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药》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药》读后感 篇1
读完《药》这篇文章,我倍感悲愤。
为谁而悲?为什么悲?
为老栓而悲。他听信他人胡言,不惜拿出全部家底,去买一个人血馒头给儿子小栓治病,但最后小栓还是病死了。我为老栓的无知蠢笨而悲。
为看客们而悲。他们当时贫困潦倒,无所事事,整日在街上看热闹,根本不知道革命者是拯救中国的,看杀人跟看杀鸡一样轻松。残忍血腥的场面非但没让他们心生怜悯和愤怒,反而令他们有了一种新鲜、好玩之感。我为看客们的麻木、愚昧而悲。
为谈客们而悲。那些谈客安于现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而不自知。他们咒骂那些闹革命人全是傻子、疯子,称其为“贱骨头”、“这东西”、疯子、“犯人”……那些谈客只顾及眼前的利益,没想到过解放后他们的生活可能更富足。我为谈客们的目光短浅而悲。
为什么说愤?为谁而愤?
为骗子而愤。他们贪走便道,到刑场去取人血,用尸体来换取利益。用所谓能治百病的人血馒头骗走老百姓的钱财,鼓了自己的.腰包。我为骗子的无耻、可恶而愤。
为出卖革命者的人而愤。夏四奶的儿子是革命者, 他也是夏三的侄儿, 夏三不但不因为他是革命者而自豪,反而认为家里有这么一个革命者是祸害,他害怕被满门抄斩,于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夏四奶奶的儿子出卖了,换来二十五两银子。是非不分、卑鄙无耻的人,怎不让我愤恨?
为榨犯人油水的人而愤。革命者入狱,往往守狱的人都会到他家里搜刮民财,如果稍微有点家底的,会被刮得一文不剩;如果遇到穷的,没有钱,还会把那家的所有人打得半死不活。革命者行刑后,他们还要把死者的衣服扒下当掉。这种贪婪无比、天良尽丧的人,怎不让我们愤恨?
可悲可愤之人出于可悲可愤的社会。归根结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当时黑暗、腐败、封建、愚昧,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而鲁迅先生的《药》,就是为那个社会开出的一剂良方,以此能唤醒国人,拯救中国。
《药》读后感 篇2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本《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后悔药》。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到很奇怪,爸爸怎么会装在口袋里呢?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了起来。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后悔药》这本书主要讲了有关后悔药的故事。有一天,杨歌和他的.爸爸听到几乎所有人都在说有关后悔药的事,希望世界上能有后悔药。杨歌最近也做了一些后悔的事,也好想有后悔药。他的爸爸就帮他发明了后悔药。但是,吃了后悔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反而惹上了更多的麻烦。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杨歌一家因为有了后悔药,做了后悔的事情时,总想着用后悔药来帮忙并不可取。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并没有因为有了后悔药让事情变得更顺利。如果他们想避免后悔的事发生,应该在做事之前就考虑周到,想清楚了再做。
其实,后悔也是人之常情,很多时候,我也很希望有后悔药的存在。有一次,早上的闹钟响了,我觉得很困,就把闹钟按了继续睡,结果一睡就睡过了头,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快来不及了。我赶紧起床洗漱,吃完早饭发现书包还没理好,又慌慌张张地把书包理好,匆匆忙忙赶往学校。第一节是数学课,我往书包里一看,真糟糕!数学书忘带了!我真是好后悔啊,如果有后悔药,重新来一次,我一定会在昨晚就把书包整理好,早早睡觉。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因为自己考试粗心,没有考好,被妈妈批评的时候,我的心里又难过又后悔,好想再考一次。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因为我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红着脸站起来却回答不出的时候,我真后悔啊!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是的,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后悔药!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我们做事前,都要多想想后果,不要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我们也要少抱怨,少后悔。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药》读后感 篇3
《药》这篇小说不长,花不了多少功夫便读完了,可在第一遍读完后,却并不有什么感受,似乎是一个平淡毫无一点起伏的故事,看完了,便过了。可再倒回去仔细看,其实在小说中是有妙处的。
整篇小说是在悲伤中发生的,小栓一直是病的,一直没有一定活力,仿佛从出生便是一副虚弱的模样,最后死,也是理所当然。这不免有些遗憾,照我所盼,倘若有段小栓健康的描写或是回忆,可能在被人血馒头无用治疗离去后,更能对他有可怜吧。而他一直是在生重病,看起来无法挽救了,这个“药”有没有耽误了他,好像也不重要,便也没有了读完心中为迷信偏方的反感了。
