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幼儿园爱家乡教案(精选10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1
生成背景
一天,扬扬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本印有黄河石的挂历,自豪地宣称挂历上的黄河石是苍爸的收藏品。孩子们好奇地围上去砍赏,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瞧,一条龙。”“不,是云彩。”“像雪花。”“像老爷爷。”同时,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疑问:“为什么石头的花纹都不一样?”“这些漂亮的石头是从哪里找到的?”“只有黄河里的石头才会这么漂亮吗?”孩子们对黄河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河石文化作为黄河流域所独有的地域文化而享誉中外,生活在黄河边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接触、了解黄河石。然而,我们的孩子对此了解得却并不多。于是,我们以孩子的兴趣为切入点,生成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黄河石的主题活动。
活动总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黄河石是黄河流域独有的,体验黄河石文化的魅力。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对比、发现、总结等方法主动进行学习。
4、在欣赏、创作黄河石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作美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一 寻找黄河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黄河石是黄河流域独有的。
2、知道“兰州石”是黄河石中最著名的,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培养幼儿自主发现、主动探究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有关黄河石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2、在“家园版”公布双休目亲子活动内容。
3、外出准备(车辆等)。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我了解到的黄河石
(1)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石的资料进行展示,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黄河石的相关知识。
教师:今天,我看到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许多有关黄河石的资料,请你们相互介绍一下吧。幼儿1:很多地方都有黄河石,青海、宁夏、陕西、河南都有黄河石。
幼儿2:甘肃出产的.黄河石是最好的,也叫兰州石。
幼儿3:黄河石摸起来滑滑的,它是卯石……
(2)教师小结:黄河石为卵石,主要产于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至宁夏青铜峡水库之间的黄河河道里,尤以兰州一段所产为多,所以,此段所产的黄河石也被称为“兰州石”。
2、实践活动:寻找黄河石
在孩子们获取了黄河石的知识经验后,教师带领孩子们来到黄河边,与黄河石“零距离”接触。教师带领幼儿到黄河边实地玩耍、捡石头,鼓励他们选择花纹清晰、形状奇特、色泽鲜艳的石头,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大多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石头,在相互欣赏、谈论中,对石头的形状、颜色及花纹的形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黄河石也初步获得了较为直接和感性的经验。
活动反思
怎样让幼儿获得有关黄河石的经验呢?是传授,还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究?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我们也旨在使幼儿明白: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对幼儿而言,寻求答案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活动二 解密黄河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黄河石形成的原因。
2、让幼儿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捡来的石头、vcD光盘。
活动过程
1、我的发现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捡来的石头,提问:这些石头有什么不同?
(2)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讨论。
(3)师幼共同小结:每块石头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都不同,没有完全一样的石头。
(4)教师提问:为什么每块石头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都不同?为什么没有完全一样的石头?
2、解密黄河石
(1)观看vcD光盘。
(2)教师提问:石头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每一块黄河石的花纹都不同?
(3)幼儿依据所获得的石头的相关知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石头形成的过程。
(4)教师小结:许多年以前,黄河中上游地壳发生运动,岩浆在高温的作用下,与大自然中的水和空气等有机物、无机物发生作用,形成岩石,历经千万年风吹日晒变成了石头。由于发生作用的程度不同,石头的形状、颜色、花纹也就不同。在千万年的岁月里,黄河两岸的大量石块,被黄河水卷带入黄河里,在河底被长年剥蚀、冲刷、洗磨,造就了千姿百态的黄河石。
活动反思
石头的形状、颜色为什么不同,花纹是怎样产生的,等等,这些问题不是孩子能独立解决的,这需要成人给予帮助,但指导方法必须形象具体、简洁生动,以免孩子们觉得深奥、枯燥而失去探索的热情。因此,图文并茂的声像资料,是帮助孩子们解惑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幼儿探询答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对比、发现、总结等方法主动进行学习。而鼓励幼儿以绘画形式再现黄河石形成的原因,有效地提升了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和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活动三 参观奇石馆
活动目标
1、体验黄河奇石独特的美,培养幼儿对赏石文化的兴趣。
2、激发幼儿对黄河奇石发现者、研究工作者的尊敬之情。
3、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兰州的真切情感。
活动准备
外出准备(车辆等)。
活动过程
活动前,我们与奇石馆的讲解员进行了沟通,请他们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幼儿进行讲解。
1、讲解员向幼儿介绍作为赏石文化载体之一的黄河奇石是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
幼儿1:这块石头像雪花!
