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走向海洋》读后感(精选2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生命诞生在海洋,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所以,如果地球上没有海洋,也就不会有人类,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生命。
海洋同时也是个神秘的世界,曾有一些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蔚蓝,投向深蓝……比如:郑和、郑成功、魏源、等。他们冒险也是有很大收获,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我是一只虾米,我将会潜入深海,探索人类还没有发现的海洋秘密。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使我了解了中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同时又加深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比战争,英国让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还有中日甲午战争也很著名,中国又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深化。
地球上的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人类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海洋,因为海洋里有取之不尽的资源,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去利用。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时,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高歌,与海洋同行……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
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爸爸今天显得很年轻,简直和平时判若两人。素日不修饰脸的人,今天胡子刮得光光的。经常穿的黑色中山装被崭新的银灰色西装所代替,裤子上有笔直的裤线。还有那“咯噔咯噔”发出轻松愉快的声音的尖头皮鞋,真叫“黑又亮”。
渐渐地,残星闭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隐消失。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
《走向海洋》是一本让我们长知识的书。
同学们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中国的领土有多大?你们一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你们错了,你们忘了计算海洋的面积了!在这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里,就有许多秘密。
你们知道吗?海洋是人类母亲,她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和最大的淡水库。当宇航员杨利伟告诉我: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恰恰相反,那是一个碧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人们才开始去了解海洋。人类先是对海洋是崇拜,是敬畏,慢慢的人们开始去探索,去了解海洋了。
海洋,文明的'起源;海洋,蓝色的宝库;海洋是未来巨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让海洋永远碧蓝!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4
海洋,一个蔚蓝的名字。海洋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是个大药房,而我国就有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多广呀!我们怎么不引以为豪?
海洋的矿产资源,石油就能供人类使用大约1000年!不过我们要小心,不要在海上把石油弄翻了,不然不仅浪费石油,还威胁着海洋生物,不能因为矿产多而疏忽大意。
其实我没看多少,我就知道近来菲律宾抢我国的`黄岩岛是为什么了。菲律宾这小国家冒着灭国危险抢我们的黄岩岛,黄岩岛一共就150平方公里,我国当然不全在意那么丁点儿面积,江苏省都有122600平方公里了!但黄岩岛包括多少海洋面积啊!菲律宾和我们抢,不就是为了丰富的水产品吗?带卑鄙了!我国早该把那个菲律宾给干掉了!不过我国太有人性了,向往和平,对菲律宾这种小人无视!
书中说海洋是未来的财富。是啊!矿产资源,可食用物品远远超过了陆地,我们以后就靠海洋了!但是,不可浪费。我们人类吃鱼翅,日本捕杀鲸鱼等都不好,不允许的。海洋药品极多,这些药品救了多少人呀!
最后,我向海洋鞠躬,谢谢你,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5
海洋,一个蔚蓝的名字。海洋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是个大药房,而我国就有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多广呀!我们怎么不引以为豪?
海洋的矿产资源,石油就能供人类使用大约1000年!不过我们要小心,不要在海上把石油弄翻了,不然不仅浪费石油,还威胁着海洋生物,不能因为矿产多而疏忽大意。
其实我没看多少,我就知道近来菲律宾抢我国的黄岩岛是为什么了。菲律宾这小国家冒着灭国危险抢我们的黄岩岛,黄岩岛一共就150平方公里,我国当然不全在意那么丁点儿面积,江苏省都有122600平方公里了!但黄岩岛包括多少海洋面积啊!菲律宾和我们抢,不就是为了丰富的水产品吗?带卑鄙了!我国早该把那个菲律宾给干掉了!不过我国太有人性了,向往和平,对菲律宾这种小人无视!
书中说海洋是未来的.财富。是啊!矿产资源,可食用物品远远超过了陆地,我们以后就靠海洋了!但是,不可浪费。我们人类吃鱼翅,日本捕杀鲸鱼等都不好,不允许的。海洋药品极多,这些药品救了多少人呀!
