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短文网

2025-04-29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精选22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寒假我畅游在书的海洋,读了许多文学名著,虽然我还没有发现什么“黄金屋”,但我却在作者的笔下体会到了人生百态,人性的善恶,生活的哲理以及人生的意义。对我影响最大的则是人物传记中的精粹《居里夫人传》这本书了。

居里夫人一生是波澜壮阔的,她很小的时候大姐与母亲就相继患病死去,这无疑对她幼小的心灵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从小缺少母爱的她凭着自己的顽强与毅力,最后来到了巴黎进行更刻苦的`学习。她为了省钱,在巴黎一间狭小的阁楼里度过了她人生最艰苦的四年读书生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她与自己的丈夫一起在科研事业中献出自己的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迎来了人生第一道曙光,第一次得到了诺贝尔奖。本以为有了两个女儿后生活会更加幸福,然而不幸又降临到了这个女人身上,她的丈夫突遭车祸去世。她没有被生活吓倒,第二次又站在了科学之巅。她用自己的技术、勇气和信心救活了上百万的伤员,她把生的希望带给了无数人。我深深地被她给打动了,我们要学习她那种顽强的精神。

这本书又揭示了另一个令玛丽痛苦的事情,她的国家被俄国统治者严酷管制,没有一点儿自由权。这件事深刻地印在她的心里,她不甘心,她要反抗。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即使是拥有最纯真感情的孩子们,也被无情地卷入了这场严酷的斗争中。最终她凭借自己坚强不屈的精神让祖国不再受管制。我们也要学习居里夫人这种爱国精神,时时刻刻要为祖国而着想。

多年以后,她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当之无愧的科学界翘楚。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是的,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她经理起人世间最高的赞美。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2

《居里夫人全传》(长春出版社出版)我买了三本,因为我买回来一看,发现这本书太好了,于是,第二天又跑到书店买了两本,送给我的朋友。

很多人都被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所折服,也在不断追寻巨人成功的原因。那么请读一读《居里夫人全传》,也许你的收获不仅仅在于寻找到了巨人成功的秘诀。

我们来看看居里夫人的母亲是怎样做母亲的,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也许能明白点什么。

居里夫人的母亲原是一所中学的校长,由于小女儿玛丽娅(居里夫人)的出生,再加上身体不好,有了结核病的初期症状,她只好舍弃她无限热爱的教育事业,专门在家养育五个子女,当然也附带养玻为了让几个孩子不要染上这种可怕的病,居里夫人的妈妈对自己做了严格的规定:不亲小孩,哪怕最可爱的玛丽娅;尽量让小孩子到户外活动,少在室内待着;每到暑假,就让他们到乡下去。当玛丽娅的父母发现玛丽娅在没有人教她的情况下,把二姐学的课文非常流利地读下来时,他们为此感到高兴:他们的玛丽娅是一个非常聪明、记忆力特别强的女孩子,也许今后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呢!但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对玛丽娅的呵护和关注。他们并没有因为发现玛丽娅有天分,就让玛丽娅去看更多的书,提早背诵名人的诗歌,提前学习一些课程……不,他们知道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会戕害儿童的好奇心和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他们尽量让玛丽娅少接触书,让她到户外美丽、变幻的大自然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他们认为:书本上抽象的内容,开始也许会让孩子感到好奇,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多半会从此厌恶书籍,或过早地成熟而不愿意接近大自然,那才是教育的失败啊!

这就是居里夫人的母亲,一个身患一种在当时几乎无法用药治愈的`可怕的"富贵病"的人,一个身为五个孩子的母亲的人。她虽然不能拥抱亲吻她的玛丽娅,但是她却给了自己的孩子最应该得到的东西。而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功利,只想要孩子早日"成才",逼着孩子学这学那,结果戕害了孩子最可贵的好奇心,剥夺了孩子最应得到的快乐,阻止了孩子走向成功的脚步,扼杀了孩子的智慧和幸福。

作为一个母亲,我们没有接受过任何"如何做个好母亲"的教育,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读一读象《居里夫人全传》这样的好书呢?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3

她发现了“镭”,并且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就是科学之母——————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在小学、中学时成绩都是第一,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居里夫人不得在16岁时就外出做家教,而且远离家乡。当我们面临着这些困难,我们会怎么办呢?我们只会畏缩不前,等待着别人来救助。可是居里夫人要强的性格,帮她度过了这艰难的6年。

