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英语教学设计(精选3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英语教学设计 篇1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陈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7年了,工作的这6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学习,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英语教学设计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深。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摸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本册教材分析目标要求重难点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全书共有十五个单元,另三个复习单元。本学期学习十个单元及二个复习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本增加了读写训练的比重,以便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其内容主要反映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课本设计了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情景,便于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题材范围更广,除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还反映了学生的校外活动、劳动、卫生保健、体育运动、节日、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
(一)教学目的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初步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3、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具体目标:
针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
听:能听懂课文大致内容;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
说:能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课文大意;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短暂表达
读: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写:能简单写出连贯且结构较完整的句子, 能默写课文;能在写作文中基本做到文体较规范、语句较通顺;
2、语言知识:
语音: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
词汇: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尽可能学会使用规定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3、语法: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进一步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4、功能:掌握询问信息、谈论物件,表示否定,表示不肯定,表示发生在某一过去时间之前的行为。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如何描写与分类,描写物体,和叙述等语言功能项目;恰当理解和表达义务、道歉和应答,忠告等交际功能
四、学情简要分析
今年任教初三(1)班英语,学生的基本情况较差,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上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发言也不是很活跃。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
1。认真专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ABC类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如英语演讲比赛、单词听写比赛、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课前五分钟活动等。
5。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
A类学生:课堂上要求能回答较难提问,思考问题积极,教学任务能当堂完成,课后要求阅读一定量课外读物,考试时要求失分不大。
B类学生:加强双基教学,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爱好语文,并且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使他们时时有危机感。要求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回答上课提出的稍难问题。
C类学生:教学中多关心、多爱护他们,平时与他们多进行谈话,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平时对他们要求严格但要求不过高。
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若继续沿用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讲授、重译写和语法教学、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调动不起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充分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入手,听说的比重应大些。
为实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1)采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在教学中,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幻灯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
(2)采用情景教学,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以听说训练为主导,以课文教学为依托,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运用交际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和场所。
如何用好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我将做如下: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大家都懂得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的重要性。而精心备课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认真的备课,会使我们做到胸有成竹,无论是重点、疑点、难点的落实,问题的设计,教法的选择,都要精心考虑,通盘安排。只有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因人施教),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非智力因素开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同时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即信心、兴趣和习惯等)的开发,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习惯不好,不肯下功夫背单词,或方法不妥导致成绩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好,猎奇心强,求知欲高,一般都能学好英语的。关键就在我们如何千方百计地激发不同层次学习的学习兴趣,如开展多种多样的口语活动,朗读比赛,趣味游戏等等。不断增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上好英语复习课。
初三面临的是毕业考和升学考试对复习课要求非常之高。英语的复习课不是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用新的教学方法在高层次上再现以前学过的内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授课时间短,所以复习课也要精心备课,将学过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分析。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运用系列化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兴趣,点拨分析,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实践。
六、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安排(略)
英语教学设计 篇3
一、目标:
1、复习单词 eye mouth ,学习新单词 head hand foot .
2、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1、warm up (热身):English song:
Good morning .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to you .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to you .
2、Reviewing(复习):
Eye(眼睛) Mouth(嘴巴)
A、老师来说,请小朋友来做出相应的动作。
B、一个小朋友来说,其他小朋友来做相应的动作。
3、Learn new words(学习新单词):
Head(头) Hand(手) Foot(脚)
出示一个缺了头,手,脚的娃娃。根据幼儿的回答来分别教授单词的读音。
A、开火车:
一个一个轮流来念,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发音正确。
B、看谁的眼睛最最亮:
把头,手,脚分别用很快的速度在幼儿的眼睛前面晃一下,请幼儿来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并用英文说出来。
C、老师把自己身上的`部位指出来,请小朋友来说英文。
4、Have a rest(休息一下):
English song:
clap my hands ,clap my hands, stamp my feet ,stamp my feet, shake my bottom, shake my bottom, I am very happy.
5、play games(做游戏):
A、幼儿之间的互动游戏:
请一个小朋友来说,另一个小朋友来做相应的动作,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裁判,看他们两个人说的好不好,做的对不对。对的要说YES,不对的要说NO.并且指出来他们哪里说的不对,应该怎么改正。
B、击鼓传花:
随着鼓声的停止,拿到花的小朋友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说出相应的部位相应的英文单词)。
6、End(结束):
An English song :Goodbye, teacher.
Goodbye, teacher. Goodbye, teacher. Goodbye, teacher so a long, see you again ,see you again ,see you again tomorrow.
Goodbye, teacher. Goodbye, teacher. Goodbye ,teacher so a long, see you again ,see you again ,see you again tomorrow.
英语教学设计 篇4
摘要: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利用信息化会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所有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今天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教育的信息化。明天教育发展目标主要是信息化的教育。教材多媒体化,多样化、资源全球化,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等都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表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策略运用上的根本转变。并不是旧瓶装新药,我们要进行全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不是“课件”制作型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关键字:教学策略信息化教学设计
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从目前国内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情况来看,特别是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存在许多片面性,一讲到计算机辅助教育似乎就是开发课件。其实,课件只是信息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件,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除了课件外,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学习管理系统,并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水平也应该从cai设计进化到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其主要教学模式不同于课件的讲授/辅导、模拟演示,而是研究/探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合作型学习。下面分别从教材多媒体化,多样化和优化、资源全球化,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方面简单介绍以下信息化教学设计。
第一:教材多媒体化,多样化和优化。了解教材的多媒体化之后,才懂得教材的多样化以及教材的优化是多么的重要。教材的多媒体化主要是指文本性的教材,动画型的教材,电子教材,vcd以及光盘教材,还有录象,录音,文本等综合体形成的综合型教材。教材的多样化以及优化,对于老师来说,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东西。因为许多老师认为只用一套教材就可以了,因为如果要使用其他的教材,有一定的困难,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可知性;即使有一些老师大胆使用了一些国外教材,但他们也不敢多样化,在网络信息实验班的英语试验过程中,我认为教材不仅要多媒体化,还要多样化和优化,把所有比较好的教材,以及所接触到的教材中好的部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运用了《lookahead》,《look,listen,andlearn》,以及《juniorenglish》和《英语900句》等。当然这还得要求用信息化的手段,以减轻教学设计的劳动强度。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力量,自己设计一套电子教材,这种电子教材,就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优化后,创新后的新的教学设计根本素材,非常重要,只有完成了教材的多媒体化,多样化,优化之后,才能很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这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第二:资源全球化和数字化,这一步其实非常容易做到,老师们需要做到的是扩大知识面,以及对多种信息的接纳素养和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跟教材的有效结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一定要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必须使用网络资源,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的易得性,便利性等来安排教学资源。在进行了比较长期的网络教学改革实验后,有一些老师就成了电脑的俘虏,或者是网络的俘虏,而不是网络的主任,我们老师往往还比较容易控制,才家实验的学生,往往不太容易做到。所以老师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到,能用则用,不必强求。
第三:教学个性化:教学个性化,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非常有特色。打开老师们的电子教案,学案,这方面的语言,就有许多新鲜词语如:“共享文件夹”,“拓展学习”,“电子课本”,“电子作业簿”,“保存到共享文件夹”,“联机讨论”,“网页制作”,“网上求救”等等,在个性化教学中体现出来。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软件来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提高教学个性化的层次。但是在进行教学个性化之后,一个非常中的问题是教学创新是最终目标,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另外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爱心,我们认为即使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进行自动化教学的时候,教师的作用也丝毫不能减弱,他们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情感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重要因素。
第四:学习的自主化:我们在进行学习的自主化设计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思想是“任务型”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自主化。从认知,练习,体会,浏览,观察,模仿,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个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老师在进行任务性教学设计时,就必须布置好学习任务[适量内容和难度],时间要求,掌握要求,分层达标等。对表现非常好的同学,我们可以采用激励的方法,让他们积极参加到“拓展学习”中去。那么,网络在任务型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获取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由老师主动,学生被动,变为学生主动,老师协助的模式,以及与老师对等的模式。所以老师的教学设计模式在网络的帮助下发生了更本的变化,促使学生真正达到了自主学习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层次。
第五:活动合作化: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培养人的能力是协作能力。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要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是说教,而是体现在日常的具体教学中去,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比如:1:小组任务,不同的小组任务让小组小组之间产生适量的竞争,比如在完成yearbook的过程中,就是以小组来分配教学任务的,学生必须以小组来进行学习活动,然后进行小组评价;2:二人合作:比如在模仿一个内容时,让二人合作完成一个网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二人再根据任务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的内容。3:小组评价,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进行小组评价。让评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六:管理自动化:教学管理自动化是信息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给教学管理带来的许多的便利,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进行学习管理,例如学生可以把老师的教案,学案拷贝回家进行学习,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可以在教师的网络评价网站中了解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重要数据和情况。两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日常课堂的教学的管理也是自动化的,老师,学生都在网络中,老师可以自动的监控到学生的学习状况。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考虑到网络的便利和不足来对学生的自主化学习进行自动化管理。
最后谈谈环境虚拟化的教学设计:理所当然,网络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虚拟化的学习环境。我们老师所设计的语境当然不能脱离生活,特别是英语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语言学科,老师的语言材料一定要要贴近生活,在不同的语境下,老师根据教材的多氧化和多媒体化,完全可以创设各种各样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语言训练。另外,我们可以利用联机讨论的方式,让大家在同一个窗口下,完成某项任务在进行学习的同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网络虚拟化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加强。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有许多不足和认识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去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应看作一个过程《中国教育报》20xx年1月10日第3版
2:《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3:网站中一些内容。
英语教学设计 篇5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于英语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参与英语活动。
2、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幼儿了解几种水果的英文名称。
3、鼓励幼儿能模仿教师说英语。
二、活动准备:
盒子或小袋子一个,苹果、橘子实物及图片各若干,一幅画有一棵大树的画,刀、碟子、餐纸。
三、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good moring to you ”,边听边做动作,以达到课前的活动准备。
2、认识单词。
A、apple。
教师把已装有苹果的盒子或袋子神秘的拿到幼儿面前,让幼儿有探索的欲望.T: Look!what’s this?
C:盒子
T: box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边做动作,以活跃课堂氛围.What’s in the box? what’s in the box?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Who want to try ,let me try
Ding ding dong(敲盒子),let me try
T: Ok, do you want to know?(引导幼儿说出Yes或No)
T: Who want to try(作举手状,并引导幼儿说出Let me try)
当幼儿拿出苹果之后,教师用英文输入:Oh(惊喜的),What’s this?
C:苹果
T: Yes, apple!(教师要抑扬顿挫的`反复输入).B、orange
教师用餐纸把橘子包起来,然后做示范闻一闻,在拿到幼儿面前给他们也闻一闻,并让他们猜出是什么东西。
T: Hmm!(作闻的动作)The smell is good.然后拿到幼儿面前:Smell it!
接着问幼儿:What’s this?
C:橘子
T: (教师也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反复输入)。
3、幼儿辨认水果。
教师把水果放在桌面。
T: I’m hungry now.(装作饿的状态)I want to eat some fruits, Who want to help me?(作举手状)
接着当幼儿上来时,教师说:I like apple/orange。看幼儿是否拿到正确的水果。如果拿错,可说:No, I don’t like like apple(手指apple).无论何种情况,记得说Thank 、摘果游戏。
先把水果图片贴到大树上,让幼儿去摘自己想要的水果(可先请配班老师做示范。教师说I like orange,配班教师摘橘子;教师说I like apple,配班教师摘苹果,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摘,摘到的就送给他作为奖励。并说:Oh,yes, this is apple/ good,thank you!
