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精选13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1
青春终将逝去,而我们终将老去。
人的青春就是那么十几年,而大学时光是青春中最美好的年华。我们可以放肆地玩耍,疯狂地去爱,大学时的我们做什么事都不太去想后果,想着啥就去做啥,青春就是这样,任我们去自由发挥。大学时的郑微就是这么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人,她敢爱敢追,敢于不顾后果地去抓住自己的幸福。哪怕她知道谁先爱了,谁就输了……
我很佩服郑微的勇气与决心,她可以什么都不管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不要面子,不要气质,采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只为了让他喜欢上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而这个冷漠孤傲少言寡语毫无家世背景的男人最终还是被这个小精灵给折服了。他,陈孝正,仅仅是一个品学兼优的普通学生,却能让从小到大走哪都被宠着的郑微如此痴迷,也许正是因为他的那份冷漠才更加引起郑微对他的兴趣吧。
在我看来,陈孝正是自卑切不自信的,尤其是在林静的面前,他更是害怕他给不了郑微完全的幸福。因为他的出身,他不能输也输不起,哪怕是失去自己的爱情。这就是现实,有多少人可以有勇气为了自己的爱情而放弃前途,放弃自己光明的未来?爱情诚可贵,现实却很残酷,又有多少对大学情侣最终可以走到最后呢?直到工作后,郑微还是深爱着陈孝正的,然后他却一次次的令她失望,是的,郑微也倦了,他是时候该找个可以一直依靠的港湾了。当然,没有谁比林静更适合这个角色了。我喜欢林静这个角色,内敛,自信,有种特别的气质,并且没有谁比他更了解“小飞龙”的了,郑微可以得到百般呵护,不用再看那个人的脸色,忍受那个人的脾气,既然他叫他不要等,那她就也选择不回头了吧。谁不会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也许那终将会随着青春的逝去而成为永久的回忆……
阮阮死的时候我哭了,为什么给予这个即将过的很幸福的女子这样一个结局,朋友说不让人流泪的小说不是好小说,起初真的无法接受,定要用这样的方式去赚取读者的眼泪吗。可是后来读到最后才明白,人生就是这样,不知道下一秒究竟会发生什么,有的人终将会老去,而有些人的青春却永不会腐朽,世事无常,你能做的就只有接受命运的安排。
青春终将会逝去,我们应感谢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因为这些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2
这些天正在热映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关于青春的话题多了起来。撒贝宁的《开讲啦》也邀请了徐静蕾和大家一起回忆青春,分享青葱岁月里的点点滴滴。青春是什么,虽然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青春岁月的单纯和美好,那是我们生命历程中一段最鲜活、最明亮、最火热、最难忘的记忆。
高中生活,是一段充满艰辛、汗水,追逐梦想的旅程。
十六七岁,花季的年龄。我的高中生活,是在我们县一中度过的。那时候成绩不是很好,特别是理科成绩一团糟。村子里同龄的女孩子读到高中的寥寥无几,能考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父母却坚持让我读书,我其实对自己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喧闹的日子在两点一线的简单重复中匆匆溜走。直到有一天跟着同学去找她高年级的一个老乡,惊奇的发现我们这个学校居然有一个大大的画室,一帮喜欢画画的孩子组成的一个小团体。环视那个房间,几个石膏像,靠墙摆着一组静物,随意摆布的几个画架画板,几个同学正在聚精会神的素描静物,我竟然一下子被那个场景所吸引,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自己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
以后的日子,我顺利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全年级唯一一名美术艺术生。原本枯燥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缤纷多彩起来。除了每天白天正常的课程,晚上便是和其他几个艺考生一起画画,学校特别安排了朱老师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先从最基础的速写,素描静物开始学习,到后来的人物头像写生,水粉静物等等。虽然依旧是课程的重复,但因为喜欢,一点小小的进步也会欣喜若狂,枯燥重复的日子也觉得很开心很快乐。
艺术生专业联考通常会在高考前两个月进行,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份。于是我们这些美术生们,通常会在专业考试前到高校云集的省城参加考前培训班。现在想想,那段日子,应该是我记忆里最艰苦的一段时光吧。
