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短文网

2025-05-02心得

短文网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精选18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

新年伊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读书计划,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偶然在书店瞎逛时随手拿起来的,信手翻了几页就被书中作者智慧的语言,生动的内容深深吸引。买下它回家迫不及待的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它。书中以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平实的语言阐释了人为什么活的不快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关照自己的内心;深刻的剖析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如何活出真正的自己。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物质无关,与外在的一切无关。幸福指数的大小来自于内心的知足,“爱、喜悦、和平”!

不能说我已真正参悟了书中所有的内容,它所蕴含的关于人生的哲理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还有很多的空白需要以不断地的学习、充电来提升自己,才能真正的读懂这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的内容,领悟其中的深意。于是我决定开始将读书学习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必修课,尽管我们常常以各种借口“忙碌着”,可“时间”作为海绵里的水总得要去“挤”才会有的。陆续的我开始了我的读书计划,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同事和朋友们,在这过程中朋友也推荐给我一些他们读过的好书,让我受益匪浅。希望通过这次的读书活动能够影响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引发起学习的“正能量”,让读书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知识、文化带给我们无尽的财富。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2

两年前第一次接触《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时候,只对『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快乐是短暂的,喜悦是长久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这几句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重拾起这本书,经过2年多历练的我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浓缩了在初次阅读此书之后所接触的身心灵课程和资料中所涉及的理念。是身心灵爱好者入门的上佳阅读书籍。

这次的重读让我注意到与身体的连结是第一层需要做的。如果能一直坚持做,或者是定静力比较强的人,就可以达到入定的状态。这是真正定的开始,真正内观自己的开始。定能生慧,当慧升起时,就会知道如何处理障碍自己的人、事,所有的情绪、思想都会平复。内在的喜悦自然的迸发出来。并且会带着臣服、感恩、宽容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带着这样的心态也就会到达心想事成的状态了。可以说与身体的连结就是回归生命本源的一扇门。当你完全开启了它,后面的几个层次都是触类旁通的。

第二层的情绪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接受和臣服了。

第三层的思想强调的是定静和转念的作业,在没有情绪平静的状态下,人会意识到人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多面,不再固着在某一个看法上,念头一转,心境就转,态度也会跟着转,结果就会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第四层的身份认同是告诉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明确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标。不去喂养贪得无厌的“小我”。

当你情绪平稳,内在充满着感恩之心和强烈的愿力,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去做的时候,你就会心想事成。

但如果你无法跟你的身体取得连结,你也无法接受你的情绪,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靠外在的认同来定义自己。你就会像女主角一样活的痛苦不堪。女主角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突破一层层的障碍,最终活出了真我。这只是小说美好的愿望。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人会像女主角这么幸运,很多人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才不得不放下、臣服、面对,一部分人有幸被唤醒去认识真正的自我和做真正的自我。但因改变的愿力不够还没能突破这四个层次,还被“小我”的需要所牵绊着。

我有幸得到两位老师的帮助从身体入手,打通身体内的能量管道,清除身体细胞的负面“胜肽”,让身体与生命的本源真正的连结,让内在本就存在的爱和光涌现出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3

其实每个人都向往着爱喜悦与和平,大部分可能由外在的一些物质或人脉关系中被表达出来,其实自己本身只是灵魂(或叫意识),包括想法,情绪,身体,外在物质都不能算作我的本质。

灵魂本身是善的,只因有这肉体与这世界,加入了太多罪恶,所以本书介绍要与真我进行连接,才会发出由内而外的喜悦。

由于身体的构造,造成了许多的限制,比如想法,感觉。造成了每个人的感官其实是片面的,不论是对人还是对自己。所以我们要审视自己的思想,包括与潜意识的沟通,能量的散播,其实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的`能量与周围能量共振相互吸引,加之自己的大脑思想选择性的观察、记忆,造成”人生都是悲惨“的假象。

改善自己潜意识里的自己,了解曾经自己的不足,并且全然接受不足、有限的自己,全然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管好自己的事,快速接受与面对事实,并积极解决,如遇到挫折与困难,要思想困难的实质,也许并非自己所想的”坏事“。这样,人生方向就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4

两年前第一次接触《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时候,只对『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快乐是短暂的,喜悦是长久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这几句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重拾起这本书,经过2年多历练的我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浓缩了在初次阅读此书之后所接触的身心灵课程和资料中所涉及的理念。是身心灵爱好者入门的上佳阅读书籍。

