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短文网

2025-10-04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我出生于七十年代,这本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优秀作品却与我失之交臂,我认识它太晚了。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 “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个古代从三岁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们现代人有多少人知晓?即便有个别人记得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却往往忘记了自己对父母也要尽孝道的道理。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自从读了《国学经典》中的《弟子规》后,我深受启发,领悟到了很多道理,并且事事遵守《弟子规》了。

记得以前,我看到长辈,如果长辈离我近的话,就打个招呼,如果长辈比较远的话,就连招呼也不打了。父母为此也没少批评我,我总是不以为然,但自从读了《弟子规》中的'“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后,知道了“路遇尊长,就要快步走上前去打个招呼,如果尊长不说话,就应该恭敬地退回去”这个做人的道理。

现在,即使长辈离我较远,我也会快步走向前去,打个招呼,然后跑回去继续干我的事。

还有另一件事,让我从《弟子规》中领悟了更多更多,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没学《弟子规》前,吃饭时总是长辈没吃,我便开始吃了,而且觉得心安理得;坐车也总是抢在长辈前面,但是,《弟子规》中的“骑下马,乘下车,长者先,幼者后”,让我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我知道了吃饭、坐车或者其他什么,都应该让长辈先,辈分小的后,要尊敬长辈.

所以,现在,吃饭时长辈不坐下,我就耐心地等待,等长辈坐下吃了我才开始吃,乘车时也是先让长辈上车。

长辈们都夸我变得懂礼貌了,听着他们的夸奖,我心里真是比蜜甜,没想到,成为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读《弟子规》,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既然古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作为现代文明的人类,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个光荣传统,做一个传承文明的中国人。因此我感谢《弟子规》教我变成好孩子,感谢老师,教给我做人的真谛,更感谢这个集体,让知识与快乐伴随我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弟子规》是我在学前班的必修课。每天早读的15里,老师都会教我们学习《弟子规》。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已经可以熟练的背诵《弟子规》全文,并且知道了这本书的深刻含义。

记得刚开始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我很不适应,虽然是三个字一句朗朗上口,但是每句话的意思我却搞不明白。有一次,老师让我给小朋友解释一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含义,我不假思索地说:“弟子回来了,剩下没回来的人就挨训了,罚他们笑着下楼梯,下次(回不来)要赶紧带个信。”老师和同学听了我的解释后都乐的前仰后合的。老师于是又请了一个小朋友解释,那个小朋友同样给了大家一次开怀大笑的机会。后来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

《弟子规》不但教我如何做人,而且还教我们如何学习。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学习的时候,有时候眼在书上,嘴也在念,但是心经常飞到了别的地方,常常是学了很长时间,却没什么效果。自从学了这句话后,我在学习的时候尽量做到用心想、仔细看、专心读。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以前用好几个小时也写不完得作业,现在只要一个来小时就可以完成了。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情。

现在我已经上一年级了,虽然学校没有再要求我们学习《弟子规》,但是我还是会经常诵读《弟子规》的,更好的体会书中的含义,按照圣人的教诲去要求自己。我想这本书我会一直学下去的,他将成为我生活学习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将随着郎朗的读书声,迎来了第一节国学课。

课堂上,使我了解了许多事。

入则孝。《弟子规》让我知道父母的呼唤,需立刻回应父母。让我们做的事,必须尽力去完成。小时候不听话,总认为父母的日常关心,就是啰嗦。吩咐的事情也没有完成,与他们反着来。每次一让我干家务,我就会锁起房间,不出来,和父母总是吵架生气。后来学习《弟子规》的第一句,便忽然醒悟自己的大逆不道。我相信,之后会百般孝顺父母。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古时条件艰苦,冬天冷,小孩子为了让在外干活的'父母,有良好的休息环境,会早早的在床上给父母捂热,。而我们则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出则悌。过年时,一家人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总是长辈还未坐下,一些小孩子,已早早坐在餐桌前就餐。之前还未感觉有什么不合理。后来学到“长者立幼儿坐长者坐命乃坐”“人不齐不动筷”才意识到不学知识,连基本的教养都不懂。

谨。出门在外,首先注重的便是形象。别人根据你的衣着和谈话,就可以推断出,你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端端正正的,会使人有一种舒服的感觉。自然而然,会选择与你交友。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在校时时刻刻衣着校服。见到老师恭敬问好,上课端庄认真,如此这般,怎能不好?

信。答应别人的事,就不能反悔,尽力去做到。而不能前一秒刚答应,后一秒就忘了。如今诚信在社会中,算是一个“通行证”做人先讲信。还有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不能知错不改,才是大错特错。若是能被身边的人夸一声:“你很好,值得信任”。我认为这是任何一张奖状都不能等价换得的。

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做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原本第一印象枯燥乏味的国学课,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这么多,让我了解许多礼仪,感谢《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最近,学校下通知在网上学习《弟子规》,刚开始,我们都很不愿意,因为我们都想在自习课上写作业,哪有心思学什么《弟子规》啊!我们愤愤不平,仅是因为时间的问题吗?不是的。而是我们根本不了解《弟子规》是什么,而当我们接触到《弟子规》时,却深深地被其中蕴含的道理吸引住了,学过后,会反省自己的作为,我就是因为学习《弟子规》而反省自己的人。

虽然我们只学了很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从“孝”这个部分中体会出许多道理。“孝”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写人以孝为首,人一定要孝敬父母,父母生我养我那么不容易,我们长大后一定要报答父母。

当我读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又想起了老师的讲解“在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一定要洗耳恭听。而当父母责怪你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虚心地接受并改正,而且不能顶嘴。”这会儿我又想到了我自己;记得一次,妈妈把早饭做好,并吩咐我一定要吃,之后妈妈就去上班了。而我却不听话没有吃,就匆匆忙忙地去上学了,等妈妈回家后,看到我没吃早饭,把刚刚放学回到家的我被妈妈嗅骂了一顿,我越听越生气;不过一顿早饭,至于吗?终于,我憋不住了,一句话冲出喉咙:“哦,我明白了,就是这样做妈妈啊!”说完后,妈妈被我气坏了,好几天没和我说话。现在想起来,真是很脸红,妈妈也是为我好啊,我怎么能这样呢?真是不懂事啊!

当我读到“冬则温夏则凉”时,想起老师的讲解:“冬天要让父母感到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而在我的身上一直都是父母让我在冬天时感到温暖,在夏天时感到凉爽,但从此以后,我一定要学习体贴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我知道了父母抚养我们的.艰辛,而我们一定要报答他们,至于怎么报答,就在于你是否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是否是用自己的真心,是否是发自脏腑的想对父母好,只要你拿出真心来,父母是绝对会感到欣慰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