第二步:教师再贴一些图片,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去摘水果,然后坐到位子上。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辨认。
T: Apple, stand !(拿apple的小朋友站起来跳一下)
Orange, stand up!Jump!(拿orange的小朋友站起来跳一下)
5英文歌“I like apple”.当幼儿在品尝时,可放此音乐,可让幼儿欣赏,也可做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Apple is red, apple is round, apple’s juicy, apple is sweet, Apple apple I like you ,apple’s juicy, I like to eat.结束。
〈1〉复习巩固
教师再出示一次水果让幼儿复习一遍
〈2〉T: OK!We are so ’s have a ’s say good bye to the : Bye-bye, apple!
T: Say good bye to the : Bye-bye, orange.
英语教学设计 篇6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为了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贯彻新目标教学的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一定的提高,能热爱自己的家,孝敬父母亲,在学校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还着重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2、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和分数。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成才观念。
二、教材分析
1。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达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型素质教育观,新教材突出了功能和结构的有机结合。新教材非常注重话题,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突出了话题结构、功能、实际运用三个方面的结合。让每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便于学生灵活运用。
2、倡导“任务型”教学,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
本教材共15单元,分二个学期教学。按要求,第一学期为1—10单元,第二学期为11—15单元。课本增加了读写训练的比重,以便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其内容主要反映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课本设计了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情景,便于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题材范围更广,除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还反映了学生的校外活动、劳动、卫生保健、体育运动、节日、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多种因素导致学习普遍有困难。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第一大题听力得分率往往只有68%左右,阅读写作得分率低。课堂学习积极性较高,回答问题较积极,绝大多数同学能做到自觉完成作业、自觉背诵课文。受学习态度、风气的影响,刻苦学习之风渐渐稀薄,轻浮之风开始产生,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课后死记硬背,当然有大部分学生还是劳逸结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学生成绩来看,存在明显不平衡。少数优生优势不明显,差生面较广,培尖补差任务重。学生受当今社会环境影响,厌学情绪严重。
四、教学措施和要求
要求:
a类学生:课堂上要求能回答较难提问,思考问题积极,教学任务能当堂完成,课后要求阅读一定量课外读物,考试时要求失分不大。
b类学生:加强双基教学,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爱好英语,并且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使他们时时有危机感。要求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回答上课提出的稍难问题。
c类学生:教学中多关心、多爱护他们,平时与他们多进行谈话,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平时对他们要求严格但要求不过高。
措施:
首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补习音标自主学习单词开始,教会学生如何读熟文章背诵文章学习语法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向导与顾问的角色转变。
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入手,听说的比重应大些。
为实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1)采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在教学中,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幻灯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
(2)采用情景教学,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以听说训练为主导,以课文教学为依托,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运用交际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和场所。
如何用好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我将做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大家都懂得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的重要性。而精心备课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认真的备课,会使我们做到胸有成竹,无论是重点、疑点、难点的落实,问题的设计,教法的选择,都要精心考虑,通盘安排。只有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因人施教),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非智力因素开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同时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即信心、兴趣和习惯等)的开发,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习惯不好,不肯下功夫背单词,或方法不妥导致成绩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好,猎奇心强,求知欲高,一般都能学好英语的。关键就在我们如何千方百计地激发不同层次学习的学习兴趣,如开展多种多样的口语活动,朗读比赛,趣味游戏等等。不断增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学设计 篇7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就要探究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的英语总是提不高呢?应该怎样教呢?下面就是总结出来的教师的困惑:
1.音标:学生不会读,没有能力自己拼读新单词。2、单词:教师在困惑:该分散教还是集中教?3、语法: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把握很薄弱4、听力:高考听力越来越难,甚至有个别大学四、六级的题目,而学生的听力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听力的提高非常缓慢。5、阅读:学生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速度太慢,理解能力薄弱。6、口语:由于高考不怎么考口语,口语被很多人忽略了。7、写作:用中文的思维写英语。
那么高中的英语应该怎么教?高一的英语应该教什么?高一一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中英文之间存在着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语言民族习惯;两种语言表达规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维和英文的思维不一样,高一的学生首先要知道知道两种文化的不同,然后从一开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维来学英文,不要总是以中文的思维来学习英文。
反思:本学期开学我们没有做到的东西就是:没有去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强调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所以,在下学期,这一课我认为需要补上。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高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们实际上还要补很多学英语一定要掌握的东西:音标,词类,基本的句子结构。再次从基础学起。
1.音标: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记不住单词是因为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单词是因为不会音标。虽然是高一的学生,但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中等的学校,中等的学生里面,没有几个人完全掌握了音标,大部分高一学生的音标水平基本上等于零。所
以,我认为,高一的学生入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音标,我们确实有花时间去学习音标,但是只是用了两三节课的时间。目标是基本上每人都可以自己独立地把书本上大部分的新单词拼读出来。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音标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教会学会的东西,学习音标需要在会读的基础上大量地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达到一看到音标就可以不费力地拼读单词的程度。
2、单词:学会音标后下一步就是大量地记单词。记单词是一件很需要下功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定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样才能够让付出的努力有收获呢?我们可以试着用五个步骤” :
1). 音节拼读,准确读词。
2).拼读准确清晰;
3).自然集中注意;
4).注意力快速摆动转移;
5).限制联想”。
3、词类:我认为高一就要让学生学习十大词类,不能等到高三才学习,那时已经太晚了。本人很赞同这个观点。学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就要搞清楚单词的词性,然后知道什么词可以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语的用法和位置,介词的位置,状语的位置等。只有把这些词类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写出的句子。反思:本学期我们没有时间去讲词类,但也从来没想过在高一就讲词类。所以,我的这个建议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高一下学期可以看看有没有时间去讲词类。
4、句子:有了单词后,学生要学的'就是句子结构,也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地方。没有句子,就没有文章,就谈不上学习英语。所以,在高一阶段,学生必须学习五种基本句型,而且必须要过关。在这方面,我给了我们一点建议。我认为,英语的句型简化后实际上只有两种:be句型和do句型。然后就是把句子扩展,把各种句子成分添加到基本句型里面,把各种词类用在句子里面,从而组合成高级的句子。反思:我个人很赞同我的观点,所以我坚持在高
一上学期必须要教五种基本句型,也建议备课组长统一要求全级教授五种基本句型,因为没有正确的基本句子,到后面的从句等高级句型学生就很难学下去。所以,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好。而在本学期中,虽然我们也教了五种基本句型,但我相信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结构这个方面也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地巩固。
5、语法:我认为,给高中生讲语法,不要把他们当高中生,要用最简单的词汇,不要出现生词。他主张的语法教学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正反向语法拓展训练——由易到难,由难到易”并且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我建议“时态分离教学”,“时”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态”为“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时态。反思:我的说法里面,令我们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教学生语法。如果单词的意思又不懂,语法又是新学的,那么学生肯定很费劲。另外一个让我们恍然大悟的是,我提到: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都是老师给我们字,我们自己写词语,词组,然后让我们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我们从来没有给学生机会自己造句。通常我们都是直接给学生句子,或者是给中文让学生翻译成英文,从来都没有给学生机会造自己的句子。这就有可能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因为老师给的句子不一定都和他们的生活相关,会令学生觉得这些英语他们都用不上。当然,让学生自己造句会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而且老师无法检查学生的句子对错与否,所以,让学生自己造句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对学生加以训练。
6.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弱项,主要原因在于词汇量低,阅读速度慢,还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的阅读理解能力低下。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我在讲座上给我们介绍了“如何以爬的姿势飞行?通过非机械性重复迅速提高阅读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读书法,具体做法是:第一遍;通篇快速浏览,捕捉全文大意。第二遍:总结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第三遍:总结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第四遍:总结大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的搭配。第五遍:查找带介词的短语。第六遍:体会英文语序,注意英汉对比。第七遍:研究句子开端,追求表达变化。第八遍:透析句子之间联系,衔接手段。第九遍:把握过渡手段,
领会文章布局。第十遍:汲取语言精华,摘录文章亮点。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阶段可以尝试,因为它很费时。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要靠学生多看多读多练。正如中文里的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英文也是这样,所谓见多识广,读多了,不仅在阅读速度上有帮助,在文章的理解上也会有帮助。
以上是我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反思。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因此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我尊重学生的意愿,安排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层次。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当然,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学生可以依据学业的变化及时“升层”和“降层”,使自己始终处于最适合发展的层次。
1,备课的分层
我在每次备课时都会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用信息。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接受能力。总之,所设定的课堂内容、练习层次、问题难度都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2,授课的分层
根据备课要求,我的授课主要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提问简单的问题或直接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我就优先考虑A层学生,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可以让C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活动安排上,机械性的训练,我优先考虑A层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于B、C两层同学则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活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A层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又如课文的当堂复述,A层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提示下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的甚至可以看书模仿。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可以通过板书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得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阅读的训练,A层学生应先要读懂,达到一定的速度,细节题要有一定的准确率。C层学生应重视思维的培养,培养更全面、深刻、逻辑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3,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经常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在完成课堂练习时,有些同学在四五分钟时间。
英语教学设计 篇8
标点符号口诀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说完用逗号,话说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注释进层破折号,书文名称书名号,意思省略省略号,表示停顿用顿号。
标点符号的特征
1、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圆(。句号)。
2、中间有停顿,小圆点带尖(,逗号)。
3、并排语气词,点个瓜子点(、顿号)。
4、并排分句间,逗号顶圆点(;分号)。
5、引用原话前,上下两圆点(:冒号)。
6、疑问或发问,耳下坠耳环(?问号)。
7、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8、引用特殊词,蝌蚪上下翻(“”引号)。
9、文中要解释,月牙分两边(()括号)。
10、转折或注解,直线画后边(——破折号)。
11、意思没表完,六点紧相连(……省略号)。
12、报刊或书名,括号带双尖(《》书名号)。
13、重点词语句,字下加黑点(.着重号)。
14、专用名称下,横(浪)在下边(—— ﹏专用号)。
15、两数或名词,横线连两边(-连接号)。
16、人、地、文名中,黑点居中间(.间隔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口诀版)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英语教学设计 篇9
英语教学设计 篇10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陈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7年了,工作的这6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学习,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英语教学设计 篇11
本假期我学习了小学英语教材教法—新课标,感觉收获颇多。我对本次学习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
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英语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属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应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从而使学生获得必须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以前学生未开设外语课,对外语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对此教师要谨慎对待,并注意培养其兴趣,不要挫伤其积极性。小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注意照顾大多数学生。
二、教材分析
一册教材共同分为11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分析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一般,第一单元呈现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提供任务型练习,包括一首歌谣和小诗。歌谣和小诗的学习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二是提高学生发音准确性,三是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不常用单词不要求掌握。希望学生结合语用和语词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课文呈现了一些新的语法内容,但不要求讲解,更不要求学生掌握,只是要求初步运用这些语句。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
1.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能运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交际,如问候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消息。
3.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它课内外活动。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能读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进行口头描述,唱一些英语歌曲,背一些小诗和歌谣。
5.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和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多知识的求知欲。
6.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7.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外国人的一般风俗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2.在课堂上尽量的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汉语。
3.合理确定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自由地说出课文所有内容,甚至不要求能自由地朗读课文。
4.纠正控制性错误,不纠正非控制性错误。
5.多表扬多鼓励。
6.利用录音带、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图等。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 Module 1Greetings
第二周 Module 2Introductions
第三周 Module 3Classroom
第四周 Module 4Colours
第五周 Module 5Numbers 1-12
第六周 Rest
第七周 Module 6School
第八周 Middle Review
第九周 Middle Review
第十周 Mid-term examination
第十一周 Module 7Birthday
第十二周 Module 8Friends
第十三周 Module 9Family
第十四周 Module 10 Body
第十五周 Story Time
第十六周 Review Module
第十七周 Final examination
12月以前完成全册教学任务。
新标准外研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Module 1
Unit 1 I’m Sam
准备导入:
1.教师在走进教室时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说:Hello或Hi.与近处的同学握手,向远处的同学挥手。表扬那些用英语向师打招呼的同学说:Very good!Well done!或Clever boy/girl!