这次的重读让我注意到与身体的连结是第一层需要做的。如果能一直坚持做,或者是定静力比较强的人,就可以达到入定的状态。这是真正定的开始,真正内观自己的开始。定能生慧,当慧升起时,就会知道如何处理障碍自己的人、事,所有的情绪、思想都会平复。内在的喜悦自然的迸发出来。并且会带着臣服、感恩、宽容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带着这样的心态也就会到达心想事成的状态了。可以说与身体的连结就是回归生命本源的一扇门。当你完全开启了它,后面的几个层次都是触类旁通的。

第二层的情绪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接受和臣服了。

第三层的思想强调的是定静和转念的作业,在没有情绪平静的状态下,人会意识到人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多面,不再固着在某一个看法上,念头一转,心境就转,态度也会跟着转,结果就会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第四层的身份认同是告诉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明确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标。不去喂养贪得无厌的“小我”。

当你情绪平稳,内在充满着感恩之心和强烈的愿力,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去做的时候,你就会心想事成。

但如果你无法跟你的身体取得连结,你也无法接受你的情绪,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靠外在的认同来定义自己。你就会像女主角一样活的痛苦不堪。女主角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突破一层层的障碍,最终活出了真我。这只是小说美好的愿望。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人会像女主角这么幸运,很多人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才不得不放下、臣服、面对,一部分人有幸被唤醒去认识真正的自我和做真正的自我。但因改变的愿力不够还没能突破这四个层次,还被“小我”的需要所牵绊着。

我有幸得到两位老师的帮助从身体入手,打通身体内的能量管道,清除身体细胞的负面“胜肽”,让身体与生命的本源真正的连结,让内在本就存在的爱和光涌现出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5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不舒服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是,能让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从这本书中我还要学习做到如下四点:

一、 我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每次都因为一些小事情生气,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以后只要你碰到一点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习惯性的生气,而这种习惯性,让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停顿的意识,并且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对这种情绪反应产生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我们会对生气上瘾,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气,我们都会责怪让我们生气的人,我们认为是他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生气,我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细胞有生理需求而导致我们生气,而长寿的人,都是内心平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二、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你周围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终于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 善待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

善待自己,不仅是让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内心平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可以分清楚对错,可以看的到自己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纳自己,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己。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复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爱你了!

四、 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专注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得很平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6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关于身心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朴素的笔触揭示了人们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因,用平实而朴素的语言诠释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书里解释了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但只能用五个字来表达,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这么努力了,还是追求不到想要的幸福?真我与爱、喜乐、平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要远离真实的自己?我们不是每天都在演戏吗?演各种角色,但是我们愿意演多少?为了在这些生活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根据当地的情况戴上一些面具。这是我们看不到真实自我的原因之一吗?我也这么认为我也同意这个观点。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内在自我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着你的内在自我。当外界有什么东西触碰到你的时候,记得往里看,看看自己的哪一面又被触碰到了,看看哪些阴影没有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事情上。首先在内心层面做一个调和,然后把精力放在应该付出什么,外部能改变什么上面。因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于不知道自己是谁,盲目的执着和追求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所以一旦让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再存在,你的快乐就会消失。而快乐,则是由内而外的绽放,从你的内心油然而生。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外界也拿不走。

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积极的思想,那么好的人、好的事、好的事都会和他产生共鸣,被他吸引。同样,如果一个人总是悲观、愤世嫉俗,那么他身上发生不好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大概就是书里说的味道相近,物以类聚的原因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7

最近看了本书,朋友推荐的,书名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讲述的是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走出困境,也教会我们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昧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让我们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这些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累得渐渐失去自我,以至于到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极力追求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人们占有得越多,迷失得就越严重,内心也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标准来约束自己,也用这些来衡量和批判他人。这些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都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也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人们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是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者是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我们都会面临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我们要记住,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满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只想说一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8

有人说读书能改变自己,如何改变自己呢?自己也再反复的追问过,慢慢的发现自己在改变,改变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就像吃饭一样,一天吃不成一个胖子,每天一日三餐,慢慢小孩子就长大了!