后来,居里夫人到了巴黎的'索鲁本大学,更加用功学习了,连一日三餐都不吃,只吃一些萝卜和樱桃。只要身体支撑得住,居里夫人就会读书到凌晨两点钟。居里夫人的实验越做越厉害,从钢铁性能到沥青铀矿的研究,经历的多少困难,最终被她一个一个克服。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科学事业的人。她刻苦学习、面对困难绝不妥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后来因为长期受镭的辐射,居里夫人66岁就去世了。当我一想到她那么早就去世了,就觉得非常可惜。如果居里夫人生活在现在、拥有一个安全、优质的科研环境及氛围,她一定能够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4

我在这几周,阅读了老师推荐的《居里夫人传》。这本书使我被居里夫人所震撼。当我看了一点的时候,就激动不已,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我很少敬佩什么人,但是居里夫人,把我折服了。她的一生,对于我,有着太多太多的启示。

居里夫人具有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给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责任感,当然也将聪明和坚强遗传给了她。开明又和蔼的爸爸妈妈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当时施行着严厉的殖民统治,但是,做为小妹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他们的教育方式的却很值得现在的父母们借鉴。

另一方面,他们又把一个个的严酷现实摆在眼前;探索真理,那是一条漫漫长路。假如没有足够的毅力,就不要参与。

科学的研究不能有半点虚假,也不能心浮气躁,否则永远无法踏进科学的殿堂。真正的'学者是心怀就像宇宙一样宽广的。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才能发现真正的道理,并且会真正的懂得真理的价值。

这是我的一些感悟,但是还有一些东西难以让人琢磨。我看只有慢慢体会了。以上的这些感悟是我这几周来,仔细阅读《居里夫人传》慢慢悟出来的道理,我相信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一定会被居里夫人这种精神,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征服!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5

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有无数伟人的事迹与我做伴:在课堂中,从书本上总能接触到他们用勇气和毅力谱写的伟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无异于那颗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当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理由很简单,她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翻开《居里夫人传》一书,得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她那我自认为辉煌的一生。

但是,我可能错了。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奇异的经历,但无论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种辉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具有令人羡慕优秀的她。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

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那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无奈、太多太多的艰难,可她?用她那坚定固执的灰色双眼告诉了人们一切——她从未屈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少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多少年艰苦生活的压迫,她从未屈服!

这就是她那艰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尔·居里,她的生活从此变化了,变得更加充满激情!她的丈夫同样是位忠于科学研究的“梦想家”。他们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的结合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学成就。

她发现了镭以后,更加有激情做科学研究,甚至获得了第一项诺贝尔奖!

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镭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

她不愿做名人,她对那些成天来骚扰的记者感到厌恶,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与当今的社会景象与人民思想有着极大地反差,更是一种对大红大紫、闲逸奢侈生活的讽刺啊。

她是个“梦想家”,是个永恒奉献的人,这一点是我最最看重与钦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财富,不接受名望,“两袖清风”。在她心中,总有一个使命叫她完成一项又一项科学研究,让他不断崭新科学的远景,那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梦想家”的原则。

我记得那句“即使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必须继续工作下去”。这是皮埃尔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皮埃尔死后,他又忍住哀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个当母亲的责任,又不忘她的科学使命。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单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依然淡定,她作为一个女性给了那些保守势力重重一击。此时又一阵轩然的荣誉大波向她袭来,她没有被打到,俨然像个风浪中归来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实力来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坚持下去的一生。

他甚至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但并没有倒下,真令人惊愕和叫绝!

但总有她倒下的时刻。直到她倒下时,她仍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这一刻之前,她已预兆到自己生命的终结,似乎可以想象她生前为科学事业做出的辉煌灿烂,她舍得抛弃这一切么?命运不给她疑迟的机会。

居里夫人走了,完成了她的使命,一个在全世界都刻有深刻印记科学事业,终结了。

她的一生很长很长,很是深奥,很是神秘,我无法一一叙述,但可以细细品味、感悟。我回想到了许许多多疮痍的画面:祖国波兰被沙俄痛苦蹂躏时的无奈、失去姐姐与母亲时的.悲恸、六年过着家庭女教师生活的艰难、巴黎大学夜以继求学的劳累、夫妇二人四年屋棚下的简朴、母亲撑起女儿们教育事业的重任、对荣誉波澜的厌恶……

