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1
前几天,和女儿宋扬共同阅读了黄倍佳的倾情小说《我要做好孩子》,感触很深,不知不觉地跟书中的女儿和妈妈做起了比较。
小学六年级的金玲,身高1.55米,体重50公斤,标准的重量级选手,小脸圆嘟嘟,招人喜欢,忍不住都想揪一把。她机敏、善良、正直,为了做一个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作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同样是小学六年级的宋扬,身高1.55米,体重40公斤,标准的模特身材,有一双会笑的眼睛,特别招人疼爱。她活泼、开朗、自信,为了做一个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可算“绞尽脑汁”,“讨好”老师,“教育”家长(因为家长在教育方面不如老师好),也算用心良苦。金玲最大的特点是“自来熟”,不管男女老少尊卑贵贱,她都能搭上话,成为“忘年交”。宋扬最大的特点是“有人缘”,不管认识不认识的,小区的小朋友一见她就追着她不放,成为“大姐大”。
宋扬的学习成绩与金玲的差不多,语文、英语比较优秀,数学成绩忽高忽低,计算题错误太多,要么抄错数,要么算错答案,属于粗心一族,两人有的一拼。可金玲爱看书啊,从小就博览群书,每次作文都能酣畅淋漓、妙语连珠。金玲脑筋灵活,知识渊博,对一些难度较高的、需要课外阅读的知识进行补充的题目,总能出奇制胜。而宋扬从小就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遇到喜欢看的看一看,不喜欢的懒得瞅一眼,书架上的书大多成了摆设,这一方面宋扬应向金玲多学习。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对子女的期盼。作为金玲的妈妈、我---宋扬的'妈妈,有着同样的心愿。金玲的妈妈,在教育女儿方面,可算是煞费苦心,甚至有点“走火入魔”。我自惭不如,平时对女儿的学习关照太少,很少检查孩子的作业,更谈不上陪着一起复习、预习功课了。女儿一考不好就训,有时还把工作中的怨气撒到女儿身上,搞得娘俩的关系很僵,这一方面我应向金玲妈妈学习。
通过与金玲、金玲妈妈的比较,我和女儿逐渐达成共识,取其所长,补己之短。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平缓心情、增长知识,提高作文水平、提升语文成绩。亲子共读可以拉近距离、心灵相通、没有隔阂,母女关系更密切。还有半年宋扬就要升初中了,作为家长,我要像金玲妈妈一样,使出浑身解数,“糖衣炮弹”一起上。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共同努力,和女儿一起成长。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2
一本好的书也许是一位知心的朋友,而这本书就像在诉写我的故事一样。
《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即将小升初的普通女孩儿金玲在生活中发生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受到一系列挫折和鼓励后励志成为一个好孩子。
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只有两个字:现实。虽然我没有又高又胖的身体,也没有金玲那么讨人喜欢,但我觉得她和我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我要做好孩子。我和她很像,我也是一个成绩一般的人,我也会耍小聪明,我也想成为优秀的人。
记得那一天,考试成绩出来了,数学试卷刚发下来,我就用手遮住,捂住自己的'心,告诉自己:“我要冷静。”露出了个位上的数字“5”,猜都不用猜,肯定没戏。揭开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大大的“85”写在试卷上。“咦,同桌,你怎么才考了85分啊,我闭着眼睛都考了92分哦!”李煜祺幸灾乐祸地笑道,接着又和左右前后的人说:“我同桌才考了85分!”我心里又是嫉妒又是愤怒,大声吼道:“有什么好笑的?你不也就比我高了7分而已,下一次我一定超过你!”他顿时愣住了,见我真生气了,便不敢再说话。
放学的时候,天下起了蒙蒙细雨,道路上又湿又滑,路上的人一个个的都撑起了伞,甚至看不清他们的脸。我却忘了带伞。我一路小跑,跑进公交站,挤进公交车,冲下车,又一路小跑地赶回家。
“你终于回来了!快放下书包,洗洗手吃饭了!”妈妈见我进门,就连忙陪着笑脸给我盛饭。“听说你们今天考试了,考的怎么样还可以吧?”妈妈问。“分数分数,整天就是问我考了几分,除了会问这个你还会干嘛?”我反问道。妈妈一听,似乎已经知道了结果,说:“考得不好不要紧,我们下次还可以努力。”见我无动于衷,又说:“老师说你最近状态不好,成绩也有点下降,但我知道你不是个坏孩子,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咦?平常暴躁的妈妈不骂我了,不讲什么大道理了,反而变得温柔了。这时候妈妈不在,像一个长辈,反而像我的朋友。她用她生活中的经历告诉我,什么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可能是因为同桌的嘲笑,也可能是因为妈妈的鼓励,我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我想和金玲一样,做一个好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3
读了黄培佳写的《我要做好孩子》后我仍然意犹未尽,我下学期也要升入六年级了,我可能也会面临和金铃一样的烦恼,但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许多启示。
本书讲述了刚升入六年级的金铃虽然成绩中等但极富善良心和正义感,她为了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付出了种种努力,为了保留心中的那份纯洁与老师、家长做了许多“抗争”最终在不懈努力下自信的与同学们踏入考场。
