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9-27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白杨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杨读后感 篇1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他历任了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他写的一篇文章《白杨礼赞》。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的高原风貌,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初看,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细瞧,近处麦浪翻滚,远处连峰祈福。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雄壮”“伟大”,但又有些“单调”。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

作者用“刹那间”和“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但又不立即说出这种树木的名字,而是用一设问句来提醒,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

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深感“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白杨树: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最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

我们学生也要学习白杨树的精神,努力向上,不屈不挠坚强的性格。

白杨读后感 篇2

读完白杨礼赞,觉得第二段写得特别好!描写高原景象,述说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粗线条勾画,着眼于色彩,“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天地,也为白杨树画出了背景。“扑”与“奔驰”相呼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准确而形象;“绿波”“麦浪”“黄与绿主宰着”,与“黄绿错综”相呼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与“大毡子”相呼应,“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与高原相照应。在写景的同时又注意写感觉,先突出“雄壮”“伟大”这两种感觉,而后写“另一种的味儿”——“单调”。在这里,情与景融合在一起,体现抒情散文的特点。其间感觉有转折,即由亢奋转向倦怠、冷漠、低沉、单调,造成了文章的波澜。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初读白杨礼赞,少了一丝散文的唯美之感,却令人无端(的)地感到一股激情,一种在散文中难得的粗旷豪放之感。大师与一般人的区别就在于此,吾辈写树必写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却另辟蹊径,转而写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见,白杨的姿态,特征,跃然纸上,真有“伟丈夫”之姿。如果说,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那《白杨礼赞》就是黄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杨礼赞看似粗枝大叶,实际上,粗中有细,并且是十倍于他文的细腻,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点是对象征手法的'充分运用。以白杨作为寄托,向远在西北的抗日军民致敬,而且就在国·民·党的“陪都”里。不过的确很难想象,在国·民·党统治的“地盘”上敢如此大胆的赞美抗日军民,需要怎样的勇气与胆识。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气。

茅老的文章是我们所有学生的榜样。

白杨读后感 篇3

初中时曾拜读过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文中那精致、干练的笔风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茅盾先生以树为寓,讴歌新中国成立前夕,革命先烈们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纵横激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

参加了几年水电建设,耳闻目染感触颇多,总想学先生以物喻意,抒发点什么。读过《爱莲说》,莲是花中君子,虽出淤泥而不染,但觉得清纯些;也看过《菊颂》,菊不怕秋霜,惜乎有些柔弱。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缺乏我想赞颂的力量。而唯有先生笔下的白杨才最能体现新一代水电人的精神。你看他高大挺直、不屈不挠,哪里艰苦哪里生根、哪里贫瘠哪里发芽,不在乎气候、不考虑环境,只要有一点生存的土壤,就会成片成排的茁壮成长。这不正是水电人最真实的写照吗?在这片远离城市喧嚣、午夜.激情的土地上,多少水电人正是不畏风霜、不俱骄阳、不顾个人辛劳、不计个人得失、毫无怨言、夜以继日,为加速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也许有人会说:你把水电人讲得太崇高、太伟大了吧!但是我想说:不,事实就是这样。我想赞颂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水电人有一句自编的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虽有调侃之意,但祖国大地众多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不正是一代代水电人子承传息、共同努力建造的结果吗?那一座座电站、那一排排水渠,不正是象白杨那样生机勃勃、傲然屹立在祖国的山水之间吗?正是有了这群水电人,正是有了这种朴质、团结、坚忍不拔的精神,才有了为祖国水电事业作出非凡贡献、铸出新的辉煌的力量!

白杨精神是水电人的灵魂!

我们要继承这种品质,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

我赞美白杨,它努力向上,就像水电人挺起刚毅的脊梁。

我更要赞美水电人,他们艰苦奋斗、力争上游,他们是新时期经济建设者的榜样!

白杨读后感 篇4

《白杨山庄的安妮》是《绿山墙的安妮》第四部续写。作者是加拿大的作家露西莫德蒙格玛丽。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红头发女孩,但她已经从小时候满脸雀斑的小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只是已经不变的是她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喜欢快言快语。他拥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触动温暖着人们的心灵。

在这本书中,红发女孩当校长啦!只是与她最重要的人分开三年,在这三年里她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整本书是以日记方式记叙的,自从她搬到白杨山庄后,对于萨默塞中学校长耳朵这个职位,她一直很努力做好,对于学生们,她也以亲和的态度对待,还十分关注学生们的状况和家庭。她常与邻居聊家里的事,但当聊到自己家里的事,她又开始怀念家里人。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长思,我不由心生感慨,安妮从小到大,都像是一个小女巫一样用狡黠于善良让自己和周围的人快乐起来,她爱生活,爱幻想,单纯,可爱。这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相对比,就相形见绌了,现代高度繁华的物质世界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内心的焦躁于烦闷,贫乏和荒芜。我们曾经都是安妮,热衷幻想,率真天真,热爱大自然,看重友谊,不肯服输,但在现在这个社会里的人,似乎都相反。

那么,如何让我们内心水草丰茂,如何让我们阳光灿烂,永葆青春活力呢?或许读一读安妮的成长故事,能让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其实我们可以活得很“安妮”。

如果,我们能真切地感悟安妮的成长,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诗意。生活,就会因此而改变,幸福,就会来敲门。

白杨读后感 篇5

在漫天黄沙,罕无人迹的黄土高原上,巍然毅立着一排三五棵白杨。在以前,我以为这是很平凡的一种树,读了《白杨礼赞》后,才知道它的身上有着那样伟大而又美好的精神。

白杨是那末的普通,它笔直的站在高原之上,但是它又是那末的不普通,让人在昏昏欲睡之际立刻清醒。“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是茅盾先生对白杨树的评价。可是在刚开始时,我并不觉得白杨有多好。从文章中我知道白杨的外表十分的好看。“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它算不上美丽。因为美丽是用来形容女子的,白杨不是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正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在高原中唯有坚韧不拔精神才可以使生物在那里生活下来。白杨正是有了这一种精神才得以生存。如果把其他美丽的树种在高原上,他们肯定早就死了。

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盘旋的树枝,但是它需要的不是这些。它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有一种笔直的精神,有一个笔直的心。一个笔直的心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装饰,只要有一个笔直的外表就够。但是它那种笔直的精神,必定会让人发现,让人吃惊。

白杨不仅是北方农民的象征,“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了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对抗日战争中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的歌颂。

我们也要向白杨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虚求美丽的外表,顽强不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