我不禁想起,居里夫人的时代是在近两个世纪前的19世纪,而当今的21世纪与其大不相同,那时艰苦卓绝的名人事迹,载入了现在安逸生活中学生们的教材。我深有感触,居里夫人如何做到这一切?那真是一个神话!渐渐的想起现在的我,深感自惭形秽!早就没了居里夫人当年生活的艰苦,但为什么也没了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精神呢?那种精神哪去了?迷失了么?时代的发展啊,社会的进步啊,人民的富有啊,都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精神食粮——短缺!

我不希望这社会这样下去。也可能我的感慨万千只是空乏议论与无病呻吟,但我还是作为一个中学生真诚的希望再有人能踏上居里夫人的路,用毅力劈荆斩棘,临摹这个世界楷模的辉煌,将科学的远景继续崭新下去!

我自己当然想这样,不隐瞒地说,我与之相差甚远。设定学习计划的激情,换来的仍是虎头蛇尾——它退却的太快。我现在不敢求像伟大的居里夫人那样名声显赫,只求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每当觉得自己的好行为与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几分相似时,就会有几分自豪感。但现在,我只求从点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力求完成创造与奉献。

《居里夫人传》一书,读后真是令我感慨万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难以忘怀。这伟人的一生,绝不白白浏览,她在书中记载的一切将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6

今天正当我预习着五年级下册书时,14课的《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居里夫人发现了一克镭,美国公众连续两次向居里夫人捐献了两克镭。有些人劝她让她把镭设为自己的专利,一切有困难都能解决。可是居里夫人在巨额金钱的诱惑下仍然没有把镭射为自己的专利,而是用于创设镭研究,并把提取镭的方法告诉全世界人。

中间有些人让他把镭卖了,可居里夫人说:"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和"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他是属于全人类的从这两句话我感受大了居里夫那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因为居里夫人不要专利,而是说类是属于全世界的。

我相信:居里夫人那大公无私,现身于科学事业,为人类造福的伟大品格永远流传百世。并且还有更多像居里夫人那样的人诞生于世,造福百世。

今天我把《居里夫人》这本书读完了。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发明家,她和丈夫在艰苦的条件下,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从铀盐残渣中发现了2种新的元素。一种叫做‘’钋‘’,另一种叫做‘’镭‘’。镭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一生中有7个国家24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700多个荣誉职位。居里夫人取得的这些成绩是与她一生的努力分不开的,我最受感动的是有一次,居里夫人小的时候,他正在看书,那些寄宿生们他们觉的看书的女孩很有趣,故意弄出些噪音,可是并没有引起居里夫人的注意力。我觉的她在那么喧闹的环境下,还能认真的看书,我非常敬佩她。

我要学习居里夫人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废寝忘食的精神。居里夫人是永远学习的榜样。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7

1867年波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诞生了,她就是玛丽·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原名是玛丽·斯科洛多斯卡。她从小就对数学、科学感兴趣,成绩优异。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只能上完中学就工作。虽然环境艰难,但居里夫人还是在勤奋的自学,坚持不变对科学的热爱。在工作中,居里夫人认识了和她志同道合的皮埃尔。居里先生。于是,他们结婚了。最终,居里夫人拥有了自我的实验室。虽然很简陋,可是,她就靠这些简陋的设备,发现了一种神秘的新元素——镭。

居里夫人虽然发现了元素镭,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她还是继续研究神秘的镭。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好几年。最终,她发现镭还能够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并亲自赶到前线,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作用。这样的研究是需要多么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闻名的学者,又是科学界的劳动者。

居里夫人使我明白了奋斗的意义,她还告诉我:“想要取得好成绩,必须要付出努力,才能成功。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8

玛丽亚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她读书的时候总是忘了自我,所以她的家人总是拿她开玩笑。有一次,玛丽亚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她的家人就敲打着易拉罐等东西,造出了刺耳的噪音,但玛丽亚直到看完一本书后才听到了这刺耳的噪音。

