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很具有年代感的文学巨作,时间跨过文革后期到改革开发初期。曾在高中时,粗浅的看了一遍,记忆不是很深,也曾经看过几集电视剧,直到参加了青年读书班才阅读了全集。
小说中对于上世纪农村生活的描述,可能青年人都不理解或是不相信,因为当代年轻人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很难想象到当年的生活状况。虽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村生活的不容易,但是并没有亲身感受那样的艰苦。
现在已无法细数当时生活的种种,但我记忆犹新的是小学每天放学都会做一件事,用当时农村的话叫“烧二遍锅”,就是用农村大锅煮“苞米碴子”。到现在,我还是对小时候吃过的很多种粗粮有种排斥感。
小说中描述少平上学时的情节,通过每天吃饭,显现出了少平的一丝自卑。其实,每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多少都会存在一些自卑心理。无论物质条件、自身素质还是在学习上,或多或少会与城里孩子做一些比较。路遥先生用很现实的例子写出了少平的自卑,但他的自卑中充满了倔强和不屈。
其实,不论电视剧还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安。少安对爱情的追求与放弃,对于人生理想的执着与坚持,深深感动了我。少安的爱情观是很现实的,他深爱着润叶(也是让我深深喜欢上的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当少安理解到自己与润叶的距离后,他深深压抑着自己的那份爱,不想让自己拖累润叶,为了他认为的润叶的幸福而离开了润叶,更是置对润叶的伤害而不理。爱情是美好的,可少安的心里,更多的是让家里的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不能只图自己高兴。对于爱情,他选择了放弃。可以说润叶后来生活的坎坷和少安的放弃不无关系。
喜欢这部小说,很大原因是喜欢少安这个角色,他的顽强、他的担当、他的强大生命力激励了我。我从少安身上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勇于改变现实生活的韧劲和执着。我更看到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普通百姓不屈不挠和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
读这篇小说时,经常想起小时候奶奶对我说过的话:眼是懒蛋,手是好汉。不要总想着结果,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打拼。长大后更加明白坚持的重要性。坚持难能可贵,它可以是在某一个岗位上的坚守,可以是对一件事、一项工作的努力完成。做人做事,都要怀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坚持初心本性的毅力,还要有慎始如终的意识。工作不难,难在我们有一颗坚持的心,有一股坚韧的劲。
平凡的点滴浇灌了生活的幸福美好,生而平凡却坚持着自己的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2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漠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题记
平凡,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本质。
轻轻捧起一抔黄沙,挥手撒向天际,顷刻之间沙土弥漫着这1望无涯的黄土高原,笼罩着那个贫瘠却又不失梦想的时期,犹如1阵狂风刮来,让奋进的人们神经绷紧,牢牢屏住呼吸,心中却照旧歌唱着属于自己的歌……
也许历史的轮回从未遗漏每个激进的年代,哪怕这个年代它充斥着贫困、无奈、和恐惧,哪怕这个年代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灭亡,可在逆境中人性的自卑与脆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相反地我们利用另外一种眼光去欣赏它。那种克服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卑里的坚强让我们畏敬,由于那是一种至高无尚的精神、是一种唯一这片漫漫无际的黄土高坡才能哺养出来的灵魂。
平凡的牢笼,禁锢不了人的信心与坚持。孙少安的一生所经历的太多,他每天在人生的低潮高潮里来来回回,命运里相继而来的却是无情的打击,在那末贫困的生活里,一次又一次的冲垮了少年坚固的脊背,但他却不曾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中迷失自我。少平对前程的不懈奋斗也是那代人的闪光点,是留给后代珍贵的财富,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和不管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孙少安用他犹如洪水1般却又不失平静的一生书写了一个伟大的真谛:除非你放弃,否则你就不会被打垮。
在文化属性中透视社会有3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亦或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则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能够被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平凡的世界里,生长在黄土高坡上的他们,饱经那个时期的迷惘、失望、无奈,却照旧有着一个个不平凡的灵魂,因此保持生命的平凡,找到生而为人的本质,未尝不属于强势文化的范畴呢?