幼儿2:不,更像桃花。
幼儿3(面对作品《盼》):老师,“盼”是什么意思呀?
幼儿4:我知道,我知道,那是爷爷,爷爷在想家,盼回家!
2、讲解员讲述人们寻找黄河石、加工黄河石的故事。
幼儿1:用这么长时间,才能找到一块奇石,真不容易。
幼儿2:黄河真厉害,冲刷出这么多漂亮的石头。
幼儿3:石头的打磨、抛光,真费劲。
活动反思
难道让孩子们仅从感官上感受到黄河奇石的美就足够了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黄河石、传承黄河奇石文化的思想,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兰州的真切情感。面对幼儿对黄河奇石的种种比喻、讨论,教师均不干预,让幼儿在无限的遐想中去体会黄河奇石的神韵。
活动四 我的黄河石
活动目标
1、了解黄河石加工的过程,尝试加工黄河石。
2、体验进行艺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邀请收藏爱好者张叔叔参加活动。
2、捡来的黄河石若干。
3、加工黄河石的工具(细砂纸、凿子、抹布、石蜡等)。
活动过程
1、神奇的黄河石
幼儿欣赏张叔叔的收藏品,激发起创作的欲望。
2、我的黄河石
(1)幼儿挑选出适于加工的石头。
(2)在张叔叔的带领下,对所选的石头进行清洗,再用细砂纸对一些花纹不够明显的地方进行打磨。张叔叔还用凿子把石头上影响效果的边角进行修整,最后,给石头轻轻涂上一层石蜡。
(3)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安装底座,并为作品命名。
活动反思
孩子们所谓的作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称其为“黄河石”,但“过程更重要”,孩子们从选料、动手操作到作品完成都极为认真,他们是怀着对家乡兰州满腔的热爱之情来制作这些黄河石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还亲身体会了寻找、加工黄河石的不易,这更增添了他们对从事黄河奇石发现、研究工作者的尊敬之情。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创作的艺术性不作过高要求,不过多干涉,只要幼儿喜欢,就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充分体验过程带来的感受。
主题系列活动反思
虽然“家乡的黄河石”主题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仍在不时地回味着。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黄河石”俨然已成为家乡兰州的代名词。只要提起家乡,孩子们就会自然地谈论起黄河石;只要看到石头,孩子们会马上拿起来端详研究;美术活动区里,加工黄河石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活动。
可见,身为教师,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身边有许多值得幼儿探究的问题。只要我们把握活动的目标和教育价值,兼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经验等因素,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思考恰当的活动方式,就可以与幼儿互动生成更多的活动。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同样一个主题,由于教师的价值取向不同,幼儿的年龄层次、能力水平、生活环境不同,就会呈现不同的活动状态。但是,无论怎样的活动状态,只要我们与幼儿一起探究,一起发现,就可以共同成长,共享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爱家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在温州,温州是中国有名的商业城市。
2、初步了解温州的名胜古迹、文化、风味特产等,并将自己所见所闻表达出来。
3、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幼儿与家长收集有关温州的资料、图片和特产等事先布置成展览区,介绍温州的VCD,视频转换仪、电视机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师: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在哪里?
(幼儿答:温州)。
师:你们喜欢温州吗?(喜欢)为什么?
幼A:我们温州有好多好吃的东西。
幼B:温州有温州乐园还有雁荡山。
幼C:温州还有许多高楼大厦。
2、幼儿参观已布置好的展览,边看边谈并随机介绍温州有特色的建筑、名胜古迹等。
(指导策略:情景的设置,自由、活跃的交流,使幼儿很快进入状态,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3、观察温州有特色建筑、名胜古迹的照片、图片
(1)师:温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幼A:我去过马鞍池公园和科技博览馆、世纪广场
幼B:我去过南溪江还有江心屿。
幼C:我到过雁荡山和洞头。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玩过的.地方。
幼儿展示自己收集的照片并介绍照片中的内容。
要求幼讲清楚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
幼A:我去过锈山公园,那里有小溪和鱼…
幼B:我去过洞头,那里有大海,那儿的游客可多了。幼C:我和爸爸妈妈去过楠溪江,那里有可以漂流。
(指导策略:通过VCD、看照片观察交流使幼儿对温州的名胜古迹和建筑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小结:雁荡山和洞头、南溪江还有江心屿…这么多美丽的地方。
4、品尝温州的特产感知温州的物产丰富(播放音乐)
(1)师:温州有哪些特产?