玛丽亚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也很热爱自己的祖国——波兰,她一心想为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在中学毕业后,玛丽亚为了供自己的哥哥姐姐上学,离开自己的故乡华沙,去乡下当家庭教师去了,在当家庭教师的这一段时间里,玛丽亚常常想念着波兰,她在乡下建立了一个“破衣学校”,专门教乡下的波兰小孩认字。

后来,玛丽亚的姐姐上巴黎大学邀请玛丽亚跟他们住在一起。但玛丽亚自己住在巴黎的小阁楼里,在那个小阁楼里她获得了索邦大学排名第一的物理学学士学位、排名第二的数学学士学位,写了各种钢铁磁性科研论文。在娄蒙理化学校里,她结识了皮埃尔?居里并跟他结婚了。婚后,玛丽亚发现除了铀元素和钍还有一种更强大的'放射性元素,她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在一口铁炉旁搅拌着二十多千克的沥青铀矿的废渣。三年九个月过去了,镭终于出现了,它在黑夜中跳舞——它能发光!镭的好处多多,有很多人向玛丽亚购买它,但玛丽亚并不欢迎这些来客,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待在实验室里研究镭。1903年12月10日,玛丽亚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1911年,玛丽亚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一个工作严谨、对科学执着追求的人。从小的认真、坚毅、勤奋把一个小女孩打造成了一个科学巨匠。她没有追求时尚、也从没有想过怎样变富,做实验、看书都是家常事,她这种精神很可贵。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9

寒假期间,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完了《居里夫人传》。读完这本书后,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感觉到我找到了学习上的楷模,生活中的榜样。

居里夫人的`童年是贫穷的、屈辱的。她1867年诞生在荷兰一个普通人的家庭里。她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居里夫人虽然家庭贫寒,但她不放弃,努力拼搏,在工作上不懈努力,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最终发现了镭。

居里夫人有着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谦逊的品格,坚定的意志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是一位坚强、高尚的伟大女性,唯一未被荣誉摧毁的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一但取得好成绩就骄傲,不再努力学习。而居里夫人就算取得天大的成功、奖项,也不会为它们所迷惑。

这本书中,有句让我感动的话: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之所以能发明镭,是因为她制造时机,让自己有时间去研究、去实验,而不是在那儿抱怨时间太少。有理想我们就要努力奋斗,不要留有遗憾。以后,我们要学习居里夫人的精神,树立目标,努力学习!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0

暑假,我曾遨游在书海里,书海中唯一能打动我的心,就是那本伟大的《居里夫人传》。我的心头辈子为高尚的女科学家的伟大精神所深深震撼,征服了。因为居里夫人的信念感染了我,而我又是无比地崇拜这位伟大的女神。居里夫人通过不屈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诠释着一个个奇迹,让我们赞叹不已。看了这本传记,居里夫人的求学阶段和研究科学的部分在传记中描绘了出来,我总仍不住去细读几遍,并用一支黑色的水笔把感动的地方圈画出来。有时我总忍不住赞叹她几句;我赞叹她的话犹如长江的流水,说也说不完,永远不到尽头。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一个女神。她不仅有高尚的'品质和人格,还有着巨大的贡献。她因为发现并提炼出镭,在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她却淡泊名利,继续研究科学。她对事业有着很深的执着,还与着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我认识的所有着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个不为盛名而颠倒是非的人。”

居里夫人给我们叙写了一个个传奇,一个个奇迹。偏偏是在她最艰难的情况下,完成学业和伟大成就。她的经历告诉我们,知识是多么的可贵,如果不是因为她甘于刻苦学习并掌握知识,如果不是她那锲而不舍,顽强不屈的精神之柱支撑着,就不会发现并提炼出镭。这个伟大的成就是无人否定的,大家都崇拜她,赞颂她。读了这本传记,使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现在这种精神是不断但无形地激励着我。使我明白了许多,也让我今后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和计划。我原来紧封着的“窗户”,因为我被居里夫人的精神彻底征服了;现在这扇窗户怅然、豁达地打开了。居里夫人锲而不舍,坚定不移的精神永远照亮着我的心窗,直至成功之道。并再一次地感动了我。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1

居里夫人身为一个伟人,在她在世的时候就享有盛誉,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样,无论在生命中的什么时候,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简朴。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由此可见,他们的家,是多么的简陋。而居里夫人,也从没想过要改变这种简陋。

而后来,即便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不“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所以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这种做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或许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但这恰恰证明了居里夫人是多么的简朴,甚至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抠”的地步吧。