刚刚过完春节的初六,人们还沉寂在新年的悠闲和喜悦之中,我们便开始打点行装,因为是在冬天,衣服,行李,画夹,纸笔,大包小包的好几个。现在想想,那沉重的包裹行李是用怎样的信念和勇气才能背负得起的?六个人相互约了时间先从县城坐公共汽车到火车站,从火车站坐车坐到省城;一路打听,经过两次公交车终于找到了,位于河北师大的艺考培训班,到了地方才知道,这个培训班由于种种原因是不管住宿的。眼看着天快黑了,难道要露宿街头不成?一行人互相看看,倒是并没有太多恐惧,多方打听才到离学校很近的一个村子里租房子,六个人分成三组,一组留下看守那一大堆行李,另外两组分头行动,挨家挨户去打听谁家有房子出租。天无绝人之路,天黑之前,终于找到了离的不太远的两间小房子,三个男生一间,我们三个女生一间。虽然房子非常小和简陋,除了一个用砖和木板搭起来的床铺之外,只有一盏昏暗的灯泡忽闪着。没有暖气,寒冷侵袭而来,哆哆嗦嗦的'整理好床铺等一切,才发觉饥肠辘辘,一整天都没吃东西了,到房东那里借了一把手电筒,打听着深一脚浅一脚的,到村子里的小卖部买了几包方便面,又借了热水泡了,才算解决了肚子饿的大问题。一夜几乎无眠,三个人和衣而睡,挤在一起,寒冷侵袭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没有恐惧,没有抱怨,没有眼泪,有的只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两个月紧张的培训,上课是速写,素描,水粉,枯燥单调的重复,下课回到出租屋,昏暗的灯光下,还是枯燥单调的画呀画,无数次的重复练习,终于在四月的联考中,我们六个人都顺利的通过了河北省的专业考试。
几个月后,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一路走来的所有艰辛和汗水都变成了满心的喜悦和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3
读完《致青春》,陈孝正让我印象深刻,从最开始的讨厌,到后面的理解,到后来的不讨厌,再到最后的心疼。他是一个不知道该怎样去爱的人,没有人教给他,他的母亲只告诉他要争气,所以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建造一栋不存在任何误差的“高楼”,直到郑微的出站,出现了这一厘米的误差。已经习惯了一切都按照预期发展的他,对于这个超出预期的因素,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本能地选择保护自己,所以才会有一开始那些让人不喜欢的表现。后来陈孝正带郑微回家,郑微不小心切到手的那一段,陈孝正是那样的心疼。
看到这一段我就心软了,对他再也讨厌不起来。这也为后来陈孝正的选择埋下了伏笔。本来阿正已经选择放弃出国的机会留在郑微身边,但是当***妈跟他说到“像郑微这样的女孩,需要人放在手心里捧着,阿正,你现在没有这个资格”和“今天你爱她,你觉得爱是最重要的,不过等你在现实中栽了跟头,你迟早要恨她。所以,你的选择从来都不在我和她之间,你是在你自己和她之间选择”的时候一击即中,触动了陈孝正的内心深处。即使郑微愿意陪着他吃苦,他也不愿意,看到郑微吃苦是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情,所以他选择了离开,怕以后他们的互相埋怨。所以现在对陈孝正的做法不能赞同但也能理解,这是他爱的方式,虽然切切实实伤害了郑微。当然,这也是他的自我保护,不给别人留下伤害自己的机会,体现了他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才是他离开郑微更深层次的原因。
后来他对这个选择非常后悔,但为时已晚,郑微已经嫁给了林静哥哥,这或许会让陈孝正一生都不能释怀吧。所以,看到最后最心疼的还是陈孝正。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4
还记得是在某一个晚上,有位同学向我推荐了辛夷坞的作品。老实讲,当时我对这个作家是没有什么印象的,但是百度了一下发现了一个比较眼熟的书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大约是在很久以前赵薇曾经执导过同名电影,似乎还是处女作。不过遗憾的是我也没有看过。对于这种青春文学我以前似乎是不太感兴趣的,或许是书荒的缘故在大约一周前我开始看起了这本书,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抱着一种学习写作技巧的心态去看的,但看着看着总感觉一种青春文学特有的酸甜之味油然而来,故事很简单,也很平凡。但是情节确实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总的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最重要的'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似乎是感觉自己的情商提高了那么一点点,这大概就是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吧。
书的具体情节我就不在这里详细的说明了,因为也不是一两句就能概括的完的。或者我的概况会一定程度上曲解原文,还是如果有兴趣的话自己去看原书吧。我这里主要想说一下两个人,陈孝正和林静。
作为本书的男一号、男二号。我有点稍微分不清谁是男一,如果单以出场的戏份来论,大概陈孝正多些,但我总觉得最后的赢家才是男一。所以有些纠结。陈孝正和林静,两个人的性格是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也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所以啊,我在想,郑微又是如何能在这样一种的家庭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性格呢?难道说,是林静影响了他吗?
