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有趣的活动策划(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1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光透过物体后的变化现象探索兴趣。
2.通过操作,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二、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糖纸、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及各种玩具;记录图表、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出示各色的布、纸,请小朋友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请小朋友用自己身边的的布纸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3.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实验结论。
4.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图表上。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请小朋友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2.请小朋友用自己身边的的玩具小实验,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
3.请小朋友交流自己的实验结论。
4.幼儿再次实验,并在记录图表上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2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3
中班音乐活动:有趣的音符
活动目标:
1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能根据音符的符号拍出节奏,并创作节奏。
3复习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活动准备:
教学卡片(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
小狗卡片若干个,小音符每人一份,纸,胶水,小星星若干个,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小嘴巴不说话。”(边听音乐,边跳边拍手)
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据音符拍出节奏。
(出示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是谁吗?对了它们是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它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我们看看带来了谁?(出示小狗)这只黄色的小狗它喜欢叫一声,看看还有谁?这只红色的小狗喜欢叫两声。还有一个小狗来了,这只蓝色的小狗不喜欢叫的,所以它不出声。好。我们拍着手一起来学一下小狗叫。先在小朋友来看一下老师把小狗换一下位置,先在多了什么呀?好,我们来拍一下。黄色的小狗带来了它的好朋友音符宝宝(出示四分音符)这个黄色的音符宝宝和黄色的小狗一样,喜欢出一声(师拍一下手)它的名字叫做四分音符;红色的小狗也带来了它的好朋友,红色的音符宝宝,它和红色小狗一样喜欢出两声,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蓝色的小狗也一样带来了好朋友蓝色的音符宝宝,这个蓝色的音符宝宝也和蓝色小狗一样不喜欢出声,它的名字叫休止符;这些音符宝宝都能拍出好听的节奏,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拍一拍。
节奏:
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拍得好,愿意出来表演一下(请若干幼儿出来拍节奏,给于表扬)
(出示所有符号)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要带着音符宝宝回家了,我们来跟它们说再见(高音妈妈再见,低音爸爸再见,二分音符宝宝再见,四分音符宝宝再见,休止符宝宝再见。
3游戏:摘星星
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那老师要请坐得好不说话的小朋友来玩摘星星的游戏,看看小星星背后藏了些什么?
(师先示范游戏玩法,再请幼儿进行游戏)游戏玩法:听音乐《闪烁的小星星》做动作,到音乐结束时,伸手摘星星,读出星星背后音符的名字和知道它的节奏。
4操作:好听的节奏
请幼儿把自己桌面上的小音符粘在白纸上组成一个节奏,然后拍出自己所创作的节奏
5小结,结束活动。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4
活动背景:
大班孩子对周围一切的新奇,新鲜的事物都特别的感兴趣,一位旅游归来的小朋友把在旅游途中拍到的一些奇特建筑物的照片带来与大家分享,这些造型各异,奇特有趣的房子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观察各种不同的建筑,在已获取的相关经验上发挥想像进行创作。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简单了解房子的基本构造,并学会创造性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房子。
2、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能大胆的想像创作。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幻灯片、电脑。
学具: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橡皮泥、积木、剪刀、浆糊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过的房子,找出房子的构造的共同点。(玩一个简单的房子拼图游戏)1.生活经验讲述,说出房子简单的构造导语:小朋友们好,王老师看到你们觉得特别高兴,开心,你们开心吗?,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特别温暖、幸福的家,都住在漂亮、舒适的房子里,生活得非常幸福!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小动物们都有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房子。小朋友们,除了你们居住的房子以外,你们在生活中,在电视里,书本里,还见过哪些奇特、有趣的房子呢?(幼儿回答)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们见过的所有的房子都有些什么呢?2.欣赏课件,进一步了解房子的构造师:王老师请小朋友欣赏的房子只是众多房子中最普通的一种,我的好朋友去世界旅游时,拍下了一些特别奇特有趣的房子,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二、观看幻灯片,欣赏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构造的房子。(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1.观看幻灯片2.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房子?这些房子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欣赏时,师问:这座房子有趣吗,特别吗?你觉得哪个地方特别?(幼儿观察回答,房屋的房顶、门、窗的形状各具特色。)3.欣赏梦中的房子(儿童作品)(课件出示一些大胆想象,造型独特美观的房子。)三、讲述故事,引出课题——给小动物设计有趣的房子1、教师讲故事,激发幼儿设计房子的欲望故事:动物园要来很多的动物客人,可是动物园太小,住不下,需要给动物们建房子,该建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你们能帮它们出个好主意吗?(幼儿讨论回答)2.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房子提问:1、你喜欢什么动物?2、你想帮助它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幼儿发挥想象)各种线条或者用大面积色块装饰房子。用橡皮泥(搓、捏、团、切)做房子、剪贴,搭建房子。
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把心中最漂亮、最有趣的房子设计出来吧!