2.用英语告诉学生本人名字,说:I’m Mr Chen.并将名字写在黑板上。
活动1:听音指图
1.打开并举起书,让学生看到练习。指着各幅图用中文问学生图中的情景(校园中Sam,Daming,Amy和Lingling在介绍他们自己;在离开学校时,他们互相道别)。问他们认为图片上的孩子来自哪里?他们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每幅图上的孩子在说什么?
2.放录音或读对话。学生看书听录音。放录音时教师要举起书指着图上说相应话语的人物。再放录音,要求学生们指着相应的说话的人物。
活动2:听音说话
1. 读出前两幅图的对话,要求学生跟读。
2. 向学生解释老师将以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来介绍自己。每次老师说:Hello,I’m …(人物的姓名),他们要回答:Hello,…(同一人物的姓名)。
举例:
老师: Hello, I’m Lingling.
学生: Hello, Lingling.
3.用Sam和Amy做更多的例子。每个名字练习多次。
4.告诉学生老师要点名让一些学生做自我介绍。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句型结构。 老师:指向一个学生
学生: Hello, I’m Mr Chen.
全班: Hello, Mr Chen.
5.向学生说明Hi和Hello是一样的。重复这一活动,用Hi代替Hello,读出剩下的对话,每句都要停顿,让学生跟读。向学生说明Goodbye和Bye-bye是一样的。
活动3:向同学问候及道别
1.让学生们看书。告诉他们老师是A,他们是B。老师将会说:“Hello, class.”他
们必须说:“Hi, Mr Chen”。用Goodbye做同样的练习。和学生单独做练习。
举例:
老师: Hi, Sam.
学生: Hello, Mr Chen.
老师: Byebye, Kim.
学生:Goodbye, Mr Chen.
2.要求学生向身边的人说“Hello”和“Goodbye”。让他们参照书中的例子。一个学生做A另一个做B。当他门说“Hello”时,必须握手,当他们说“Goodbye”时,必须互相挥手。和学生做一些例子。要求他们介绍自己,至少向班上四个同学说“Good-bye.”
补充活动1:
1.把四个生词写在黑板上: Hello,Hi,Goodbye,Bye-bye。
2.读出这些词,要求学生跟读。
3.要求学生从中选出一个单词,记住它。
4.点名,让他们说出选的词。其他学生要说出相同意思的另一个词。
举例:
S1: Hi.
全班: Hello.
补充活动2:
1.在纸上分别写出Hello,Hi,Goodbye,Bye-bye。
2.将这些纸片放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告诉学生老师要读出单词,学生要指着并大声读出相应的单词。
举例:
老师:Hi.
学生:(指着写有“Hi”的纸片)Hi.
3.告诉学生老师读出单词,他们要说出相同意思的另一个词。
举例:
老师: Hi.
学生: Hello.
英语教学设计 篇13
学年康县第一期英语教学培训课程xxxx--xxxx 康县大南峪学校英语教师张瑛xxxx年xx月xx—xx日为期2天的英语培训已落下帷幕,在这紧张、充实而又快乐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培训的内容给了我教学上很大的帮助,听了来自挪威的阿斯媂老师的理论指导,也观看了一些教学实例,亲身体验了一些活动,让理论联系了实际,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彻的领会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重新认识了自我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英语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
二、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听阿斯媂老师讲授的一些教学技能及她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感悟,我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英语课堂应以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把课本教活、教好。有了爱好,学生才能想学、乐学。外教老师的英语课灵活多样,轻松自然,以语言为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兴趣,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给英语教师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这次基础知识专业的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收获。语音、听力、口语、写作对我的英语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促进。尤其是阿斯媂老师的语音课,由原来不知如何正确发音到现在基本标准,且较清楚地了解如何教学生的英语发音,真是大有收获。语言学习只有在有意义和有目的的活动中才会发生。通过专家教师的精心讲解,让我了解了如何较好的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我们的英语教学法让学生有较沉重的压力,而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事实上每一项能力的教学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优秀教师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我希望接下来的实践中要把所学到的知识,牢牢掌握并运用到教学中和生活中,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启迪,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实自己的教学。
英语教学设计 篇14
目标:
1. 教幼儿学会deskchair的正确发音,学会听懂短语stand u sit down,clapyourhandsds。
2. 培养幼儿大胆说英语,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准备:
桌子、凳子、一些幼儿喜爱的'玩具,五角星,剪纸花。
过程:
1. 老师和蔼向幼儿问好,(good monrningboys and grils)。
2. 老师做寻找东西样,请幼儿猜老师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凳子、桌子,告诉幼儿他们的英文名是desk chair 教幼儿先听音看口形发音。注意发准{k}。
3. show me (desk chair) 并发音。做法:室内藏有许多小凳子还有桌子,教师指幼儿说,幼儿指教师说练习发dask chair。
4. 游戏:九个凳子围成一圈,十个幼儿围成一圈站在凳子边,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做动作的行走,音乐停幼儿打个凳子坐下,没抢到凳子的幼儿说deask chair。
5. 游戏中同时练习发stand up,sit down。
6. 送礼物给幼儿。
做法:桌子、凳子放许多玩具,五角星,剪纸花,幼儿想要什么就去拿什么,只要用 deask chair 说一句正确的话就行。
7、小结:向幼儿用英语再见good by让幼儿拿上 deask 去户外游戏。
(通用)英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教学设计 篇15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中,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之所以速度慢,收效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厌烦了枯燥的单词背诵、语法理解,使好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学习英语中越来越没有了兴趣和信心。如果我们每次走进课堂之前,都精心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并对活动内容、方式和步骤做到胸中有数,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教与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学英语时就得想方设法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使教学活动变成生动、直观、兴奋的过程,才能有利于改变单调的教学格局,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下面就是我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情景设计
1、运用直观教具。
在教授单词时,最好多用图片、模型、实物等,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直接感触中记忆单词。一个苹果,一瓶汽水都会让学生从渴望知道它们的名字,到记住它们的读音和拼写,由此可见,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带实物进行单词教学,既增加了课堂的真实语言氛围感,也能使学生从一陈不变的课堂环境中感到一丝新鲜味,从而刺激他们引起脑神经兴奋,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更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还比如,在教学国家名时,我们可以出示相应的小国旗,让学生看国旗说国名,这样他们不但在课堂上学会了国名,同时还能记住这些国家的国旗,形式上好象增多了要记的内容,但这种方式更能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来,还能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生动的.多媒体。
比如,在课件中设计问路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以图中人物的身份去找前面某个指定位置,先让学生依次在课堂上向不同位置的路人询问所去地方,口头描述所走路线,老师用鼠标点击图中的人物,按照学生描述的路线向前移动图中人物的位置,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随着学生问路次数的增多,象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the park?Excuse me,which is the way to the bank?这样常用问路的词句在不知不觉中熟练起来,并且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创设真实情景。
如shopping(购物)的交际用语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时用实物,如水果、衣物、学习用品等做道具,给学生在课堂中设置真实的场景,也会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如在一次观摩课上,老师设计了一个在超市购物的场景:两名学生每人穿一件超市工作人员的服装,让另一个学生提着购物篮,依次在摆放实物的柜台(学生课桌)上去买东西。在活动中,同学们热情很高,争着去参加,下面一部分对所用语句不太熟练的同学,一边在观看,一边忙着在请教同桌还没记住的句子,这样的活动,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参加,主动交流,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后,大家都对这堂课给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倡积极向这位老师学习,多上这样有质量的课。
二、游戏的设计
在英语课上,由于要记的内容较多,长时间的机械训练,学生会感到枯燥,脑神经容易处于疲劳状态,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游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以游戏的娱乐性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下面列举几种游戏方法。
1、“接龙”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如teacher,从第一组一个学生开始接任何一个以r开头的单词,如ride,下面的学生接着再说出一个以e开头的,在整个游戏中,不能重复说过的单词。这样的活动,能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活动,努力回忆所学过的单词,即完成了课堂活动,也复习了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2、用动作提示单词
一些单词可以通过形体表现出来,初中英语课本中有不少,比如:run,jump,dance,sing,swim,skate,sleep,open,close,smile,sit,drink等,在教学这些单词时,可以借助必要可行的形体动作,让学生边模仿动作边说单词,让他们嘴说身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所学词汇。也可以用活动的方式,让老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模仿做动作,或是一个学生做个动作,让其它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或短语。通过这样的形象记忆,学生对单词的印象会更深刻,记得会更牢,还不用再专门化时间和精力去记单词的汉语意思,这难道不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好办法吗?
三、竞赛设计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强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比如,我们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围坐在一起,由老师给同学们出示准备好的抢答题,每道题给10秒钟看题讨论,等老师说开始抢答后,学生再迅速举手,举手快的学生在经过允许,抢答成功后,给他们组加上一面小红旗,给抢答不成功学生所在小组扣去一面小红旗,最后,以获得红旗的最多少来给各小组排名次。这样的竞赛简单易搞,并且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在活动中,他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强烈的上进心和集体感,让学生以自身的经历体验“集体光荣我光荣,我为集体争光荣”的集体主义观念,从而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向上力。
四、评价的设计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克莱恩说过:“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如果我们每次走进课堂之前,都精心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并对活动内容、方式和步骤做到胸中有数,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教与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英语教学设计15篇(精华)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四个单词的第三人称形式:cooks, studies, does, goes.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Does he live in China? No, he doesn’t. He lives in Australia, but he studies Chinese.
3.能完成相关练习。
(二)能力目标灵活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
(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掌握四个单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突破方法:仔细观察单间,小组合作,读写造句,掌握重点。
(二)难点掌握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突破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变换动词,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教师出示卡片动词词组给一位学生看,该学生做相应动作,不得说话,其他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进行猜词组比赛,猜对词组最多组给予奖励。
’s chant
I like riding, I like riding, riding a bike.
He likes diving, he likes diving, diving, diving, diving.
She likes playing, she likes playing, playing the violin.
They like collecting, they like collecting, collecting stamps.
We like making, we like making, making kites.
3.师生用单词卡片进行问答练习。如:T: What is your hobby? S: I like reading stories. T: Does your uncle live in Beijing? S: No, he doesn’t. T: Where does he live? S: He lives in Changsha. T: Does your uncle like doing sports? S: Yes, he does.