陈孝正的性格偏向孤独,而林静偏向阳光。但也并不绝对,在不同的时期,经历的不同事情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状况,在大学的时候,因为郑微的进入生活而使得陈孝正的性格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是他最终还是走向了一个极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不幸。而林静,在书的前半部分对他的描写很少,大部分只是从郑微对于童年时候的回忆而得到的,他的性格总体是很好的,但在步入职场前和职场后又发生了两种不同的反应……
纵观全书,我还是更喜欢在步入职场前的部分,而后面的部分显得有些太过于黑暗了。但想想自己终有一日也是要步入职场的,又多了些释怀。大学里的生活,无论是恋爱与不恋爱、学习与不学习,都在展示着每个人的个性,而这些是职场所最不需要的。有人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在一个人上大学之前,都是不需要个性的。但一步入大学,有个性的人能生活的如鱼得水,这里也需要有个性的人。然而一切到步入职场又一次改变,职场不需要个性。我觉得这话说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思考。
只是可惜看到这本书有些迟了,我的大学即将结束。而那也是我即将逝去的青春吧。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5
青春,多么美好的词汇。可是它随着时间的流去,始终会离我而去。
——题记
青春,对于我来说似近似远,因为我在思想上还是如小学生般幼稚,在肉体上,我已步踏入青春。自从暑假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我已两眼朦胧,泪花闪烁,思想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我把这本书分为三部曲也称“成长三部曲”用这三部曲来诠释我对这本书的感想。
青春是努力。书中的郑微为了追上心中默默暗恋的林静,奋发向上地学习,可等她考上了林静上的大学,原本以为已经追上他了,没想到,林静已经出国了。距离越来越远了……在我们的青春里,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加油努力的行为是美好的,即使我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始终成就了自己。
青春是冲动。在郑微的大学岁月里,有着和陈孝正一段美好的.感情。起初是争吵,到后来冲动的郑微不断地找陈孝正要讨理,到后来郑微不知不觉喜欢上了陈孝正。她不断向陈孝正示爱,孤傲的他,也被郑微打动。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郑微收获了她的美好,尽管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有时,做事情主动要比被动好,至少能收获得到。
青春是友谊。阮阮是郑微大学时期要好的朋友。在郑微弄丢了从小最依赖的林静时,却多了一个叫“阮阮”的好朋友。在那个夜晚,她们喝得烂醉,即使没有她们想要得到的,但她们收获了友谊。
青春易走,郑微在青春里蜕变。在成长中患得患失,最后才知道有些东西不会再回来。我们开始慢慢成长,虽然我们还没经历过太多的风雨,但在这本书中却领悟到了许多。我愿我的青春不腐朽,我会珍惜我的青春,即使时间如箭一般从我身边射过。
致你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的美好青春才刚开始!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6
青春,多么美好的词汇。可是它随着时间的流去,始终会离我而去。
——题记
青春,对于我来说似近似远,因为我在思想上还是如小学生般幼稚,在肉体上,我已步踏入青春。自从暑假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我已两眼朦胧,泪花闪烁,思想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我把这本书分为三部曲也称“成长三部曲”用这三部曲来诠释我对这本书的感想。
青春是努力。书中的郑微为了追上心中默默暗恋的林静,奋发向上地学习,可等她考上了林静上的大学,原本以为已经追上他了,没想到,林静已经出国了。距离越来越远了……在我们的青春里,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加油努力的行为是美好的,即使我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始终成就了自己。
青春是冲动。在郑微的大学岁月里,有着和陈孝正一段美好的感情。起初是争吵,到后来冲动的郑微不断地找陈孝正要讨理,到后来郑微不知不觉喜欢上了陈孝正。她不断向陈孝正示爱,孤傲的他,也被郑微打动。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郑微收获了她的美好,尽管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有时,做事情主动要比被动好,至少能收获得到。
青春是友谊。阮阮是郑微大学时期要好的朋友。在郑微弄丢了从小最依赖的林静时,却多了一个叫“阮阮”的好朋友。在那个夜晚,她们喝得烂醉,即使没有她们想要得到的,但她们收获了友谊。
