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美丽的祖国》教案(精选11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2、3、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想象性的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通过2、3、4段课文的学习,知道祖国的田野、高山、绿水都很美丽。
教学难点: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
2、下面方老师要考考大家,生字词语你们掌握得怎样?我们开小火车读。
注意:岸 撒、窗、野。
3、读第一段。下面我们跟着小作者坐上火车去旅游了,轰隆隆,轰隆隆,你们听火车开动了,我们一起读第一段。
二、细读课文。
(一)、那我们在火车上看到了哪些活动的照片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确2、3、4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
2、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这些活动的'照片你们肯定找到了,请拿笔用喜欢的符号把它标出来。
3、、交流。板书 田野 高山 绿水。
4、谁来读读这些照片,你可以随便挑选一张照片来读。
5、那么我们小朋友自己喜欢哪一张照片呢?老师要请你把喜欢的照片好好的再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可以相互说说。
6、生自读。
(二)、交流。
A、1、谁能来把自己喜欢的这张照片读给大家听听,也喜欢这张照片的请站起来读读。
2、为什么喜欢?指名说。
美在哪里?(板书大。)看图。大得怎么样?
还喜欢什么?(板书绿。)
小结:你看田野里分不清哪是庄稼、哪是树木和野草,大地好像穿上了一件绿衣裳,是多么的美,怪不得大家是那么的喜欢。
3、理解一条条、一块块。
4、指导朗读:面对绿油油的田野,而且大得望不到边,这么美的田野你会怎样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B、1、你还喜欢哪张照片,你能读读吗?
2、你为什么喜欢?
看图:板书:高,好高好高是赞叹山高。山高得怎么样?
3、还为什么喜欢?理解 一座座,手牵着手,肩挨着肩。(看图,是指山多,山连着连山,把它当作人来写。)
板书:多。
4、指导朗读。试----指------男女分读。
C、 1、绿水,喜欢这一张的赶紧也来读一读。
2、指名说为什么喜欢?
看图:板书:宽。理解。
3、理解难句。星星点点。也突出水面的宽。
4、朗读指导。试----指-----同桌读。
(二)、不知小朋友在学这三张照片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句式:出示句子
1、学习例子:自读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分析。
2、学习下面二句。
3、练习马路长,学生说,练习,校对。
(三)、训练说话。
1、引读:我们已经学会了2、3、4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三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一张照片是田野,田野怎样美?生接.……
小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车窗外拍下的照片,张张都很美,那我们在火车上从车窗里看到外面的美丽景色是不是只有田野、高山、绿水?还有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幅照片,请学生开支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分小组讨论。
5、交流。
(四)、小结:说得真棒!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我们小朋友看到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真是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火车继续向前奔跑让我们一起去歌颂祖国美丽的山川景色,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机动。
1、大家肯定到过祖国的许多地方,也看到过许多美丽的景色,回去按“哪些景色----景色怎么样?”说一说。
2、齐读课文。
3、作业:课堂作业3。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能仿照课文中的写景段式说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软件《祖国山水多美丽》
2、生字卡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复习生字词语:A、出示生字卡 开双轨火车(一人读生字,一人组词其余同学看卡片在桌子上书写记字形)
B、听写:(野 照 宽 撒 渔 肩)
C、对照生字,学生自行纠错。
2、复习课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车像骏马;在祖国的原野上奔驰, 车窗像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请回忆,课文中具体写到了哪几幅照片?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田野、高山、绿水)
(二)、学习第二段(田野) (屏幕出现田野的照片和课文)
1、指名读第2 段,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A、(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B、师质疑:屏幕显示:(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块的。)
(a)、一条条可否改成一条,为什么?(联系后面的一块块理解)
(b)、在第一段、第三段找出相同类型的词语
(c)、补充:
一座座( ) 一张张( ) 一列列( )
一群群( ) 一片片( ) 一艘艘( )
2、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A、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屏幕显示)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名?读一读,评点(读音稍延长,读出田野的广阔)
b、改变句子朗读,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显示:哇!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惊奇)
啊!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赞美)
c、朗读指导(略)
B、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块的。
а、你喜欢这一句吗?为什么?