最后,我向海洋鞠躬,谢谢你,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6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星期天,我去排队买米。在我前面的是一个男青年,他算不上胖,但也够健壮的了。圆圆的脸庞上,两道细眉,一双大眼睛,配上稍小了点的鼻子,也还算匀称。就是嘴唇厚了点,像非洲人似的。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朦胧中,我发现房间里还亮着灯。爸爸瘦弱的身影正伏在桌上定书。啊!爸爸又工作到这么晚。天气又闷又热,我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湿了。我轻轻地跳下床,去拿毛由擦汗,顺便也给爸爸擦擦汗。走近一看,只见他脸上、背上都浸着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汗衫与湿透了,几只蚊子叮在爸爸肩膀上吸血。我连忙一巴掌打过去,把爸爸吓了一跳。我把毛巾递给爸爸,他不在意地擦了一下,又埋头工作起来。当我重新上床时,只听时钟“当当当……”地敲了12下。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7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中国有多大的领土吗?对了,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并且想:我为什么要问这3岁小孩都能回答的问题,真可笑。不过,事实证明,可笑的人其实是你,因为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片蓝色国土吧!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诞生在海洋里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海洋,地球上就不会出现生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3个:
1:海洋蕴藏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资料统计,海洋动物有数十个门类20万种,蕴藏量32、5亿吨,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陆地。
2:海洋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可以说,海洋油气在海洋矿产资源中称霸一方,海底石油的形成,是由于海域有着大量的有机质,并充分具备了形成石油和保存石油地质条件。
3:海水还是人类最大的淡水库,总储水量为216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总量的90%。仅凭这三点,就可看出海洋的重要性,不是吗?
有一首歌不是这么唱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我相信中国这条巨龙将继续向大海发展,更好、更充分的利用海里的资源,令这拥有12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泱泱大国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8
有人喜欢金黄的沙漠,有人喜欢火红的晚霞,也有人喜欢湛蓝的天空而我却喜欢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更喜欢读关于海洋的书。
其中,我读过走向海洋这本书。它是一本把海洋知识。就算不去海边,也能比去过海边的人了解更多的知识。
读过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小的海是:马尔马拉海。它位于亚洲小亚细半岛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是欧亚大陆之间断层下陷而成的内海,东西长约250千米,南北宽约70千米。面积为1。1万平方米,只相当于我国太湖的`4。5倍。海虽然小,却露出岛屿,盛产大理石,希腊语中‘马尔马拉’意思就是大理石,岛也因此得名。
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很多知识,例如:世界上最浅的海叫做亚速海、印度洋是地球上第三大洋、北冰洋在‘四大洋’中面积是最小的、最浅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的一大岛。
我猜你们一定很想像我这样了解海洋吧。告诉你们哦,只要读一读走向海洋这本书。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9
蔚蓝的海洋中两只海豚在互相追逐嬉戏着,溅起晶莹的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海鸥在海面上盘旋……这一张以海洋为主题元素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的翻阅起这本《走向海洋》。
这本书并不算厚,但其内容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崔京生首先概详细的叙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这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然后他讲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讲述了中国悠远的海洋历史;最后,他展望未来,发现“百度带举,起步艰难”,他认为“海事兴”,便是“万事兴”、“民族兴”。他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看完了这本书,我内心很复杂。我不知道我应该如何来描述我此刻的感触。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如此认真地思考过我们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只记得音乐老师曾教我们唱过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了海洋是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海洋与我们,密不可分。
海洋对于我来说不远不近。我的家乡在并不临海,所以只有在去探望亲戚的时候,我才得以亲眼见到大海,感受到她澎湃的生机,她的波涛汹涌。但是,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可以接触到大海。超市里的海鲜,电视里的海洋生物,还有药店里的.深海鱼油等等。无一不和海洋有着关联。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也将会成为21世纪的“药库”,变为未来的“粮仓”。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0
《走向海洋》这本书只要写了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有40多个介绍。
海洋,为地球球面面积的70.8%,占地球土地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29米,总体积为13.75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打个比方,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大海,会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由此可见,海洋是特别大的`。
那么,从宇宙往地球上看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一个土黄色的星球?不,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湛蓝的球体。因此,有好多人怀疑“地球”这个名字起错了,应该叫“水球”。但是问题又来了,即然叫“水”,那我们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的人会说:是猴吧。
想起“海”这个字,我们会联想到“五湖四海”这个成语。那么“四海”到底是什么海呢?那就是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那这“四海”的未来式什么样的呢?那就要靠我们的举手之劳来创造了!