青春易走,郑微在青春里蜕变。在成长中患得患失,最后才知道有些东西不会再回来。我们开始慢慢成长,虽然我们还没经历过太多的风雨,但在这本书中却领悟到了许多。我愿我的青春不腐朽,我会珍惜我的青春,即使时间如箭一般从我身边射过。
致你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的美好青春才刚开始!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7
“青春终将是腐朽的,时间对谁都公平。”
都说,红颜薄命。而我该用怎样的字句来怀念你,阮阮。我不敢写你,我害怕我的字单句薄将你亵渎,我也害怕我的画笔无法描摹你所有美好。
你说,这些年你缝缝补补这段感情,始终不愿意离开他,那是因为你珍惜你青春的时候最初最好的感情,现在你发现,这段感情从来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可我明白,你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纵然遗憾,却一定没有半分后悔,半分犹疑。这是你一个人的爱情,阮阮,我常常这样想。当你舟车劳顿只为与爱人片刻相依,我甚至觉得,火车站外等待的那个男人是谁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在来,你在爱。
你始终坚定的活着,想要把心底维系的那份感情守护成天长地久。阮阮,其实,我们谁不曾这样幻想过,可是我们都不如你勇敢,也都没有你的坚持。你多少年如一日的爱着那个男人,对他好,照顾他,为他付出,可是最终的结局,不过如此。善良如你,总是愿用一切来原谅宽宥。你说,他还只是个孩子。是呀,你始终都在对那个孩子好,答应他的一切要求,顺从他的一贯说法。可是阮阮,在这段感情里,你才是那个应该被照顾,应该被呵护,应该被珍惜对待的人。
不值得。在心里念了千百遍。然而,你依旧执着守望你的爱情。当你最终明白,那个人他从来就不曾规划正视你们之间的未来时,你心里的爱情,也在那一瞬间坍塌了,死去了。你嫁给了才见过几次面的男子,你和他之间没有爱情,只是决定共同生活,经营婚姻。我以为,这会是你另一份生活,纵然无爱,终有完满。然而,你的丈夫终日忙于事业,你们甚至一个星期才能聚在一起吃一顿饭。而当你跌倒在浴室里天地不应时,他亦不在你身旁,你独自等到天亮才有人将你从冰凉的水里抱起送往医院,而那个时候的你,依然没有任何怨怼。
你始终都是睿智的,聪颖的,美丽通透。你洞悉一切,可唯独却在那份感情里迷失了道路。当那个男人在婚礼前祈求想要再见你一面时,你终究还是答应了。也许,你只是为了青春里的那一场告别。然而你失去的,却是你年轻美好的一生。那一场灾难葬送了你,可就在那一瞬间,我却觉得,对于你来说,或者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因为这个时候的你,还满怀希望,还心有期待,还以为火车的尽头处,会有年少时曾经喜欢深爱过的那个人。可实际上呢,你在这头赴死,他在那头负约。阮阮,他,并没有来。这只是你一个人的爱情,只是你一个人的天长地久。
我不怪那个男人,你必然不愿意看到,他被这些爱你的人所唾弃。而在我心里,他也根本配不上你和你的爱情。只是阮阮,芳草茕茕,冷风凄凄,你一个人可会觉得寒冷,可会觉得孤单。等到来年,当你坟前的青草长高拔节时,也必然还会有一束满天星的花束陪伴着你。
我知道,时光辗转,你始终不被遗忘。阮阮,只有你的青春永不腐朽。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8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踏错。”
他是寒门出身,清冷孤僻的单薄少年。但我想,如果命运许他的是另一种成长,另一种环境,也许,造就的将会是别样的陈孝正。那个陈孝正不会是冷漠的,不会是坚持的,也不会毅然决然的离开郑薇前往美国。他会很好很好,可是,却不再是陈孝正了。很多时候,我们愿意活在想象里,是因为想象足够美好。而生活的缺失与残忍,不是谁都有勇气背负。
陈孝正说,微微,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人首先要爱自己,我没有办法一无所有的爱你。我相信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悲伤而真诚的,可是这有什么用处。青春里的爱情,只有那样热烈的一次,就会燃烧殆尽。他错过了那一次,从此后再也无法弥补回来。
人总是有些贪婪的,多年后归来的陈孝正,他拥有了他想要的社会地位,他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所谓利益,于是也想要挽回心底永远的遗憾。那一场爱情,我不能说在陈孝正心里就真的是浮萍点水,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也许,他当真是爱郑薇的,可是当他的爱情和庞大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这一切都显得太过轻渺,太过微不足道。索性的是,郑薇最后没有选择陈孝正。是,我觉得幸运,因为我从未喜欢过这个少年。人这一生能有多少孤勇执着?人这一生能有几次青春热血?人的情感能有多少热烈激昂?郑薇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意全部给了陈孝正,那一场青春里,她所有快乐,眼泪,欣喜,全部都是因为那个叫做陈孝正眉目清俊的少年,可他最终予她的是什么?