幼A:瓯柑
幼B:杨梅
(2)师:今天我们一起尝尝昆山的特产。(提醒幼儿品尝时说说尝到的是什么?什么味道?尝完后把牙签放在盘子里。
(3)师:你刚才吃到了什么特产?什么味道?
幼A:我吃的是瓯柑,甜甜酸酸的、有点苦的。
幼B:我吃到的是杨梅,甜甜酸酸的。
幼C:我吃的是大闸蟹,嫩嫩的、鲜极了。
(指导策略:幼儿通过品尝兴趣更浓,能深刻体会到温州的特产的丰富,加深幼儿对特产名称和特点的印象。)
5、小结:
1、温州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和好玩的地方,那你们说温州是个什么样城市?(幼儿集体答:美丽城市)
2、你们喜欢温州吗?
6、活动延伸: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园周围是金黄的稻田、飘香的瓜果地和漫山的玉米。小朋友们常三五成群地趴在窗口看农民收稻谷、玉米,摘瓜果。看着孩子们好奇而专注的神情,我想,为何不让他们融人这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分享丰收、描绘丰收呢?过样既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让他们感受家乡金秋的美丽!:
活动一:体验丰收――我是快乐丰收娃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2、初步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艰辛。
活动准备
与农户取得联系,安排参观的稻田、玉米地和瓜果地。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活动室的各个窗口看农民收稻谷、玉米,摘瓜果,问幼儿想不想亲自参与劳动,以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组织幼儿到田地中观察,参与收获的劳动。
①幼儿到水稻田边观察农民是怎样收稻谷的,并帮助拾稻穗。
②带幼儿到瓜果地中和农民一起摘瓜果,体验劳动的乐趣。
③组织幼儿到玉米地看农民收玉米,并尝试自己掰玉米棒。
(在组织以上活动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
3、请农民简单介绍粮食瓜果的生产过程,了解劳动的艰辛,知道要爱惜粮食。
①水稻:耕田+撒种育苗+插秧+施肥锄草+收割+晾晒+剥壳。
②瓜果、玉米:耕地+播种+施肥锄草+收获。
4、帮农民把收获的粮食瓜果运回家,并在农家小院休息,幼儿互相交谈参与劳动的感受。
活动二:分享丰收――香香的粮食、甜甜的瓜果
活动B目标
1、和农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2、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收获的粮食成果。
活动过程
1、教师、幼儿和农民共进晚餐,分享农民劳动成果。
①师生一起帮农民撕玉米皮、剥玉米粒。
②教师和农民一起做丰盛的玉米大餐――煮玉米棒子、烤玉米、蒸玉米馍、煎玉米饼等,大家共进晚餐,品尝香香的粮食。
2、吃过丰盛的玉米大餐,大家共同品尝香甜的瓜果。
①教师和农民一起削瓜果并切成各种形状。
②幼儿分组用切好的瓜果制作水果拼盘。
③大家共同品尝水果拼盘,看哪一组的水果拼盘美丽又可口。
3、在幼儿品尝食物时,教育幼儿食物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活动三:描绘丰收――我有一双小巧手活动目标
1、知道感恩他人,让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稻秆、玉米粒、玉米须、各种瓜果籽等。
2、手工制作所需的各种工具、用品,如大白纸、彩笔、乳胶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参与农民收获以及到农家小院做客的情景。
2、引导幼儿利用收集的材料进行创作。
①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如用稻秆粘贴农民朋友家的房屋,用各种瓜果籽表现农家小院里的小鸡、小猪等。
②幼儿分组用绘画形式表现农民劳动的场景,并尝试用收集的材料进行装饰。
3、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丰收成果展”,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4、每组幼儿选一幅作品送给农民朋友,感谢农民的热情好客。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收集更多的材料,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各个活动角并加以利用,如:数学角――用玉米粒数数、运算;美工角――用稻草做稻草裙,拼搭图形;体育角――用玉米棒作投掷物;自然角――观察种子的发芽及生长过程……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爱家乡教案(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建构教材十月主题活动"美丽的家乡"正在安吉实验幼儿园大班年级组如荼如火地进行着。