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东周列国志》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1
三国虽然有趣,但过于短暂;秦朝虽然勇敢,但过于残暴;明朝虽然战无不胜,但过于无能;只有东周呆若木鸡才是给人带来无穷情趣。那些惊险的宫廷斗争,充满智慧的外交故事、场面宏大的战争,各国国君贤纳的感人故事,全面体会了东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东周历史的记载,离不开的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面精彩的故事,也离不开冯梦龙良苦用心地将纷繁芜杂的线索处理得有条不紊。《东周列国志》记述了从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事情。第一个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此,西周灭亡,春秋开始,春秋开始后,周王朝国力一蹶不振,取了代之的是强盛的诸侯各国们。映入脑海的是“春秋五霸”,后来,是”战国七雄”。他们使中国国力突飞猛进,无论是军事、教育、经济还是政治都占据了世界的一席之地。此外,我们现在经常用的很多成语,典故都来自《东周列国志》,如:一鼓作气,完璧归赵等等。
《东周列国志》最大的意义是得民心得天下的道理,在最后一回——三十回统一六国上说:二世残暴,不得人心,虽兵甲数十万,但义兵志也,次发反击大战,敌朝灭。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理,解决疑难,走出困境的事情,也有很多以理服人的论辩,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多做人的智慧。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2
在中国历史上,总有许许多多历史故事熠熠生辉,并能够给人们启迪。而《东周列国志》就再现了当年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年代。它成书于明代,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记载了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这一段历史,其中的许多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家喻户晓的故事。
令我感触很深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黄泉”见母亲的行为。郑庄公母亲武姜不喜爱大儿子,也就是郑庄公,因为武姜生他不太顺利,而武姜更喜爱小儿子共叔段。郑庄公即位后,武姜与共叔段想谋反,不料被郑庄公发现。于是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绝不与母亲相见。一年后,他后悔自己说的话,十分怀念母亲。大臣颍考叔出主意,他认为“黄泉”为地下的泉水,让郑庄公在地道中挖出泉水的地方与母亲相见。颍考叔安排之后,母子俩抱头痛哭。我欣赏郑庄公孝顺母亲的行为,尽管母亲谋反,但他始终对母亲念念不忘。而现在的我们,有些人就为小事而与母亲发生争吵,实在不应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用自己的能力去发扬光大。管鲍之交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两位好友互谦互让,值得赞扬。其中,在《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管仲带兵打仗,向前冲总在最后面,后退总在最前头,大伙儿都笑他胆子小。鲍叔牙帮好友辩解,说他家老母无人赡养,管仲要保护自己性命。从这本书的语言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鲍叔牙的行为是赞扬的。可能,由于古代与现代观念不同吧,我认为观众的行为应当要批判。保卫祖国,就应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而鲍叔牙既然是他的好友,更不应包庇。这故事放在现代的话,可能会遭批判。因此,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我认为还是不要学习他们的,不过应该学习的是管仲的孝,鲍叔牙与管仲间真挚的.朋友关系。阅读这本书,我真的是学到了很多。学习历史,就是为了“鉴往知来”,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例。我们应自己分析,自己判断,做一个“大写的人”。家长感言:学习历史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史学著作《东周列国志》就可以让我们领略历史的传奇。诸多著名成语就源于东周故事 。
因此,他是文学的精华所在。学历史的意义是“鉴往知来”,东周时代看似与现代社会毫无关联,却能影射出现代社会,从书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影子。因此,我们要学习历史,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陶冶我们的情操。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3
今天,窗外的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冬季的严寒还是有的,我读着“荆轲献图刺秦王”,血流成河的场面鲜明入眼,荆轲的坦然自若、英勇就义的画面,惊心动魄。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留下了千古的遗憾。不久,秦王赢政就消灭了列国,统一了天下,自己做起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人称秦始皇。浩浩荡荡、长达百年的战争终于结束,我也是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现在,我掩卷深思。
此时我的思维是混乱的,抬起头望着玻璃窗上的雨滴,空中的麻雀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丝毫不怕寒冬的风雨。是什么原因?求生的欲望吧。对,就从求生的欲望说起。文中的诸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权势的争夺,是求生的本能。常言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国与国之间君主想的是吞并与扩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遥远的历史回到今天21世纪的中国,我国的与世界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审视我们的国情,周边的美国、日本也想制裁咱们,有13亿人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他们是妄想的。