让我们与海洋同行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1
在茫茫的大海中,人类未解开的谜数不胜数。读了《走向海洋》使我认识到在人类认识的海洋生物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浩瀚的大海之中,但这也意味着它们离死亡接近一步。
本来奇妙美丽的大海在人类的自私·污染下已满是“伤痕”。生活在家中的许多生物们也跟随着死神去了另一个时空,还有的也是奄奄一息。凶手是谁?凶手是我们人类,那些化工废水都是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我常常会想:要是我们没有那种自私的心态,或许,那些生物们也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而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
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呢《快乐大本营》曾播出过一则短片:“人类捕捉到了一条非常稀有,一般地方是看不到的鲨鱼。它们把鲨鱼的鱼翅活生生的给切了,接着,管它死活,直接一扔,扔向了海洋。顿时,鲜红的血立即染红了蓝幽幽的大海。慢慢的,鲨鱼沉到了海底的一块石头上,它挣扎着·跳动着,慢慢的',悄然离去。”我哭了。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么残忍,这么自私?我知道,鲨鱼的翅可以赚大钱,但不至于为了钱而去伤害了一条稀有的鲨鱼吧!不要等到世界最后一只动物变成人类的眼泪时才后悔。
地球只有一个,同样,海洋也只有一个。保护海洋就是等于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全世界的人一起保护海洋生物与陆地动物,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地球!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2
大家知道吗?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提起海洋,会使人联想到波澜壮阔、浩瀚无际等词语,别看“海洋”,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是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
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从浩瀚的海洋中捕鱼,靠海洋为生。海洋还是国家之间联系“电线”,麦哲伦环球航行靠的不是海洋吗?哥伦布不是因为海洋才发现了美洲大陆的吗?中国航海事业更是历史久远:郑和、郑成功、魏源、……
海洋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中国秦始皇到唐宋的海上丝绸之路,再到“海上事业发达的明朝”近万吨的船队出海,这些事说起来,真令我自豪!
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战争——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因为的清政府,所以失败了。不仅这样清政府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条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正在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要记得这耻辱,要努力学习再也不要被别人欺负!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到了新中国,中华巨龙腾飞海洋,老旧的书页已经翻了过去,重新书写历史篇章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正如书的结尾所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手高歌,于海洋通行……”对呀,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与海洋为友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3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我知道了海洋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伙伴!
从太空中,宇航员看到的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在地球上,海洋约占3.61亿平方千米,为地球表面积的70.8%。瞧!那些优美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有些都和海洋有关。比如: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神话故事里的海神——“波塞冬”。海洋给予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在海上,人类发现了丰富的资源,大海慷慨地奉献了一切。我们怎能说大海不是人类的伙伴呢?
这本书还告诉我——海洋与人类之间历史悠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吧?它寓意了深刻的向海洋进取的精神。到了秦朝,也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徐福出海”。
传说,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渡东海求长生不老药,结果这一去就音信全无。郑和,他是明代的航海家,他曾七下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成功,他是明末清初军事家。在唐王被俘,父亲投降清军时,22岁的他举起了“杀父报国”的义旗,郑成功还收复了台湾,从此,沦陷了30余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走向海洋》这本书告诉了我一个又一个关于海洋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人类的进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洋这位人类的朋友,一定会带给人们更广阔的天地!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4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走向海洋》。顾名思义,这本书是关于海洋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崔京生,这个人肯定很喜欢海洋。
你知道吗?海洋是个大“药房”,海带可以治疗高血压;珊瑚可以修复人骨;沙丁鱼可以降低胆固醇、血压、血液粘度,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等生理作用……
海底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大家都知道石油有“工业血液”之称。到目前为止,探明的海洋石油可开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不是很惊讶?要不是看了这本书我也不知道呢!
海洋对于我们多么重要!我们人类要保护海洋,可实际上人们保护海洋了吗?没有!有些人杀害海洋生物,不仅如此,还有人喜欢向海里扔垃圾,排脏水……如果有一天,海洋变脏了,还会有海带、珊瑚、沙丁鱼……这些海洋生物吗?大药房还有吗?海洋的资源是无限的吗?当然不是!知道这个,为什么还在掠夺海洋资源呢?