ь、朗读指导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快速默读第三、四两段,讨论:二、三、四、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导:相同或相似课文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
(三)学法指导:(显示学法)
1、读一读,想一想这张照片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想、问)
2、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3、有感情朗读整段话。
(四)运用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三、四两段,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反馈(屏幕显示第三段课文和高山的照片)
1、第三段:A:这张照片是高山,有什么特点?
B:在这段话中,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注:手牵着手,户挨着户:把山当作人来写,紧紧靠在一起,像好
朋友,好兄弟,友好、团结、亲密)
C:你喜欢这段话中哪一句,为什么,请读一读。(朗读指导)
D: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屏幕显示绿地照片和第四段课文)
2、第四段:A: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像刚才老师这样向同学提问,请同学来回答。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地祖国很大、很美,产生自豪感。
2.感知理解诗歌中“祖国”的含义,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3.借助图片或提示,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一幅,语言CD,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诗歌内容,分别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说出他们的名称及生活的地方。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挂图,图里藏了几位小客人,你们能找出他们吗?(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呦!孩子们的小眼睛真亮!谁来说说他们都在这幅画的什么地方。(幼儿积极发言,说说自己看到的)小朋友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出示大拇指,以示鼓励)。
2.朗诵诗歌,教师用优美的'、轻柔的声音朗诵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美丽的祖国》
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
小山羊说:“祖国有长满青草的山坡。”
小燕子说:“祖国有温暖的泥窝。”
小蜜蜂说:“祖国是甜甜的花朵。”
小朋友说:“祖国到处都有欢乐。”
师:小朋友,你在刚才的诗歌里找到了什么?(请幼儿到前面的挂图中指出)那他们说了什么?(借助情境帮助幼儿一起回忆)小朋友咱们说的对吗?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诗歌。(播放语言CD)孩子们真聪明,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说说诗歌中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幼儿各抒己见后,小结:“祖国”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它不仅非常的大,而且有美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热情的人们。
3.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尝试仿编诗歌。
师:刚才,小朋友欣赏了《美丽的祖国》这首儿歌,谁说说“为什么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幼儿自由发表看法)那河流还是哪些小动物的家?(小鱼、乌龟、小虾、小鸭子)鼓励幼儿尝试仿编,如:小鸭子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以此类推,尝试仿编诗歌。师幼结合图片,共同朗诵所仿编的诗歌。
4.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根据画面提示,引导幼儿仿编《美丽的祖国》。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地祖国很大、很美,产生自豪感。
2.感知理解诗歌中“祖国”的含义,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3.借助图片或提示,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一幅,语言CD,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诗歌内容,分别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说出他们的名称及生活的地方。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挂图,图里藏了几位小客人,你们能找出他们吗?(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呦!孩子们的小眼睛真亮!谁来说说他们都在这幅画的什么地方。(幼儿积极发言,说说自己看到的)小朋友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出示大拇指,以示鼓励)。
2.朗诵诗歌,教师用优美的、轻柔的声音朗诵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美丽的祖国》
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
小山羊说:“祖国有长满青草的山坡。”
小燕子说:“祖国有温暖的泥窝。”
小蜜蜂说:“祖国是甜甜的花朵。”
小朋友说:“祖国到处都有欢乐。”
师:小朋友,你在刚才的诗歌里找到了什么?(请幼儿到前面的挂图中指出)那他们说了什么?(借助情境帮助幼儿一起回忆)小朋友咱们说的对吗?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诗歌。(播放语言CD)孩子们真聪明,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说说诗歌中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幼儿各抒己见后,小结:“祖国”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它不仅非常的大,而且有美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热情的人们。
3.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尝试仿编诗歌。
师:刚才,小朋友欣赏了《美丽的祖国》这首儿歌,谁说说“为什么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幼儿自由发表看法)那河流还是哪些小动物的家?(小鱼、乌龟、小虾、小鸭子)鼓励幼儿尝试仿编,如:小鸭子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以此类推,尝试仿编诗歌。师幼结合图片,共同朗诵所仿编的诗歌。
4.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根据画面提示,引导幼儿仿编《美丽的祖国》。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省编义务教材六年制第三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悟读、表演、看录像,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 海洋、森林、草原等图片。
2. 录音机、配乐磁带。
3. 有关祖国山水的课件。
4. 水彩笔、纤画纸。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作者从车窗往外望,看到了田野、高山、绿水,他用自己的双手把美景写下来,画下来送给了我们,让我们好好地去读一读,看一看,好吗?
