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有些方式则需要用心体会才可以感受到,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傅雷则是用信来表达对儿子的爱。
在这封信中傅雷这样写道,“相信儿子一切都很客观,冷静,对别人的批评并非意气用事”,这是父亲对儿子的了解。“一个有些成就的人,即使事实上不骄傲,也容易被人认为骄傲。在外千万谨慎,说话要保留。”这是父亲在教导儿子。乍一看,好像并没有什么,但是琢磨一下,父亲对儿子的了解让他百分百的给予儿子信任,这算是爱。父亲将自己领悟过的道理告诉了儿子,为的就是让儿子在自己面对外面的世界时可以避免犯错,这也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所以爱不能只看表面,它就藏在字里行间,只有细细体会才能感受到。
这让我想起了去贵州游学时的情景。在去之前,我的父母就再三叮嘱“到机场给我们打一个电话,到地方一次,到酒店一次”“这几天照顾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类似这样的话说了不下十遍,当时听着这一但打开就无法闭合的'话匣子,实属有些厌烦。在贵州的这几天里,绝对是我离父母最远的时候。每天中午或者晚上,我的父母总会给我打电话,问问我玩儿得怎样,告诉我,由于贵州总下雨,让我小心脚下,始终未间断。回到北京,下飞机后,是我爸爸开着车来接我回家,怕我晚上在飞机上没吃饱,为我买来了我爱吃的面包。
叮嘱虽然有些厌烦,电话虽然有些无聊,面包虽然有些普通,但细细回想,那时的语气和眼神,无不是对我的爱。所以说,在表达的过程中,爱会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请仔细体会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每个人都体验过父母的慈子与教诲,而这些正是生活中所通过不同方式体现出来的。而傅雷夫妇对傅聪的爱便体现在家信之上。
所有的家信一直都围绕爱、笑、人生和艺术来写。
爱,体现在当傅聪经受痛苦时,父亲会说:“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尘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入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孝,在于虽然傅聪在国外,却愿将他所有的事情分享给父母,并把关于自己钢琴进展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与父母分享自己比赛时的紧张,受到波兰人民、音乐家们喜爱时的激动和欢喜。虽然回信会常常慢些,但他内心却一直敬、爱、孝着自己的父母。
人生和艺术在于傅雷话语之中。“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须是有创造性的演奏家……
为了指导儿子把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傅雷不知写了多少封信,用了多少纸、墨。
问我为什么喜欢《傅雷家书》?原因无非这是这本家书不让我读到了父爱、母爱。傅雷在教育傅聪的同时也一并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了如何处事,感悟了许多人生中蕴藏的哲理,令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暑假是阅读的好时期,想想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手中捧着一本·经典·,茶几上放着一杯饮料,自己则选择最舒服的姿势。这样看书何止,是享受啊!这么好的时光别浪费了,
这个假期我看了三本书,不过受益匪浅的还是《傅雷家书》
家书,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吧,手机,电脑等早已取代了家书,即使你和你的家人远隔千里,远用手机互联网就可以在身边,但也正因为如此,家书就显得特别珍贵。
一封封黄页纸的家书最容易勾起人们的回忆,更能体会亲人的情感。
杜甫不是曾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它是家人的.定心剂,放心药。它是游子在外奋斗的动力,更是支持他的坚强后盾,它甚至在人孤立无援是是那无形的力量。
有了那么多的期待,细细频度《傅雷家书》,特别给人心动的感觉。傅雷一位翻译家,他认为儿子的道路跟他是那样相似,所以他利用了自己年轻是积累的丰富阅历,所接触的人情世故一一交给了儿子,使他的人生道路更加通畅。
排除他的身份,他也是一位严厉,有时也感性的父亲。不过他不避讳自己的情感,他与孩子之间不仅仅是父子,而是兄弟,所以那种架子是完全没有的,在他写给孩子的书信中,除了他对儿子的祝福,对他的建议,还有他明白的写出了自己对儿子的那种思念,显得非常感性,这位父亲给我带来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等到几年后在此翻开这本书时,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吧,因为它常读常新。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家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与情操。《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狂热的追求艺术,从而放弃生活。而更智慧的傅雷,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平衡,他既保持了对艺术的尊重,又精巧设置了物质与生活的关系,从而避免了物质对自己和对艺术的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傅聪是幸福的,他有良好的天赋,能够轻易做到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他有自由的.时代背景,能够专注于艺术本身的学习与深化,脱离艺术之外理论与成绩的干扰。最重要的,他有一个志趣相同、无微不至的父亲。来自父亲傅雷的疏导是渊博的,傅雷用毕生的知识与艺术修养,以及丰富的经验理论引导傅聪走上一条艺术之路。他用长远的目光预测到傅聪在理想道路上的重重阻碍,并给予自己的建议,不厌其烦的劝告。
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心。傅雷式的教育是平等的,他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将儿子视为朋友,不用父母地位加以胁迫,而是以爱和真诚去传递自己的声音。他时常说:“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对你的爱。”他还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读完三国,我们又开始读另外一本书《傅雷家书》。
因为对三国实在不感兴趣,老师提到读《傅雷家书》时心里直发怵。可真的读起来,却感觉爱上了这本书,可能是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读起来也更有共鸣吧。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有道理,比如“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记得一次妈妈已经给了我提醒,我仍坚持自我,不肯听妈妈的意见,可之后的事却让我明白妈妈是正确的。再比如“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书中更多的句子则是对孩子的关心,关注他饮食起居的全部细节;在孩子不顺时给予安慰,鼓励;担心他的行为举止不合礼貌,一遍遍耐心的叮嘱。这之中我也体会到了傅雷对孩子的爱。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爱孩子的,我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夏天从学校回家,一路上很热,到了家最想干的可能就是喝一杯冰镇的饮料。可饮料喝多了毕竟不好,于是家里的冰箱中长期放着“爸爸牌”的'冰镇绿豆汤,乌梅汤之类的。有时,我也十分羡慕书中父母对孩子的鼓励。
从这本中,我好像看到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更理解了家长的苦心。这本书反应了我们的生活。像书中说的“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人生就是这样起起落落,不经历一些磨难,又怎么能进步。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这周周末,我读了一本好书《傅雷家书》,读后收获颇多。
其中一段文字令我记忆深刻,回味无穷:“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场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式、手段,还是有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这段文字虽朴实但饱含着真情实感,饱含着傅雷对儿子的殷切的期盼。从“讲话的方式”可以看出,傅雷的细致以及对儿子教育之严格。在傅雷的眼中,做人一直是放在首位的。他教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可以说,傅雷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典范,是天下父母仿效的榜样。
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只要求学习成绩。我们家附近住着一个小姐姐,她的父母是高中教师,对她的学业水平要求格外严格。每次放假,她就像一直被束缚在笼中的小鸟,不能出家门,不但要完成家作,还要完成父母给她的额外作业。
在他们家中,学习是首要任务。虽然小姐姐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也许是因为这样,她也变成了一个骄傲自满、轻视他人的人。
学会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傅雷对儿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育,不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也让我们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他们的爱,用金钱无法买来,却如金子般宝贵。但是最优秀的父母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最深情的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