有人说读书不在多,也就是仅有的几本书打开了自己心灵不开窍东西,使自己突然开窍了,自己就会沿着一条自己人生道路走下去。有人说那些书是好书?有价值的书?我只能说人找书不好找,书找书很容易,这本遇到未知的自己,重读的时候我自己不自然的融入到了书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心灵得到了充实,我不能评价这本书到底好是坏,只能说如何融入到书中自己才可以评价。同时心灵的书要和现实书配套着去读,我就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路遥先生巜平凡的世界》一起读的,生活就是一部磨难史,像牛一样劳作,像大地一样奉献,在磨难中感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净化。同时刘和平先生说过,在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去历史人物到过的'地方,还原历史的再现,倍感生活的美好!

张德芬女士这本著作,如何领会这本书的内涵,从老人在地上画的圈圈中,中心是真我,如何找到真我展开的论述和方法的运用,从封闭到开放,从开放到破解,准时、具体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物质理论实现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9

最近看了本书,朋友推荐的,书名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讲述的是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走出困境,也教会我们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昧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让我们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这些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累得渐渐失去自我,以至于到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极力追求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人们占有得越多,迷失得就越严重,内心也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标准来约束自己,也用这些来衡量和批判他人。这些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都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也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人们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是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者是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我们都会面临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我们要记住,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满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只想说一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0

美玉前阵子来南宁时,送了本书给我《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没看完,先借给面条看了。因为她有心理困扰,正好有朋友建议她看这本书。

她没看完,便建议说:元家族的成员都该看看这本书。

这是一本都市修行的心灵书籍。周末的读书会,我便以此为主题,分享此书心得。

其实这本书对我触动不大,因为我已经过了那种发现内在自我、唤醒心灵觉醒的阶段。当然里面有很多学识可以令我补充新知,完善我的个人系统。

因为没看完这本书,所以我分享的更多是近期我的阅书心得。

一是,有好书,我会尽量推荐给大家;

二是,你是否要接受,随缘。

所谓的人讲人缘,书讲书缘。就是这个意思。

这本书对面条小姐的触动大,因为她刚好处在这样一个心灵迷茫的人生阶段,所以恰当的书籍能给她指明灯的作用。所以,书讲机缘,处在不同的人阶段,有不同的人生需求,倾向的书籍就不同。

就我自己及大部分的女性阶段而言:

15-25岁的阶段,一般就是《女友》、《花溪》《瑞丽》《时尚》之类的书籍。25-35岁的阶段,会更喜欢看张爱玲、张小娴、仓央嘉措、纳兰性德等小资书籍,也能静下心来看身心灵修行、养生方面的书籍。35-45岁的阶段,喜欢重读古典名著、喜欢佛禅类书籍,也喜欢疏通知远的历史类书籍。45岁之后,喜欢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易经》《茶经》之类的。

同样的,人讲人缘。往往你认为很好的一本书,很迫切地推荐给别人,别人不一定会采纳,这个时候,授者也要考虑和尊重受者的意见,千万不要勉强人家。

我以前专门和元真研究过这个话题。

好比说,我认为很好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体验、一个课程推荐给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很希望他们跟我有同样的体验。可是对方不领情,我会觉得失落,觉得可惜和遗憾。

后来和元真探讨,便释然。

对方不领情,那也是正常的。一方面,对方可能没有这个缘分,另一方面,对方的缘分没到。你何必拿自己的缘分强加到他人的身上呢?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但凡我向别人推荐好东东时,便不会那么地急切。如同我办这一次读书会,不是要大家都要看这本书,而是,因为我们是长期的朋友,我是希望通过不定期的活动,让我们彼此之间,逐步建立更多沟通上的共识。

而,从受者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人向你推荐什么东西,必定是那个东西是好的、对他受益的,所以我们要体晾这份用心和善心。

不管是授者,还是受者,希望你们随缘就好。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1

几年前,结识了一位朋友。工作成绩显著,生活悠然自得的他赠送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我认真的拜读后,写下一些体悟,与各位分享。

作者从一位知书达理的电视新闻主播,转行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张德芬融汇贯通了理论与现实,通过一个主人公的小故事,传达了她生活及工作的精髓。引导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找到自我价值。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工作。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环绕了女主人公若菱与智者老人的多次对话,揭示了人身的奥秘。“你是谁?”这是老人问若菱的第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是谁,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书中,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我。真我由爱、喜悦、和平三者构成。那么真我对于人生有何影响呢?书中老人给我们画了一幅画,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位乘客。这辆马车的前进要靠这匹马,如果你问这匹马,你有没有权利决定怎么行进吗?马儿会说:“有啊!我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进吗?没有我,这车是走不动的`呀!”但是你要问它“那你刚才为什么往左转哪?”它会说:“我觉得左边的脸紧紧的,我就转弯了。这这匹马其实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读到此处你会明白,这个马车夫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这位乘客才是人生的真我。真我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方向,理想和追求。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我们离真我也会愈来愈近。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向身边靠近。