1.自由朗读。
2.找出写田野、高山、绿水的话。
3.想想田野、高山、绿水分别有什么特点。
4.在文中各找出一个字概括。(板书:大、高、宽)
5.指名7.找出课文中的话读一读。
8.比较理解。
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田野大、山高、水面宽呢?请你读一读,比一比。
出示投影:
田野大田野大得望不到边。
山高山高得望不到顶。
水面宽水面宽得望不到岸。
水面宽得望不到岸也可以怎么说?小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呢?(用词富有变化,读起来就更有味道了)
练习:
a.马路长。
b.老奶奶高兴。
9.指导感情朗读(出示课文3句话)
a. 指名读并评议。
e. 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用动作表演照片内容,请你猜猜是哪张照片。想一猜就对的有什么好办法?对,读懂课文是关键。
自由朗读,提出不懂之处。
游戏。(师表演,生猜)
学生试着表演,表现田野、高山、绿水的美。
自己试------指名表演------师引读,生表演
四、深化课文,拓展延伸
火车继续往前跑,小作者从车窗往外看,看到的仅仅是田野、高山和绿水吗?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还会看到些什么呢?学着小作者的方法介绍一下。(出示图片:森林、大海、草原等图片,自由选择一张,模仿课文说话,说得好的以图片做奖励)
五、在音乐声中观看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出示课件)
六、回归整体,品读课文
是呀,祖国的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的山山水水美如画,让我们为拥有这样美丽的祖国而自豪吧,让我们怀着对祖国的喜爱之情,来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七、展开想象,自由作画
让我们拿起手中七彩的画笔,用灵巧的双手画下你喜爱的祖国美景吧!
教学札记: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鉴此,课前,教室里播放《我把祖国爱在心窝里》的歌曲旋律,屏幕上投影着美丽的山水画面,黑板上飞驶着一列长长的火车。我认为,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找一找。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在文中各找出一个字概括田野、高山、绿水的特点,这不仅是在训练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而且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训练。
2、比一比。从概括的语言又回到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然后进行三组句子的比较理解,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写作上的启发,(不光要把句子写具体,还要富有变化,这样,读起来才更有味道。)快乐的表情洋溢在他们脸上的时候,这难道不是教师最快乐的事情吗?
