生:16×6=96,所以96÷6=16
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
师:竖式计算(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怎么列式?540÷60=
小组讨论。班上交流,教师。
生:60×9=540,所以540÷60=9
540÷6=90所在地540÷60=9
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所以540÷60=9
教师重点让学生多说第三种方法。同桌互说几次。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
3.引导学生在理解提议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教师板书算式
96÷6540÷6540÷60
4.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学生计算并说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要给与肯定。如: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有的'学生可能用想竖式的方法
5.出示小电脑问题:你会口算960÷6吗?学生口算,并说己是如何计算的。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口算学生口算完后,对比找规律,比较上下两排的算式,你发现口算方法有什么规律?
2.自主练习第三题:口算小组交流:买哪箱橙子更合算?
(四):
今天我们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不同的是,今天的口算都需要“退位”,在信息窗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中,540÷60这个算式还没有解决,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听算。(略)
2、 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896
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 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教学反思:
本课我打破常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估算的'本质和目的,从而掌握估算。计算题的估算精确范围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正负误差均可。这正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除了教学书本上的方法外,还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与书本不同的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算理。
2、让学生经历探究和交流的过程,提高分析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算理,学会笔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你能说说40÷2可以怎样算吗?
二、探究新知:
1、屏幕呈现文字:有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得几根?
师:可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
师:那么21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充分的说一下)
充分让学生回答如:a、十位上4除以2得2,个位上得2除以2得1,合起来是21;b、十位上得4是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就是20,个位上的2除以2得1,20加1等于21。
同学们用小棒分一下,说一说你们一共分了几次,先分的'什么,又分的什么。找一个同学用实物投影演示一遍,老师再用大屏幕演示一遍。
2、那么63÷3可以怎样想呢?再让学生说一说。
3、如果这42根小棒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几根?
1)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
2)得数是多少?(让学生感悟口算的难度,可以找举手的同学说说,但大多数同学口算还是有难度)不像前面的题那样快的说答案,为什么呢?(因为,十位上不能一次分完,也就是出现了余数。)我们可以先借助小棒来分一分。想想,应该分几次?试一试!
3)用小棒来分一分,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再找一个同学来演示一下,再找个同学复述一下。
4)尝试笔算:口算比较困难的题我们可以摆小棒,可是如果每道题都用小棒摆出来,那就太麻烦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我们的另一个好朋友来帮忙了,它是谁呢?——竖式!竖式就是把你分小棒的过程展示出来。你能用竖式把刚才分小棒的过程清晰地表示出来吗?
板书除除法竖式的除号、被除数、除数,开始询问:
回忆:分小棒的过程,第一次分得是4捆,相当于十位上的4,用4除以3,商是1,就是每份中的1捆,因为它实际上表示的是10,所以要写在十位上,和被除数上的4对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去了多少根呢?指着竖式,10×3=30,从总数中减去30,还剩下几?10,这个是10要写在被除数的下边,写在十位的下面,再把个位上的2移下来,和十位上的1合在一起,一共是12根,用12除以3,每人又分到了4根,也就是商4,要写在个位上。这一次分走了几根呢?12根,12减去12得0,说明分完了。
你能用这个竖式写一下,并边写边说!
4、尝试练习
1)91÷7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还记得我们刚开始进行的那个题吗?42÷2,这个的竖式也写一下。
对比以上三个题,观察这道题与前面两题有什么不同?(第一个数除完没有余数。)
3)这三道题做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都是分两步计算,从高位算起,数位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P13—15例1
教学目标: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组织口算练习
下面的题目你能很快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出示口算题目
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2、组织学生进行填写
60里面有( )个十
240里面有( )个十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子解决。
60÷3=600÷3=240÷3=
师:这些问题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揭题)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60÷3的结果是多少呢?可以用学具进行研究
(2)全班交流,汇报
60÷3=20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就是20
20×3=60
6个十÷3=2个十所以60÷3=20
3、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5“做一做”1、2题÷
2、组织学生“开火车”计算P17第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过程,学会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一位数除多为数的估算,初步学会表述估算过程。
3.体会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意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境或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同桌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确定问题: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2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3.小结:
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8页。
(热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