可那位献出人血的烈士,虽没有提起姓名,虽无一点正面的描写,却也让人记住了。在牢中,不畏各种痛苦,还宣扬革命主张,甚至气疯了别人,便看出了那人的无畏与坚强。可鲁迅先生终究没有一处对他的介绍,仅仅写了他被处死,虽然他只是“药”的来历的一个小插曲,却从中看出了对待革命者的残忍,而且不知姓名,不知已经死去了多少革命者?几句短短的描写,也透出了当时的社会。
让我觉得最难忘,也是最怪异的,便是它的结尾。这么巧,两个人物的墓只隔了一条小路。可就是这条小路,分开了“罪人”与穷人。可又有什么区别呢?都一样的是被欺压,一样可怜。但那束小花,可能是全文中唯一一点彩色的安慰吧。最令我不理解的',便是那只乌鸦,乌鸦静静地站在枝头,没有一点动作。虽然知道不可能有灵魂附在乌鸦身上,可不免有意思盼望,希望能神奇的发生,也算是革命者的纪念,可那铜丝般的枯草,铁铸般的乌鸦,却是冰冷的,生硬的。这个比喻太妙,使那本就悲凉的气氛再抹上了一层凝重,僵持着。
我心中闪过了对革命者的无限怀念与可怜。为了事业,牺牲了生命,死后也遭受不平,甚至灵魂无法显灵。也许是被抛入了地狱,永远不见天日。可正是他们的悲惨,才造就了现在的幸福。而这最伟大的,该被赞颂的人,却受如此大难,心中感情交杂,是伤心,是可怜……只有那朵看懂世事的小花,默默为英雄正名。
最后的镜头出现了,乌鸦飞走了。是不经意,还是显灵?我更愿意相信是后者,它给了我一丝安慰。可谁又说的清,这本就是让我们思考的。
《药》读后感 篇4
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和文静的纸月……他们给油麻地带来了不一样的六年,也给桑桑的脑海里留下刻骨铭心的小学经历的,让他载着那一连串不平凡的故事告别了这座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
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他的小学六年,虽然得过一种怪病,但他在那个充满甜、酸、苦、辣的集体中长大,他懂得了除知识外好多好多东西。这一切,是他的启蒙,是他自己的小学时光。
秃鹤是一位残疾男孩,他以自己的坚强和一丝不苟不仅赢得了汇演冠军,更让同学们信任了他。
纸月的家中只有一位年老的外婆,她的内向和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为之震撼,并让桑桑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但她突然消失在油麻地。
蒋一轮是一位年轻、受校长青睐的老师,他在与白雀姑娘演出时出现了迷离的感情,白雀的父亲反对,虽然他们暗地里写信并让桑桑传达,但两人最终带着遗憾分开了。
艾叶在风中舞蹈,那苦味是否在怀念那位倔强的秦大奶奶呢?秦大奶奶与丈夫一生小气地攒钱、买田、盖房、种田,但在即将收获时,丈夫死了,油麻地小学又要在这块地上建造,孤苦伶仃的秦大奶奶非要住在油麻地小学,并添乱于小学,老师、同学和校长都无法赶走她。直到她舍命去救一个孩子时,人们才对她的人格敬佩。秦大奶奶的死源于要救一个南瓜,大家都一定会怀念这位老人的。
厄运里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杜小康。杜家非常有钱的,他在油麻地像一个王者一样,功课好、人品好、家境好,男孩崇拜他,女孩喜欢他。但在一次事故中,杜家不仅一无所有,还欠了债,杜小康在逆境中长大,他与厄运抗争。
满口江南话,笑起来露出大门牙,他虽然不是邱二妈的亲生儿子,但却在邱二爷死后,为邱二妈顶天的细马,他那朴实的江南话透出一股对邱二妈的爱。
药寮一篇讲述的是桑桑得了一种怪病,父亲桑乔不仅辞去工作,还带他到处寻医,几经周折,他战胜了病魔。
最终桑桑离开了那片闪着金光的油麻地,我想他一定不会忘记那些帮助过他长大的人啊!
《药》读后感 篇5
老栓的儿子得了肺痨,现在话就是肺结核,那个时代里是治不好的绝症,当时人们流传人血馒头可以治好,所以老栓花了大钱买下了从判党斩首时染好的血馒头,回去蒸给小栓吃,可惜他的努力只起到了安慰作用,小栓最终还是死了.和他的坟临近的地方是那个被斩首的革命党的墓,他的墓上有一圈鲜艳的小花,但小栓的却什么也没有……
《药》是一个比喻。救国的重任,在鲁迅看来,绝不是小资产阶级发动的革命所能胜任的。因为其脱离工农的固有缺陷,使他们在国家政治力量对比中始终软弱无力。尽管那些内心有着真诚的为救国不惜付出生命的热情的人,到死也得不到普通群众的理解,更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最终为国捐躯,身首异处,自己的鲜血却被没觉悟的老百姓当作治肺痨的迷信药物吃掉。
《药》的明线是描写群众愚昧;其暗线歌颂了革命者的献身。用人血馒头将明暗两条线索连结起来,就更加突出了群众的愚昧,但却又使献身的革命者感到了一种难以忍耐的悲哀和孤寂。作者所揭示的不是夏瑜有什么错误和缺点,而是群众身上的`弱点。并且不是一般的揭示,而是把这种弱点和革命、革命者联结起来,更加深刻地加以揭示。诚然夏瑜是孤寂和悲哀的,但作者并没有剖析他这孤寂和悲哀的主观原因,比如“脱离群众”之类,而是着重在揭示造成这种悲哀和孤寂的客观原因。就在剖析客观原因的时候,作者也不是着重在揭示反动统治者的凶残和狡猾,而是侧重描绘群众的麻木和愚昧。这就是说,革命者的悲哀和孤寂是因为深味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之故。
鲁迅曾经与友人谈及这篇作品,他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我们认为鲁迅的这一段话已经清楚地说明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如果需要我们做出概括的话,《药》的主题就是:群众现在还很愚昧,他们对于革命本是迫切需要的,然而他们却毫不觉悟,甚至敌视革命。
要革命,就必须用科学的、民主的思想,把他们从孔孟之道和封建迷信的长期统治下解放出来,否则,革命的成功就没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