五、幼儿作品展示,讲评(造型、线条、色彩)活动反思:
1、孩子们通过欣赏一些奇特、形状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了解了这些建筑的作用、功能。感受到了这些建筑在形状、色彩、构成上带来的美。给孩子们以灵感,在已有的经验上发挥了想像,大胆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积极,主动,自由发挥,并能够在创作中相互合作,协调。即体现了幼儿美术教学中应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和创造的快乐的教育理念,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在这次活动中,因为孩子获取的经验有限,虽然看到了许多的各种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5
一、 活动主题:
《足迹》
二、 活动背景
1、活动背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7年过去了,xx软件学院走过了7年的历程在本月迎来了7周年校庆。我们共同播种春天的希望,拥抱盛夏的热情,收获秋天的硕果,感受严冬的凛冽。今天,我们更要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2、基本活动简介:
通过迎校庆《足迹》的交流会,以宣传的途径向全校师生宣传我们讲座主题和意义。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明确目标,找到方向,规划我们的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
3、活动对象:xx级软件技术(2)班全体同学。
4、活动时间:20xx年3月3日(初定)。
5、活动地点:教学楼E22(初定)。
6、组织部门:xx级软件技术2班团支部。
三、 活动目的
通过交流会,回忆我院7年来的发展历程,让同学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院,增强同学们对学院的情谊;同时也认识自己,明确目标,更好的规划我们的大学生活乃至我们今后的人生。我们通过《足迹》的交流会,以宣传的途径向全校师生宣传我们交流会主题和意义。它将记下我们与学院的不解情缘,记下我们的成长奋斗的足迹,为我们的人生留下一个魂牵梦绕、弥足珍贵的回忆。进而继承我校的优良传统,发扬我校的办学精神。
四、 活动准备:
1、在班内深入宣传主题团日活动
2、制定交流会流程。
3、拍照,采集足迹照片。
4、制作MV,PPT展示。
5、邀请嘉宾、评委。
6、确定活动地点、时间。
7、由班级宣传委员宣传此次大会,向全体同学介绍大会的目的、意义以及照片的采集和宣传稿的编写。
五、活动过程:
1、向学校申请教室及桌椅
2、在各个宿舍楼下贴宣传稿及广播宣传
3、在教学楼E22举行交流会。
4、大会安排:
1) 14:15 xx级软件技术(2)班全体同学入场
2) 14:25 老师辅导员、嘉宾、团支部干事入座
3) 14:3 主持人开场,介绍嘉宾、评委,宣读交流会流程并宣布大会开始
4) 播放MV,PPT展示。
5) 嘉宾交流。
6) 16: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7) 欢送嘉宾、评委,全体同学退场;
8) 全体班委整理教室。
六、人员分配:
1、总策划:xx软件技术(2)班 杨xx
2、组织策划:xx软件技术(2)班 陈xx
3、主持:xx软件技术(2)班 刘xx
4、拍照:2人
七、 注意事项
1、参见交流会的同学着装整洁、得体。
2、交流会开始后不得随意走动,不得中途退场。
3、交流会开始后不得喧哗,将手机调静音或关闭,保持现场安静。
4、班委注意处理突发事件。
5、要做好意外事件影响活动处理,活动也将延期举行。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6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一整段藕,放在自然角里,它那特殊的造型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但是孩子的兴趣似乎都是在藕的表面,对藕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秘密还是知之甚少的。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家乡的藕》,并从各个领域设计了一系列关于藕的活动,比如有水墨画“美丽的荷花”,印章画“藕片印花”,科学活动“藕怎么成长”等。本设计主要从藕中的孔这一细节进行探索和认识活动。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
[课时建议] 1课时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数数、玩玩中感知藕的一些基本特征,体验藕中有孔这一有趣的现象。
2.乐于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
3.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藕的有趣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段鲜藕、藕的图片一张;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带、电线人手一份;焐熟藕、炒藕丝、嫩藕丝每组各一盆。
[活动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出示一节藕)
1.今天我们带来了什么?(藕)
2.请小朋友看看、摸摸、闻闻、藕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还有气味等方面来说。)
(1)白白的,长长的,象小朋友的手臂。
(2)摸上去滑滑的,象一根小棍子。
(3)闻着感觉有点臭。
小结: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象一根小棍子,也象小朋友的小手臂。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这一现象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请阿姨和老师帮忙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当老师和阿姨把藕一段段切开来时,一阵阵的清香溢满了整个教室,教师急忙抓住这个契机,再请小朋友仔细闻一闻,现在的藕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一阵阵:好香啊!……终于还了藕的“清香”之身!)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
2.数数藕有几个孔
(1)藕里的孔排成了什么形状的队伍呢?象什么? (排成了一个圆形,象一朵花。)