那么,如何找寻真我呢?书中介绍了一种瑜伽寻找法。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连接,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态。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关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探索自我的方法。

除了身体上需要净化外,我们还需要摆脱负面情绪的圈套。负面情绪就像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自成一格。想要扼制负面情绪,书中告诉我们一个小方法。每天要念,要写——我看到我正在寻求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负面情绪,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所以,看见了以后,就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个情绪啦,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这是说给潜意识听的。久而久之,潜意识接受这种信息,我们的负面情绪会越来越少。情绪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大人不要过多地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样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让我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界有任何事物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再集中精力去应对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每一个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丰盛美好且精心为你打造的礼物。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印照出我们心态的阴影面。所以藉由老人的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才能有好的心态。生命来去匆匆,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对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着关照内心并时刻感恩的心态,一切事物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2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是,能让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从这本书中我还要学习做到如下四点:

一、 我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每次都因为一些小事情生气,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以后只要你碰到一点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习惯性的生气,而这种习惯性,让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停顿的意识,并且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对这种情绪反应产生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我们会对生气上瘾,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气,我们都会责怪让我们生气的人,我们认为是他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生气,我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细胞有生理需求而导致我们生气,而长寿的人,都是内心平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二、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你周围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终于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 善待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

善待自己,不仅是让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内心平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可以分清楚对错,可以看的到自己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纳自己,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己。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复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爱你了!

四、 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专注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得很平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3

新年伊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读书计划,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偶然在书店瞎逛时随手拿起来的,信手翻了几页就被书中作者智慧的语言,生动的内容深深吸引。买下它回家迫不及待的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它。书中以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平实的语言阐释了人为什么活的不快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关照自己的内心;深刻的剖析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如何活出真正的自己。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物质无关,与外在的一切无关。幸福指数的大小来自于内心的知足,“爱、喜悦、和平”!

不能说我已真正参悟了书中所有的内容,它所蕴含的关于人生的哲理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还有很多的空白需要以不断地的学习、充电来提升自己,才能真正的读懂这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的内容,领悟其中的深意。于是我决定开始将读书学习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必修课,尽管我们常常以各种借口“忙碌着”,可“时间”作为海绵里的水总得要去“挤”才会有的。陆续的我开始了我的读书计划,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同事和朋友们,在这过程中朋友也推荐给我一些他们读过的好书,让我受益匪浅。希望通过这次的读书活动能够影响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引发起学习的“正能量”,让读书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知识、文化带给我们无尽的财富。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4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不舒服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是,能让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从这本书中我还要学习做到如下四点:

一、 我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每次都因为一些小事情生气,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以后只要你碰到一点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习惯性的生气,而这种习惯性,让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停顿的意识,并且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对这种情绪反应产生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我们会对生气上瘾,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气,我们都会责怪让我们生气的人,我们认为是他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生气,我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细胞有生理需求而导致我们生气,而长寿的人,都是内心平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二、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你周围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终于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 善待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

善待自己,不仅是让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内心平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可以分清楚对错,可以看的到自己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纳自己,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己。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复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爱你了!

四、 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专注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得很平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5

经一个李姓朋友的介绍,我用了一下午及半个晚上读了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她告诉我想要学会感性的认知周边,这本书或许能帮我找到答案。于是我采纳了她的建议,试着在书里找寻答案。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将自己与内在的真我连结,同时阐明了一个道理:“我们是在用言语来表达言语不能表达的东西,亦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原本按作者的要求,每天只看几章节,然后静静回想或者与朋友来探讨彼此对于潜意识中的真我的理解。可惜鄙人时间有限,只能匆匆一览。其中的真谛恐怕是不得要领。在这里我就把我的读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

书中提到的另外一个观点:“爱,罪恶假汝之名!”“为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乍读不能理解,然则细想后觉得道理很简单,只是我们不想承认而已。”书中举例说明了有些事出发点一切因为“爱”,实则就是担心自己受牵连。对没看过这书的人,或许还没明白我在说什么!好,举个例子吧!书中提到对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小孩的调皮是天性,但是大人就要求小孩必须按他们的意愿去做事,一旦违反甚至就施以“酷刑”,口口声声的说为了他们好,实际就是担心小孩贪玩造成的后果会给大人自己带来麻烦。小孩受伤了,大人要抽时间去照顾,耽误自己的事情。小孩惹祸了,大人还得去善后。就是说大人们怕这些事情给自己带来麻烦,故要求小孩时都是说“我是为你好!”说到这点,为小孩还是为自己?各人去想吧!