Step2: Presentation Let’s learn
I like number 7. what number do you like?
Does she like number 3?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
1.教师边和一位学生玩字谜游戏,边说:I do word puzzles.
What does Chen Jie do?引导学生回答:Chen Jie does word puzzles, too.教师板书并教读单词does。后缀es可用另一种颜色笔标出并将动词原形do写在一旁。 T: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 I go to school on foot. T: Does your father go to work on foot? S: No, he doesn’t. T: How does he go to work? S: He goes to work by bus.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He goes to work by bus。教师板书并教读单词goes,后缀es可用另一种颜色笔标出并将动词原形go写在一旁。教师指导学生拼写单词。引导学生比较动词原形和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并用这两种形式造句以便加深印象,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掌握。如:I go to work by bike. He goes to work by bike.
3.教师出示做中国菜的图片说:Look! Chen Jie’s pen pal cooks Chinese food for he,然后板书并教读单词cooks,后缀s用另一种颜色笔标出并将动词原形cook写在一旁。
4.教师手拿英语书问:Do you like studying English?学生回答:Yes, we do.教师说:John’s pen pal studies Chinese.教师板书并教读单词studies,后缀ies可用另一种颜色笔标出并将动词原形study写在一旁。
5.教师将四个动词短语卡片放在讲台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派一位代表跑上讲台,领取卡片,拿到卡片后跑回小组前,带读短语。
6.教师让学生比较动词的第二人称单数形式和动词原形,引导学生总结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①什么是第二人称单数:第二人称单数是指一个人,不是你也不是我。
②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a.—般情况下,动词后直接加s。
b.以s,x,ch,sh或o结尾的动词,在后面加es,如watch—watches, teach—teaches。
c.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动词,把y变为i,再加es,如study—studies。
d.以元音字母加y结尾的动词,直接加s,如say—says。
e.动词have在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have改为has。
f.动词be在主语是第一人称单数时,be改为am;在主语是第二人称时,be改为are;在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be改为is。出示更多动词,让学生根据语法规律,变换动词形式。
7.教师播放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8.教师将本部分的单词卡片混在一起,快速展示给学生,学生抢答。然后同桌之间以开火车形式进行问答操练。
9.教师示范书写四会单词,学生仿写。
Step 3:Practice Listen, match and say
1.教师让学生先看图,用铅笔在图旁边标上相应的人名和动词词组,然后播放Listen, match and say部分的`录音,学生根据录音匹配好人名和动词短语,教师再次播放录音核对答案。第三遍录音学生跟读,然后学生和搭档自由练习对话。最后,教师让学生擦掉人名和动词短语,大声表演对话。教师让学生听写词语,如:she,by, goes,bus,work,to,然后学生把上述词语组合成句子,如:She goes to work by bus.
2.教师说动词原形学生书写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可以请两位学生与在黑板上。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反应时间,不要给学生太大压力。
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用英语描述你好朋友一天的生活情况。
2.背诵并抄写本课四会单词。
3.做活动手册上的配套练习。
英语教学设计 篇17
本假期我学习了小学英语教材教法—新课标,感觉收获颇多。我对本次学习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
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英语教学设计 篇18
我原以为“教学设计”就是“教案”。通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后,改变了我的观点,加深了对英语《课标》中“备课不是简单的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理解。
教学设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准备(备课),因为一般的备课只是教师自己根据直觉和惯例进行教学准备的活动。而教学设计更多关注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发展,它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通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后,我对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有了个清晰的'认识。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教育部《课标》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我在备每节课的教案里都要提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还有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不可能在每节课都能体现,所以教学目标要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来定,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实是每节课都要关注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可以根据单元内容来确定,但不要硬性分配到每课时中,也就是不需要每节课都要落实每个方面的目标。
案例: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第一课时为例。
这一课时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这个话题学生易接受,但由于地区差异,处于农村地区,学生没有坐过飞机,甚至轮船,火车,对距离远近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前应介绍相关的知识做铺垫。体现了“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理念。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询问并回答乘坐某种交通工具去某地。
(2)能够描述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并简单陈述理由。
(3)能够辨认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要学会看交通指示灯安全地过马路。
(4)能够了解不同国家交通规则的异同。
2、知识指标
(1)掌握A、B部分中的四会短语和句子。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的三会单词和三会句型。
(3)能够理解并会根据指令操作相关部分的内容。
(4)能够区分涉及相关音标的发音。
(5)了解Storytime,Goodtoknow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并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学习策略:学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并用扇形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文化目标:了解中西方交通规则的异同。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onfoot,bybike,bybus,bytrain.
2、能够听、说、认读短语:byplane,byship,bysubway.
3、能用句子“Howdoyougotoschool?HowdoyougotoCanada/?”来替换关键词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并能够用句子“Igoby....”进行回答。
英语教学设计 篇19
跟学生在一起日子过的总是很快,一周时间很快过去了,反思这一周的英语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提问,要注重提问的方式,以及提问的艺术性,要有所启发。
教学中的提问在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Bellack(1996)曾指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经常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应。”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有时候课上经常会发现教师“逼供”式提问,即教师通过不断的追问,甚至是一些没有实际思维含量的提问,如教师不停地问学生:Yes or no? Do you think so?Right or wrong ? 等,非要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回答Yes; 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框子”里面“逼”;而学生则费尽心思地揣摩教师想得到的“供”,时下这已经成了很多课堂中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只关注教学设计的有序实施,不注重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只考虑自己准备的内容是不是讲完了,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接受了。当然,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适度(一是深度,即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广度,即不能超出学生生活实践的范围),讲究提问和启发的艺术。
二、其次老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要感情充沛。
我们教学中鼓励三维目标,其中有情感目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是教书匠,我们要用感情讲解每一刻,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能有所谓悟!在课堂上,只有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才能真正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另外,有效控制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是增加教学容量和操练密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操练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广度时,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有些课上的训练往往缺乏密度,教学节奏慢,感觉松弛,而有的课堂活动频繁,教学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教学中要根据每一课的内容,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活动,节奏舒弛有度,游刃有余。
三、教师要营造“亮点”,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
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课堂教学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课堂亮点的出现使学生受到良性的强烈的刺激,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亮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最精彩的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设计一个高潮,最好高潮迭起。
四、课下作业的布置,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节课罢,我们总是使劲的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但学生做题的质量和数量并不总成正比。我们为了巩固今天所学,会想方设法留任务。其实,我们的作业要有选择性,多并不等于好,很多时候,我觉得,在课上限时让他们做些练习,比课下学生漫不经心的做题效果要好很多。
让我再组织一节课,我会作以下设计:
1、 我们老师要透彻理解教材,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 。
2、创设形象生动的情景,或者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在交流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要有目的性(通过我的提问,我要学生获得什么讯息,或者让他们达到什么目的)。
英语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英语教学设计 篇20
课题: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教材分析: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英语知识意味着记忆的不断重复性,那么把学生抓在手中让他们跟着学,有兴趣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设计精致、完美,行之有效,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下面是我对我们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对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作如下探讨。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熟识新伙伴,同时引导学生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一些新词汇,掌握一些重点句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一、教学目标:
1、重点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2、重点句式:How do you make? ?
First? , than? ,next? , finally?.
3、语法知识:how much + 不可数名词
how many + 可数名词
二、能力目标:学生学会熟练制作奶昔,并且能够用英语解说制作的步骤。
三、教具:多媒体 搅拌器 几个塑料杯 六个香蕉 两杯牛奶 一大杯做好的香蕉奶昔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先微笑询问全班同学:What drink do you like?待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喜好时,举着备好的奶昔边说:Here is some banana milk shake. Would
you like some?学生抢着回答yes时,把准备好的奶昔分给他们(部分学生自带有杯子)品尝。之后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is milk shake?(有学生回答no),并宣布:现在我们来制作这种香蕉奶昔。
二、教学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说出制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师时帮助补充)。顺势学习搅拌器(biender)这个单词。
2、播放制作香蕉奶昔全过程,结合学习关键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3、listening. 要求学生把制作香蕉奶昔的顺序标在书本1b的横线上。
4、教师制作奶昔。边演示边解说(in English)
5、pairwork 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如何制作香蕉奶昔。
三、学生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分别请两位同学(自愿)到讲台上演示制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骤用英语解说(如有误,教师纠正)然后连同老师做的奶昔一起分给同学们品尝。(充分肯定表扬上来制作奶昔的同学)
四、Listening
1、学生听、并完成2a、2b。
2、小结how much与how many的区别和用法:
how much+不可数名词
how many+可数名词
巩固这两词汇的用法,在黑板板书:
how much、how many
What do you want?
apples does she have?
birds can we see?
chacolate did he eat
要求学生完成句子?
五、教学拓展
两人一组,就某种水果奶昔或水果色拉如何制作进行讨论、操练。然后请一、两组同学站起来表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Summary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七、Homework作业
1、默写本课重点词汇、短语。
2、用英语写出制作某饮料或食品的步骤。
教学反思
1、巧妙导入。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质课,不但要求教师潜心备课,熟悉教材、了解教材,而且要求教师优化课堂,增强趣味性,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来。这得靠教师巧妙构思,设计合情合理的导入方式。这节课从教师随口询问学生喜欢什么饮料到分别给学生品尝香蕉奶昔,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神经,一下把他们吸引住了,连后进生也跃跃试试,积极配合。本节课做到了这一点,从学生的反应看,这种导入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2、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灵活的教,也应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中避免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这一模式。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香蕉奶昔,品尝奶昔,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记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亦学得开心、有趣。
3、创造性教学。学习,不但要学习前人的丰富经念,牢记掌握固有知识,还要学会灵活应用,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在本课堂,大胆进行教学拓展。在学生学会制作、描述制作奶昔之后。设计让学生充分使用发散思维,想象制作其他奶昔或食品的方法。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努力,不但学会了制作香蕉奶昔,也探讨到了制作其他食品的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发现归纳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但要跟随教师学习,也应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所学的知识才印象深刻,牢固掌握。把别人的知识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经验。我在处理how much与how many的区别用法时疏忽了这点,没有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来,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然后通过几个简单练习来巩固。使得学生记忆机械,呆板。效果也欠佳。
5、掌控课堂,灵活教学。灵活过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取舍,游刃有余是每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在上课时完全按照备好的课按部就班,觉得每一步骤都很重要,不可少。时间不多时还继续按原来的思路授课,以至到最后超时。操作过于呆板,不够灵活机智,影响到教学质量。
6、平等原则。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对这要求体现得尤其强烈。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甚至引发他们的情绪,使自信心受到打击。课堂中把给忽略了这部分。体现在让学生到讲台来示范做奶昔时,不少学生高高举起手,都希望自己能去试试。结果,我叫上来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令那些“后进生”极其失望。甚至有个别学生露出不屑的神色。这点非常欠考虑。备课时没有想到应该让一个优秀生,一个后进生来表演,从而体现出教师对各个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以后应该多考虑学生个体、心理以及年龄等各因素。
通过这一节课,我对如何备好课,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真正含义。
英语教学设计 篇2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
anecdote, annual, witness, accommodation, shore, yell, pack, flee, drag, depth, lip, tongue, abandon, relationship, help out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描述事物和情景的生动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精髓。
3.帮助学生通过两个故事,对生活在大洋的虎鲸能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虎鲸给予我们人类忠实的帮助产生由衷的感激,从而加强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
anecdote, annual, witness, accommodation, shore, yell, pack, flee, drag, depth, lip, tongue, abandon, relationship, help out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描述事物和情景的生动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精髓。
3帮助学生通过两个故事,对生活在大洋的虎鲸能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虎鲸给予我们人类忠实的帮助产生由衷的感激,从而加强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 &Warming-up(5mins)
问题导入——教师呈现问题和图片
T: Have you seen plants andanimals that live under the sea? Where did you see them? What’s this? Yes,they’re killer whale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 I’ll show you a shortvideo.