一代君主的身边有些贤臣志士,也少不奸逆小人。若君主亲近贤臣,国家必定富强稳定,若君主亲近小人,最终免不了国破家亡。纵观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其中也少不了志同道合的挚友,还有一心想致你于死地的“狐朋狗友”,不知你是否已经看清他们的面目?有人说:“现在这个社会,黑白两道都得通。”对与否?“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不同岗位上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就自己在小学教育的道上,说一点自己的感觉。我的身边是天真的孩子,他们是一张干净的白纸,我要孩子们绘上色彩斑斓的画面,给他们一个勇敢、向上的心态。我的要辩证地看待人们的话语,“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每一章节都会写道,某一君主在某事某地做好事善待他人,在某一个紧急情境中那人由来报答,所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的是同师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场面,如庞涓与孙膑的恩怨情仇。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呢?有,我们还是要学习《弟子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又想到了赣榆区第三届传统优秀文化公益大讲堂的谆谆教诲,感恩世界万物,感恩亲人,我们都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工作学习,小家好了,大家必然就好了。
军令如山,严明的军纪,是作战成功的一半。今天的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一定要遵纪守法。班级中的纪律是成绩好的一半因素,“不成规矩,不易方圆。”
看历史,察世情,畅想人生,一个人要走向哪里,要走多远?窗外的雨停了,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屹然站立,走出室外,天地间一片清新的气息。雨水冲洗了整个冬季的浑浊,顿感豁然开朗。
“念天地之悠悠,做人之堂堂正正……”一个声音在长叹,我仰望蓝天。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4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纵横驰骋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伟大时代。这本书详细地记载了无数个国家和个人在这段长达五百多年的动荡不安中俯仰沉浮,讲述了春秋列国时期的许多故事。
我读了这本书,感触很深。书中描绘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大如牛的壮士,有骁勇善战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小人,当然还有很多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这些人物时而令我感动,时而令我敬佩,时而令我憎恨……
其中,《郑庄公掘地见母》是令我感动的故事。那时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再也不见母亲。有一个正直无私之士颍考叔见庄公对母不孝,便讲了一个猫头鹰长大后啄死母亲的.故事。庄公默默不语。晚餐时,庄公赏了颍考叔一块肉,只见他却把肉用纸包好回家孝敬母亲。庄公猛然醒悟,掘地见泉,建了一个地下室,与母亲相见。我被他的孝心所感动。虽然庄公不孝于母亲,但是他仍做到了他应尽的义务。
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令我憎恨的故事。周幽王昏庸无能,不理朝政。宠信他的爱妃褒姒,为了搏美人一笑,居然点燃了烽火,顿时火光冲天,鼓声如雷。邻近的诸侯以为有战事,连夜赶来相助。可是幽王却只是和他们开了个玩笑,诸侯们都非常生气。褒姒见了,却大笑不已,幽王也因此失去了威信。后来,真的有外敌入侵时,再燃烽火,却没有人来救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诚信,如果失去了诚信,危险真的来到时,就不会有任何人来帮助你,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本书非常值得大家去会读,因为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还能汲取古人的智慧,学习古人的精神。让我们“以史为鉴”,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吧。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5
《东周列国志》是明代著名通俗小说家冯梦龙据前人作品改写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该小说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等史书。是一部少有虚构、根据史实创作的作品。故事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编排,成为一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优秀文学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读了这本书,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该书的第二回———郑庄公掘地见母。本故事讲述了郑武公两个儿子(长子寤生,次子段)争夺王位,加上母亲姜氏从中撮合,长子寤生即位(叫郑庄公),母亲姜氏跟段里应外合,打算夺下王位,不料长子寤生早有准备,次子段觉得没脸见哥哥和母亲就自杀了。母亲也离开了长子寤生的国都。郑庄公后悔了,觉得自己成为不讲天伦的罪人。有一天,郑庄公手下的一位小官叫颖考叔。他为郑庄公带来了一只猫头鹰给他当野味尝尝鲜。同时,把猫头鹰的寓意讲了出来。(这种鸟小的时候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它养大,长大后,竟然反过来把母亲啄死。)郑庄公听了非常羞愧,同时看到颖考叔把好羊肉包好放在袖子里,原来,他要带回家中给母亲吃。此时,郑庄公赞扬颖考叔是一个孝子,同时问他如何弥补自己对母亲的不孝,颖考叔为郑庄公出了一计(把地挖开,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建一个地下室,把母亲姜氏接到里面,在此相会,这样就不违背誓言了。),使郑庄公能够把母亲接到国都。
读了这一回,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不能忘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不能像猫头鹰那样忘恩负义,要像颖考叔一样孝敬母亲!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篇6
读史明理,读史明智。暑假刚刚开始,我阅读了《东周列国志》,品味历史,使自己变得明理智慧。
这本书讲的是东周成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的时期,诸侯列国之间各自为战,有无数骁勇的将军,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许多昏庸和开明的君主。
历史总是和人连在一起的,诸多的感情就在历史的激扬文字中,令我感动不已,郑庄公因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帮助小儿子起兵造反而伤心。母亲的'计谋失败后,发配边疆,庄公有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后来因为思念母亲,派人迎回了她。
毕竟亲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亲对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对子女爱的初衷,才有偏爱。亲人犯了错误,应该包容。这样在爱的融化下,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十指连心的亲情。
除了亲情感悟,还有谦虚让位。鲍叔牙知道自己不如管仲,便为了齐国的强大让位于他。这是鲍叔牙的宽阔胸襟与为国情怀,他在国家与自己的路上选择了国家。有人强过自己,谦虚举荐,能者居之,自己也会因为国强而获得幸福。
在过去了将近两千多年的《东周列国志》里,我不仅读懂了亲情的力量和仁义的光芒,还从许多的历史,故事里明白了勤奋刻苦学习和工作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