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谈话、参观、语言、绘画等)感受、理解安吉近几年的发展与变化,并在了解安吉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情的基础上,逐步萌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而用沙水游戏这种表现手法来感知家乡,对大班初期的孩子来说既陌生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大班初期的幼儿虽说已经能熟练地运用一些基本的玩沙工具,也有了有了一定的玩沙经验和建构经验,但这个时期的幼儿的合作意识仍旧比较薄弱,他们更多是表现出联合性游戏的行为,合作性行为也只能是初见雏形,本次活动定位为幼儿运用合作游戏的方式来完成一个主题的建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根据以上分析,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主题的形成,难点在于幼儿之间的"合作"。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能大胆借助辅助材料进行主题想象建构,感受材料组合带来的创造乐趣。
2.学习合作协商并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体验合作带来的带来的成就感。
3.能在沙水游戏中进行大胆地表达和交流,并能进行积极的装扮游戏和角色游戏。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事先已了解安吉的自然风景、特色建筑、美丽乡村建设等先关知识;
事先已具备基本玩沙经验,并具备借助辅助材料进行简单建构的经验;
2.物质准备
基础材料:沙铲、水桶、推车、沙漏等
辅助材料:木片、竹筒、树叶、墙体砖、石子(新材料)--(建构材料)
小、小人模具等--(新材料)(角色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回忆已有经验:
你最想搭建安吉哪些美丽的地方?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地方或建筑的特别之处)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最想为安吉设计一些什么美丽的建筑?
小结:安吉确实美丽,不仅有高高的龙王山、连绵的大竹海、神奇的天荒坪天池还有我们期待已久的`杭长高速公路等,等会儿我们大家一起动脑筋,在沙场里建造一个超级美丽乡村--安吉吧!这个超级安吉的建设可以是你看见过的食物,也可以是你为安吉设计的未来作品!
2.介绍新材料
出示上次活动的难点照片(材料的替代运用):梳理材料在游戏中的替代和假想作用,帮助幼儿拓展和提升材料运用的经验。
出示新材料(树枝、石子、和小人)引发幼儿思考:这些材料在建造"美丽家乡"时能有什么用?(鼓励幼儿能说出材料的多种替代作用)
(二)幼儿活动
1.活动前要求:
游戏前请幼儿自主寻找合作伙伴,自主分工并协商构建内容和使用材料。
交代幼儿安全规则:避免大幅度的扬沙;按图标进行材料的整理。
2.教师指导:
关注幼儿辅助材料的使用和替代情况,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合适的材料;
关注幼儿的"合作"行为,引导幼儿借助团队的力量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关注各团队之间的主题游戏内容的联系,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和互动,并引发相应的角色游戏。
(三)活动评价
1.月及时性评价:遇到需要及时梳理的情景和问题在小群体中进行交流和评价;
2.活动后评价:
在这次游戏活动中,你觉得什么地方自己很成功?(合作完成任务、新材料的使用、客服困难等等)
在游戏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应该怎么解决?
3.教师小结并梳理本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玩音乐游戏“夸家乡”,在说唱数板的过程中,每逢“数字”邀请朋友参加游戏。
2、将本地(璜土)的古迹名胜地点填入说唱进行数板。
3、了解家乡,宣传家乡,增强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周围环境、名胜古迹特点的了解,认识和积累。
活动过程:
一、在《逛公园》音乐的伴奏下,进入教室。
二、复习舞蹈“快乐的阿依古丽”,表现新疆舞的欢乐情绪与民族特点。
三、学玩音乐游戏“夸家乡”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知道“乖乖龙地冬”的含意是赞美、夸奖。
3、学编快板说唱词。根据本地地区自己所熟悉了解的名胜古迹与教室一起组织说唱词,并按节奏说唱。
4、教师扮“导游”,第一段歌词由“导游”边唱边表演,第一段唱完后,“导游”边走边数板,并在数到每一句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字时,各从座位上请起一位幼儿。接着,被请到的七名幼儿与“导游”继续边走边数板,并一起做前奏后,全体幼儿一起边唱第二段歌词边表演,在歌曲的最后两小节中,全体幼儿回座位坐下。“导游”说:“欢迎下次再来,再见!”全体幼儿回答:“谢谢,再见!”