面对这么简朴的居里夫人,你能够想象她是什么打扮吗?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可是让这位记者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妇人,就是居里夫人。

由此看来,居里夫人的确是与众不同,或许她是不拘小节吧。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她对仪表的`华丽可以说是一点也不重视,在她的心中,只有她的实验,只有她的研究。也许,对科学热爱到了极点的人都是这样吧,你知道吗,据说爱因斯坦穿鞋子,从不穿袜子。在他看来,穿鞋还穿袜子,实在是不必之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纸醉金迷中迷失自我,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生活奢侈,甚至许多富翁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尽奢华之能。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曾几何时,我们也迷失了。

是的,我们应该向居里夫人学习,重拾美德,过简朴的生活,而不是在纸醉金迷中走向消亡。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2

世界上有许多名人,但我最佩服的名人就是出生于波兰教师家庭的一位著名女科学家玛丽?居里,于是我读了关于她的名人传记。

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难,她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精神,她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的钱,从华沙一直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经过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了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比埃尔?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他们在一起的生活十分清贫,工作、学习却很紧张。1896年先后居里夫人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钋和镭。1920年,比埃尔?居里不幸遇车祸去世,居里夫人就继任了他的讲座并指导他的.实验室。1920年,她发现了纯金属镭。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去世。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人都要有坚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如果在前行的路途中遇到了失败,不要灰心。跳过它重新走上前行的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坎坷。”同时也让我知道了:“自信+努力=成功”。在此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读了《居里夫人传》让我收获了累累硕果,懂得了不少道理,也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3

居里夫人,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朴实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铭记;她激人奋进的故事,也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颂。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她,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

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天堂,更是一个塑造人的殿堂。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4

居里夫人,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朴实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铭记;她激人奋进的故事,也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颂。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她,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

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天堂,更是一个塑造人的殿堂。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5

《居里夫人传》的阅读,使我流连忘返。这个女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小破屋里,夏天,她保受蚊虫叮咬;冬天,她经历饥寒交迫,每天都与持续不停的搅拌,废铁烂渣和破旧,满是灰尘的工作服相伴。她没有抱怨生活的艰苦,总是乐观的打破每个困境,她平凡的衣着中透露着博学与伟大,她本就应该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却永远扮演着普通的老百姓。

伟大并且兼美丽的化身的女科学家是居里夫人,她打破了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局限,镭的发现,为当时,为现在,为将来都会让人永垂不朽的铭记。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她,出身贫寒却容貌清秀的是她,一生中充满了奇异的经历是她,拥有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的勇气与顽强的毅力创作了女性的新科学篇章也是她。但她从未把自己看作一位著名的科学家,默默无闻,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需求的给予国家,几年青春的.奉献却不求任何回报,甚至没有告诉自己的亲人,如此不畏强权的人,完全用铮铮傲骨和无畏的气势让世人再一次改变了对女性的歧视,让那些低眼相看她们的那些人当头一棒!

作为一个妇女,却又如此震撼人心,这与她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没有虚度光阴和自由缥缈的日子,只有严正以待的生活;没有奸诈和勾心斗角的拌嘴,只有和谐风趣的对谈;同没有安逸享乐的倦怠,只有逆流而上,英勇无畏的奋斗。

她在永恒的奉献中度过了后半生,在她的心中,拥有最耀眼闪亮的勇气和毅力。居里夫人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崎岖与坎坷,但她就就是靠这两个词才取得的成功和伟大荣耀——坚持和乐观。在与日长辞以后,她把这科学的重任托付给了未来,托付给了这世界,托付给了我们后一辈的星星之火。让人驻足惊叹的是:她放弃了专利所带来的财富,让镭提早为人类造福。小破屋是她的家,一克镭是她与丈夫的结晶,那一瞬间的湛蓝色,是泪与汗水不辞辛苦的付出。

为了研究放射性元素镭,居里夫人费尽千辛万苦,将自己本应荣华富贵的生活转移到污黑的小破屋中;为了从矿渣中提练出镭,居里夫人奋斗了长达45个月的日日夜夜,不辞疲惫。我渐渐醒悟,回报是在累与泪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的!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6