金铃一直努力做个好孩子,但究竟怎样才是好孩子呢?金铃妈妈觉得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孩子,而金铃成绩还不够金铃一直努力做个好孩子,但究竟怎样才是好孩子呢?金铃妈妈觉得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孩子,而金铃成绩还不够好,所以金铃妈妈认为金铃还不是好孩子。为了提高金铃的数学成绩而强迫金铃吃减肥药,还认为金铃是弱智有学习障碍带她去神经病院检查,读到这里,我心想这样的妈妈才真正需要去检查,幸好金铃有强大的心理,不然早被逼出神经病了,还好我没有一个如此焦虑、极端的妈妈。金铃的老师觉得听话懂事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金铃是跟随自己想法来做的孩子,不盲从于老师,所以老师觉得金铃还不是好孩子,金铃的老师非常喜欢她们班的刘雅茹,因为她成绩好,绝对服从于老师的命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班也有类似被老师偏袒的对象,成绩好,又多才多艺,很听老师的.话,在我看来这些人也不绝对是好孩子,她们在老师看不见时也会欺负同学、说脏话、诬陷他人……金铃的爸爸觉得不只会学习的孩子是好孩子,金铃不只会学习且有许多兴趣爱好,所以金铃是好孩子。在成人的视角来看,好孩子的标准更多是成绩好、懂事、听话、乖巧......但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好孩子,只是好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无完人,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优点,而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所以金铃是好孩子。
要做一个好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但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懂得取长补短,成绩好不好有可能有其他原因,就像金铃数学不好一样,她不是不知也不是不能,她只是不愿进入状态,不愿进入状态就不能学好数学,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所以金铃也不是不能学好数学的。金铃需要的是更多的信任、陪伴和鼓励。
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只要找到自己的缺陷并取长补短,每个人最后都能像金玲那样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4
寒假里,我读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作者是“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纯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和心灵。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上六年级而又即将面临残酷的小学毕业考试的小学生金铃。她刚开学班主任就换了。新老师对学生很严厉。金铃就有些怕她。金铃数学很差,妈妈因此而为她担心、着急。金铃从小就心地善良、对小动物很有爱心,一次,她的同学把蚕宝宝扔在了路上金铃把它带回家抚养,妈妈却说:“你现在,上六年级养蚕影响了学习,怎么办?”但妈妈最后还是把蚕宝宝留了下来。金铃去采桑叶的时候意外遇见了小学特级教师“孙淑媛”。每天放学后就会到孙老师家补课,后来,金铃的数学成绩逐渐上升,可以进入班级前十名了。最终,金铃在家长、老师、孙奶奶,的鼓励下信心十足的走进了考场。
金铃的'妈妈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她对金铃的爱:金铃换了新老师,而且金铃也不喜欢这个老师,妈妈怕换老师的事影响金铃的学习,四处打听,才知道,这个老师教学经验丰富,送走的毕业生一届一届不知有多少了,妈妈这才放心。金铃数学不好,妈妈在同事那里知道,人太胖会影响智力的,就给金铃减肥,反而自己变瘦了。临考前,妈妈鼓励金铃一定能考好,她相信金铃。还说:“考不好,也没关系,只要尽力了就行。”
读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四岁时,我看见自己的姐姐会弹钢琴,我也想像姐姐那样弹出优美的音乐,我恳求妈妈让我去学钢琴,妈妈答应我了。钢琴老师脾气好,所以我一点也不怕她。上课时会想:下课后,妈妈会带我去哪里玩呢?于是,老师教的我也忘了。回家不会弹,妈妈总是骂我打我。星期六,老师对妈妈说:“我回家没用功,弹错了很多。”妈妈发火了,刚进家门,妈妈就把我推到钢琴旁边,气冲冲地对我说:“你就老老实实坐在这里练习,练不熟就不要出去玩!”说完,就把门锁上了。她自己出门了。我当时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坏,最坏,的大坏蛋!后来,我听课时再也不敢想别的事了,老师教的,我都掌握了。回家练习起来,非常轻松。其实,妈妈骂我是想让我学到知识,她骂我是对我负责任。
妈妈是多么无私。《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让我明白:妈妈做的一切都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好好学习,回报自己的母亲。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篇5
《我要做个好孩子》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所以,我决定要仔细地读这本书。
这部小说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于胖儿、尚海、杨小丽等小学生和爸爸、妈妈、邢老师等大人的形象,情节生动、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主要讲了小学六年级学生金铃,虽然成绩中等,但内涵丰富、机敏、善良。为了做一名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为了保留心中的那份天真,纯洁的心。也和家长,老师做了许多“战争”。最后,和同学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身边的同学,家长,老师都和这本书的互相对应。故事里的人物特征,和一些些小事都十分熟悉,这是黄蓓佳阿姨的女儿小学时的事情,怪不得如此熟悉。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了同学的思想成熟和虚伪与金铃的善良形成了对比。为什么说思想成熟呢?因为现在的人们都经常用钱来说一个人,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不知道用钱的方式,经常用钱来横量一个人。比如,今天,某某同学说:“今天爸爸给我们买了一套非常贵的房子,特别大。”可是,在别人都在夸赞自己家钱多时,又有几位同学在关注身边的残疾人与弱小的动物。有的小动物都买那些昂贵的动物,等到兴趣一过,便不管不闻,整整那么多钱便浪费的`用在这些身上。
为什么虚伪呢?因为在老师提出自己最崇拜谁时,只有倪志伟崇拜007,可仍隐藏不了心底下面的那份稚弱,当被别人揭发时,是多么的尴尬。只有真诚的面对他人,才能收获更多的掌声。以前班会时,老师让我们谈谈理想时,有的说科学家,有的说老师,为了让自己有面子,说了许多自己不想当的职业,有多少同学是假的,是真的,只有他们知道,那些隐藏在下面的现实,会一个个地显裸出来。
《我要做个好孩子》这部书有许多层道理,而我理解的是:只有你把你真诚和真实显露出来,你才能收获更多敬佩和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