3、猜一猜。小学生爱比试,以游戏的形式来“猜一猜”,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达到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
4、演一演。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以自身的`理解来进行动作表演,既适合儿童好动的特点,又开发了学生智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举三得的目的。
5、说一说。这是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进一步延伸。学生词汇的积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应该得法于课内的。因此,模仿课文片段进行说话训练,这也是口头作文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深化课文理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6、看一看。从课文中的语言转换为屏幕中的图片,把抽象变成了具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深层次上又大大迈进了一步;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7、画一画。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看,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鉴赏审美能力后,应该把这一种能力进一步拓展提高,让它们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变“死课堂”为“活课堂”的一种具体体现,达到了动口、动脑、动手的目的。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地祖国很大、很美,产生自豪感。
2.感知理解诗歌中“祖国”的含义,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3.借助图片或提示,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一幅,语言CD,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诗歌内容,分别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说出他们的名称及生活的地方。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挂图,图里藏了几位小客人,你们能找出他们吗?(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呦!孩子们的小眼睛真亮!谁来说说他们都在这幅画的什么地方。(幼儿积极发言,说说自己看到的)小朋友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出示大拇指,以示鼓励)。
2.朗诵诗歌,教师用优美的、轻柔的声音朗诵诗歌,幼儿欣赏、学习。
《美丽的祖国》
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
小山羊说:“祖国有长满青草的山坡。”
小燕子说:“祖国有温暖的泥窝。”
小蜜蜂说:“祖国是甜甜的花朵。”
小朋友说:“祖国到处都有欢乐。”
师:小朋友,你在刚才的诗歌里找到了什么?(请幼儿到前面的挂图中指出)那他们说了什么?(借助情境帮助幼儿一起回忆)小朋友咱们说的对吗?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诗歌。(播放语言CD)孩子们真聪明,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说说诗歌中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幼儿各抒己见后,小结:“祖国”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它不仅非常的大,而且有美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热情的人们。
3.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尝试仿编诗歌。
师:刚才,小朋友欣赏了《美丽的祖国》这首儿歌,谁说说“为什么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幼儿自由发表看法)那河流还是哪些小动物的家?(小鱼、乌龟、小虾、小鸭子)鼓励幼儿尝试仿编,如:小鸭子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以此类推,尝试仿编诗歌。师幼结合图片,共同朗诵所仿编的诗歌。
4.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根据画面提示,引导幼儿仿编《美丽的祖国》。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3、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几个"世界之最",知道祖国地域辽阔。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有关长城、故宫的图片和录像。中国地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激发幼儿了解祖国的兴趣)请幼儿说出我们国家首都的名字。请幼儿分别谈谈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
二、 展开
1、 让幼儿看"大地图",使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
(1) 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位置。
(2) 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中国最北、最南的地方。(最北的地方是漠河,那里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中国的最南面是南沙群岛,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3) 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东北的大片森林和我国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
2、 引导幼儿看图片,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
(1) 师生共同观看《长城》录像,给幼儿讲解:长城的一头在山海关,另一头是嘉峪关,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很长很长
(2) 师生共同观看《故宫》录像或图片,教师讲解: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有近一万间房屋。房屋的顶是金黄的琉璃瓦,四周装饰着各色的图案,雕刻着龙、凤等吉祥物。故宫里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3、教师小结
三、 结束
请幼儿"游览"美丽的祖国幼儿自由结伴,在大地图上的"各地"游览,说说自己来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些什么。
活动反思:
一、深入浅出,贴近学生
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的第一位。也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而这个单元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仅有的一篇以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为主旨的主题单元,共分三部分。以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以及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萌芽。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浅显,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从而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有喜爱祖国的欲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
二、精心设计,课堂与生活相融
上课时,我先设计了一个小朋友们都熟悉的小动物大公鸡,引出世界地图中大公鸡形状的中国版图,给学生头脑里留下感性的认识。接着多媒体展示国歌配乐的祖国欣欣向荣的场景,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有的看的津津有味,有的边看还边跟着唱国歌。教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踊跃发言:我们的祖国真美丽。我们的祖国有美丽的高楼大厦,有长城等等。在看和说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感染,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随机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可爱的祖国。带领学生学文明理。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美丽富饶的文明古国,其中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幼儿去探索和发现。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收集幼儿的旅游照片,与同伴交流、共享,引发幼儿的个别交流;仔细观察、讨论图片上景物的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布置成“祖国山河展”,进行“小导游”游戏,请幼儿介绍祖国山河,并欣赏“世界之最”的名胜古迹,让幼儿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与伟大。出示地图,让幼儿找一找中国及台湾在地图上的位置,了解有关台湾岛的基本知识,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最后通过欣赏歌曲《大中国》,引发幼儿情感共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了解我国的名胜古迹及有关台湾岛的知识,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能将带来的照片、图片用清楚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并能根据景色特点进行分类。
3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与伟大,感受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幼儿带的旅游照片。
2、经验准备:幼儿有与家人到祖国各地旅游的经验。
活动过程
1、与同伴介绍、分享自带的旅游照片,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美。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教师从中寻找著名的建筑或风景,引导幼儿个别交流。
2、鼓励幼儿按景物特点分类布置“祖国山河展”,并开展“小导游”的游戏,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与伟大。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图片上景物的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布置成“祖国山河展”。
提问:这是哪里?图片上都有什么?可以分为哪一类?