在暑假的最后时光,我阅读一本名叫《居里夫人传》的传记。深受感慨。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原籍波兰,因研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居里夫人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练出镭,居里夫人整整奋斗了45个月的艰苦劳动。每天都不停止地搅拌,穿着沾满灰尘的工作服,烟熏得眼泪直流,而且是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实验室里。作为一个妇女,着是一个多么繁重,多么艰难的劳动!她既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又是普通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

固然,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是伟大的贡献。但更伟大的,却是她放弃了专利所带来的财富,让镭提早为人类造福。实验室是她的家,一克镭是居里夫人与丈夫的结晶。她虽是著名的科学家,但仍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是伟大的,是人人都值得学习的!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没有浪费的日子,只有严正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怠忽,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结构,只有和谐亲爱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最枯燥的科学家的传记;同时,也是最动人的一个女英雄的故事。《居里夫人传》使我体会到: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艰苦努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定要时刻准备着!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7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可真是了不起,一生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最近我阅读了《居里夫人传》这本书。

居里夫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境贫困,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沙皇统治。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但却树立了她坚定的理想信念,十分刻苦地学习。在年轻时,她住在简陋破烂的小屋里,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梦想而奋斗。在那里他结识了埃比尔居里,他俩结了婚,一起钻研科学。18__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新放射性元素,一个命名为钋,一个命名为镭,钋的放射生比铀百倍,镭比铀强一百万倍。19__年,居里夫人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奖。在20年后居里夫人患上了白内障,做了一次手术,又在19__年19__年做了两次手术,但他还是对科学不离不弃,可真是坚强啊!又过了十年,居里夫人得了白血病,但在19__年,她却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3__年7月5日她他走了,伟大的科学家走了,但她伟大的事迹仍然在每个人的心中。她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只有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厚的回报,无论遇见什么困难挫折都不能放弃。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8

在暑假的最后时光,我阅读一本名叫《居里夫人传》的传记。深受感慨。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原籍波兰,因研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居里夫人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练出镭,居里夫人整整奋斗了45个月的艰苦劳动。每天都不停止地搅拌,穿着沾满灰尘的工作服,烟熏得眼泪直流,而且是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实验室里。作为一个妇女,着是一个多么繁重,多么艰难的劳动!她既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又是普通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

固然,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是伟大的贡献。但更伟大的,却是她放弃了专利所带来的财富,让镭提早为人类造福。实验室是她的家,一克镭是居里夫人与丈夫的结晶。她虽是著名的科学家,但仍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是伟大的,是人人都值得学习的!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没有浪费的日子,只有严正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怠忽,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结构,只有和谐亲爱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最枯燥的科学家的传记;同时,也是最动人的一个女英雄的故事。《居里夫人传》使我体会到: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艰苦努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定要时刻准备着!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19

居里夫人,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朴实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铭记;她激人奋进的故事,也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颂。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她,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

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天堂,更是一个塑造人的殿堂。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20

近日重新阅读了《居里夫人传》,再一次为居里夫人的生命历程所震撼。记得第一次看完这本书后就激动不已,自觉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其实本人一向自恃颇高,很少敬佩什么人,但对于居里夫人,却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折服了。她的一生,对于我,有着太多太多的启示。在我看来,这个本名玛妮雅?斯可罗多夫斯基的普通波兰女孩日后之所以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她的家庭、她本人的天赋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时代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担任过中学校长),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因此,年轻夫妇若想为人父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从此他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他们要担负起一项重大使命——养育一个小生命,将他(她)塑造成一个“人”。这可不比养猫养狗,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孩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我认为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决不可随便尝试。毕竟,我们不仅要对生命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是成功的,女们不但个个成才,而且团结友,感情甚笃。居里夫人和姐姐布罗尼雅间的手足之情尤为感人。姐妹俩先后资助对方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其谦让、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由联想到报章杂志上的一些社会新闻:某家的兄弟姐妹为了争夺财产而对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在我看来,他们真该为自己的举动而忏悔。要知道,大家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手足啊!理应好好珍惜这样的血缘亲情才对,为什么一旦牵涉到利益问题,就变得如此自私无情呢?他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抛弃了生命中最可宝贵的财富,实在是得不偿失呐!作为一个独生女,我真的非常羡慕玛妮雅的家庭,羡慕她与姐姐之间的那份无私真挚的亲情。

