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 篇1
读一本好书,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令人神清气爽;读一本好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令人茅塞顿开;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本香醇的咖啡,令人回味无穷。
好书不厌百回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就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我最先了解到这本书是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老师略有提及,只知道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之一,是一部科幻作品,就想借这个暑假来阅读。没想到,翻开这本书就已经让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格里那凡爵士意外地在鲨鱼肚子中找到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后,义无反顾地同众人一起踏上无数未知的旅程。在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旅程中,爵士一行人经历过地震,遭遇过洪水,但每一次都死里逃生。他们曾被阴险狡猾的匪徒算计,甚至曾沦为土著人的奴隶,但最后都化险为夷。作者的巧妙构思令所有情节环环相扣,作者的超凡想象令整个探险路程险象环生。阅读时,作者的妙笔生花使我不由得深感佩服,作者丰富的地理学识使我大开眼界。
然而,这本书值得品味,不仅仅是因为曲折动人的情节,还是因为这本书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贯穿全文,使人处处能感受到人间真情。
爵士等人偶然发现求救信,便毅然决然地去寻找素不相识的格兰特船长,这是对同胞的仁爱。众人对身受重伤的穆拉迪不离不弃,这是对同伴之间的关爱。不仅如此,在旅途中,爵士一行人遇见了地理学家、草原牧人、山村军人。当这些人听说了爵士一行人的目的后,无一例外地给予他们帮助,尽管他们素不相识。
读书使人明智,况且是读一本好书。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 篇2
你会为非亲非故的孩子环球寻父吗?格里那凡爵士会,可他差点成为食人族的佳肴。你能从模糊不清的、断章残句中猜出原作者的意图吗?巴加内尔能,但是他会把澳大利亚东海岸写成新西兰东海。你可以让巨轮飞过布满暗礁的海岸吗?孟格儿船长可以,他却羞于向他心爱的女孩表白。格里那凡、巴加内尔、孟格儿、麦克、那布期……这些人都不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但正是他们护佑着这双儿女历经自然风霜和人世险恶。
这本书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写的,他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幻想小说家,这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他写的'三部曲中的第一本(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二万里》、《冒险岛》)。这本书中,他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人物。其中,我认为最有趣的就是巴加内尔了。他是巴黎地球学会秘书,他本来想去印度做一次实地考察,却上了去就格兰特船长的“邓肯”号。他虽然是一位卓越的学者,但是也有一点点的小粗心。有一次他发表了一幅著名的美洲地图,竟然把日本也画了进去。当然了,这个可爱的科学家最终留了下来。
这次旅行不仅是规模宏大,而且处处都是危险,他们遇到过地震、洪水、火灾、狼群……甚至还被野蛮的毛利人抓住了。自己无论有多少危险,这次旅行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因为每个人都满怀信心,在心底发誓,一定要帮助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找到格兰特船长!一次次的危险被击败,胜利就在眼前,他们终于救出了格兰特船长!
这本书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旅行,交给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 篇3
人们对以游历的冒险为主题的作品似乎特别情有独钟,究其原因,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渴望自己走的更远,力量更强。
在这假期里我无意间读了一本叫《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经典文学名著,这是一部充满激情与神秘的故事: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格兰贵族格力那蕃爵士从一条鲨鱼肚子里发现一支酒瓶,瓶中有三封字迹模糊的求救信。根据这些信件可以推测出,发信的主人格兰特船长被困于南纬37度线的某个地方,为了营救格兰特船长,格力那蕃爵士毅然决定带着格兰特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博尔等人,驾驶着自己的邓肯号,踏上了拯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一路上险象环生,奇遇不断。他们遭遇地震、洪水、风暴等困难,多次陷入绝境,但他们凭借坚毅的信念和无比的勇气,与困难做着顽强抗争,终于他们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并成功返回苏格兰,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书,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当放弃阅读,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的思考,也能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和发自内心的快乐,保持阅读的习惯,可以为我们的智慧插上翅膀,和我们心灵一同旅行。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 篇4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的第一部。