我们一直以为,有些东西是可以遗忘的,可实际上不是。对于陈孝正来说,爱,是他可以决绝放弃的,却从来都不是可以忘记的。当多年后的陈孝正对着另外一个女孩子请求,你能用家乡话叫我一声阿正么。也许就在那一刻,我终于还是原谅了那个离开郑薇的少年。
永失挚爱。这已是命运予他最大的惩罚。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9
青春,多么美好的词汇。可是它随着时间的流去,始终会离我而去。
——题记
青春,对于我来说似近似远,因为我在思想上还是如小学生般幼稚,在肉体上,我已步踏入青春。自从暑假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我已两眼朦胧,泪花闪烁,思想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我把这本书分为三部曲也称“成长三部曲”用这三部曲来诠释我对这本书的感想。
青春是努力。书中的郑微为了追上心中默默暗恋的林静,奋发向上地学习,可等她考上了林静上的大学,原本以为已经追上他了,没想到,林静已经出国了。距离越来越远了……在我们的青春里,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加油努力的行为是美好的,即使我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始终成就了自己。
青春是冲动。在郑微的大学岁月里,有着和陈孝正一段美好的感情。起初是争吵,到后来冲动的郑微不断地找陈孝正要讨理,到后来郑微不知不觉喜欢上了陈孝正。她不断向陈孝正示爱,孤傲的他,也被郑微打动。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郑微收获了她的美好,尽管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有时,做事情主动要比被动好,至少能收获得到。
青春是友谊。阮阮是郑微大学时期要好的朋友。在郑微弄丢了从小最依赖的林静时,却多了一个叫“阮阮”的好朋友。在那个夜晚,她们喝得烂醉,即使没有她们想要得到的,但她们收获了友谊。
青春易走,郑微在青春里蜕变。在成长中患得患失,最后才知道有些东西不会再回来。我们开始慢慢成长,虽然我们还没经历过太多的风雨,但在这本书中却领悟到了许多。我愿我的青春不腐朽,我会珍惜我的青春,即使时间如箭一般从我身边射过。
致你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的美好青春才刚开始!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10
或许是站在青春的路口,一切前行和过往仿佛都难以捉摸。
正如辛夷坞在《青春》中说的那样,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我们现在处于一生中最好的季节,会有晦朔交换,也会有苦辣甜酸,但是正因为这些复杂的环境和情感,才使得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郑微是痛苦的,因为她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但是却输给了使她崩塌的一厘米;但她也是幸福的,因为让她在昏沉的世间保存着最本质的真,然后让她遇见了相守一生的人。我觉得,辛夷坞对她笔下的两个男人没有喜恶之分,这两个人只不过是他心中存留的梦想,正如塞纳河的两岸,感性与理性,不温不火,泾渭分明。
郑微以为陈孝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但是她却被冻伤了心,寒彻了髓。直到她遇见了林静,虽不是最亮的,却是温圆润玉,足以相守。我们不都是这样么?在青春的拐角,桀骜不驯、横冲直撞,直至碰的遍体鳞伤,才肯歇下来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青丝伴侣,执手终生。
我们兜转着,寻觅着,饮着青春酿造的酒,只因为我们相信着未来的可能性。不想放弃,也不愿意放弃一切追求梦想的条件和缘由。正因为这样,我们将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牢牢镌刻在心里,等待着时光的打磨,直到它光芒黯淡,沉淀着青春之路,岁月之美。
青春是终将逝去的,它带来的一切欢乐、幸福和荣誉都会随之消弭,我们无法阻挡青春的脚步,也正由于不可逆转的时间,我们才能体会到了青春带来的无私和博大。这样来看,青春不曾腐朽。