事实上,为了给姐姐筹措学费,年少的居里夫人饱尝了世态炎凉。十七岁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去外省当家庭教师,一当就是六年。这六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逐渐意识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失恋的痛苦经历,更教会她该如何选择终生伴侣,如何从本质上去认识一个人。看来,“长大”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磨难是不可避免的。

整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章。她当时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就寝。冬日的巴黎寒风刺骨,一床薄被哪敌严寒。于是,玛妮雅只能将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上,甚至将椅背压在上面,以此来增加重量和温暖感。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只够她终日以水果果腹,根本谈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着打补丁的.衣裙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的。看到这里,我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现在的我,生活得太安逸了,以致于空有雄心壮志,却拿不出半点实际行动。自订的学习计划哪回不是落得个虎头蛇尾、一纸空文的下场。我实在很想拥有居里夫人拼搏奋斗时的那股劲头,哪怕是三分之一也行。但我清楚,有些东西看的时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放下书本,跑到外头教太阳一晒,那点所谓的“激情”便十有八九挥发掉了大半。要是再耗上几日,肯定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其实成功的秘诀人人都懂,问题在于真正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的人只占少数;所以,成功者寥寥。我若想成功,必须痛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我只希望这次的“激情”可以持续地长久一些,但愿我能够尽快找到自我奋斗的动力。毕竟,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一点精神支柱的。我的支柱究竟在哪儿呢?

也许上面的话题显得有些无病呻吟,但那确是我目前的疑惑之一。当然,对于人生,除了迷惘,我尚有许多幻想。比如说:情、婚姻。那么,怎样的情和婚姻可称得上是理想和美满的呢?我觉得,居里夫妇的例给了我最好的回答。他们的婚姻揭示了夫妻结合的最高意义——家庭与事业的和谐统一。他们的相恋是那么的奇特:一场“纯学术”的谈话让他们互生好感;简陋的小阁楼成了他们探讨学术问题兼约会的场所;居里先生将自己的学术著作作为定情之物;最终,“科学”这个共同理想,把两个天才溶化在了一起。婚礼议程极其简单,结婚用品除了两辆自行车外,别无他物,而蜜月旅行便是骑车郊游。在短暂的十一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始终相濡以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发现并提炼了钋和镭,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是何等质朴而动人的情啊!或许在情观上人各有志,更何况这样的“天作之和”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们的故事至少给了我们一些信心,确切地说,是一种信仰——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着完美境界的!美好的生活是值得向往的!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想,有了这信仰,那些执着追求理想的人们便又可平添一份力量和勇气。

不仅如此,居里夫妇的结合更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在这对纯粹的学者心目中,科学是最神圣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因此,他们无偿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诸于世。在生活上,他们几乎毫无要求。对待科学研究却是异常严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荣誉”和“财富”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居里夫妇为那些有志于做学问的年轻人作出了最好的榜样!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将一个严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探求真理没有捷径可走,那必将是一条清贫而又寂寞的漫漫长路。若无足够的毅力,千万不要轻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过于知难而退,临阵脱逃,继而变成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学者。君不见今日的学术界里,这类招摇撞骗的假学究何其多也!然而,科学研究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人,永远无法踏进科学的神圣殿堂。所以说,真正的学者是心怀宇宙的,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方能发现真理,并且真正懂得真理的价值。

读罢《居里夫人》一书,我已将我的感悟悉数与大家。书中还有一些感悟东西,忽隐忽现,难以捕捉。那只有一边生活、一边体会了。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21

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有无数伟人的事迹与我做伴:在课堂中,从书本上总能接触到他们用勇气和毅力谱写的伟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无异于那颗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当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理由很简单,她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翻开《居里夫人传》一书,得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她那我自认为辉煌的一生。

但是,我可能错了。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奇异的经历,但无论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种辉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具有令人羡慕优秀的她。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

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那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无奈、太多太多的艰难,可她?用她那坚定固执的灰色双眼告诉了人们一切——她从未屈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少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多少年艰苦生活的压迫,她从未屈服!

这就是她那艰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尔·居里,她的生活从此变化了,变得更加充满激情!她的丈夫同样是位忠于科学研究的“梦想家”。他们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的结合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学成就。

她发现了镭以后,更加有激情做科学研究,甚至获得了第一项诺贝尔奖!

