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短文网

2025-11-15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西游记》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有感 篇1

“刚翻过了几座山,又抓住了几个妖,妖魔鬼怪怎么它就那么多……”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的眼前就好像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师徒四人那一路坎坎坷坷去西天取经的画面…..

我们能想像到,当时唐三藏受唐玄宗李世民的委托去西天取真经,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要面临多少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失败,不仅会受到其他僧人的白眼,失去皇上对他的信任,还极有可能被砍头。尽管有这么多的难处,况且路上又凶险万分,整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其中不下五十难都差点要了他的命,但他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取得了真经,将真经带回给了大唐皇帝李世民。

相传唐僧在取经时曾穿过沙漠,在穿过沙漠的时候唐僧他也从没有半点懈怠,可见他的意志多么坚定,如果没有超于常人的意志,恐怕他早就渴死在沙漠当中了,可能换了普通人,就只会仰天长啸:“啊!神啊!救救我吧!”

第一次出现幻境的时候,他看见一座奔跑的绿洲,他追了半天,发觉是幻觉,赶快坐下来调整。一会儿幻觉就消失了,如果他不及时醒悟,那么他肯定会累死了,所以他这一次成功拯救了自己的性命。

第二次出现幻觉时,他发现天忽然暗了下来,一座大门从天而降,上面带着火,接着一个个恶魔从地里爬出来,在他附近搭了个火堆,围着他跳舞,虽然一个接一个恐吓他,但是他并没有太恐慌。他镇定自若的走了出去,朝着天空大喝一声,幻觉立马消失了。

正是这数不清的挫折,让唐三藏积累了很多经验,再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取得了真经。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物,比如越王勾践,虽然也经历了许多挫折的考验,但是他并没放弃,卧薪尝胆,最后终于打败了吴王阖闾,用自己的`实力印证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话。

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总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打击。有挫折并不是坏事,它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更好的完善自己,有挫折才能成长,才能提高。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被对手打败,但不要气馁,只要找出不足,改正错误,终有一天你会超越他。挫折是横在我们脚下的基石,勇敢地去翻越它,你就会看到最美的风景——成功。

读《西游记》有感 篇2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西游记》中的唐玄奘,就是抱着这种虔诚的心态,西天取经的。

在《西游记》中,常常让我浮想联翩的是二位主人公:

第一位是唐玄奘。我是十分钦佩他坚定的信念和原则。但只要是人,都会有瑕疵。他善良,有时甚至善良过了头,愚昧,肉眼凡胎,这些贬义词放在这位“凡人”身上,似乎没有了之前的味道,变成了中性词。但在他身上,我们又能找到什么?找到了他对万物抱有的善心,眼中只有善,没有恶的世界观。如果把它放到当今社会,或许他也不会善良了,他会为了生存而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没有正义感。

第二位是孙悟空。他也许是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他满足了所有人心中正义的形象,但又给了大家固执的感觉。应了人无完人这个成语。剧中的“猴哥”勇敢、追求自由、刚正不阿,但你又是否能感觉到他和唐僧浓浓的师徒情?《西游记》中的一番话,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孙悟空的忠心耿耿: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难道花果山的水帘洞不好吗?不是。难道没有他所崇尚的自由么?也不是。牵扯住他们俩的不就是一段浓厚的师徒情吗?读第一遍,我读到了吴承恩的作品有趣,手法老练;读第二遍,我读到了人物的情感;第三遍,不再像前面两边那样捉摸不透了……

读《西游记》有感 篇3

孙悟空这个人物,正是作者在明代向往的人,当时朝廷腐败,无能,作者想像孙悟空那样自由,无拘无束。那些九九八十一难就是当时朝廷有多么无能。一个大将打破了皇后娘娘的玻璃杯,皇后娘娘就大怒,下令“杀无赦,斩立决”便3天后处理。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当时朝廷是多么的腐败、无能。

孙悟空的优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无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

缺点就是:有时有点顽皮、导弹,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

玉皇大帝在作者吴承恩的笔下是虚构出来的人物,至于玉皇大帝是怎么来的,网友们议论纷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还能用一副对联来描述《水浒传》和《西游记》

上联(《西游记》)诵大唐圣僧千辛万苦斩妖除魔万里西天取真经。

下联(《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扬善惩恶逼上梁山不归路。

读《西游记》有感 篇4

读完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感触颇深,使我从中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不畏困难,一定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著名作家吴承恩。小说写的是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这本神奇的小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不管电视还是小说人们都非常愿意看,只要一提起西游记,都能说出其中一二,比方说,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

我把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是唐僧师徒四人,特别是孙悟空,他是非分明,机智勇敢,不畏艰险,对师傅忠心耿耿,如果没有他,唐僧是取不到真经的。唐僧虽然本性善良,一心向佛,但是他胆小怕事,给孙悟空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猪八戒呢,他好吃贪睡,但是他作战勇敢,沙僧,是一个老好人,取经的路上,他任劳任怨,没有半句怨言,最后,他们三人齐力保唐僧才取得真经。故事内容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让人过目不忘。

《西游记》这部经典佳作,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细细去读,去品味。

读《西游记》有感 篇5

在寒假里,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可是他就一个本领“紧箍咒”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我最喜欢里面的一篇《三打白骨精》讲的是:白骨精先后变成女儿、母亲、父亲来欺骗唐僧,被孙悟空识破,前两次白骨精化风逃走,最后一次被悟空定住元神打死。而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加上八戒进谗言,唐僧就赶走了悟空,走之前孙悟空说:“师父真不要我,就请念念“松箍咒”,把这箍子退下来,我好回家。”唐僧为难道:“我可是只会紧,不会松。”“既然这箍子没法离开我,”悟空说,“我也就没法离开师父了。”唐僧见悟空这样说,只好再饶他一次。

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话,我要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没有垃圾,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坏人都抓起来,让这个世界没有小偷和强盗,没有战争,让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