故事发生在1864年,一艘名为邓肯号的豪华游船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偶然发现了两年前失踪的船只不列颠尼亚号的线索。于是他赶紧报告了英国政府,希望政府能给予救援。但冷酷的政府却拒绝了。但在不列颠尼亚号船长的儿女请求下,格里那凡决定担任起这个救援行动。他组织一个小队,其中包括上错船地理学家巴加内尔。他们的救援之旅几乎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地震、洪水、狼群的.追赶,甚至流犯的追杀,但他们也领略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和民族的奇异风俗,还结识了一位有趣的澳大利亚土著人。最终在达抱岛上传来了格兰特船长的呼救声,找到了这位失踪已久的船长。
这部书语言生动,人物描写细致,人物性格鲜明。比如当巴加内尔和他的旅伴们发现了一对珍贵的鸟时,巴加内尔心中激动不已,文中就这样写道:这位好胜心极强的地理学家就想到在巴黎植物园里最美丽的鸟笼上挂着一块金光闪闪的牌子“巴加内尔先生赠”。
这不仅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对人类高贵品质的赞歌。格里那凡一行人拯危救难、团结互助、坚韧勇敢,他们凭着勇气、团结和智慧,克服一个个困难,营救格兰特船长,让一家人重逢。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高贵,也深深体会到了文学著作的魅力。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 篇5
巨大又豪华的“邓肯”号游船在平静的海面上悠闲地移动。船上壮健的水手们刚钓上一条大鲨鱼。当他们剖开鱼腹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瓶子,更令人惊讶的,瓶子里竟装着求救信。智者们各抒己见,层层推测,根据信中零碎的字句,格雷那万爵士与他的“邓肯”号展开了对格兰特船长的营救。
一路上充满了荆棘:冰川地震、干旱洪水、陆上野兽、海上风暴、遭遇劫船、被俘险境……似一阵阵海浪袭来,险象环生。但“邓肯”号上的人们在格雷那万的带领下丝毫不惧。这不禁顿时让我联想到我的学习和生活。
我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难题,这时便满怀烦琐与忧虑地抓一抓头发,脑子里一片空白,整个人僵持不已,以至于时间被不明不白浪费,而题目却依旧以笑颜嘲讽我的无能,于是就选择放弃或跳过,现在想想自己真懦弱。如果人生遇到风浪,能跳过吗?跳的过吗?能放弃吗?放的'下吗?
想一想“邓肯”号吧,学会用勇气去用功,去解决,去跨越坑坎、穿越荆棘。要相信自己,拍拍胸脯对自己说:“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要航行。”即使题目再难,自己也要做下去,不做便非好汉!
如果迈出了这勇敢的第一步,成功离我也就不远了。
第二步便是使头脑冷静下来,使自己的思维更严谨,使答题的思路更明确,并把自己当做智者,把问题当做“求救信”,一步一步,一层一层,专注且凝神,也不必畏于犯错,直到问题解决方能罢休。这当然也是需要勇气的。
感谢凡尔纳让我学会“勇气”二字。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山那边的风采。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可以驶着勇敢的“邓肯”号藐视每一个难题、每一处风浪,也能够因为一张“求救信”而勇敢地去帮助别人。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 篇6
这个寒假,王颖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邓肯号游船船主爱德华·格里那凡爵士带着他的夫人海伦和哈利·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玛丽·格兰特及罗伯特·格兰特去营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故事起因于格里那凡爵士意外的在鲨鱼肚子里发现了格兰特船长装在漂流瓶里的求救信,在苏格兰政府拒绝营救格兰特船长之后,机智的.格里那凡爵士带着慈祥温柔的海伦夫人、沉稳的麦克那布斯少校、地理学家巴加内尔、还有格兰特船长的两个坚强的儿女、精通航线的孟格尔船长以及老水手们,乘坐邓肯号,走向了营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一路上,他们凭借无以伦比的毅力和勇敢,克服了千难万险,环绕地球一周,最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读了这本书,我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一路上的荆棘与危险,一路上的艰难与困苦,都没有使他们的步伐停留。他们穿越了南美洲大草原,走遍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即使是在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刻,他们也能化险为夷,勇敢的前进。我们要学习格里那凡爵士的机智,在遇到危险时能用丰富的知识化解,要学习海伦夫人的善良,因为意外的一封信就能不顾险阻的去营救他人。当然,我们不能学习艾尔通,因为他心生歹念,四处作恶,最终作茧自缚,被格里那凡爵士等人流放到太平洋上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我相信,从格里那凡爵士等人身上学到的勇敢,善良,执着与坚毅,从书中学到的各种知识,都会使我的生活与学习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