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房子》有感

短文网

2025-08-15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草房子》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草房子》有感 篇1

寒假,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它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是秃鹤的故事一直牵动着我的心。

为什么陆鹤会被称为“秃鹤”。因为他是一个秃子,秃鹤很在意他那没有一丝疤痕的秃头,他的爸爸想了很多治秃头的方法,听说用生姜在头上擦七七四十九天就能长出头发来,结果还是没用。这个秃头成了同学们的笑柄,连分组的时候也没有人要和他在同一组。走在大街上,他的秃头被别人冷嘲热讽。这些事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心,因此他的许多行为令人不喜欢。

但是,当我看到了会操这一段,我理解了他。他做的操非常好,因为他是秃子,所以老师没有安排他上会操,可他非要上会操,老师没办法,只好让他参加,不过秃鹤必须要带一定帽子。但是在会操的`关键时刻他却把帽子从头上摘下来让他的秃头闪闪发光,这时会操场下一片混乱,我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也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也要和别人一样。更让我想到的是,一次学校有一个节目,需要个秃子来演大坏蛋,大家都在为这件事发愁,正在这时秃鹤毅然承担起这个角色,而且把这个角色演得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秃鹤真了不起啊,他用大家嘲笑的缺点为学校争来荣誉。这种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已经不那么在意自己的外表了,已经走出了心理阴影。在我心中,秃鹤就是一个战胜自我的勇者,是一个英俊少年。

读《草房子》有感 篇2

最近我在看一部以真、善、美为主题的书《草房子》。书中的故事纯真、有趣,扣人心弦。尤其读到细马那个章节的时候,真的让我很感动。这段故事讲的是一个叫细马的江南小男孩搬迁到油麻地新家后的成长故事。由于语言不通学习不好又爱打架等原因,刚开始细马是被大家看不起的,可是最后他却在困难的洗礼下成长为被大家尊重的小男子汉的故事。

不读书的细马在一次放羊的时候因为贪玩闯祸了,后妈批评他,说他是会吃饭不会干活的饭桶,细马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被激怒了的他象一个机器人一样的不知疲倦的不吃饭就参与了农活劳动,怎么累都不肯停下来,只希望能改变自己在后妈心目中的印象。这件事情让我很感动,原来饭桶在哪里都是被嫌弃的,细马不想做饭桶,他很要强,很好胜,有很强的自尊心,一个有自尊的人才能自爱和爱人。果然,后来的细马终于也得到了后妈后爸对他的关怀爱护,终于也喜欢上了这个新家庭。最终他放弃了逃开这个家的`计划,决定好好的留下来,在油麻地生根发芽,报答新妈妈新爸爸对他的爱。

故事中另外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是细马的新妈妈邱二妈,至始至终保持的精致女人的发型,哪怕在精神失常离家出走很多天终于被找回来的时候,也还坚强的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高贵气质。实在是让我觉得汗颜,我妈妈总是说我不爱梳头不爱扎辫子不喜欢打扮,甚至有的时候他们很过分的笑话我将来会不会嫁不出去之类的鬼话,真的很气人啊。

不过对比起细马的新妈妈来,我确实做的太差,将来我会关心自己的打扮,希望能成为一个明媚的女子,以优雅的气质去学习成长。

读《草房子》有感 篇3

原来秃鹤是应该叫陆鹤的,之所以他叫“秃鹤”是因为从一年级他就是一个光头,作者在描写他的外貌的时候,开篇就介绍了他的光头,在这一个样子,作者描写得很细致,开头将小时候的秃头和三年级以后对比。但很快就显示出他的不满,别人总是想去摸一摸他的秃头,他变得在意起来他的秃头。到他和丁四的时候,虽然那块肉对秃鹤诱惑很大,但他宁可不要肉,也不让摸头,说明他对秃头的态度表明出来了。直到因为秃头不想去上学。看到这里,我觉得他已经很生气了,不想让别人去谈论它、碰它。他爸给他买了一顶帽子,可桑桑觉得秃鹤抢了他的'风头,他们几个把他的帽子挂到旗杆上。他真的生气了。