意图说明:在读前这个环节,通过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原有的对海洋生物的知识储备,再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认识一些常见海底动物的英文名称。最后出现虎鲸的形象,以抛出问题What’sthi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来引出今天阅读的主角——虎鲸。先播放一段视频——“虎鲸捕猎”的场面。
Step2 Pre-reading (Predicting)(2mins)
T: Now please look at the title“Is Old Tom an old man?” Right, it’s notan old man. It’s the name of a killer whale. Here are two pictures of thekiller whale.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to him?
意图说明:标题导读是指导英语阅读的重要方法。通过解读题目,观察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内容,这样更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Step3 While-reading (28mins)
Task 1 Fast-reading(3mins)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complete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 text consists of two ________written by Clancy.They are mainly about how Old Tom helped the whalers ________a whale and savedJames from the _______.
Explain new words:
anecdote: short, usuallyamusing story about a real person or event
意图说明:采用完成句子的形式来给出文章的大意,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
Task 2 Careful-reading(3mins)
Read the first story again and finish the chart.
Fill in the blanks.
意图说明:训练学生寻找细节信息的阅读技能,同时突出本课的生词和短语。要求学生不看书来完成,这样更具有挑战性。
Task 3 Discussing and Speaking(5mins)
Discuss in pair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s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Old Tom and the whalers?
意图说明:活动2的填表活动只是帮助学生对故事主要情节有大概的了解,而这个环节的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文章,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Task 4 Read the second story again and finish the chart.(2mins)
Fill in the blanks.
Task 5 Discussing and Speaking(15mins)
Read the second stor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did Old Tom help James?
2. As far as you know , what other animals everhelp out human beings in history?
意图说明:这里给学生时间去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救人的`奇闻轶事,然后请个别小组来汇报讨论结果,与全班同学来分享故事。如果学生知道的不多,教师可让他们阅读以下三个小故事。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过一件奇事:音乐家阿里昂乘船返回希腊时,水手们意欲谋财害命。阿里昂乞求水手们允诺他演奏生平最后一曲。他奏完乐曲就跳入大海,一头海豚游过来驮起这位音乐家,将他送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
有一个车老板赶着马车从山上往山下走,这时辕马的套掉了,老板俯下身想拣起来,没想到穿在身上的棉大衣被压在车轮底下,将人带了下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辕马一口将车老板叼起,随着巨大的惯性向山下跑去,一直跑到安全地带,车才慢慢停下来,把人轻轻放下,这时马跑了一身汗。”战兽医师说,“这个老板心地非常善良,平时与马很有感情,从来不打马,这次有难,是马救了他。
” 1999年《哈尔滨晚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新闻:黑龙江省阿城市有一个聋哑人,有一天坐在火车道上,当火车路过这里时,怎么鸣叫他也听不见。这时,在路边吃草的一只山羊见到了,它拼命地跑了过来,用角把这个人推出了道轨,而它来不及躲避,不幸壮烈牺牲。)
3. What conclusion can we come to after weshare these stories?
意图说明:通过交流几个动物救人的感人故事,学生会由衷地产生对动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会认识到大自然的一切,我们都要感恩,都要爱护,我们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世界才会更美好。
Step4 Languageappreciation(10mins)
意图说明:接下来这个环节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章中语言的美,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部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给出他们认为写的精彩的句子,以及给他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场面。
In the first story, which sentences do you thinkbest describe the scene of the whale hunt and the actions of Old Tom? In thesecond story, what scene impresses you most?
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可着重分析以下几个句子。
We ran down to the shore in time to see an enormousanimal opposite us throwing itself out of the water andthen crashing down again.
我们及时赶到岸边,看到对面有一个庞大的动物猛力跃出水面,然后又坠落到水里。
throwing itself out of the water形象地表现了鲸跃出水面的动作。throw的用法很灵活,能表达出丰富的含义。如:
I felt discouraged when he threw cold water on myidea.
他给我的想法泼冷水时,我感到很沮丧。
She threw herself into a chair and began to cry.
她倒在椅子上,哭了起来。
The fire threw hundreds of workers out of work.
大火使几百个工人失业。
…when we approached him, I saw James being firmly held up in the water by Old Tom.
当我们靠近他的时候,我看到老汤姆在水中正稳稳地托着詹姆斯。
Step4 Homework
1. Surf the Internet andlearn more about the killer whale and other marine animals.
2.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using your own words.
英语教学设计 篇22
一、指导思想: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拓展视野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的学生的基本情况较差,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上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发言也不是很活跃。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英语的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初步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3。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具体目标:
针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二方面的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
听: 1、能听懂课文大致内容;2、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
说: 1、能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课文大意; 2、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短暂表达
读: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写: 1、能简单写出连贯且结构较完整的句子, 2、能默写课文;3、能在写作文中基本做到文体较规范、语句较通顺;
2。语言知识:
语音: 1、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2、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
词汇: 1、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2、尽可能学会使用规定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语法: 1、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 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 4、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四、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17周的教学时间,计划第15周结课最后两周复习。
五、教学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
4、重视思维过程系统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循环往现,以加深影响。
英语教学设计 篇23
课题: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教材分析: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英语知识意味着记忆的不断重复性,那么把学生抓在手中让他们跟着学,有兴趣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设计精致、完美,行之有效,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下面是我对我们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对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作如下探讨。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熟识新伙伴,同时引导学生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一些新词汇,掌握一些重点句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一、教学目标:
1、重点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2、重点句式:How do you make? ?
First? , than? ,next? , finally?.
3、语法知识:how much + 不可数名词
how many + 可数名词
二、能力目标:学生学会熟练制作奶昔,并且能够用英语解说制作的步骤。
三、教具:多媒体 搅拌器 几个塑料杯 六个香蕉 两杯牛奶 一大杯做好的香蕉奶昔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先微笑询问全班同学:What drink do you like?待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喜好时,举着备好的奶昔边说:Here is some banana milk shake. Would
you like some?学生抢着回答yes时,把准备好的奶昔分给他们(部分学生自带有杯子)品尝。之后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is milk shake?(有学生回答no),并宣布:现在我们来制作这种香蕉奶昔。
二、教学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说出制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师时帮助补充)。顺势学习搅拌器(biender)这个单词。
2、播放制作香蕉奶昔全过程,结合学习关键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3、listening. 要求学生把制作香蕉奶昔的顺序标在书本1b的横线上。
4、教师制作奶昔。边演示边解说(in English)
5、pairwork 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如何制作香蕉奶昔。
三、学生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分别请两位同学(自愿)到讲台上演示制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骤用英语解说(如有误,教师纠正)然后连同老师做的奶昔一起分给同学们品尝。(充分肯定表扬上来制作奶昔的同学)
四、Listening
1、学生听、并完成2a、2b。
2、小结how much与how many的区别和用法:
how much+不可数名词
how many+可数名词
巩固这两词汇的用法,在黑板板书:
how much、how many
What do you want?
apples does she have?
birds can we see?
chacolate did he eat
要求学生完成句子?
五、教学拓展
两人一组,就某种水果奶昔或水果色拉如何制作进行讨论、操练。然后请一、两组同学站起来表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Summary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七、Homework作业
1、默写本课重点词汇、短语。
2、用英语写出制作某饮料或食品的步骤。
教学反思
1、巧妙导入。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质课,不但要求教师潜心备课,熟悉教材、了解教材,而且要求教师优化课堂,增强趣味性,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来。这得靠教师巧妙构思,设计合情合理的导入方式。这节课从教师随口询问学生喜欢什么饮料到分别给学生品尝香蕉奶昔,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神经,一下把他们吸引住了,连后进生也跃跃试试,积极配合。本节课做到了这一点,从学生的反应看,这种导入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2、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灵活的教,也应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中避免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这一模式。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香蕉奶昔,品尝奶昔,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记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亦学得开心、有趣。
3、创造性教学。学习,不但要学习前人的丰富经念,牢记掌握固有知识,还要学会灵活应用,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在本课堂,大胆进行教学拓展。在学生学会制作、描述制作奶昔之后。设计让学生充分使用发散思维,想象制作其他奶昔或食品的方法。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努力,不但学会了制作香蕉奶昔,也探讨到了制作其他食品的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发现归纳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但要跟随教师学习,也应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所学的知识才印象深刻,牢固掌握。把别人的知识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经验。我在处理how much与how many的区别用法时疏忽了这点,没有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来,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然后通过几个简单练习来巩固。使得学生记忆机械,呆板。效果也欠佳。
5、掌控课堂,灵活教学。灵活过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取舍,游刃有余是每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在上课时完全按照备好的.课按部就班,觉得每一步骤都很重要,不可少。时间不多时还继续按原来的思路授课,以至到最后超时。操作过于呆板,不够灵活机智,影响到教学质量。
6、平等原则。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对这要求体现得尤其强烈。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甚至引发他们的情绪,使自信心受到打击。课堂中把给忽略了这部分。体现在让学生到讲台来示范做奶昔时,不少学生高高举起手,都希望自己能去试试。结果,我叫上来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令那些“后进生”极其失望。甚至有个别学生露出不屑的神色。这点非常欠考虑。备课时没有想到应该让一个优秀生,一个后进生来表演,从而体现出教师对各个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以后应该多考虑学生个体、心理以及年龄等各因素。
通过这一节课,我对如何备好课,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真正含义。
英语教学设计 篇24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就要探究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的英语总是提不高呢?应该怎样教呢?下面就是总结出来的教师的困惑:
1.音标:学生不会读,没有能力自己拼读新单词。2、单词:教师在困惑:该分散教还是集中教?3、语法: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把握很薄弱4、听力:高考听力越来越难,甚至有个别大学四、六级的题目,而学生的听力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听力的提高非常缓慢。5、阅读:学生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速度太慢,理解能力薄弱。6、口语:由于高考不怎么考口语,口语被很多人忽略了。7、写作:用中文的思维写英语。
那么高中的英语应该怎么教?高一的英语应该教什么?高一一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中英文之间存在着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语言民族习惯;两种语言表达规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维和英文的思维不一样,高一的学生首先要知道知道两种文化的不同,然后从一开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维来学英文,不要总是以中文的思维来学习英文。
反思:本学期开学我们没有做到的东西就是:没有去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强调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所以,在下学期,这一课我认为需要补上。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高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们实际上还要补很多学英语一定要掌握的东西:音标,词类,基本的句子结构。再次从基础学起。
1.音标: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记不住单词是因为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单词是因为不会音标。虽然是高一的学生,但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中等的学校,中等的学生里面,没有几个人完全掌握了音标,大部分高一学生的音标水平基本上等于零。所
以,我认为,高一的学生入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音标,我们确实有花时间去学习音标,但是只是用了两三节课的时间。目标是基本上每人都可以自己独立地把书本上大部分的新单词拼读出来。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音标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教会学会的东西,学习音标需要在会读的基础上大量地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达到一看到音标就可以不费力地拼读单词的程度。
2、单词:学会音标后下一步就是大量地记单词。记单词是一件很需要下功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定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样才能够让付出的努力有收获呢?我们可以试着用五个步骤” :
1). 音节拼读,准确读词。
2).拼读准确清晰;
3).自然集中注意;
4).注意力快速摆动转移;
5).限制联想”。
3、词类:我认为高一就要让学生学习十大词类,不能等到高三才学习,那时已经太晚了。本人很赞同这个观点。学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就要搞清楚单词的词性,然后知道什么词可以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语的用法和位置,介词的位置,状语的位置等。只有把这些词类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写出的句子。反思:本学期我们没有时间去讲词类,但也从来没想过在高一就讲词类。所以,我的这个建议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高一下学期可以看看有没有时间去讲词类。
4、句子:有了单词后,学生要学的就是句子结构,也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地方。没有句子,就没有文章,就谈不上学习英语。所以,在高一阶段,学生必须学习五种基本句型,而且必须要过关。在这方面,我给了我们一点建议。我认为,英语的句型简化后实际上只有两种:be句型和do句型。然后就是把句子扩展,把各种句子成分添加到基本句型里面,把各种词类用在句子里面,从而组合成高级的句子。反思:我个人很赞同我的观点,所以我坚持在高