小结:建筑类、自然风光类、民族风情类、节日庆祝类等。
(2)进行“小导游”游戏,请幼儿介绍祖国山河。
3、结合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知道中国人口众多,拥有56个民族,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
提问:这是哪里?上面都有哪些风景?
小结: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等。
(2)出示少数民族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祖国的壮大。
提问:他们的服装和我们有什么不—样?我们祖国有多少个民族?
小结:中国很大,人口很大,共有13亿多人口,有56个民族,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出示图片及中国地图,幼儿了解有关台湾岛的基本知识,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提问:台湾岛是什么样的?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
小结:台湾是我国的宝岛,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那里的人民善良、勤劳,他们用双手把台湾打扮得更加美丽。
(4)通过欣赏歌曲《大中国》,引发幼儿情感共鸣: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中国。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能仿照课文中的写景段式说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软件《祖国山水多美丽》
2、生字卡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复习生字词语:A、出示生字卡 开双轨火车(一人读生字,一人组词其余同学看卡片在桌子上书写记字形)
B、听写:(野 照 宽 撒 渔 肩)
C、对照生字,学生自行纠错。
2、复习课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车像骏马;在祖国的原野上奔驰, 车窗像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请回忆,课文中具体写到了哪几幅照片?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田野、高山、绿水)
(二)、学习第二段(田野) (屏幕出现田野的照片和课文)
1、指名读第2 段,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A、(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B、师质疑:屏幕显示:(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块的。)
(a)、一条条可否改成一条,为什么?(联系后面的一块块理解)
(b)、在第一段、第三段找出相同类型的词语
(c)、补充:
一座座( ) 一张张( ) 一列列( )
一群群( ) 一片片( ) 一艘艘( )
2、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A、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屏幕显示)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名?读一读,评点(读音稍延长,读出田野的广阔)
b、改变句子朗读,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显示:哇!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惊奇)
啊!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赞美)
c、朗读指导(略)
B、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块的。
а、你喜欢这一句吗?为什么?
ь、朗读指导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快速默读第三、四两段,讨论:二、三、四、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导:相同或相似课文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
(三)学法指导:(显示学法)
1、读一读,想一想这张照片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想、问)
2、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3、有感情朗读整段话。
(四)运用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三、四两段,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反馈(屏幕显示第三段课文和高山的照片)
1、第三段:A:这张照片是高山,有什么特点?
B:在这段话中,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注:手牵着手,户挨着户:把山当作人来写,紧紧靠在一起,像好
朋友,好兄弟,友好、团结、亲密)
C:你喜欢这段话中哪一句,为什么,请读一读。(朗读指导)
D: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屏幕显示绿地照片和第四段课文)
2、第四段:A: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像刚才老师这样向同学提问,请同学来回答。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2、3、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想象性的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通过2、3、4段课文的学习,知道祖国的田野、高山、绿水都很美丽。
教学难点: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
2、下面方老师要考考大家,生字词语你们掌握得怎样?我们开小火车读。
注意:岸 撒、窗、野。
3、读第一段。下面我们跟着小作者坐上火车去旅游了,轰隆隆,轰隆隆,你们听火车开动了,我们一起读第一段。
二、细读课文。
(一)、那我们在火车上看到了哪些活动的照片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确2、3、4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
2、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这些活动的照片你们肯定找到了,请拿笔用喜欢的符号把它标出来。
3、、交流。板书 田野 高山 绿水。
4、谁来读读这些照片,你可以随便挑选一张照片来读。
5、那么我们小朋友自己喜欢哪一张照片呢?老师要请你把喜欢的照片好好的再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可以相互说说。
6、生自读。
(二)、交流。
A、1、谁能来把自己喜欢的这张照片读给大家听听,也喜欢这张照片的'请站起来读读。
2、为什么喜欢?指名说。
美在哪里?(板书大。)看图。大得怎么样?