以后,我感觉秃鹤肯定对大家不满了,因为同学与同学之间是非常要面子的,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出丑。果然会演时他故意摘掉帽子,让大家笑,导致整个队伍歪七扭八。他报复了同学们,以他特有的方式方法。

他倒是解气了,可同学们对他很冷淡,直到《屠桥》这出戏演的时候,他才让同学们对他变回了以前的态度。

人生中不可能没有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文中的秃鹤,先是受了大家的冷漠,演了《屠桥》之后,才让同学们变回了以前的态度。作者在写的时候不可能一个人只有挫折,没有成功,也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挫折。就像杜小康,以前是油麻地最富足的一家,到后来还是破产了,但杜小康自己在学校门口摆小摊,想要赚钱,为自己的后来做打算,赢得了桑乔对他的称赞。还有细马,之前大水淹了家,他不还是自己一点一点积累,让家境慢慢变好的吗?人生不都是经历一些磨难,才成长起来吗?

所以,人生中必定会经历各种风雨,让我们坦然的面对挫折,努力做好自己就行了!

读《草房子》有感 篇4

说起曹文轩的《草房子》,大家第一想到的大概就是一个淘气的桑桑,而我不那么认为。

这本书描述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在油麻地一片草房子里的孩子们的故事。主人公桑桑是校长的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油麻地小学度过了“不平凡”的`六年。他总是有很多鬼点子,虽然不乏一些淘气的把戏,但也时常能用他的奇思妙想帮助到别人。他是被过继来的江南孩子细马唯一的朋友,因为细马奇怪的外乡口音没有办法在油麻地念书和交朋友。

我觉得,桑桑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而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着他成长的,是他那纯洁且充满童趣和想法的心。从一入学遇到的同学秃鹤,到最后离别他心爱的草房子,六年的经历,真让他受益匪浅。一开始以摸摸同学的秃头为乐,到后来去跟学生开始有点惧怕、校长拿她没办法的秦大奶奶作伴,再后来体验到大人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感觉到了人与人永别的痛苦,最后迎来了他也许一生最不舍得的离别——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告别他的朋友们……这一幕幕,都是他成长的足迹。而每一次成长,又是离成熟更近了一步,离稚气未脱更远了一步。或许,等我们长大以后,会体会到作者在扉页写的那句话,“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读《草房子》有感 篇5

《草房子》是一部讲究品味的少年长篇小说,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品味这本书。

《草房子.》写了主人公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这一连串看似平凡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桑桑,杜小康,纸月,秃鹤,细马……

杜小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家本来是油麻地首富,可后来因为父亲做败了生意,他们家由盛变衰。杜小康因此而被停学。对于杜小康这个爱读书的 孩子,不能读书是件多么悲惨的事啊!后来,他父亲狠下心带他去放鸭。可后来鸭吃了别人的鱼苗,被扣了,他们家就真的变成了空壳。他父亲是那样的悲伤,杜小康的心情也一样,可他没有父亲那样绝望。他向桑桑讲述了自己要在学校摆摊的计划,不顾自己的面子,担负起家的责任,早日挣足钱回到课堂。杜小康是多么坚强啊!小小年纪就已经这么成熟了,而我呢?还在跟父母讨吃的、玩的,时不时闯出什么祸来……

说到桑桑,他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知道杜小康没有摆摊的本钱,便卖了自己心爱的.鸽子,换来20元交给了他。他是多么热心啊!他还是个仗义的孩子。纸月经常被刘一水欺负,桑桑不顾刘一水比自己高大的多,硬是把他推下水去……若换成我,一定逃之夭夭了。

这本书教给了我许多道理,也看到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的当今世界中最感人的人间真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