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短文网

2025-10-29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精选12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能正确、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从今天起,开始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这节课,主要复习除法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好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二、复习口算

1.口算方法。

用小黑板出示:

80÷427÷396÷3

800÷4270÷3960÷3

8000÷42700÷39600÷3

(1)口算第一组题,

讨论:几十、几百或者几千除以4,可以怎样想?

(2)口算第二组题,

讨论:这一组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像这两题里前面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结果,(可以在相应的数下面画

横线)就看作多少个十、多少个百或多少个千,直接算出得数是几十、几百或几千。

(3)口算第三组题,提问:这里三道题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口算的?

指出:口算几十几、几百几十、几千几百除以几,可以分成两部分,从高位起算出得数是多少。

:从上面口算题可以看出,我们学过的除法口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看作多少个十、多少个百或者多少个千口算得数,另一种是分成两部分口算得数。

2.看卡片口算得数。

用卡片出示除法口算题,指名学生口算。卡片反复使用。

3.完成复习第1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要求4分钟完成。

三、复习笔算

1.笔算法则。

做复习第2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方法读题。再让学生集体读最后一题。

(2)做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二小题。集体订正。指名学生重点说第二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除法从哪一位算起,商怎样对位?第二小题里余数要注意什么?

(3)做后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最后一小题。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最后一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里两道题被除数都是四位数,商为什么都是三位数?谁来说一说,刚才的除法是按怎样的法则笔算的?

强调除法笔算一定要按照法则计算,才能算正确。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4人板演前4题,其余学生分四组,每组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前两道商是两位数,第三道商是三位数?

3.在下面□里填哪些数,商是四位数?填哪些数,商是三位数?

□417÷5

4.完成练习第4题。

(1)学生集体练习,老师巡视辅导。

(2)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结果,全班集体校对、订正。

四、课堂作业

第3题后4题、第5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学生学练过程

组织引导过程

学生练习(口答和口算) 学生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

小组内说一说。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师: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

解题思路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②20×3=60 60÷3=30

③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练习设计:

1、口算下面各题 200÷5= 120÷6= 2400÷6= 100÷5= 500÷5= 100×6= 20xx÷2= 700÷7= 20xx÷5= 160÷4= 120÷3= 800÷8=

2、买一个要5元,李老师带150元一共能买几个 ?

3、玩具厂计划生产600个零件,如果每天做6个,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4、商店运进240箱苹果,每次运8箱,要几次才能完成?

课后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能正确、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从今天起,开始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这节课,主要复习除法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好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二、复习口算

1.口算方法。

用小黑板出示:

80÷427÷396÷3

800÷4270÷3960÷3

8000÷42700÷39600÷3

(1)口算第一组题,

讨论:几十、几百或者几千除以4,可以怎样想?

(2)口算第二组题,

讨论:这一组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像这两题里前面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结果,(可以在相应的数下面画

横线)就看作多少个十、多少个百或多少个千,直接算出得数是几十、几百或几千。

(3)口算第三组题,提问:这里三道题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口算的?

指出:口算几十几、几百几十、几千几百除以几,可以分成两部分,从高位起算出得数是多少。

:从上面口算题可以看出,我们学过的除法口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看作多少个十、多少个百或者多少个千口算得数,另一种是分成两部分口算得数。

2.看卡片口算得数。

用卡片出示除法口算题,指名学生口算。卡片反复使用。

3.完成复习第1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要求4分钟完成。

三、复习笔算

1.笔算法则。

做复习第2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方法读题。再让学生集体读最后一题。

(2)做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二小题。集体订正。指名学生重点说第二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除法从哪一位算起,商怎样对位?第二小题里余数要注意什么?

(3)做后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最后一小题。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最后一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里两道题被除数都是四位数,商为什么都是三位数?谁来说一说,刚才的除法是按怎样的法则笔算的?

强调除法笔算一定要按照法则计算,才能算正确。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4人板演前4题,其余学生分四组,每组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前两道商是两位数,第三道商是三位数?

3.在下面□里填哪些数,商是四位数?填哪些数,商是三位数?

□417÷5

4.完成练习第4题。

(1)学生集体练习,老师巡视辅导。

(2)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结果,全班集体校对、订正。

四、课堂作业

第3题后4题、第5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能正确、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从今天起,开始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这节课,主要复习除法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好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二、复习口算

1.口算方法。

用小黑板出示:

80÷427÷396÷3

800÷4270÷3960÷3

8000÷42700÷39600÷3

(1)口算第一组题,

讨论:几十、几百或者几千除以4,可以怎样想?

(2)口算第二组题,

讨论:这一组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像这两题里前面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结果,(可以在相应的数下面画

横线)就看作多少个十、多少个百或多少个千,直接算出得数是几十、几百或几千。

(3)口算第三组题,提问:这里三道题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口算的?

