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短文网

2025-09-20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读《傅雷家书》时,很是为傅雷与傅聪那种亦父子亦师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动。家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对远在他乡的儿子的劝慰和鼓励;二是傅雷与儿子互相探讨艺术真谛和自我修养;三是傅雷作为精神导师,对儿子进行为人处世、德行素养的指导。正如傅聪所言:《傅雷家书》只不过是用文字概括了我从小在父亲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傅雷在家书中,谈做人、谈艺术、谈生活、谈婚姻、谈读书,展示了傅家门风,真实生动。

这本书之所以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是因为它可以有无数种打开方式:作为一份历史存照、供世人窥探精神贵族之精神风貌;作为古典乐知识的一份父子对谈;作为一本有关修养做人的指引;一份亲情的见证……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傅雷在傅聪1954年出国留学临行时的叮嘱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经常听到有人将父亲比作“大山”,可以依靠,屹立不倒。傅雷也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傅雷家书收集了傅雷和朱梅馥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及傅敏的186篇家信,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极广,不仅有艺术、思想、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及照顾是他人不可比拟人的。

每一封家书都体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及引导,都值得我去细细回味,体会其中在信中那丝捉摸不透的父爱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学感悟。“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在傅聪走后的第二天,傅雷就对自己以前对自己儿子所做的行为而感到忏悔了,傅雷从小就受到严苛教育,长大后也同样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聪。儿子走后,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儿子。他在信中诚恳地对儿子诚挚的道歉,这对于一个受中国文化熏陶下的父亲是很难得的。

傅雷曾告诫傅聪,“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他告诉儿子,人生是充满曲折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在成功时,我们不能太过得意;在失败时,我们也不能太过失落,要把持好一个度。以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败所打倒。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也如同傅雷一般,总是扮演着严厉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父亲并不是我想象中,对我动不动就是非打即骂,父亲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爱不像是母亲那般汹涌,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细流。在这一刻,我读懂了父亲。

父亲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只有我们认真体会才能知晓其中的浓厚。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在父母的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孩童时他们将我们藏在身后,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阻挡,呵护我们成长。在成长中,父母有时很矛盾,把我们藏在身后怕阻碍我们的长大。把我们放在身前,还怕我们受伤。而傅雷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是一个博学、正直、聪明的学者,极富个性。他对古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等研究精深。而他的儿子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成为了伟大的钢琴家。

读过《傅雷家书》后,我为傅雷先生对人生如此认真的态度,和对子女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所谈及到的,大到事业人生,小到日常生活,无不关怀备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好方法,学艺术的尤为学钢琴,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有点刻薄,他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这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家书,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道德传统及浓浓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诚实的文字,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毫无虚幻,思想在哪里,文字就在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他在子女前主动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傅雷家书》应该也有自己的影子吧。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也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拉近我们与父母之间距离的一本书,让我们更懂父母的世界,父母的想法。也让父母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想法。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海鸥依海而生,但也要展翅飞翔;大海随海鸥而广,只为护它一生。——题记

穿越回那个属于傅雷的50年代,一封家书足以跨越鸿沟,抚平游子心中成麻的万千思虑。家书似一把打开相隔两方空间之门的钥匙,见字如面间,亲人间的温暖,父母对孩子在外打拼的担忧、不舍,对傅聪的种种关心问候,从字里行间中不经意的流露出来,飘进心中。

《傅雷家书》里更多的是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母亲的信似白月光般的温柔,却又不敢完全给予你爱的光明。她总怕爱孩子爱的深沉,她的孩子会陷入爱的沼泽里,从而失去了展翅飞翔的能力。

父亲的信却似烈阳般凛冽,不似母亲般的白月光温柔长情。傅雷先生对他的孩子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但他的深邃背后也有温情的一面。傅雷先生曾对他的孩子说过:“我做父亲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厌烦。”父亲是矛盾的,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飞得不高,却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得遍体鳞伤的模样。

或许有一天你也会飞向蓝天,你的父母就像大海,当你跌落谷底时,你的父母不会责怪你飞得太高,而是为什么自己没有更广的海岸。

海鸥与海会永远相伴,直到时间的尽头。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这个寒假,我再次重温了《傅雷家书》,对于傅雷对傅聪深沉的爱,则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傅雷对傅聪的谆谆教诲可谓是众所皆知的。在文中,他反复强调着做人总是排在首位的,学会做人才是人所要做的根本,这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脚跟;若是不会做人,那么人就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另外,傅雷也多次提出“理财”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应出了他对待生活的严谨。他对儿子所要求做到的每一件事,自己也会去改正这方面的不足。所以从傅雷的身上,足以见得他对“言传身教”四个字的完美诠释!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千千万万的父亲也和傅雷一样,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便会越发显得焦急。傅雷对大儿子傅聪倾注了毕生所有的心血,因此对傅聪的管教也是极为严苛,不过这对傅聪以后走上的音乐之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很多家长也开始步人后尘,在孩子不乖的时候用暴力解决问题,但这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毕竟有些家长并没有以身作则,所以这种做法只会加重父子之间的隔阂,让孩子产生抗拒的心理。

在当下这个衣食无忧的社会,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父母开始无节制地溺爱孩子,把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给孩子。这不仅仅是在无形中毁了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觉间使孩子有了“父母对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想法,到头来,这种孩子以后所碰见的问题都无法自主解决,最终成为一辈子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值得令人深思,最终两名儿子也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这就告诉我们:只有经大自然磨砺过的花朵,才能真正的绽放,成为别人眼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古人云“未得还乡泪欲珠,一书封了又踌躇。”傅聪身为一名钢琴家,不断往返于世界各地,这一封封薄薄的家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为人处事。一封封家书有的不仅仅是用亲情和社会阅历汇成的字迹,更是无法丈量的爱。

每一位父亲都是爱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爱并不是含情脉脉,他,始终将国家放在一地位,对孩子深沉的爱放在第二位。他对孩子的严加管教,更是傅聪如此优秀的主导因素。

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正如文中这样,儿子遇到了极大的挫败,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是不会觉得烦的,它是最有效的强心针。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它是亲人的期冀,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在家书中,傅雷曾给傅聪指出他的语法和字词的错误。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为之。我认为,傅雷这样目的是让傅聪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人都有神圣的使命去传承他,维护他,不能有任何差错。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正是如此,傅聪才开始更加热爱热爱音乐,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甚至熬夜练习,以求不辜负家人的希望。但同时,傅雷又告诉儿子“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只有亲人才会不厌弃烦的告诉你要注意什么,减少那些弯路,直通人生的彼岸。

《傅雷家书》中的每一篇,都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