还喜欢什么?(板书绿。)
小结:你看田野里分不清哪是庄稼、哪是树木和野草,大地好像穿上了一件绿衣裳,是多么的美,怪不得大家是那么的喜欢。
3、理解一条条、一块块。
4、指导朗读:面对绿油油的田野,而且大得望不到边,这么美的田野你会怎样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B、1、你还喜欢哪张照片,你能读读吗?
2、你为什么喜欢?
看图:板书:高,好高好高是赞叹山高。山高得怎么样?
3、还为什么喜欢?理解 一座座,手牵着手,肩挨着肩。(看图,是指山多,山连着连山,把它当作人来写。)
板书:多。
4、指导朗读。试----指------男女分读。
C、 1、绿水,喜欢这一张的赶紧也来读一读。
2、指名说为什么喜欢?
看图:板书:宽。理解。
3、理解难句。星星点点。也突出水面的宽。
4、朗读指导。试----指-----同桌读。
(二)、不知小朋友在学这三张照片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句式:出示句子
1、学习例子:自读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分析。
2、学习下面二句。
3、练习马路长,学生说,练习,校对。
(三)、训练说话。
1、引读:我们已经学会了2、3、4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三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一张照片是田野,田野怎样美?生接.……
小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车窗外拍下的照片,张张都很美,那我们在火车上从车窗里看到外面的美丽景色是不是只有田野、高山、绿水?还有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幅照片,请学生开支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分小组讨论。
5、交流。
(四)、小结:说得真棒!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我们小朋友看到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真是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火车继续向前奔跑让我们一起去歌颂祖国美丽的山川景色,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机动。
1、大家肯定到过祖国的许多地方,也看到过许多美丽的景色,回去按“哪些景色----景色怎么样?”说一说。
2、齐读课文。
3、作业:课堂作业3。
《美丽的祖国》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有熏染力的艺术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观看影视活动
1、爱国主义题材影片《英雄小八路》。
2、观看后的集中谈话:
(1)、电影中有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电影中你喜欢谁?厌恶谁?为什么?
3、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请父母将他们观看影片的感受记录下来。
观察:孩子们对战争影片都十分干兴趣,。当看到特务被逮住了,敌人被轰炸了,高兴得直拍手;当看到残酷的战争场面时,栩、怡、涵说:“老师,我看了想哭。”电影结束后,小朋友还围着老师问。可是,有许多孩子都把“解放军”说成“警察”。
分析:
让孩子从影片中了解战争,了解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对比,很感性,更能增强孩子的爱国、保卫祖国的情感。但由于这些毕竟是历史,且孩子接触得少,这也许就是孩子们将“解放军”老是说成“警察”的原因。
调整:
“什么是解放军?”“为什么叫解放军?”,这些问题在影片结束后,教师给予了解释。这也给教师一个启示:在看这种影片前应先给孩子简单介绍历史背景,这样理解起故事内容就更快了。
●教师组织的活动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准备:
认知区布置有关长江、黄河流域的风采和中国地图;活动前让幼儿看长江、黄河的录像。
指导:
1、出示中国地图,教师用显眼的色沿着长江、黄河的流程画出曲线,再让幼儿说一说看了长江、黄河的录像的感觉,使幼儿初步理解“长江源远流长、黄河奔腾万里”。
2、配上旋律,教师范唱歌曲。
3、幼儿按节奏跟念歌词,倾听旋律。
4、幼儿学唱。
观察:这是第一课时,且这首歌曲是三拍子,唱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不容易掌握。暄、钧、栋还不能随三拍子的音乐打节奏。
●家长助教活动
请王星贺的爷爷讲述红军的故事
出示红军长征线路图。红军的图片等,让幼儿欣赏。
简单讲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红军长征的时间?
为什么要长征?
长征有多远?
生动讲述长征中的小故事《金色的鱼钩》
提问:
(1)故事中有谁?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观察: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教师也受益匪浅。许多孩子刚开始都幼稚地觉得当红军好玩,听了故事以后才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