我们要保护她,让她不被污染!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5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海洋,关系着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灭亡!可是,却有那么多人不知道海洋,不了解海洋……
《走向海洋》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海洋丰富的矿物资源,告诉我们中国悠远的历史。它呼吁人们:走向海洋,向海洋进军!
可是,海洋究竟是什么呢?爸爸说:海洋是蓝色的宝藏。海洋里有全天下80%的生物;有全天下90%的淡水——南极、北极冰山;有全天下70%的石油和天然气,现知的可采储量就有3000亿吨。可见,海洋的资源是多么丰富!妈妈说:海洋是文明的起源。明朝初期,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这不仅打开了海外贸易这一新篇章,还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便有着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中间饱含着辛酸,但是,这些都过去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自古以来,中国出现了许多爱国将士,他们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上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形象。是的',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又强大起来了!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走向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6
寒假前,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科普书《走向海洋》。一拿到手,我就看得津津有味,越看越有劲。因为,《走向海洋》这本书把我带进了广阔无垠的海洋知识。
比如说,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29平方千米。我还知道,地球最早的生物是什么,那就是海洋里一种叫蓝藻的生物。
我国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有鱼、虾、蟹等等。源源不断地被人们给打捞上来。我国还有四大海,分别是南海、东海、黄海、渤海,远近闻名。
说到四大海,我还忘了四大洋呢,有哪四大洋呢?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这可是世界闻名的四个大海洋。
你们知道高点是什么国家吗?我来告诉你吧,是我们中国。我再告诉你一些别的`,比如:磁点是美国,极点是法国,冰点是俄罗斯。你们懂美国第一艘核潜艇叫什么吗?我告诉你,叫鹦鹉螺号。你们还懂中国什么时候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吗?还是我来说吧,是1970年12月26日。
现在你听了我的介绍,一定知道《走向海洋》有多么好看,有多么奇妙。大家都来读《走向海洋》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7
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去海边玩,我看到大海,真是无边无际、烟波浩渺,神秘而美丽。这时,我的脑海里就想到了许多问题:大海是怎么来的?大海里有多少种动物?大海里真的有宝藏吗?看了这本学校发给我们关于海洋的书——《走向海洋》,许多问题都有了答案。原来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还是一个“大药房”呢,许多鱼等都可以做成药,给人们治病 。书里还告诉我们海洋真的有宝藏啊!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世界上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还有最小最浅的北冰洋。我们中国有四个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与海洋密不可分,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有欢笑,也有屈辱的眼泪。我们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这是我们的“蓝色国土”。书中告诉我们:21世纪是人类争夺海洋的世纪,也是人类认识海洋的世纪。在这场蓝色革命运动中,首先靠的是中国人的海权意识,还需要更加强大的海军实力!
看了“海洋与未来”这章,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国第一艘货船是1965年生产的'“东风号”,在江南造船厂建成:南极洲的四个必争之点上留下了中国人征服的脚印:高点——中国、另三个是:极点——美国、冰点——苏联、磁点——法国。我国的杭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是我们中国人!
读完《走向海洋》,我感到海洋真是浩瀚又奇妙,我不仅知道了一些关于海洋的知识,还懂得了要有保护海洋的意识、海权意识。爸爸告诉我,我们中国周围的一些国家想抢走我们国家的岛屿和大海,我真的很生气。我想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各种本领。想当科学家的我要寻找更多的海洋资源、解开海洋中的各种谜团,让中国更富饶,建立起更强大的海军,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蓝色国土”!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8
《走向海洋》这本书只要写了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有40多个介绍。
海洋,为地球球面面积的70.8%,占地球土地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29米,总体积为13.75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打个比方,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大海,会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由此可见,海洋是特别大的。
那么,从宇宙往地球上看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一个土黄色的星球?不,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湛蓝的球体。因此,有好多人怀疑“地球”这个名字起错了,应该叫“水球”。但是问题又来了,即然叫“水”,那我们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的人会说:是猴吧。
想起“海”这个字,我们会联想到“五湖四海”这个成语。那么“四海”到底是什么海呢?那就是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那这“四海”的.未来式什么样的呢?那就要靠我们的举手之劳来创造了!