5、由幼儿扮“导游”,继续游戏。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外地来的游客到了我们温州,一定都会尝尝温州的海鲜。温州海鲜的鲜美是很有名的,我们的孩子每天吃着海鲜,但是却不知道这是沿海城市才有的特产,并且在内陆其他城市是没有,因此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经常食用的海鲜的种类,品尝海鲜,以及其他类的海产品,强化温州特色之一——海产品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温州,产生爱温州的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幻灯片或者实物,让幼儿知道温州有哪些经常食用的海鲜。
2、品尝煮好的鲜虾,让幼儿体验温州海鲜的鲜美,并回忆其他类的海产品。
3、引导幼儿步了解温州,增进热爱温州的情感。
准备:
1、各种海鲜的幻灯片,螃蟹、虾等常见海鲜的实物
2、煮好的鲜虾若干,其他类的海产品
过程:
1、依次出示螃蟹、虾等海产品的实物和图片,提问:
“这是什么?平时见过吗?吃过吗?什么味道?好吃吗?(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回忆平时吃海鲜时的美味。)它是从哪里来的?
2、小结: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海鲜。海鲜只有在海旁边的城市才有,我们温州就是一个在海边的城市,我们旁边的海叫东海。海里好吃的海鲜可多啦!
3、请幼儿品尝煮好的鲜虾:
“现在,要请我们小朋友来尝一尝煮好的虾了,吃完了告诉我味道怎么样?在我们的家乡温州有那么好吃海鲜,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告诉大家?”(幼儿品尝海鲜,并且讨论)
4、请幼儿说说除了这些,还吃过哪些由海里的东西做成的东西?(幼儿自由讨论,如鱿鱼丝、鱼片、鱼胶、鱼粉、鱼籽等等)
5、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只有海边的城市才有,我们温州在东海旁边,所以在我们温州,有很好吃的海鲜,很多很多外地的游客都到我们温州来吃海鲜呢,我们温州的海鲜在全国可有名啦!
6、延伸:画海鲜
“请小朋友把自己吃过的温州有名的海鲜都画下来,我们送去给广告公司,为我们温州这么有名,这么好吃的海鲜做做广告,请更多的外地客人来吃吧!”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的名称。
2、通过欣赏ppt,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等。
3、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自制ppt(名胜古迹、特产等)
2、事先请家长给幼儿介绍有关家乡的传说、革命故事等。
3、字卡:常熟
4、方言儿歌音频《常熟好地方》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图片(方塔及周围环境),请你们看看这是在哪儿?
2、根据幼儿回答小结:图上有一座高高的塔,旁边还有小桥、小河、石头,这是我们家乡的一个有名的风景。
3、师: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的名字吗?(出示字卡“常熟”和幼儿认读)
二、欣赏ppt,了解常熟的一些名胜。
1、师:我们的家乡常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到过常熟的哪些地方呢?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根据幼儿的回答选择播放图片ppt并介绍,如虞山、方塔公园、亮山公园、尚湖、沙家浜等。
虞山:虞山是常熟的一座山,山脚下有言子墓,山上有座亭子叫“辛峰亭”。
方塔公园:在方塔公园里有一座很高的塔,我们在方塔街上就能看见它,它是四方形的。公园里有银杏树、长廊、亭子、石阶、小桥、石刻等建筑物。
亮山公园:还记得我们小班秋游的地方是哪里吗?对了,就是亮山公园。你在亮山公园里看见过什么?(亮山湖、草地、亭子、喷泉、动物园等)
沙家浜:在沙家浜风景区里种了很多的芦苇,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种芦苇吗?(向幼儿简单介绍原因)在沙家浜,还有一个“春兰茶馆”呢!
尚湖:你们去过尚湖吗?尚湖风景区里有什么?