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镭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

她不愿做名人,她对那些成天来骚扰的记者感到厌恶,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与当今的社会景象与人民思想有着极大地反差,更是一种对大红大紫、闲逸奢侈生活的讽刺啊。

她是个“梦想家”,是个永恒奉献的人,这一点是我最最看重与钦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财富,不接受名望,“两袖清风”。在她心中,总有一个使命叫她完成一项又一项科学研究,让他不断崭新科学的远景,那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梦想家”的原则。

我记得那句“即使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必须继续工作下去”。这是皮埃尔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皮埃尔死后,他又忍住哀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个当母亲的责任,又不忘她的科学使命。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单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依然淡定,她作为一个女性给了那些保守势力重重一击。此时又一阵轩然的荣誉大波向她袭来,她没有被打到,俨然像个风浪中归来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实力来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坚持下去的一生。

他甚至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但并没有倒下,真令人惊愕和叫绝!

但总有她倒下的时刻。直到她倒下时,她仍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这一刻之前,她已预兆到自己生命的终结,似乎可以想象她生前为科学事业做出的辉煌灿烂,她舍得抛弃这一切么?命运不给她疑迟的机会。

居里夫人走了,完成了她的使命,一个在全世界都刻有深刻印记科学事业,终结了。

她的一生很长很长,很是深奥,很是神秘,我无法一一叙述,但可以细细品味、感悟。我回想到了许许多多疮痍的画面:祖国波兰被沙俄痛苦蹂躏时的无奈、失去姐姐与母亲时的悲恸、六年过着家庭女教师生活的艰难、巴黎大学夜以继求学的劳累、夫妇二人四年屋棚下的简朴、母亲撑起女儿们教育事业的重任、对荣誉波澜的厌恶……

我不禁想起,居里夫人的时代是在近两个世纪前的19世纪,而当今的21世纪与其大不相同,那时艰苦卓绝的名人事迹,载入了现在安逸生活中学生们的教材。我深有感触,居里夫人如何做到这一切?那真是一个神话!渐渐的想起现在的我,深感自惭形秽!早就没了居里夫人当年生活的艰苦,但为什么也没了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精神呢?那种精神哪去了?迷失了么?时代的发展啊,社会的进步啊,人民的富有啊,都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精神食粮——短缺!

我不希望这社会这样下去。也可能我的感慨万千只是空乏议论与无病呻吟,但我还是作为一个中学生真诚的希望再有人能踏上居里夫人的路,用毅力劈荆斩棘,临摹这个世界楷模的辉煌,将科学的远景继续崭新下去!

我自己当然想这样,不隐瞒地说,我与之相差甚远。设定学习计划的激情,换来的仍是虎头蛇尾——它退却的太快。我现在不敢求像伟大的居里夫人那样名声显赫,只求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每当觉得自己的好行为与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几分相似时,就会有几分自豪感。但现在,我只求从点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力求完成创造与奉献。

《居里夫人传》一书,读后真是令我感慨万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难以忘怀。这伟人的一生,绝不白白浏览,她在书中记载的一切将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居里夫人传》读书心得 篇22

她曾是一个穷苦的波兰女孩儿,她也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这本书是妈妈在爱心义卖中买来的,讲述的是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的故事。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的一个教师家庭,她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居里夫人的童年是苦难的',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和大姐就双双去世,小居里夫人既没有大姐的呵护,也没有母亲的照料,是多么痛苦啊!那时的波兰正被俄国压制,在学校,不准说波兰语,老师们只能讲伪造的波兰历史。小居里夫人可讨厌俄国人了,她每天上学前都要去俄国人立的石碑前吐两口口水才肯去学校。

居里夫人18岁时读完了高中,本应该去深造,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她只能先去做家庭教师。几年后,居里夫人离开了波兰,来到法国深造,并认识了她的丈夫——居里。居里夫人在完成了学业之后,和她的丈夫一起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的实验室原是一所学校废弃的仓库!因为没有窗户,实验只能放在院子里进行。经过他们多年的努力,终于提炼出了纯镭盐。居里夫人被称为“镭之母”,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使我们敬佩,我们要向她学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做事情一干干到底,不能为一点小事而轻易放弃。居里夫人一生都热爱科学,直到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做着实验。我们虽然不需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有成就,但是,我们应该记住居里夫人,学习她的精神。

居里夫人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