我们都是浪人,都难以停下流浪的脚步。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间,只为等一个知音、一个携手同归的人。
青春不过是数载光阴,不过是白驹过隙,不过是匆匆一瞥,谁来过,谁又走了都是过眼云烟,而我们辗转蹉跎,燃烧着岁月,无非是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处不可磨灭的印记,宛若一枚勋章。
辛夷坞在写《青春》的`时候,把自己放在了郑微了位置,体会了郑微的爱恨情仇以及不同的生活轨迹。我们也是同样的,在青春的大潮里,谁都不愿意轻易服输,都在你追我赶的弄潮儿,交替地追赶中,我们却成了彼此的影子,被青春的浪花拍打着,沿袭着他人的脚步,绽放着别样的青春。
青春是场宿命之约,无法逃避也无法延期。我们看得见时针的旋转,日历的翻页,但却看不见自己生命年轮的增加,所以说,当我们真正意识到青春的到来时,我们其实已经和它错过了许久。
年轻是美好的,美好到记忆都会非常深刻,无论好坏。青春让我们学习成长,给予我们最好的平台释放,它的意义在于敢爱敢拼,而不是等到过往都面目全非时,仅余追忆陪伴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11
上个月二十六号是《致青春》的首映,因为是赵薇的处女座再加上片名也比较吸引人,我就跟室友约好去看了,影片结束后甚至连情节都记不得几个,唯一记得最清楚的是阮莞出车祸时我为她留下了惋惜的泪,后来网上关于这个话题吵得沸沸扬扬,有人说拍的很好,也有人说不尊重原著,改动太大,后来就决定把辛夷坞的原作再看一遍,看了后真的很有感触,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也许深度不够,但这确是我看这部小说得到的所有感触。
小说中的“玉面小飞龙”郑微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主,我特别喜欢她的性格,总觉得自己性格跟她有点像但又没她那么执着,我羡慕她先后遇到两个她爱的同时也爱她的男人,可能现实生活中的情节远比书本中的要平淡,要有许多的缺憾,影片中并没有提到何绿芽这个人,但小说中的这个人是我最爱的角色,这个角色特别生活化,何绿芽不像黎维娟那样可以为了钱抛弃自己心爱的人,当然这是黎维娟自己的选择,我们没资格谴责她,就像她说的人都要向前看一样。何绿芽是宿舍唯一一个跟大学谈的师哥修成正果的人,她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平平淡淡。提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把爱情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阮莞,她希望自己的青春永不腐朽,确实,因为她在生命最灿烂的时候为了爱而死,只有她的青春是永不腐朽的。还记得满天星的花语吗?还记得老张看到她腿受伤心疼的扬言说要做她人肉垫子的情景吗?甘愿当配角的爱,甘愿当配角的张开。
就像郑薇说的,青春是用来怀念的.,所以当三年后与陈孝正再次在同一公司工作时她可以不再像曾经那么冲动,那么不顾一切奔到她身边,这三年也让她有了很大的蜕变,她变得严谨,变得干练。人总会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陈孝正后来跟郑薇说愿意为了她放弃现在的一切,郑薇说不想让他有怨恨自己的机会。当年那个小飞龙也丢掉了自己最为自豪的勇气,在见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跟一个只见了六面的男人结婚,后却为了见不值得她爱的人最后一面而丢掉自己的性命之后,也在见了黎维娟跟一个五十岁的老男人结婚还做了两个孩子的继母之后,她意识到,婚姻跟爱情是无关的,她也需要安全感,而陈孝正是一个自己都没有安全感的人又怎么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最后,郑薇嫁给了林静,嫁给了能给她带来安全感的人,嫁给了因为某些原因而错过了七年的人,也嫁给了十八年前就扬言要嫁的林静。我想跟正处青春的我们说一句,想爱就爱,因为青春本就是用来挥霍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12