三、继续欣赏ppt,了解常熟的一些特产。
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常熟的一些有名的风景,其实常熟还有很多特产呢!你们知道什么是“特产”吗?(特别有名的产品)常熟有哪些特产呢?(幼儿自由表述)
2、播放ppt:阳澄湖大闸蟹、桂花酒、叫花鸡、绿毛乌龟等,引导幼儿认识。
3、师:你还知道常熟其他的特产吗?
四、学念方言儿歌《常熟好地方》
1、师:关于我们的家乡常熟,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学吧!
播放音频,带领幼儿学念儿歌。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经过了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自己的家乡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并且也愿意去热爱家乡。在这个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爱想象,
让孩子在现有对家乡的认识基础上,去尽情的构想,为家乡的未来描画出一幅幅美丽而神奇的蓝图,让他们对家乡的未来充满希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尽情的去想象家乡的未来。
2、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大胆落笔,尽情挥画未来的家乡。
3、给予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孩子通过讨论未来的家乡,抒发热爱家乡、对家乡充满希望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温州风貌录象(包括各种高楼,各种设施,标志建筑等等)两段,一段是旧风貌、一段是现在的景象。
2、各种作画工具,包括:水粉、水粉笔、蜡笔,勾线笔等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温州风貌录象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在讨论结束时告诉幼儿这些都是什么建筑,能做什么。
2、幼儿讨论未来的温州: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家乡温州美吗?真漂亮,可是在几年以前温州还是一个又旧又破的小城市,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变化真大啊!那你们来想一想未来的温州会变成什么样呢?”(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发言,随心所欲的想,教师亦可先示范:温州将来的楼房可能改在天空中。)
3、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4、幼儿作画:
师:“小朋友说得棒极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你们说的未来的温州,那我们先一起来把刚才说的未来的温州画下来,好吗?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工具,小朋友想怎么画都可以,好吗?画完了,我们把画挂起来,一起去欣赏未来的温州,怎么样?”
5、教师巡回指导,多加以鼓励。
6、教师将幼儿作品张贴在教室四周,带领幼儿一边观看,一边讲评。
7、教师小结:
师:“我们小朋友刚才都画了很漂亮的温州,你们想的可真棒,如果我们的家乡真的变成那样该多好啊,那你们可要好好努力,多学本领,等你们长大了,就为我们的家乡努力、辛勤的工作,把我们的家乡变成你们画里面那么美,好吗?”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9
活动设计意图:
我的家乡在秦岭脚下,这里风景如画、物产丰富,还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为了使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家乡,热爱家乡,特设计此活动方案,并通过此活动增强幼儿环保意识,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2、热爱家乡,保护家乡名胜古迹、旅游景点,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3、说说对家乡的爱。
活动重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熟悉的家乡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表达对家乡的爱。
活动准备:
1、通过家园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带幼儿在家乡旅游拍照,收集各种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的照片。
2、环保资料:
(1)乱扔垃圾的照片。
(2)河水污染的照片。
(3)砍伐树木的图片
3、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PPT。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1、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
2、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美不美?
3、小朋友跟爸爸妈妈都去过我们蓝田的哪些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呢?
二、出示照片
1、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幼儿跟父母一起出游蓝田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的照片。
2、请幼儿讲解自己照片中的所见所闻。
三、出示PPT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完整的讲解PPT中出现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四、出示环保方面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师:草丛中怎么会白色点点?如果树木被砍伐会怎么样?河水怎么不清澈了?
(1)没有树木的根固,会引起山体滑坡、泥土流的发生。
(2)没有树木,大自然失去平衡,自然界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被破坏。
(3)河里的垃圾会使河水污染、变臭,破坏水里的生态平衡,小鱼小虾没办法生存。
提问:怎么保护?
引导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幼儿讨论)
五、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家乡如此美丽,我们一起编首儿歌赞一赞好吗?