一上学期必须要教五种基本句型,也建议备课组长统一要求全级教授五种基本句型,因为没有正确的基本句子,到后面的从句等高级句型学生就很难学下去。所以,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好。而在本学期中,虽然我们也教了五种基本句型,但我相信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结构这个方面也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地巩固。
5、语法:我认为,给高中生讲语法,不要把他们当高中生,要用最简单的词汇,不要出现生词。他主张的语法教学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正反向语法拓展训练——由易到难,由难到易”并且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我建议“时态分离教学”,“时”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态”为“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时态。反思:我的说法里面,令我们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教学生语法。如果单词的意思又不懂,语法又是新学的,那么学生肯定很费劲。另外一个让我们恍然大悟的是,我提到: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都是老师给我们字,我们自己写词语,词组,然后让我们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我们从来没有给学生机会自己造句。通常我们都是直接给学生句子,或者是给中文让学生翻译成英文,从来都没有给学生机会造自己的句子。这就有可能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因为老师给的句子不一定都和他们的生活相关,会令学生觉得这些英语他们都用不上。当然,让学生自己造句会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而且老师无法检查学生的句子对错与否,所以,让学生自己造句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对学生加以训练。
6.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弱项,主要原因在于词汇量低,阅读速度慢,还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的阅读理解能力低下。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我在讲座上给我们介绍了“如何以爬的姿势飞行?通过非机械性重复迅速提高阅读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读书法,具体做法是:第一遍;通篇快速浏览,捕捉全文大意。第二遍:总结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第三遍:总结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第四遍:总结大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的搭配。第五遍:查找带介词的短语。第六遍:体会英文语序,注意英汉对比。第七遍:研究句子开端,追求表达变化。第八遍:透析句子之间联系,衔接手段。第九遍:把握过渡手段,
领会文章布局。第十遍:汲取语言精华,摘录文章亮点。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阶段可以尝试,因为它很费时。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要靠学生多看多读多练。正如中文里的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英文也是这样,所谓见多识广,读多了,不仅在阅读速度上有帮助,在文章的理解上也会有帮助。
以上是我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反思。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因此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我尊重学生的意愿,安排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层次。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当然,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学生可以依据学业的变化及时“升层”和“降层”,使自己始终处于最适合发展的层次。
1,备课的分层
我在每次备课时都会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用信息。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接受能力。总之,所设定的课堂内容、练习层次、问题难度都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2,授课的分层
根据备课要求,我的授课主要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提问简单的问题或直接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我就优先考虑A层学生,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可以让C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活动安排上,机械性的训练,我优先考虑A层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于B、C两层同学则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活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A层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又如课文的当堂复述,A层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提示下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的甚至可以看书模仿。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可以通过板书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得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阅读的训练,A层学生应先要读懂,达到一定的速度,细节题要有一定的准确率。C层学生应重视思维的培养,培养更全面、深刻、逻辑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3,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经常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在完成课堂练习时,有些同学在四五分钟时间。
英语教学设计 篇25
一、指导思想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深。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摸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本册教材分析目标要求重难点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全书共有十五个单元,另三个复习单元。本学期学习十个单元及二个复习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本增加了读写训练的比重,以便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其内容主要反映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课本设计了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情景,便于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题材范围更广,除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还反映了学生的校外活动、劳动、卫生保健、体育运动、节日、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
(一)教学目的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初步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3、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具体目标:
针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
听:能听懂课文大致内容;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
说:能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课文大意;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短暂表达
读: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写:能简单写出连贯且结构较完整的句子, 能默写课文;能在写作文中基本做到文体较规范、语句较通顺;
2、语言知识:
语音: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
词汇: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尽可能学会使用规定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3、语法: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进一步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4、功能:掌握询问信息、谈论物件,表示否定,表示不肯定,表示发生在某一过去时间之前的行为。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如何描写与分类,描写物体,和叙述等语言功能项目;恰当理解和表达义务、道歉和应答,忠告等交际功能
四、学情简要分析
今年任教初三(1)班英语,学生的基本情况较差,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上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发言也不是很活跃。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
1。认真专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ABC类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如英语演讲比赛、单词听写比赛、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课前五分钟活动等。
5。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
A类学生:课堂上要求能回答较难提问,思考问题积极,教学任务能当堂完成,课后要求阅读一定量课外读物,考试时要求失分不大。
B类学生:加强双基教学,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爱好语文,并且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使他们时时有危机感。要求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回答上课提出的稍难问题。
C类学生:教学中多关心、多爱护他们,平时与他们多进行谈话,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平时对他们要求严格但要求不过高。
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若继续沿用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讲授、重译写和语法教学、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调动不起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充分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入手,听说的比重应大些。
为实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1)采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在教学中,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幻灯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
(2)采用情景教学,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以听说训练为主导,以课文教学为依托,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运用交际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和场所。
如何用好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我将做如下: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大家都懂得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的重要性。而精心备课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认真的备课,会使我们做到胸有成竹,无论是重点、疑点、难点的落实,问题的设计,教法的选择,都要精心考虑,通盘安排。只有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因人施教),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非智力因素开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同时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即信心、兴趣和习惯等)的开发,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习惯不好,不肯下功夫背单词,或方法不妥导致成绩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好,猎奇心强,求知欲高,一般都能学好英语的。关键就在我们如何千方百计地激发不同层次学习的学习兴趣,如开展多种多样的口语活动,朗读比赛,趣味游戏等等。不断增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上好英语复习课。
初三面临的是毕业考和升学考试对复习课要求非常之高。英语的复习课不是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用新的教学方法在高层次上再现以前学过的内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授课时间短,所以复习课也要精心备课,将学过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分析。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运用系列化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兴趣,点拨分析,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实践。
六、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安排(略)
英语教学设计 篇26
教学重点:
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 Hello./Hi . Goodbye./Bye-Bye. Im ...。
教学难点:
自我介绍用语I’m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
2为Lets 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1. 热身 (Warm-up)
(1)先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内容为“迪士尼英语”中第一课的片段(Magic English----Hello)学生在他们喜爱的卡通节目中了解、学习打招呼用语Hello./Hi ,边看卡通边说英语。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所用的`环境,兴趣与语境同时创设,学习与兴趣同时存在。[本部分内容根据各校情况可自行改变,用图片来代替,或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2)通过看卡通片告诉学生“卡通”一词的发音是由英语单词Cartoon一词的发音直接翻译过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许多的类似之处,有时我们甚至直接用英语的单词来代表某物如CD, VCD, DVD等等。
(3)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讨论一下英语的作用以及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妨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单词或日常用语。利用教科书开始的蝴蝶页Welcome to English 彩图中呈现的我们生活中学生已经会说或较熟悉的词汇如 CD, VCD, DVD, OK! Hi! Yeah! Wow! Bye! E-mail, Cartoon等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在学生初步了解打招呼用语后,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 “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 I’m …/Hi, I’m …
(3)教师还可带上Sarah的头饰介绍Hello! I’m Sarah. /Hi ! I’m Sarah.(教师在示范时,应定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讲,体态语言和手势语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手势和动作甚至表情来配合教学。)
(4)给学生带上Sarah, Chen Jie, Mike, Wu Yifan的面具或头饰,扮演这些人物到讲台前说Hello! I’m …
(5)听录音,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3.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
玩Let’s play中的游戏“击鼓传花”。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就说Hello, I’m …/Hi, I’m …(这个游戏也可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
在做此游戏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发音,引导学生区分正确、错误的发音。特别是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或[ai],但要注意,教师不能一味的纠正发音,而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或打消孩子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逐步在以后的课时中感受语音,感受发音。
另外,此次练习中,若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若没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若班级学生人数不多,可在此为学生起英文名字。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学用语的使用环境,并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使用所学用语的场所。结合图片,进一步巩固情景。
为学生出示情景图,让他们自己说说,在此情景中该说些什么?
清晨,两个小朋友在校门口相遇,猜猜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上课了,老师带一名新同学进教室。新生Lily该怎样做自我介绍?
下课了,有好几名同学与Lily结识,他们是怎样说的呢?
放学了,同学们相互道别,他们彼此都说了些什么?
(3)两到四个人一组练习自我介绍。若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练习更有真实感。若没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在此强调分手时说Goodbye./Bye-Bye。
(4)自由结合或自己下位子了解、结识新伙伴,尤其是了解伙伴的英文名字。再次练习Hello, I’m …/Hi, I’m …Goodbye./Bye-Bye。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而且是第一次做活动手册,教师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
(1)教师与学生讨论本单元获奖的小花数量,由于是第一单元,起点可以稍微低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棕熊或小松鼠的小贴纸为奖励。
(2)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才图中人物,想他们在说什么。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标记的识别,以便今后遇到相同问题时学生能独立完成。
(4)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5)再次播放录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将制作面具的材料发给学生。教学生如何给面具涂色,将面具剪下并粘在小木棍上。
(2)学生带上面具,互相打招呼并介绍自己,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3)提示学生,注意保留面具,以后教学活动中会用到这些面具。
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将“清晨,两个小朋友在校门口相遇”的图贴在黑板上,图旁写上Hello/Hi ]
[将自我介绍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写 Hello, I’m…]
[将放学时,师生互道再见的情景图贴于黑板,并写 Goodbye. ]
教案点评: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引入相当重要。通过卡通片、歌曲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本课时主要语言点是学习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刚好教师和学生也是第一次见面,可以利用这一真实情景运用所学的语言点来操练对话,设计的几幅情景图是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巩固知识,实现真正的语言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体验用英语交流的成就感和快乐。
探究活动
What’s missing?
活动目的:强化本单元单词的记忆,巩固所学单词。
活动过程:教师每次举起四个单词,让学生看几秒钟,然后将其中之一藏起后问:What’s missing? 学生凭记忆回答。还可将单词增加到五个或六个,让学生观察后再藏起一个单词问:What’s missing?