让我们与海洋同行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9
这个暑假,我看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受益非浅。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而这本书的封面正好是蓝色的,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大海,让我回忆起去日照见到的大海——湛蓝湛蓝的,一望无际,让我心旷神怡。我还看了好多关于海洋的电影,比如,《海洋》、《深海探秘》、《大白鲨》……我还去了上海海洋水族馆,看到了许多海洋生物。我对大海情有独钟。
读了这本书,我对海洋有了新的认识,我知道了中国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面积,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知道了希腊神话中的海王波塞冬和中国的海王妈祖;知道了伟大的航海家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和中国的郑和;知道了海洋史上的英雄郑成功、魏源、毛泽东、林文虎,我还了解了海洋史上几次战争。
书上最后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我为电影《海洋》里捕捞鲨鱼、切取鲨鱼的鳍感动痛心,也为日本将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冷却水未经处理排放到大海里感到可耻。海洋属于大家,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保护海洋生物。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0
提到海洋,我的脑海里就想到了浩瀚,辽阔等词语,别看“海洋”这两个字,它可蕴含了许多知识。通过读《走向海洋》这本书,让我对向往已久的蓝色王国——海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
海洋是一个丰富的大宝库,里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富饶的石油天然气,金银珠宝,有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等物产,这本书主要讲了五个方面:1海国图志2海的居民3蓝色宝库4海洋灾害5保护家园,其中让我难以忘记的是第五个方面,保护家园。
本来充满奇妙美丽的大海在人类的残杀,以留下了许多“伤痕”。许多生物也在慢慢的面临灭绝。如果我问你凶手是谁?我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本书会说是化工厂中的废水,而对我来说是人类,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人类这么的自私?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曾经播出过一段短片,有一些人类把捕捉到的一条非常稀有的鲨鱼,活生生的就把鲨鱼的鱼翅给切了,然后就把断翅了的鲨鱼扔到了海里,顿时,碧蓝的海水立即变成了鲜红色,而那条鲨鱼就在挣扎中慢慢的死掉了。看到这里我哭了,为什么人类会如此的自私,如此的残忍,为了自己的一点好处,而去残杀,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感到后悔,那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一直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库,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没有了水,人类是活不下去的。他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小时候,音乐老师曾教过我们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说,大海是我故乡......"这一切都说明了我们人类离不开大海,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1
海洋,它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只了解到它是蔚蓝的,广阔的,是无垠的······但读完《走向海洋》这本书后,我对海洋有了深入地了解。
在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国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吗?有许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有多少人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海洋,这两字的背后值得我们探索的有很多。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也只是海洋这大家庭中的几个成员;殷人东渡,徐福出海,海上丝绸之路。禁海锁国这些历史悠久的海洋历史又有几人知晓?中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白江口海口,南宋,全,元三朝大海战,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都发生在大海洋上,如果没有海洋,这些历史将会成为空白。如果没有海洋,我们中国就没法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没有海洋,就没有我们人类······
可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海洋面正在上升,北极和南极在融化,到那时,我们美丽的家将会被淹没。所有一切美好事物将会成为泡影。“我亲爱的孩子们,快收手吧”!这是地球妈妈的呼吁。也是自己的心声呀!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海洋不仅是蔚蓝,广阔无垠的。他还是生命的摇篮,是个大药房。蕴含着巨大的清洁能源······让我们大家用行动来保护海洋,让它成为永恒的“美”。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2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走向海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章《海洋与人类》。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人类是如何诞生的故事。刚开始我们还是无机物的胚胎,经过在海洋中的孕育演变,终于诞生了原始生命,再次经过长期变化,渐渐演变成原始生物,通过长期进化,划分成了原始植物和原始动物。原始动物再进化到多细胞动物,最后人类就诞生了。
看,生命是多么宝贵,原始生命是经过多么漫长的变化才诞生的。我们现在拥有了生命,但可曾想过生命有多么来之不易?有可曾想过自己能拥有几次生命?那你又有没有想过要珍惜它?如果没有,那你要开始行动,增强注意安全的意识,一定要保护生命这个无价之宝。世上哪里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没有生命,你失去了一切的一切,失去了财富、朋友、亲人……
现在,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困难,有的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竟选择了轻生!有的人在生活中失利出丑,也选择了轻生!无论你遇到了什么挫折都应选择生而不是死。
珍惜生命吧!就是珍惜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3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生命诞生在海洋,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所以,如果地球上没有海洋,也就不会有人类,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生命。