引导幼儿创编。(教师问幼儿答)
我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蓝田蓝田的风景美如画,有座什么山?有座王顺山王顺山的孝名传天下,有座什么庵?有座水陆庵水陆庵的壁画美名传,有座什么城?有座影视城影视城的演义每天换不停,有个什么洞?有个溶洞溶洞的景色像仙境,有个什么村?有个民俗村民俗村的美食花样多。
我们给儿歌取个好听的名字?《我的家乡在蓝田》,小朋友们回家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吧。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自己美丽的家乡风貌用笔画下来,并组织幼儿进行"美丽的家乡"绘画展。
幼儿园爱家乡教案 篇10
一、设计思路
我们居住的这个小镇是曾经的江南水乡,青瓦白墙,小桥流水。在开展“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地域特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了“寻访老建筑”等一系列活动,让活动更贴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能更主动地去探索。通过对老建筑的探访,让幼儿了解不同建筑的特征,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活动目标
在看看、讲讲、做做中了解老建筑与新建筑的不同特点。初步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城市建设中家乡的不断变化,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三、主题准备
首先我们收集老建筑的有关历史资料,从老一辈那里了解一些历史,查阅《镇志》等。同时我们还发动家长帮助幼儿收集相关信息,如图片、故事和传说等,让幼儿对家乡以及老建筑建立初步的了解。
四、活动案例实录
活动一:参观老房子
虽然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老房子,但幼儿现在大多住在新公房里,由于事先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和收集了相关信息,幼儿对老房子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通过打开尘封的记忆,与沉淀的历史对话,为幼儿展示了祖辈生活的空间。
老房子引发了幼儿许多感受:
“老房子就是一间间又矮又旧的破房子!”
“一间接一间的老房子连结在一起,弄堂很窄。”
“在弄堂里我们只能排着队走过去。”
“这一户人家的墙和大门很高很大,上面有许多花纹和图案,大门最高的地方好像戴着一顶高帽子,很有气派!这是不是就叫马头墙?”“大门上面还有几个很破旧的大黑字,写的是什么啊?”“我家的门上可没有这样的字。” “哎,瓦片上有美丽的人头和一朵朵的云彩,这些表示什么啊?”
小亮自豪地说:“我奶奶告诉我,那些瓦片上面的人头纹,是用来避邪镇宅的;云头纹表示全家人吉祥如意;大门上的花纹表示富贵。”
子威在跟宇清热烈地讨论:“老房子的门窗都是用木头做的,现在已经很旧了,窗子用一条条细木条弯曲连结成,很好看的。”
接着,我们又带领幼儿参观了具有八百年历史的护塘河。两岸的风景又引发了幼儿新的话题:“哇!这条小河弯弯曲曲的,又窄又长,河的两岸有好几座小石桥耶!”
“大家快看耶!对面的楼房造在小河的上面,河里还有房子的倒影,好美啊!”
“河的对岸称为上塘,河的这岸称为下塘。”
“连接小河两岸的是一座座的小石桥,栏杆用石头雕成一朵朵荷花,桥面中间雕刻的一条盘龙就像真的一样。”
参观后回园,幼儿意犹未尽。他们从老建筑上知道了许多知识,但同时也涌现出更多的问题:“现在河里的大木船都看不见了,只剩下几条小船在捕鱼了,这是为什么呢?”“老房子里没有自来水,那烧饭、洗衣怎么办呢?”“这些老房子的年龄有多大了?”于是,我们组织幼儿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集中讨论。幼儿发言踊跃,就连平时不太爱说话的佳仪、紫恰也积极参与到交流中来。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家乡老建筑的探索兴趣更浓厚了。
活动二:我眼中的老建筑
为了让幼儿充分表达对家乡老建筑的认识和情感,我们组织了一次以艺术表现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我们投放了多种材料,如颜料、蜡笔、记号笔、旧报纸和各种树叶等,让幼儿尽情地表现出他们眼中的家乡老建筑的风貌。
活动前,我们首先展示了幼儿参观家乡老建筑活动时的照片,唤起大家对参观活动的记忆。接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表达和表现他们眼中的老建筑。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拿起画笔,有的则选择剪剪贴贴,很快,一幅幅江南美景通过幼儿的手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幼儿的表现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尤其是他们不仅以画的形式,还为画配上自己的解说,生动地记录了他们对老建筑的充满童真的理解。
现在,“家乡的老建筑”已成为我园的传统活动。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对二期课改提出的“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形成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富有本土文化特色,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课程”的要求有了深切的理解。
下面一组作品就是幼儿眼中的“家乡老建筑”。
幼儿园大班秋天主题活动教案:秋天的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