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短文网

2025-11-11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篇1

坐在藤椅上,花丛中发出的芳香,轻轻地弥漫身旁,我捧起《朝花夕拾》,品读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的独特纯真,随着那一片片幻想云彩,飘过久违的世界。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又是不幸的儿子,他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却可以静静地听游蛉低唱,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玩耍,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捕鸟……但同时,他也承担着超越那个年龄的责任:小小的年纪便得学着放弃,不能畅快地玩耍,要学着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要去寻找各种稀奇古怪地药引子……他还得痛苦地承受父亲逝世的打击,用小小的肩膀担起家庭的重担,快要成为一家人的顶梁柱。

或许,正是因为那个黑暗动荡的时代,才成就了当时的鲁迅。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生活,这些也教会了我成长。

《朝花夕拾》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许多情节我会一辈子记得:像《狗猫鼠》一文中,幼年的鲁迅只因为妈妈说了句“隐鼠大概被猫吃了吧”,便开始对猫痛下狠手,见猫就打,读来确实让人忍俊不禁。有些地方,鲁迅先生虽然写的是“喜剧”,可细细品读之后却能发现淡淡的苦涩,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童年在渐渐离我们而去,总有一天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可它却会永远留在我们那一段段琐碎的记忆里,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闪闪发光。虽然只是点点滴滴,却能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如让我们停下匆忙追赶的脚步,找一个微风徐徐的午后,捧起这本《朝花夕拾》,去感受那被我们遗忘在记忆深处的童年。

起风了,轻柔的风中夹杂着花香,书页在膝盖上轻轻的翻动,我看着花园里姹紫嫣红的花,又想起了那充满趣味的百草园……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篇2

鲁迅有一篇回忆记事的文集叫《朝花夕拾》,里面多侧面的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反映了鲁迅志趣的形成过程。十篇文章既表达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不合理现象,又抒发了对往日师长,亲友的怀念,也讽刺了一些社会现象。

在《狗·猫·鼠》中写的是作者仇猫和仇猫的原因,说猫的实质是纵恶养奸。其实是作者借猫讽刺和猫习性类似的一类人,我开始读这篇文集时还小,以为鲁迅只是单纯的讨厌猫,现在仔细的连接当时社会想想,那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就像猫对猎物一样施暴,实在寓意深厚。

《阿长与山海经》是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惦念以及对年幼的时光的怀念,文中写出了作者由不喜欢到尊敬的几件事,开始作者并不喜欢这位保姆,讨厌她的切切察察,但有一次,阿长给作者讲起“长毛”(洪秀全的军队)让作者产生了空前的敬意,但渐渐的消失了,直到文章最重要的部分,阿长找到了鲁迅最喜欢的带插图的《山海经》,让作者感到惊讶的是阿长把《山海经》听成了《三哼经》,最后竟然找到了《山海经》这着实不易,我也对此肃然起敬了。

《父亲的病》是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文中两个“名医”开的药一个比一个稀奇古怪,毫无科学可言,讽刺了那些中医的`故作高深,作者父亲病时花了大价钱请来“名医”效果都不见好,那些“名医”也相继借故辞去,父亲的病却一天天加重了,表达了作者对庸医的痛恨。现在看来,那些庸医确实可恶,可以说是草菅人命了,那些开的药完全就是异想天开,如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的,说水肿一名鼓胀,用打破的鼓皮就能克服,这实在是可笑。

这十篇写回忆的文章,确实像一面镜子一样放映了当时社会的陋习,迷信和黑暗,也为鲁迅以后的志向做铺垫。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篇3

这段时间,我看了《朝花夕拾》这本书,它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由《小引》《后记》和十篇文章组成。《朝花夕拾》这本书原名《旧事重提》,文章以叙述回忆为主,但其中又会夹杂一些讥讽,这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书中有从孩子看世界的角度和从成年人看世界的角度,孩子的角度是有趣快乐的,而大人的角度是孤单痛苦的,这本书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我觉得日后,我需要再次回头认真细品这本书。

让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从童年的玩乐到读书的成长经历。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在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葚,多美啊,真令人向往!在百草园里,可以听油蛉、蝉唱歌,也可以听蟋蟀弹琴,这就是鲁迅童年的乐趣。听着长妈妈的"美女蛇"传说,在看着鲁迅童年,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让人饶有兴味。但鲁迅要去上学了,他要告别这个充满快乐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就是他要去的地方,三味书是老师的屋子,这里是严厉的,读书是枯燥的,这与百草园的'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课间学生会溜到后园玩耍嬉戏,这让三味书屋别有一番趣味!

鲁迅先生的童年丰富多彩,让人憧憬也令人向往。美好的回忆永远不会消逝,明天的蓝天将会更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努力成长吧!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篇4

每个人都会有自我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我的心里留下了完美的回忆。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我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在他的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是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他也是讲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诉我们,在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同时也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那种不被长辈重视的警钟。

在《朝花夕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则是“狗、猫、鼠”。在这篇幽默的散文中不是题目吸引我,也不是资料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与一只仇猫的叙事。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厌恶。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与单纯。也写出了作者与一只猫的搏斗。

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完美的回忆。

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童年或青年过的好与坏他都会给予我们回忆,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完美的。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篇5

《朝花夕拾》读后感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为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二十四孝图》。

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让人深有感触的。虽是白话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初一时学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那个本应该是个快乐的童年却笼罩在那封建社会里,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于是鲁迅要骂,骂那个封建的社会。

再接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让我感到鲁迅先生写作手法的`高超。长妈妈这个角色,需要分一为二看待。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要在新年的早晨对她说恭喜,然后还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的对“长毛”的故事乱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最喜爱的隐鼠。因此,那时的鲁迅对她怀恨在心。但这个粗俗、守旧的妇女却做了些让人对她要刮目相待的事——买《山海经》。在长妈妈知道“我”喜欢《山海经》后,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在这,我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的人格。对长妈妈,他说不出敬爱,也说不出仇恨。也许说这是他善良,抑或说这是他忧郁。因为,文字的创造者赋予了文字的内心一种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许是你看到的样子,内在你却是那么难琢磨到的。

放开心去想,去看,去体会鲁迅先生的世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