"抬头望,桃花仍然红,柳丝照旧绿;低头看,青草又发芽,水流还向东。可是,景似去年景,心如冰火再不同!"人生有太多的记忆,我们没法释怀,这是上苍在创造人的时候给予我们的1份特别的礼物。就像那个时期留下的黄土高原触目惊心的贫困和在贫困的日子里生生不息的人们……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3
这本书用了5天的时间看完,其实刚看完的时候感触并没有多大,我似乎没有感受出什么特别的感觉,知道和朋友做分享的时候,我才读懂了我看不到的那部分,读书和阅历有着太大的关系。突然让我想起《活着》那本书。在微博看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有的说的很到位,有的仅仅是停留在表层。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一样的生活在一片充斥着压力也却依旧充满斗志的世界里,我们都要面对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这些所谓的不平凡就是一个一个坎,有的助你一臂之力,有的推你后退。没有谁的一生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曾经听奶奶爷爷讲起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战争,经历过饥荒,经历过贫。我问奶奶“你后悔嫁给爷爷吗?没让你享福?”奶奶说“我们那个年代太正常了,每个人都这样,没啥后悔的,现在条件好了,给我买各种吃的,只是我糖尿病,很多吃不了”。小的时候,奶奶总是教育我“胜不骄败不馁”,只是过了二十多年似乎才真的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不管 我们面对怎么样的环境,怎么样的人,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态度和心境。人的一生那么长,放眼望去你有那么多可以实现的目标。你工作考试不如意,被老师领导训斥,你会觉得“我怎么这么倒霉”?你失恋痛苦的时候,会觉得命运对你为什么不公平?你拿着体检报告医生告诉你不合格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人生就这么完了?我们都很平凡,吃着五谷杂粮长大,经历世事,波峰波谷的生活在经常不过了,只是生活这位老爷爷在告诉你“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用最初的决心去重新开始,再告诉你,姑娘擦亮眼睛你很好不用整日以泪洗面,小伙子呀,不能熬夜不吃饭了,身体给你报警了,好好照顾自己。’”
我们总是太过于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经历了不幸就再也遇不到好事,常常陷入死循环,一个人不会一直幸运,但也不会一—直倒霉,就是两者相互交替才编制了“平凡的世界”,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人只要活着,健康的活着比什么都强,尤其是在这多灾多难的20xx年,好好的活着。然后,去用实际行动绘出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你。——咸蛋超人有春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4
早就听说《平凡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一直没有时间拜读,就着这几天工作比较清闲的时间读了一遍,给了我非常震撼的印象,看的我热情澎湃。
《平凡的世界》在我看来描写的是一部血泪奋斗史,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勤勤恳恳的努力着。
故事的主人公,孙家的两个孩子,孙少安和孙少平,为了家庭,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在xx前后至改革开放这段新中国成立后最为动荡的年代,坚守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少安是典型的善良的农民的代表,创业失败后仍然不拒绝当初嘲讽他的乡民的求助,我很喜欢他也很崇拜他。但是对于同样出身农村的我,或许我在家同样有个xx照顾,同时自己刚刚工作,对少平的遭遇以及他的奋斗史同样的拜服,如果说对少安更多的是崇拜、是欣赏,那么我对少平更多的是视他为我的榜样我的将来,当然不是模仿他去当揽工汉,而是要模仿他的精神他的劲头,要向少平学习,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不能忘了学习,不能让自己堕落。
少平从书生一下转换为城市的揽工汉的时候,由于身单力薄,根本无法胜任艰苦的小工生活,但是他咬碎钢牙硬是超额完成了小工应该做的工作,对每一个包工头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同样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我,初次来到工作岗位上,我也必须要向少平学习,发挥自己的意志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少平在当揽工汉的时候,脊背血肉模糊的时候,仍然要创造条件看书;在当煤矿工人,从矿井上来的时候仍然要看书;书籍花费了我们可爱的少平很多时间,耽误他很多休息,但是就是书籍让少平和一般的农村人,与一般的揽工汉,与他的煤矿工友有了质的不同,故事的结局并没有描写少平未来的生活,但是我相信,少平想要的事情都能做到!我想这是少平的奋斗精神给我的信心,或许也是书籍,也是他强烈的求知欲让我相信他有这个能力。
参照少平,我的生活条件比他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学习资源也是丰富异常,工作环境也是舒服于少平不知凡几。
我想我更没有理由不学习了,我也要学习!!!我也要奋斗!!!!向往自己有一天,一转身发现自己身上也具备了少平所拥有的一些东西。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5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宅在家中,拜读了路遥先生的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前看过电视剧,现在看书又给了我不一样的震撼。
当我捧起它打开第一页时,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吸引住了:“细朦朦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陶醉在这些美景的描写中,我渐渐进入了故事。书中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普通的人所演绎的平凡的故事。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孙家两兄弟孙少安和孙少平,他们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我们:苦难与挫折是可以克服的,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行!”
哥哥孙少安,性情朴实忠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脑袋灵活,勇于进取,在经历扩大社员自留地、尝试承包责任制、扩大砖场被骗等重重磨难后,他凭着自己的毅力硬生生地闯了过来,最后终于走向了成功。弟弟孙少平在上学时就受尽苦难,但他视野开阔,不甘于待在农村,最终在煤炭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这对兄弟都有一颗善良、进取的心。虽然出自贫寒的家庭,但正是这贫寒造就了他们的坚强,人们常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练,才能取得成就。
书中的两个悲情之处就是贺秀莲和田晓霞的去世,让我潸然泪下,她们是多么的善良、多么的真诚、对爱情多么的执着,然而生活并不是完美的,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是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人生也就是因为充满荆棘与坎坷才变得精彩。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奋斗的真正含义,奋斗不仅要能吃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执着,是不懈的坚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要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挑战,努力进取,创造出不平凡,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