海洋同时也是个神秘的世界,曾有一些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蔚蓝,投向深蓝……比如:郑和、郑成功、魏源、等。他们冒险也是有很大收获,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我是一只虾米,我将会潜入深海,探索人类还没有发现的海洋秘密。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使我了解了中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同时又加深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比战争,英国让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还有中日甲午战争也很著名,中国又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深化。
地球上的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人类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海洋,因为海洋里有取之不尽的资源,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去利用。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时,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高歌,与海洋同行……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4
大家一定读过许多书吧!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好老师。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走向海洋》。
这本书主要讲向我们介绍了海洋。也陈述了海洋里丰富的资源矿物。类如说蓝藻化石——叠层石,这种化石在海洋里生长,是人类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20xx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驾航天飞船来到了太空上。杨利伟与想象那样是恰恰相反的。在大家眼中,它是一座“宝库”是矿物的资源。
这本书的作者崔京生,他是通过观察海洋的每一个角落而写出来的,海洋的深处,值得让我们去探究,去钻研。
读完了这本书,我就想起来一件事:那一年,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海滩游玩。我们带着赤脚,在海边散步,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下午3点钟。那时,游客已经没有几个了。当我们要准备回家的时候,无意中看见几位游客在乱丢垃圾,这让我们看了十分气愤。
现在,我们也应该要保护海洋,爱护海洋,珍惜海洋,让海洋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5
提起海洋,我以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经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蕴含的丰富资源,令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就拿海底富饶的油气田来说吧,英国原本是一个石油贫乏国,可是在1980年,英国从海底获得石油161万桶,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再者,长期以来,外界一贯称中国为贫油国,因为中国海洋根本不具备储油条件。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心这样一个大国竟会是贫油国,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北海都蕴含着丰富的油气田。随着科技的'飞跃,进入21世纪,中国海上钻井事业已向深海发展。中国与日本岛屿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也有很重要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能源,因为在那片海底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油气田。
你看,就凭石油怎么不能说海洋不是一个聚宝盆呢?此外海洋中还有天然气、可燃冰……海洋里的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了一系列世界能源危机。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众多,陆地上食物快匮乏了,而海洋,此时成了我们的大粮仓。例如南极磷虾,每年产量将近1亿吨,只需捕捞几百万吨,就大大超出了当今世界上的海产品产量总和。海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食物资源,可供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
掩卷沉思,庞大的数字,令我大开眼界,不过,海洋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因为再生周期太长,所以无序开发的话,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人类再像对待陆地那样,对海洋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类还能到那里寻找资源?月球?火星?且不说现在还未有如此高明的科学技术,即便有了居住在太空星球上的条件,那人类的劣根性不消除,“搬家”早晚还是必然的。看,如今,人类又开始了对海洋的破坏:围海造田、将有毒物排入海洋……种种劣迹,让人扼腕叹息!我想向人类大声疾呼:善待海洋、有序开发,让这个聚宝盆长远地为人类服务!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6
这个暑假,我看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受益匪浅。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而这本书的封面正好是蓝色的,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大海,让我回忆起去日照见到的大海——湛蓝湛蓝的,一望无际,让我心旷神怡。我还看了好多关于海洋的电影,比如,《海洋》、《深海探秘》、《大白鲨》……我还去了上海海洋水族馆,看到了许多海洋生物。我对大海情有独钟。
读了这本书,我对海洋有了新的认识,我知道了中国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面积,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知道了希腊神话中的海王波塞冬和中国的海王妈祖;知道了伟大的航海家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和中国的郑和;知道了海洋史上的英雄郑成功、魏源、毛泽东、林文虎,我还了解了海洋史上几次战争。
书上最后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我为电影《海洋》里捕捞鲨鱼、切取鲨鱼的鳍感动痛心,也为日本将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冷却水未经处理排放到大海里感到可耻。海洋属于大家,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保护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