英语教学设计 篇27
准备导人:
1、教授下列单词:bag,pen,book和pencil.拿起每件物品,说出单词让学生重复。然后指着物品让学生说单词。
2、在教室里边走边拿着一件东西说:What’s this?当学生回答:It’s a …..后,再问:“what colour is it?”(注意,学生们不一定要会问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应该回答:“It’s…”
举例:
老师:What’s that?
学生:It’s a book.
老师:What colour is it?
学生:It’s red
活动1:听音指图
1、让学生看书并用汉语提问。如:孩子们在哪儿?为什么汤姆有那么多问题?汤姆为什么害怕?
2、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指出相应图片。
3、向学生说明,由老师来说图中物品的名字,由他们来指出正确的图片。
举例:
老师:It’s a cat.
学生:(指向猫的图片)
老师:It’s a bag.
学生:(指向书包的图片)
4、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练习。
活动2:听说
1、读例句或放录音,每句停顿并让学生重复句子。再做一次。
2、让学生合上课本。重放录音,每个问题后停顿,让学生给出答案。再放一次让他们检查对错。
活动3:指图问答
1、拿起书,指着上面的一个拼图小片说: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 a (颜色十物品)”举两到三个例子。
2、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练习。六次后交换角色。
补充活劝:
1、让学生在课桌上放一些不同颜色的铅笔、钢笔和书包。拿起其中一件说: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
2、多举几个例子,要使学生的答案里既有物品的名字也有物品的颜色。
3、让学生两人一组继续练习,四次后交换角色。
教学技巧:
把教室里的物品名分别写在一些双面胶贴或小卡片上,然后交给学生,让他们把双面胶或卡片贴或放在相应的.物品上。如果他们在家里也想这么做,告诉他们需征得家长的同意。这是一个记单词的好办法。
英语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英语教学设计 篇2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并掌握指示代词: this、that;
B、学习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C、学会Yes/No问句及其简单回答;
D、学会句型:---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2)能力目标:
A、能辨认物品的所有者;
B、根据不同场景,能用英语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和回答;
C、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陈述句,疑问句);
D、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良好的品德及健康向上的人格;
B、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A.掌握批示代词this、that用法;
B.掌握特殊疑问句和Yes/No问句及其简单回答.
难点:学会写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1c
第二课时Section A 2a-4b
第三课时Section B 1a-2c
第四课时Section B 3a-4 Self-check 1-3
Period One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图片,物品实物。
学生:实物(学习用品).
教学设计
Step One: Warming up.(通过复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把学生引入学习英语的情境中。)
Learn the chant.
T:Let’s sing the chant together.
my是我的`,your是你的,男他的是his,女她的是her;名词前面常站岗,限定所属有功劳。
Step Two: New words.(利用实物教学,使得教学过程自然、形象。)
1. Present the new words.
T: Boys and girls,look at this please. What’s this in English?
(Teacher holds a pen in the English.)
S1:A pen.(Ss may say it in English.)
T: Yeah. It’s a pen. And what’s this?
(The teacher holds an eraser in the hand.)
S2:It’s an eraser.
(Teach the other words such as “pencil,book,eraser,ruler,pencil case,backpack,pencil sharpener,and dictionary” in the same way.)
2. Practice the new words.
T: Now,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your books. Can you put the words with the objects in the right pictures? Write the letters next to the words,please.(Give Ss about two minutes to finish 1a.)
T: OK,let’s check the answers. Who can tell us the answers?
S2:…
Step Three: Present the drills.
1. Present the drill “Is this…?Yes/ No,it is/isn’t.”(利用实物引入句型,使用不同人的物品来引入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的搭配的用法。)
(Hold the teacher’s pen.)
T:This is my pen.Is this your pen?
S1:No,it isn’t.It’s your pen.
T:(Hold the student’s pen.)This is your pen. Is this your pen?
S1:Yes,it is. It’s my pen.
T:(Hold a girl’s pen.)This is her pen. Is this your pen?
S1:No,it isn’t. It’s her pen.
T:(Hold a boy’s pen.)This is his pen. Is this your pen?
S1:No,it isn’t. It’s his pen.
T: Thank you.
2. Practice the drill “Is this your…?” in pairs with your own school things.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my,your,his or her.(利用学习用品操练句型,并加深对物主代词的理解。)
英语教学设计 篇29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能否上好课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而课堂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上好课的前提。严密紧凑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处理好教材和学生、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具和学生等多方面的相互关系,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良好的兴趣;如何引导他们掌握简单且高效的学习方法;如何引导他们将学到手的课本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都是我们聚焦的方面。那么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解决语言学习的矛盾,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尤为重要。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放矢,本末分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已经将各种教学活动贯穿其中。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活动是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而服务的,我们在确定了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点之后,对着这个“靶心”(教学目标),来筛选非用不可,用了效果能更加突出和明显的活动。让学生在开展这样的活动的时候非得使用这些语言知识,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二、深入浅出,层层递进
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考到了教学内容,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与兴趣。往往活动具有了丰富性、趣味性、学生产生了新奇感,也从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其实在设计这些活动时并不是任意组合的。我们应该有着清晰的组织线索:教学内容应该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例如字、词、句、章,读、说、听、写等。这种层次的步步为营地渐入,对于活动的难度与激烈程度也要适度增加,并能考虑到学生的全体参与性与主动性、启发性,而不能只是简单的活动的叠加。
三、调控有度,收放自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精心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但是并不是总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以上的两个注意的原则之外,还有个调控效果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诸方面的因素。活动规则明确,动静结合,各种活动开始、开展和结束每个衔接都要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步骤。例如学生的具体位置、语言、和谁合作都应该有良好的预设。另外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音乐、手势等来调控。
四、情感跌宕,启发创新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密切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控也是相当重要的。生动和谐的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并由此产生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另外各种活动忌平淡类同,多采用说、唱、猜、演、画、游等各种形式有序交叉,应该有起伏,让平淡和高潮错开,这样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另外各种活动之间的.“合理的链接”“有序的变化”会使课堂更加地有波澜。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多给学生自主猜测、想象、动手、合作完成的项目。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而不是活动中被动的木偶。如果“身临其静”未能“自得其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好。只有一次次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英语从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树立比较正确稳定的教学目标,这样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也才能真正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在点点滴滴的教学细节中用足功夫、用足心思,那我们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提高。
英语教学设计 篇30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陈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7年了,工作的这6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学习,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英语教学设计 篇31
Teaching Aims:
1. Help the Ss to remember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2. Finish the listening task.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Revision
1. Check their homework.(if possible, the teacher can show a passage written by one student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the others to correct it.)
2. Give a dictation in class.(if possible, after class the teacher can ask one student who often makes many mistakes in the dictation to check the others’ papers, it is good for him/her)
Step II Listening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one question.
What is the water used for ? (2 things)
Answers: (1).to make electricity
(2).to be sent to large cities in England
2.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ppt.
3.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do the exercise on Page 128.
Step III Test
P32. Part 2. Fill in the blanks.
Step IV Extra work
If possible , the teacher can read English newspapers and get some sentences which use the Past Perfect Tense. Give them to the students and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1.The passengers, who had organized their tour through six Chinese travel agencies from provinces such as Hubei, Guangdong, Guangxi and Shandong, were thrown from their seats.(这是一篇关于中国乘客在越南附近海域遇难的报道)(过去完成时)
2.The yacht had stopped completely. (过去完成时)
3.Li draws attention to the particularly high suicide rate of Chinese women, which is 25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of men.(定语从句)
4.The more easily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mselves and society, the less likely they are to attempt suicide.(句型:the+比较级…,the +比较级….)
5.Zhang says it is common for people to experience a sense of defeat.
(句型: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
(3-5是关于一篇调查自杀的.报道)
6.Like many other US-based airlines, United had a prosperous 1990’s, in which its staff and their wages increased rapidly.(定语从句)
Step V Composition
1999年高考试题
假如你是李华,在一所中学读书,最近受到美国朋友先生的来信. 他三年前参观过你校,听说现在变化很大,希望了解有关情况.参照下图,给他写一封回信,介绍你校的变化.
(1).教学楼 (2).操场 (3).教学楼 (4).操场
注意:
1. 回信须包括图画的主要内容,可以适当增减细节,是内容连贯;
2. 词数100左右.
July 9
Dear Mr Smith,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答案:
July 9
Dear Mr Smith,
I was so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 and 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tthing about my school. You are right. Quite a f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On one side of the road there is a new classroom building . On the other side, where the playground used to be now stands another new building—our library. In it there are all kinds of book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The playground is now in front of the school. We have also planted a lot of trees in and around the school. I hope you come and see for yourself some day.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Step VI Homework
1.Finish off the rest of the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
2.Prepare for the next unit.
英语教学设计 篇32
一、整体设计思路:
书面表达是写的一种途径,是英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 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达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地说,书面表达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应试的一个难点。
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英语写作是得分较为薄弱的一个题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一次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互联网+模式课堂实践。写作的材料取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教师旨在通过与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My favorite thing”,并结合本单元时态语法点现在完成时,搜索学生头脑中有关心爱之物的信息,单元SectionA 3a部分的阅读内容结构,指导学生如何写My Favorite Thing ,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认知:功能:会表达对自己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和原因;
词汇:会在文章中熟练运用since, childhood, special, memories等词。
2、技能:会使用现在完成时表达从过去持续到现在的事情,并会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喜欢的理由,并会用一般过去时介绍有关这件物品的小故事,达到多种时态的自由切换。
3、情感:理解每一件心爱之后背后蕴含的情感, 懂得珍惜他人对自己的心意。
三、教学方法:
写作的方式很多,本课运用其中之一的方式--提问的方式来教学写作,并用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完成写作任务,之后通过网上提交的模式输入并给予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
Stage 1Lead in
1、展示一件老师个人珍藏的小时候妈妈买给自己的一个布娃娃。
2、简单的讲一讲它的来历。
3、让学生猜一猜它的来历。
4、让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自己珍藏的物品拿出来展示。
从老师自身的故事导入到学生,使学生更加愿意展示并有了思路。
Stage 2Presentation
1、将讲述过程中涉及的重点词写在黑板上,并带学生朗读,以为后面学生发言做准备。
2、请学生简单讲述自己的物品,可根据提示问题。
3、问题:How long have you had it? Who gave it to you?
4、学生跟读话题重点词。
5、根据提示问题简单介绍自己的物品。
引导学生对物品进行简单思考。
Stage 3Stimulate
1、播放一个电影片段,涉及主人公将他人送给自己的物品进行珍藏的.心路历程。
2、展示网上常见儿时喜欢珍藏的物品的图片让学生观看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件物品。给未准备好的学生更多思路。
Stage 4Discussion
1、给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进行发散性回答。
2、What?
How long?
How? Who?
Why?
What happened?
...
结合实际情况回答所有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搜集信息。
让学生对该物品进行透彻分析和梳理。
Stage 5Drafting
1、对刚才的所有问题进行梳理,划分段落,分清主次。
2、给出提纲。
My favorite thingfromchildhood is ______. I’ve had it for/since.... ... gave it to me.
