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丑恶与善良——读《悲惨世界》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丑恶与善良——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1
今天,我读了妈妈给我买的《悲惨世界》,这是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作者雨果,法国人。我看完后回想一下,故事的内容、情节都十分感人,催人泪下。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这是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
看完书后,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冉阿让虽然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们知道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
“奉献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现。”在这句话里我明白了人性最善良的表现就是奉献,无私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就好像父母亲对我们的爱,不断的付出他们的爱。在这书中我看到了冉阿让的奉献精神。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丑恶与善良——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雨果的《悲惨世界》。它讲述的是一个囚犯冉阿让在结束了19年的牢狱生活后悲惨而幸福的一生。他诚实、正直、仁慈、博爱,当他成为市长时,他把钱财几乎都捐给了穷苦的百姓;在他看到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时,他冒着可能会被认出的危险救下了老人;在他知道有人被冤枉顶替他被捕时,他毅然站了出来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当他有机会亲手杀了一直追踪他的沙威,他却为他松了绑。他是多么的伟大啊!最后连那个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也被冉阿让的宽大与善良所感动,这就是爱的力量。冉阿让刚出狱时,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他。
当人们知道他是冉阿让,都对他避而远之。当想用多做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时,人们都不接受他的好意,甚至还会误解他的好意,在人们的眼中冉阿让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可想想,世人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人啊!又有谁没有犯过错呢?错是人生道路上必须经历的波折,改正了同样可以重新开始。我们为什么总要死死地抓住别人的过去,而不用平静的目光去关注他现在的努力,其实宽恕别人也是一种美德。书中有一位这样的人物,他就是那位善良的神父。
他收留了别人眼中的恶魔——冉阿让。用丰盛的晚餐和高贵的银器来招待他,并让他住在自己的隔壁,自己却在自己的房间里酣然大睡。当晚上冉阿让想打死神父时,看到神父安详的睡颜,他手里握着铁钎慢慢地放了下来,但偷走了银器。当冉阿让被抓时,神父并没有指证他,也没有责骂他,反而宽恕了他,并又给了他两支银烛台,并对他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做一个诚实的人用的。”这就是冉阿让的转折点。正是因为神父的宽恕和教导,使冉阿让走上了正轨,成为了一个诚实、正直、博爱的人。如果我们也能宽恕身边犯过错的人,用善与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阳光,让我们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宽恕别人是一种美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丑恶与善良——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3
比草原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爱。——题记
经社团老师推荐,读了一本明主《悲惨世界》。合上书,心中感慨万千。冉阿让,书中的主人公,出身于贫苦家庭,父母早逝,为了养活姐姐和她的几个孩子,去偷面包,没有成功,入狱成了苦役犯,在牢里度过了19年。因此,他变得仇视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要对社会进行报复,性格也变得孤僻。然而就在冉阿让准备放弃社会的时候,仁善为本的主教慷慨的伸出援助之手,使他彻底悔悟、弃恶从善,改变了从此的命运。
改名换姓之后,他冒着被看破伪装的危险,毅然救下了压在车底下的与他争锋相对的老人;他放下所有荣华富贵,放下至高无上的地位,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为了他人的声誉、幸福将自己置于危险地带;他为了实习对死去女工的承诺,再一次越狱,找回女工的女儿,珂赛特,将她当成亲身女儿一样抚养。他曾经是个被人嫌弃鄙夷,凶残孤独,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他曾经是个赫赫有名、家财万贯的市长先生,却经常帮助穷人,把钱捐给可怜人及慈善机构。尽管冉阿让后半生做尽好事,最后仍然死去。虽然他一次次被命运捉弄,但是他依旧用自己的博爱之心一次次的去救赎别人,正如结尾马里尤斯所说,“人间所有的勇气,所有的美德,所有的英雄品质,所有的神圣的精神,他都具备。”
我被深深震撼了,在那个无情,民不聊生、腐败的唯物主义社会,还有像主教、冉阿让那样善良、仁慈的人。当今社会虽然看上去十分和谐,其实也有许多蛀虫在侵蚀着这棵大树,比如:因家道中落的盗贼;忘恩负义的绑匪……作者借此,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恒古不变的事实:虚伪的面具终将被撕破。诚实的脸孔才是众人信赖敬仰的。
做一天好人容易,做一辈子好人难。冉阿让正是那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丑恶与善良——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4
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歧视穷人,穷人也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他们乐观的对待生活,相信,明天总是美好的。
所以,今天,我读了《悲惨世界》这部传世之作。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苦役犯,坐了十九年的牢,被释放出来后,他又渴又累,但是人们都应为他是个穷人而且又是个苦役犯而排斥他,没有人愿意收留他,除了神父。这个神父教会了冉阿让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冉阿让照做了,成为了受人尊敬、爱戴的市长,但是后来,他把自己的真实名字说出来,人们都在抓他,他逃走并带走一个女孩,和他生活在一起。
这本书中,我最难忘的情节是:冉阿让为了救助一个无辜的车夫,不惜把自己的真实名字说出来。我那时真的很感动,因为,他完全可以让那个车夫替他顶罪,而他却没有那么做,我想,在现实社会中,应该没有多少人像冉阿让一样正直吧!
在这部书中,还有一个主人公芳汀,他有个女儿,芳汀因为太穷,所以把女儿暂时放在德纳第妈妈的家,德纳第夫妇是一对骗子,经常敲诈芳汀,最后,那个女儿被冉阿让带走了。这个片段将德纳第夫妇写的淋漓尽致。在现实中,不就有这样的事发生吗:在我的老家,有一对夫妇,他们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很善良,但是在家里,他们经常虐待他们大哥的儿子,把他打的遍体鳞伤……
人类吗,你们不要再歧视穷人了,他们其实很可怜,他们需要你们的温暖,需要你们的关心,他们其实很善良、淳朴,有着一颗美丽的心!不要再歧视他们了!
丑恶与善良——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5
《悲惨世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书中每一个片段都会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不一样的领悟与看法。
其中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属这一段了——男主人公冉阿让走出围困他十九年的监狱后,他过得并不快乐。大家都怀疑他,厌恶他,酒馆不让进,旅店老板强行将他赶出来。长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却无处可去,幸好遇见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仅给予他食物,还给他提供了舒适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银碟子准备逃跑时原谅了他,还赠予一台银烛台并对他说:”你再也不是坏人了,请用这些碟子做个正正经经的人。“主教的善良深深的感染了冉阿让,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爱的感觉。从此,冉阿让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开始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受人唾弃的牢犯有朝一日竟然能够成为受人爱戴并尊敬的市长,这样的差别未免也太大了,可事实就是这样,那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接触的人之下便能改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罢了。假如你在一个所有人都嫌弃讨厌你的地方呆久了,那么你就会变得冷漠无情,心里会充满着恨。但是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温暖和有爱的家庭里,那么你就会变得幸福善良,对人生充满着希望。所以遇到那些执迷不悟,歹毒狠恶的人并不要去排斥和厌恶他们,因为没有什么人天生生下来就是恶人,所以我们应该像主教那样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化那些所谓的恶人,让他们能够醒悟过来,不要再那么执迷不悟了。如果这个世界每个人都能像主教一样宽宏大量,那么这个世界将不再悲惨,会变得有爱,有温暖。所以,让我们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共同创造在一个名字叫幸福世界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