(2)你藕里面的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在这个环节中,看得仔细的孩子会发现:藕里除了有排成圆形的,象花瓣一样的孔以外,边上还有很多不规则的,象很多小气泡一样的小孔,这对问题“数数藕中有几个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为了能排除这些小气泡的干扰,于是我设计了请小朋友数数藕中有几片花瓣这个问题,使得每个幼儿都能非常形象地知道,哪些孔是要数的,哪些孔是不需要数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的方法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小结:藕切开来里面有长长的细细的丝,里面有孔,这些孔排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这些花瓣有大有小,每个藕都有9个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师:这些小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1.介绍材料(玻璃丝线、电线、吸管、水)
2.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藕的孔是通的呢?(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在操作前就能理解什么是通,什么是不通,以便在操作是能针对这一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具,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你选的是什么材料,证明是通的了吗? (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小结:不管你的藕是粗是细,是短是长,是老是嫩,我们都能用各种材料证明,藕中的每一个孔都是通的。
四、介绍藕的出处和功效。
师:你吃过藕吗?你吃过的藕是怎样的呢? (幼儿根据经验介绍。) 那吃藕有什么好处呢?
五、品尝。
品尝用不同烹饪方法制作的藕的味道。
在这环节中,认识藕的外形特征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请幼儿闻一闻藕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藕是臭的,这和原计划中藕是清香的有很大的.出入于是我又进一步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会有点臭呢?为什么藕的身上会有淤泥呢?在这个环节中,很自然地引导出平时美味的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
在数的过程中,由于藕中的孔数排成圆形的,这是一个难点所在,所以在第一次数数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7个、8个、9个等。在请幼儿讲述经验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是少数了,有的幼儿是把一个孔数了两遍。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不多不少的把这些花瓣数出来呢? 在多次尝试以后,孩子们探索到了很多方法:如,可以先按住其中一个孔再数,也可以在一个孔的边上做个记号,也可以从小孔开始数,从大孔开始数,还可以从边上有个小黑点的地方开始数。当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以后,孩子们得出结论:藕不管大小、粗细,中间都有9个孔。
教师选择这四种材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的软硬程度不一样,在穿过藕的孔时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需要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认真选择。
生的藕可以清热解渴.’还能止血化痰;藕煮熟以后可以补血养胃,还有止泻的功能。
[活动延伸]和个别种植藕的家长取得联系,带孩子们到藕池观看藕的出泥过程,同时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
[活动反思]
1.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的主题——“藕”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很多孩子的家门前都有荷花池,但是孩子们平时关注的也许只有那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荷花,对埋在淤泥里的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上。通过今天的实践探究,让孩子认识藕,并借此推展到其他活动。本次活动的关键在于提炼了有利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提高的内容。
2.把感知数量巧妙地融入活动中大纲要求中班幼儿目测数群,但幼儿在目测数量较多的、排成圆形的物体时,容易受排列形式的影响,不能正确感知物体数量。所以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数到8个孔,而有的小朋友会数到1O个呢?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数数量时每样东西只能数一遍,不能多数也不能漏掉——要记住自己是从哪一个开始数的,在第一个开始数的地方做个记号,一直数到它前面的一个,以此来突破难点。通过数藕中间的孔,孩子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学会了怎样数排成圆形的物体的数量。先前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本次活动培养了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幼儿的教育应遵循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孩子确立科学的自我,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比如,本次活动就有一个环节,就是请幼儿闻一闻藕是什么味道。按照活动设计上的安排,幼儿闻出来的藕气味应该是清香的,但是当天才从荷塘里挖出来藕有一股淤泥的气味,所以当孩子们发现藕是“臭”的时候,教师没有因为幼儿的发现违背了原计划而显得束手无策或反复让幼儿闻以达到教学目标,而是灵机一动,接着反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好像有一股臭臭的味道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出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话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非常重视的。
4.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原则本次活动有一个环节是探索藕中间的那么多孔到底是不是空的,教师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和材料的不同材质为幼儿准备了多种操作材料,有比较坚硬但有较强可塑性的电线、有较柔软但不会分叉的玻璃丝带、有空心但外表直直的吸管、也有随意变化的水。在操作过程中,幼儿选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每一种材料的尝试都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惊喜。本次操作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