我们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思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当你对某一类的人或是他们的行为,待别有意见、特别看不顺眼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所以又一个观点产生了:“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来看看一个逻辑推理的公式吧: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A永远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A,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所以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而已。

我也是粗枝大叶般爵嚼了这本书,不过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多,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已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更别得谈身心合一!在昨晚看完这本书时意犹未尽,本想趁夜写写感悟。无奈“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还得起早上班。不过今天上午也算好,忙里偷闲的完成了自己的这篇读后感。藉此机会,感谢推荐这本书给我的好朋友,感谢这些年一直在我身边支持我的人。也请原谅我以前的理性给大家造成了伤害。我的理性让你们觉得像“刺猬”,越是亲近的人越被我伤害的深。在此说声对不起!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6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张德芬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人公是一位白领女性。在经历了许多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后,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在世界,进而有重大发现:“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物质的拥有只能带来短暂的满足,内心的快乐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君不见,有些亿万富豪,出门香车宝马,身上披金戴玉,过着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日子,在外人看来,是多么风光,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其实内心空虚,十分痛苦,导致酗酒或吸毒,甚至自杀或杀人;君不见,不少拥有很高智商的天之骄子,享受着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头顶耀眼的.光环,内心却充满着焦虑和不安,变得抑郁或疯狂;君不见,那么多城人里拥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内心世界却是异常的贫瘠,沉湎于声色犬马,对未来陷入迷茫;君不见,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却能在繁重的体力劳动过后,喝几口便宜的烧酒,吸一支劣质的香烟,吼着不着调的歌谣,却能独享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学会了如何觉察内心的声音,如何享受内心的快乐,也学会了享受追求自我价值时带来的愉悦,学会了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我开始努力感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回归自然的宁静,超然物外的洒脱;我也更加理解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的“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那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美妙境界。

这本书也给我打开了一扇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的窗口。换个角度就能更好地看待工作和生活中曲与直,得与失,更好的检视自己的看法,检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态度,检视自己与周围人互动的模式,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并用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身边的人,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工作。

这本书也告诉了我们,我们眼中的世界,其实是我们心理的现实。我们如果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周围的一切也就可爱起来。让我更加明白了,在人际关系中,应该更多地看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而不是紧盯他的缺点和不足,也学会了更好的体谅对方,更好地理解他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就能更融洽地与家人和同事处理好关系,家庭会更加和谐幸福,工作也会更加舒心,工作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读了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家庭氛围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格形成是多么重要。这也提醒我,在工作之余,一定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陪家人。一家人和和美美,孩子心理阳光,成绩优异,父子亲,夫妇顺,这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当我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后,我们才可以从每天早上开始,就会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在单位就可以愉快的与同事交往,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工作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与同事,及上下级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我们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遇见未知的自己》为我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透过这扇窗,阳光时时温暖着我的心房。我希望自己今后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成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7

《遇见未知的自已》,这本书是上次跟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已》。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终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资料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平。但它经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能够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可是,必须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我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欢乐,平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能够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仅有你自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明白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进取乐观的意识能够吸引到进取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我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我。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我,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我的一份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8

如果问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其实所有的这一切用五个字就可以代替——爱,喜悦,和平。

最近在读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到它的时候最初是被舒服的装帧设计吸引的,所以决定要看她。很直白易懂,在平实的故事里面倒是的确潜藏着些生活的启示和思考,不像书评家渲染的那样浓烈,但也的确不赖的感觉。

常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我开始过一种回归地面的生活,我想自己还是喜欢贴着地面,踏实,安全感;

我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努力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开始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优势,不必为短板自卑而不前,也不必为长板自傲而离群索居,人毕竟是群体性的社会动物,要学会在人群中活出自己的人生;

生活的喜悦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惑和劫难,都请记住:今天的行为决定明天的能力,未来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明天的自己绝不会是今天的这个自己!

我想,所谓成熟,应该就是一种淡定和自然——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不拍被别人喜欢,也不怕被别人讨厌,因为,我们只不过就是自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