指出:口算几十几、几百几十、几千几百除以几,可以分成两部分,从高位起算出得数是多少。

:从上面口算题可以看出,我们学过的除法口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看作多少个十、多少个百或者多少个千口算得数,另一种是分成两部分口算得数。

2.看卡片口算得数。

用卡片出示除法口算题,指名学生口算。卡片反复使用。

3.完成复习第1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要求4分钟完成。

三、复习笔算

1.笔算法则。

做复习第2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方法读题。再让学生集体读最后一题。

(2)做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二小题。集体订正。指名学生重点说第二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除法从哪一位算起,商怎样对位?第二小题里余数要注意什么?

(3)做后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最后一小题。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最后一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里两道题被除数都是四位数,商为什么都是三位数?谁来说一说,刚才的除法是按怎样的法则笔算的?

强调除法笔算一定要按照法则计算,才能算正确。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4人板演前4题,其余学生分四组,每组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前两道商是两位数,第三道商是三位数?

3.在下面□里填哪些数,商是四位数?填哪些数,商是三位数?

□417÷5

4.完成练习第4题。

(1)学生集体练习,老师巡视辅导。

(2)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结果,全班集体校对、订正。

四、课堂作业

第3题后4题、第5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4=答案

82=答案

147=答案

246=答案

357=答案

729=答案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五、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教学反思: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四、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五、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六、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页的例15、例16,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的用处,初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简单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教科书第67页复习(1)、(2)、(3)。在复习完了乘法估算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乘法估算的方法;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用什么方法求出被乘数的近似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5。

教师读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32÷4

提问:

(1)要求“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多少页?”是求精确的商还是求近似的商?

(2)被除数最高位4够不够除?

教师指出:百位上的4除以4,够商1,求432的近似数要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400。

(3)400除以4得多少?这个商在算式中用什么符号来连接上算式?为什么?

板书:432÷4≈100(页)

答: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100页书。

(4)如果把问题改为小丽平均每星期看了多少页,又应该怎么算呢?

432÷4=108(页)

(5)比较估算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看是不是很接近。

432÷4≈100(页)

432÷4=108(页)

(6)集体试算“做一做”中的题目。

915÷3≈792÷4≈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过程,第一步求什么,怎样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

2、教学例16。

(1)怎样看出题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2)在黑板上列式3486÷7≈

(3)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应看前几位?

教师指出:被除数3486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除,就用它的前两位上的数除以7,这样才够除。求3486的近似数要省略被除数百位后面的尾数,大约等于3500。

(4)应把3486看作多少?(看作3500)

3486÷7≈500(千克)

(5)引导学生看估算结果和实际除的结果是不是接近?

(6)试算“做一做”中的题目:

5632÷7≈4780÷6≈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求被除数的近似数时,两道题当中有什么不同之处。

3、

(1)让学生比较一下例15和例16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上的结语。

4、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五第1、2题。教师行间巡视,观察学生是否都掌握了估算方法,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地加以指导和纠正。

5、课外作业。练习十五第3、4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第八课时

22页例3

教学目标:

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 出示74×4=296 52×7=364

296÷4= 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出示284÷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3. 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4.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三、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9课时

3、复习检测 2课时

1、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演示)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 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2).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3)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4).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更加熟练地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并且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总结了笔算法则。这节课练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进一步练习口算,并重点练习笔算。

二、练习口算

1.巩固方法。

(1)口算。

60÷272÷836÷3

600÷2720÷8360÷3

6000÷27200÷8840÷4

先指名学生一组一组口算,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再集体口算。

(2)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

2.做练习十一第4题。

小黑板出示,。注意学生的正确率。

指名板演,学生写在课本上,然后集体校对。

三、练习笔算

1.练习笔算。

(1)我们已经能熟练地计算口算除法,谁能说一说,笔算除法要按怎样的方法算?

(2)出示3674÷5。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笔算过程。结合笔算过程,提问学生是怎样想商的。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想商的方法,在练习十一第5题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集体校对。

指出:笔算除法试商时,就可以按这样的方法,想每次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1)让学生说每组题里商的位数有什么不同,并要求说明理由。

(2)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两组题。

(3)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看出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指出:除法笔算,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一位上的数,如果前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试除前两位。从哪一位除起,商就从哪一位写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4.做练习十一第8题。

让学生讨论怎样比,自己解答。提问结果,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7、9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4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2、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判断把被除数近似看成什么数计算更简便。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红旗若干。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0÷3= 160÷4= 4÷7=

2.求下面各数近似数。

352≈ 479≈ (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

4820≈ 3490≈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3.估算:398×2≈ 613×5≈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么现在我带大家去春游,好吗?首先,我们去永川卫星湖玩。去过的同学知道永川卫星湖有些什么好玩的?(有的说卫星湖划船好玩,有的说卫星湖坐快艇好玩,有的说游泳好玩┅┅)。

师(导入新课):既然卫星湖划船好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去划船吧,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师投影出示例1。

我们重液子弟校三、四、五年级学生有439人,去永川卫星湖玩,如果每4人租一条木船,大约需要租多少条木船?

