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篇1
《“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细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陈蕃生活懒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陈蕃说的话,认识他的思想根源: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是不必花心思,是举手之劳,日常之事,因而他还有点糊涂的.得意。在理解课文第五自然段,我以读代讲,出示句子: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句子的反问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及意思。最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篇2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一篇名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扫一室者,扫一身也;扫天下者,扫天下也。”这句话启示我们,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小家管好,才能管好整个国家。
我认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都不能管好,他又怎么能够承担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扫一室一样,从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
同时,扫天下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责任感。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小家,还要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扫一室和扫天下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责任感。只有把自己的小家管好,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篇3
《“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东西堆得杂乱无章。陈蕃虽有“扫天下”的志向,却连眼前的“一室”都不愿清理干净,认为这只是件小事。难道大事不是从小事做起的吗?空有志向不行,还须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实现大的志向。
他父亲的朋友也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我们小学生也一样,不管你从小立下什么远大目标,都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就要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什么现象,都要问个为什么。你要敢于幻想,敢于大胆的猜测,还要仔细观察,长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从小好好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文章,我读完之后,我有了感想。让我给说一说吧。
这篇文章是东汉时期的陈蕃,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小的时候,很不讲卫生,他很懒。 他的屋子里乱七八糟的。有一次,一个客人来看访他,看到他的屋里很乱,就说:“你怎么不把房间收拾下呢?”陈蕃却又说:“我的手是用来扫天下的'。”他的客人笑着说:“连一间房子都收拾不好,怎么才能扫天下呢?”陈蕃一听红了脸,立刻把屋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从此他养成了勤劳的好习惯。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小时做小事,长大干大事。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东汉著名学者陈蕃的故事,他小时候很懒散,房间里乱七八糟的也不收拾,还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是做大事的,不做这些小事。结果被人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聪明的陈蕃,马上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我想这句话对他以后能成为大学者是大有影响的。
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没有树木,何来森林;没有砖瓦,何来楼房?所以,没有小事,何来大事;没有“一屋”,何来“天下”?我们周围有很多小朋友,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帮助完成,离开父母的帮助,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平时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怎么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我有一个理想,长大了成为一名设计师,做很多设计:设计服装,设计游戏,设计房间,设计游乐场………所以我要从小事做起,多动手;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坚持学画画。还要多读书、多动脑,这样等我长大后,我就能实现我的理想了。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真好啊。我还要把这个道理告诉我所有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