I like ______ so much because ______. It’s special to me because ______. I think ______ has given me may memories. I remember when______
根据提纲,完成草稿,然后在翼课网上完成半开放作文题目。根据得分进行修改。
让学生对作文有思路有抓手,并且在网上提交可以及时反馈语法词汇错误。
Stage 6Writing
1、让学生根据在网上提交的结果,再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物品进行开放式写作。
2、根据提交反馈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3、在原有作文基础上修改掉词汇语法错误。
4、将原有作文尽量再加以拓展,使内容更加饱满。
从半开方式到开放式的转换可以帮学生夯实基础,并提高终稿的准确率优美性。
Stage 7Homework
1、将最后的作文修改后再次提交。
2、拓展学生思考如何书写以My Favorite... 为题的其它文章。
完成作业并提交。
综合今天所学,利用提示,结合重点词汇、句型、观点,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
英语教学设计 篇33
Level: Grade 8 Class A2 (Students’ English level is mainly above Intermediate.)
1) Topic: English in Mind 2, Unit 2 That’s an idea! - Grammar/Past Continuous Tense
2) Objective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view the texts we learned yesterday by discussing the sample sentences in Past Continuou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n Past Continuous by talking about recent news events and their own experiences.
Students will be able practice more on Past Continuous through the exercises on textbook (p13/c&d), and finally sum up the grammatical rules by themselves.
3) Procedures
a. Greeting & Review [ about 6 min ]
Greet st. and ask them to underline four key sentences from the texts we learned yesterday. (PPT 5)
It was 1933 and Percy Shaw … was driving home at night along a dark road.
… it was raining and he couldn’t see very well.
In 1853, in a restaurant in New York, people were having dinner.
A man was eating fried potatoes, but he didn’t like them.
Ask the question how the underlined parts are in common. St’s answers may vary however they are only expected to give very brief or unclear ones like “v-ing” or “was or were means past”, etc.
Require them to find more sentences using the form “was/were + v-ing” from the texts of yesterday. Read aloud these sentences as well. (PPT 6: p13/a&b)
In the 1920s in Scotland, John Logie Baird and a friend were talking on the phone…
While he was listening to his friend, he began to think …
In 1907, a French chemist … was talking to a woman in his shop.
She was getting older and her hair was going grey.
In 1953, in a newspaper office in Budapest, a young Hungarian reporter was writing a story…
…while he was writing, he had to stop many times…
b. Activities [ about 24 min ]
Activity One – Discussion on recent headlines in Past Continuous [ 10 min ]
Show st. the photos of some South Korean celebrities and ask the question What they were doing on Spet. 19 evening in Inchon, South Korea? (PPT 7) – They were attend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Asian Games 20xx on Sept. 19 evening in Inchon, South Korea. (PPT 8)
Show st. the latest photos of President Xi and ask the question What was President Xi doing from last Wed to Fri? (PPT 9) – He was visiting India. (PPT 9)
Show st. the newly taken photos outside the Apple Store in NYC and ask the question What were people doing last weekend outside the Apple Store? (PPT 10) - They were waiting for iPhone 6 all the weekend outside Apple Store. (PPT 11)
Show st. the photos of a hot reality show and ask the question What was Grace doing while others were all eating food? (PPT 12) – She was enjoying her chopsticks. (PPT 12)
Show st. the photo of Ma Yun and ask the question What was Ma Yun doing three days ago in New York City? (PPT 13) - Ma Yun was arriving at NYSE three days ago because his company launched stocks and went public in the United States. (PPT 14)
More background and follow-up questions are in need here to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Various question forms in Past Continuous must be used also in this section like Were they really playing Mahjong for fun there? Was Ma Yun traveling there in the US? etc.
Activity Two – More exercises from textbook (PPT 15: p13/c&d) [ 7 min ]
Turn to the picture on p13/c about Helen’s party yesterday, finish some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below orally, and assign st. to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correct verb forms. (Detailed answers can be seen in my textbook on p13.)
Do you like parties? Do you go to parties a lot?
When was the party Helen went to?
Who could be Helen in this picture?
How many people were here in the party?
Who could be Marco, the guy listening to the music and drinking fruit juice?
St. will continue their exercises on p13/d – Complete the sentences using the past continuous form of the verbs. (Detailed answers can be seen in my textbook on p13.) Check their answers and offer corrections if necessary.
Activity Three – Summary on Past Continuous by students themselves (PPT 16: p13/b and PPT 17) [ 7 min ]
Assign st. the task of the summary table about Past Continuous on p13, give necessary tips on Standard English short forms and writing norms, and also remind them of the supplementary column that I added for this table. (Revised summary table can be seen on PPT 16.)
Lead st. to figure out the rule and usage of Past Continuous by themselves, and explain some key language points here as well like Past Continuous “is very vividly descriptive”, how to understand “the actions in process at a particular time in the past” and how to distinguish some “time phrases” particularly for Past Continuous. (PPT 17)
Assessment – Speaking [ about 9 min ]
Pair-work with each other on the oral task on p13/Speaking (PPT 17): Ask your partner what he/she was doing at different times yesterday (6 am, at noon, 6 pm…).
Then ask your partner what he/she was doing on his/her most unforgettable day in his/her life so far. Share it with the class. Follow-up discussions on students’ own experiences can be developed if the topics are funny and interesting. More communication is greatly encouraged in this section.
Wind-up & Homework [ about 1 min ]
Sum up all the activities we’ve done today, and any written or spoken exercises that we’ve left unfinished in class could be assigned as homework. At last, if time permits, a question about “when” and “while” could be thrown to prepare for the grammar focus of tomorrow – Past Continuous vs. Past simple. (PPT 19, 12, and 20)
eg:
They were attend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Asian Games 20xx on Sept. 19 eveningin Inchon, South Korea.
He was visiting India. (PPT 9)
They were waiting for iPhone 6 all the weekend outside Apple Store. (PPT 11)
She was enjoying her chopsticks. (PPT 12)
Ma Yun was arriving at NYSE three days ago because his company launched stocks and went public in the United States.
Index: Fill out the following section after the class.
List any activities that were not completed:
In today’s class I didn’t finish the last part of speaking/speech on Past Continuous mainly because of the limited time. However, I feel that this part is really essential for the whole lesson. Thus for next time I would rather reduce some proportion distributed to the previous “new picture talking” section, say, deleting one of the five new events, so as to save more time for the last part of oral practice.
Any suggestions for the other teachers (hints, follow-up, concerns…)?
Grammar class is comparatively duller than other types of English language class, so we teachers need to think about carefully about how to keep our lessons updated and fashionable to arouse students’ mutual interest. Moreover, we need to focus more on what they are always confused about, whereas not the grammar points they’ve already grasped. For example, about Past Continuous, its rule “was/were+v-ing” is often easy to students, but its “particular timing concept” different from Past Simple is more likely to be neglected.
Overall self-evaluation:
英语教学设计 篇34
一、设计理念:
1、教材分析:
我所设计的内容是EEC教材,初三英语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要和老朋友保持联系”。所以在新课的导入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始终在都在围绕着朋友这个话题。最终目的是通过听、说训练,增进应答、反馈和表述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三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用英语表述自己的想法,但一部分学生比教害羞,上课时不爱发言,同时班级有一部分学生英语的基础比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渠道,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不同的学生在课上都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生词及交际功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珍惜友谊,记得和老朋友保持联系。
三、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的掌握生词及短语的用法,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听过对话后,能够抓住关键信息,并自由的交流或介绍一些朋友的情况。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1)以合作式学习及探究式学习为中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知、体验、实践、参与。
(2)任务型教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2、学法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側重听、说学习策略及语言技能的.指导。课堂上要把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与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人文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要会选择朋友,珍惜友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过程评价。在评价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应用的能力。用恰当的、合理的、充满激情的评价语言进行师生或生生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3、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 “趣”为切入点。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事物感兴趣时,他的大脑就会兴奋起来。亲切的问候后,学生看两张图片,一棵树和一片森林,问一问学生更喜欢哪一张及其原因。使学生联想到,一人不能独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需要朋友。那什么才是朋友呢?通过师生间轻松的交流,使学生既初步了解本单元的话题,又顺利的进入了第一课的学习。
(二)热身活动,在探究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谈论图片:教材在热身活动中,提供了三幅图片。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把三幅图片扫描后,设置在了不同的幻灯片上。这一环节主要是在不同的情景中处理生词,了解图片内容,了解刘畅与他朋友的成长经历,为下一步听,克服障碍。
(三)语言应用,引导质疑,反馈听力能力。
经过热身活动,将教材的第二部分听力,作为了课堂上的反馈环节。首先是听录音,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从整体上去理解听力材料;而后,再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选出最佳答案完成各句,培养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里说明一下,教材在设置问题时,是分成两部分,比较分散,所以依据中考的题型,我对原有的教材内容的进行了改编;再听第三遍,根据所听内容写出所缺的单词,提高学生听音写词的能力。在大量的听的输入基础之上,让学生进行自读,领会对话的内容。最后小组活动,完成一个表格。这个表格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三个交际功能,同时提高他们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综合运用语言,生生互动探讨和体验。
通过了解刘畅和苏珊的老朋友,学生已能够熟练的表达自己和朋友间的故事。所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通过小组表演对话,同学互访或亲自给朋友设计明信片并寄语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五)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增强参与意识。
评价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课的最后,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评价表格。使学生及时的进行自我反思。
(六)作业的布置:写一篇作文,探讨一下,是否应该结交朋友。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听和读是领会吸收的过程,说和写是表达和应用的过程,通过写,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
六、板书设计:
Unit 6 Silver and Gold Leon 1
Language to know:
A:sb mi sb
B:sb should do ---
C:Iwill do that.
英语教学设计 篇35
通过这短短三天时间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现将我参加此次培训的心得总结如下:
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专家们的解惑都是针对我们农村教师的心头病,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可以说是万众所向。在培训过程当中,我一直抱着一种积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因为我认为,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抢先一步,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大家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道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板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灵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清醒反思,而这次专家们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从今以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深刻的洗礼。
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多关联生活,多创造情境,多动手操作,多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英语课堂才能变得丰富多彩。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合理的,有意义的,富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课堂设计中,我将把在此次培训中总结到的教学经验和创设思维,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整个课堂设计显得生动,富有趣味性,同时,这样做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较好的教学效果。
培训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衷心的感谢此次培训中专家们给我们这些工作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一线上的教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也对默默无闻一直在关怀和指点我们成长的辅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正因为有了你们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学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教学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英语教学设计 篇36
目标:
1. 教幼儿学会deskchair的正确发音,学会听懂短语stand u sit down,clapyourhandsds。
2. 培养幼儿大胆说英语,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准备:
桌子、凳子、一些幼儿喜爱的玩具,五角星,剪纸花。
过程:
1. 老师和蔼向幼儿问好,(good monrningboys and grils)。
2. 老师做寻找东西样,请幼儿猜老师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凳子、桌子,告诉幼儿他们的英文名是desk chair 教幼儿先听音看口形发音。注意发准{k}。
3. show me (desk chair) 并发音。做法:室内藏有许多小凳子还有桌子,教师指幼儿说,幼儿指教师说练习发dask chair。
4. 游戏:九个凳子围成一圈,十个幼儿围成一圈站在凳子边,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做动作的行走,音乐停幼儿打个凳子坐下,没抢到凳子的幼儿说deask chair。
5. 游戏中同时练习发stand up,sit down。
6. 送礼物给幼儿。
做法:桌子、凳子放许多玩具,五角星,剪纸花,幼儿想要什么就去拿什么,只要用 deask chair 说一句正确的话就行。
7、小结:向幼儿用英语再见good by让幼儿拿上 deask 去户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