(2)师引导学生读题,观察题意,并列式。

439÷4

(3)分析,提问。

求大约需要租多少条木船?是求精确商还是近似商?学生回答后,师强调求"大约需要租多少条木船?"是求近似商。

(4)小组讨论"439÷4≈"的`计算方法。

(5)请学生汇报,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①:439÷4≈100(条)

(想:439≈400,400÷4=100(条))

答:大约需要租100条木船。

学生②:439÷4≈110(条)

(想:439≈440,440÷4=110(条))

答:大约需要租110条木船。

(6)比较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看是不是接近。

实际需要租多少条木船?

439÷4=109(条)┅┅3(人)

答:实际需要租110条木船。

(7)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通过比较,归纳除法估算的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可以先求出被除数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除以除数。

(8)反馈练习:

925÷3≈ 798÷4≈ 5632÷7≈ 4780÷6≈

2、教学例2:

师:同学们,大家去过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没有?(可能有的说去过,有的说没有去过。)去过的同学知道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有些什么动物呢?(有的说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有大象、老虎、海狮、长颈鹿等)。

师:如果我们要到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去参观,你们能帮助解决坐车的问题吗?

(1)师投影出示例子2。

我们重液子弟校现有小学生约730人,如果大家去野生动物园参观,每8人租一辆电瓶车,大约需要租多少辆电瓶车?

(2)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汇报:

①730÷8≈87

(730≈700,700÷8=87┅┅4)

答:大约需要租87辆电瓶车。

②730÷8≈90(辆)

(想:运用8的乘法口诀:8×9=72,730近似看成720,720÷8=90(辆))

答:大约需要租90辆电瓶车。

(4)比较那种方法简便?(第二方法简便)

(5)比较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看是不是接近。

实际需要租多少辆电瓶车?

730÷8=91(辆)┅┅2(人)

答:实际需要租92辆电瓶车。

(6)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通过比较,归纳除法估算的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如果先求出被除数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除以除数这种方法不简便,那么就利用除数的乘法口诀来估算,将被除数近似成一个接近被除数的数来进行估算,如将730近似看成720,720÷8=90。

(7)反馈练习:

260÷5≈ 370÷6≈ 5538÷9≈ 3312÷8≈

四、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揭示课题)。在进行除法估算时,可以先求出被除数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除以除数;如果运用这种方法不简便,那么就利用除数的乘法口诀来估算,将被除数近似成一个接近被除数的数来进行估算,如将730近似看成720,720÷8=90。

四、随堂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十五第1题。(口答)

2、独立练习,练习十五第2、4题。学生练习后,反馈。

3、数学游戏:

3人为一组,一个同学出练习十五第3题的除法估算题,另外两个同学口答。谁先算对,谁就在自己的桌子上摆一面小红旗。口算完以后,看谁的桌面上放的小红旗最多,谁就算胜,做完一轮后换另一个同学出题继续练习。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例1

我们重液子弟校三、四、五年级学生有439人,去永川卫星湖玩,如果每4人租一条木船,大约需要租多少条木船?

(1)439÷4≈100(条)

400

答:大约需要租100条木船。

(2)439÷4≈110(条)

440

答:大约需要租110条木船。

例2

我们重液子弟校现有小学生约730人,如果大家去野生动物园参观,每8人租一辆电瓶车,大约需要租多少辆电瓶车?

730÷8≈90(辆)

720

答:大约需要租90辆电瓶车。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计算时要“退位”。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8÷6100÷5183÷335÷7

50÷5100÷4238÷7129÷3

(2)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信息窗1

从古到今,农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耕作方式每小时耕地面积(平方米)

人力6

耕牛60

手扶拖拉机96

四轮拖拉机540

2.观察,你从中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生:16×6=96,所以96÷6=16

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

师:竖式计算(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怎么列式?540÷60=

小组讨论。班上交流,教师。

生:60×9=540,所以540÷60=9

540÷6=90所在地540÷60=9

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所以540÷60=9

教师重点让学生多说第三种方法。同桌互说几次。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

3.引导学生在理解提议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教师板书算式

96÷6540÷6540÷60

4.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学生计算并说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要给与肯定。如: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有的学生可能用想竖式的方法

5.出示小电脑问题:你会口算960÷6吗?学生口算,并说己是如何计算的.。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口算学生口算完后,对比找规律,比较上下两排的算式,你发现口算方法有什么规律?

2.自主练习第三题:口算小组交流:买哪箱橙子更合算?

(四):

今天我们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不同的是,今天的口算都需要“退位”,在信息窗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中,540÷60这个算式还没有解决,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