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弟子规》读书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书有感 篇1
最近读了老师发的《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它的意思,《 弟子规 》 读后感。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读后感《《 弟子规 》 读后感》。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的!
《弟子规》读书有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弟子规》是清朝的`李毓秀所写。我读了这本书,不但体会很深,而且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还懂得了学习要有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其中,有一则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则的意思是:读书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都要切切实实地做到。这则有一个故事叫《落李不动》,故事是讲杨愔小时候特别爱读书,而且学习十分专注。有一次,杨愔坐在一颗李子树下看书。熟透了的李子从树上掉了下来,其他的孩子都纷纷跑来抢夺,但杨愔还是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读自己的书。后来,正是由于学习时专心致志,他的学识也就很高,并成为了当时的宰相。我自己与杨愔比起来真是差远了,我每天写作业和读书时总是静不下心来,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又吃东西。这样,不但影响了写作业的速度,而且错题很多,学习效率低。我要向杨愔学习,读书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注意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受益匪浅。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书有感 篇3
读经诵典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本学期学校掀起了“诵读中华传统诗文”的高潮,并给每位学生发了细讲《弟子规简说》这本书。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劳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在《弟子规简说》这本书中,使我体会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句话。它的意思是: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是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误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使我陷入了沉思,那是因为这刚好是我的弱点。一次,我又遇到了作业中的“拦路虎”,反复思考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来,就去问爸爸。爸爸在给我讲解的时候,我的心却跑到正在播放的电视剧那里去了,当爸爸讲解完后,我把答案写了下来,其实我还是没有理解题意和解法,还是不会做。考试时,有一道题目刚好是一模一样的,结果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爸爸知道原由后,生气极了,结果自然是被爸爸严厉地训斥了一顿。我还有一点弱点就是父母让我去做事,我都是拖拖拉拉的。记得上个星期六晚上,爸爸催我去洗澡,我嘴上虽然答应了,可是,手里拿着衣服却还是站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不管爸爸怎样说,我都是赖到电视节目播完才去洗澡的。现在,我读了《弟子规》后,已经把我的小毛病给纠正过来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启迪实在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改正缺点。为我指明了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读书有感 篇4
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一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弟子规》读书有感 篇5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弟子规》读书有感 篇6
我相信大家对《弟子规》并不陌生,可是它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朋友们,请允许我把我与它的故事给你慢慢道来。
记得,我第一次与《弟子规》的亲密接触,是在三年级上学期的课外阅读课。李老师对《弟子规》这本书很是情有独钟,老师说过,学习《弟子规》关键是要领会书中的道德规范、处世准则,以指引人生航船。只要我们深刻领悟书中要义,我们就不会在惊涛骇浪中触礁,就不会在艰难跋涉中迷途——天呀!好厉害的样子!时至今日,我仍然最期待李老师上的课外书阅读课,觉得他深奥的言语背后必有深意。李老师的多次“怂恿”下,我竟能把《弟子规》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
每当我打开《弟子规》总序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李老师抑扬顿挫的解说言语和严肃的形象,总会在我脑海浮现。我终于理解李老师当时的解说,“总序开篇”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我发现在学校的文化长廊,或品读或徜徉都是一种人生的享受。琳琅满目的古籍今典和沁人心脾的书香,让人仿佛置身于与先贤古哲交谈的文化盛宴……为什么千年前的《弟子规》对今人仍有如此重要意义?我想就像李老师说的那样吧——它是坚强的,是不屈的。它的意义是让人们难以抗拒的,它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它的美丽,是世人共睹的。
读书是有力量的,读一本好书如同得知心的朋友让人循循向善,读一本经典则能开辟人生境界,让人踏地顶天无愧于世。感谢李老师的“怂恿”让我在浩瀚的书海中,发现并爱上属于自己的美丽一角。我将以《弟子规》为范——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它指引着我走向黎明,引领着我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