我自认为我读过的书不多,但也不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其一。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心里也和千千万万的读者一样,异常悲伤。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的书,虽然我连青春的殿堂都未曾步入过,但却有很大的感触,已经六年级了,青春很快就要来了,这是一件令我又高兴、又悲伤的事。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进入青春了,听说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但我有悲伤着即将来临的毕业,到那时将会有多少的泪水洒落?回忆小学的六年时光,我默默的感叹着时光的无情。还记得一年级时,老师每天都会说一句,“放学要小心哦!”二年级时,我们小小的手总在语文早读课时挥来挥去,写着每个生字的一笔一划;三年级时,初次接触英语;四年级时,开始会说“同学,你长得好漂亮,我们交个朋友吧!”也开始学会和好学生搭讪;五年级时,“这道应用题好难啊,我该怎么办……”一张张的试卷总让我们伤透脑筋;而六年级时,却总是不经意的望向操场上那些欢快的身影,这时才发现时光是个无法用括号括起来的单位。
六年,太短太短,我们总是跟不上时间的脚步。我突然不想长大,却发现那也只是幻想。《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多少人流下眼泪,我开始慢慢幻想着以后的样子,也许,我会满脸皱纹;也许,我会白发苍苍;也许,我会杵着拐杖吃力地行走,也许到那时我才后悔从未珍惜时间。
翻开抽屉里的照片,看这儿是的我可爱的容颜,重复翻着页页纸张,流逝的只是时间。我恍然,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又有谁,能没有遗憾的走过十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篇13
一口气读完了一部好书,看的得酣畅淋漓,热血沸腾。青春,多么美好的字眼,可惜它已不属于我。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喂,你的青春来了,好好珍惜,留下点美好的回忆。然后青春悄悄的来了,陪我走过那些岁月,若不是曾经照片上朝气蓬勃的我,我甚至不清楚它什么时候来过,然后就走了,悄悄的,如同它来时的安静。青春如何逝去的,或许在我们渐渐的习惯于领带,手表,西服革履的时候;或许在进入职场,被社会染的面目全非的时候;或许在背井离乡,一个人踏上梦想的旅程,为了未来孤军奋战的时候,到了今天,不再喜欢喧闹,不再浮夸,只需要一杯茶,一本书,就可以和孤独与寂寞抗争一天,可以称之为成熟,而这一切,不属于青春。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喜欢感慨自己老了,从弱冠到而立,本应该是最美好的年华,无奈,也是最迷茫的时期。这段时期,我们成长,成熟,太多的改变,太多的被改变,太多的无能无力,太多的无可奈何。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已经适应了社会,趋近了成熟,才发现,我们离自己的初衷和最初的美好渐行渐远,回头看,那道岸风景无限,太多的美好只能沦为回忆,我们从那儿出发,已经遥不可及。
从十年前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高中时代看的《此间的少年》,大学时代的《南理工风流往事》,今天再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每个阶段的身份不一样,思想也大不一样,或许十年后,二十年后,陪着孩子再看这些,我会一笑置之,只是现在,对于曾经的美好,蒙昧的情感,以及书中所写的生活无法释怀。多想再重走一次,但是不再厌烦初中老师拖堂,不再畏惧高考的那些年,多么索然无味。
思绪因某个人被打断,聊了一会QQ,发现我能做的太少太少,想把看过这部书的感慨告诉她,却终究没说出来,有些话,徒增伤悲。只是我接受不了,有一天,等我回到家时,天都变了。
一个转身离开有时候便是永远,那些故事是否只是传说我不知道,我固然成为不了传说或传奇,只是希望这个转身还能回来,离去的并不算远。
自评:写完这些已是凌晨两点,看着写过的东西,和当年的水平差距甚大,本来想简单的写点观后感,读后感,却越写越纠结,郁闷的心情跃然纸上,才发现无忧无虑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如今的我,如今的我们,忙碌,奔波,为工作,为家庭,很难静静的打一场球,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当有了时间静下来,却又慵懒如垂暮的老人,只想晒晒太阳,回忆快乐的时光。可是,就连太阳,也是不能晒的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