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 篇1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如果认真阅读《弟子规》,了解《弟子规》的真正含义,那么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弟子规》的几点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之后,它又告诉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多实践,这样才能学习好,成为有用之才。读完《弟子规》之后,我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品行,自己与《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想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是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他们想方设法地满足我,而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多说了几句,我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妹妹,或许是因为年龄太小,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与父母争执,父母该多么难过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中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起辛辛苦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
另外,书中提到的“宽为限,谨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心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令我深有感触。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方面做得最不足的地方。比如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就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总是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在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可以按照《弟子规》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些品位,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最基本的伦理常识,仔细品读《弟子规》从中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培养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以打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又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读《弟子规》有感 篇2
今天,伯伯从书店给我买来一本书,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弟子规》,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来,只见第一页写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二十四个字。我看不懂,就不想再看下去,伯伯于是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本书很有意义,你结合译文认真看就懂了。”
听了伯伯的话我就坐下来,开始读《弟子规》这本书,一会儿就把心思投入进去了,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是根据古代圣贤对弟子的教诲编成的,教育我们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到一切言行谨慎,要讲信用;和人交往时,要平等谦和,要时常亲近有品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做好这些事情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它给我很大的动力,就是让我去学做一个懂礼仪,会做人,善学习的人。
在这些句子中,我最得启发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说话,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推辞偷懒。我看到这里,脸不由得红了,我觉得我平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妈妈在厨房叫我:“开泰,快帮我去买一包味精来”,我正看电视入了迷,想着还有弟弟呢?怎么不叫他去,就没有答应妈妈。妈妈又叫我了,我心里一百个不情愿,翘起嘴巴发脾气,很不情愿地走下楼。背后传来妈妈的叹气声。哎!现在想来太不应该了,妈妈心里会有多难受呀!妈妈,下次我再也不发脾气了好吗?我一定会很乐意地帮助您做更多的事情,我也要做一个懂事孝敬父母的人,为你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我觉得书中谈到的一个读书习惯问题对我很有用,“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我喜欢读书,可是不太习惯做笔记,在读书中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没有马上记下来,后来碰到一样的问题了才后悔,想着我怎么不记下下来请教别人呢?我想,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一定要学会边读书边记笔记,然后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这本《弟子规》给我的教育很大,我一定要认真读好这本书,还准备买一个本子把我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来,经常学习,因为它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路灯。
读《弟子规》有感 篇3
读一本好书,你会融入到美丽、善良、淳朴、真诚和快乐之中,让人们的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本身的光彩、高雅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骨,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找回心灵的高尚和纯真。胸怀坦荡地送走每一个黄昏,迎接每一个清晨。岁月依旧,情怀依旧,一本好书,墨香醉心头……
阅读是一种心境,在经典中聆听高山流水、花开花谢,畅想海阔天空,沐浴明媚的阳光,冲淡忧伤与惆怅。阅读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心灵鲜活起来。
流星在夜空无声的划过,成了灵魂深处最美的瞬间。生命的夜空定有颗颗耀眼的明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直到生命旅途的结束,那便是知识,便是文学,便是经典。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的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我首当推崇《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读《弟子规》有感 篇4
诵读中华经典,能让我们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让我们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诉我们要平等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学习有益的知识。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告诉我们不要让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让自己的德行受到损害,让父母蒙受耻辱。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告诉我们借来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告诉我们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只说该说的话,不要花言巧语骗人。不要说奸诈取巧的话。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诉我们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反问自己喜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告诉我们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奸佞小人会乘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最终导致真个人生的失败。
弟子规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学习有益的知识、要孝敬父母、借来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不要花言巧语骗人、不要和不肯亲近仁人君子的小人做朋友。我的收获很大。
读《弟子规》有感 篇5
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读《弟子规》了,直到现在,爸爸妈妈都以《弟子规》严格要求我,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而作为一名刚刚上小学的我,就更应该好好读读《弟子规》,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好朋友!
《弟子规》这本书是每个人遵守的生活规范,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感恩父母,懂得尊重父母。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忙碌着,而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并时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报答他们。
又一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指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学问。
《弟子规》让我真正的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让我也渐渐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它也一定会使我努力成为一个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 篇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对我来说它是一盏启明灯,时时刻刻叮嘱着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来自《弟子规》这本书。
我的性格很倔强,总惹父母生气。有一次我和妈妈顶嘴,她说一句我还一句,气得她掉下了眼泪,晚饭也没吃。我却坚持自己没错,拒不认错。最后还是爸爸出面,给我讲了很多道理,又劝了妈妈我们才和好如初。《弟子规》中讲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看到古人都是这样孝顺父母的,我感到很惭愧。想起每天天不亮爸爸妈妈就起床为我做早饭,每天接送我四趟,晚上陪我学习,陪我练琴,满足我各种各样的需求,而我却总是让他们生气伤心,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要把这些美德代代相传,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