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5-07心得

短文网整理的《乌塔》读后感(精选20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乌塔》读后感 篇1

学习了《乌塔》这一文,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文中写了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阅读了很多与这一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饭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朋友玩。在暑假里,一个人游历了整个欧洲。在我们中国有哪几个孩子,自己独自一个人到其他国家去过。

我时常看见这样的情景,妈妈抱着孩子,爸爸从包里不断地拿出零食来,爷爷奶奶一边哄着他,一边讲着笑话。我想,这虽然包含着伟大的母爱,还有父爱,但是“小皇帝”会成会合适的栋梁之才吗?我的心不是甜的,更不是自豪的'。而是苦的、涩的……是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吃着好吃的,玩着好玩的。有电视,有儿童图书,还有游乐园……孩子们淋浴在妈妈温柔的怀抱中,无忧无虑,什么也不过问。但是,爸爸妈妈却不让孩子们单独一个人出远门,害怕孩子们迷路。所以,每当孩子提出要出去玩时,爸爸妈妈就会像忠实的管家一样看着孩子。

与乌塔相比,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点:乌塔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她。我也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但我和乌塔却有着绝然不同的生活:乌塔一个人游历了整个欧洲,也不害怕。我却独自一人在家,也会害怕得要命。更不用说一个人到外面去玩,全家人都会忐忑不安。

总而言之,乌塔,我打心眼里敬佩你的勇敢。

《乌塔》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乌塔才14岁就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她的勇气令我非常敬佩。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我”与乌塔的攀谈中,“我”了解到乌塔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深受感触。

乌塔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号码。我顿时被乌塔充分的准备惊住了,要是我出门的话,我一定会让爸爸妈妈给我准备一切的,我只需将父母为我准备好的东西带着就可以出门了。从未想过自己设计路线或阅读那个地方的.旅游指南,更不会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就像我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玩,要是玩累了,只是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接我而已,从未想过自己回去,很依赖父母。而乌塔不一样,乌塔是很独立的人,能为这次旅行整整准备了三年。

她不仅独立,还养成了节约的习惯,还去挣钱。我们却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我要对同学们说,我们要向乌塔学习,我们也要节约,我们有时一个月的零花钱一天就花完了,一点也不节约,我们不能这样。希望同学们能像乌塔一样,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少年。也希望家长也能给孩子适当的空间,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乌塔》读后感 篇3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了解了乌塔14岁独自游历欧洲。我被她那种自立意识和大胆、善良的品质所震撼。

我读后有些疑问:为什么中国孩子不能自由﹑独立自主呢?父母口口声声爱我,难道我就是封在牢里的.禽兽吗?现在家长对我们的爱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掉。我们是一群多么渴望去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啊!

在家里,我不用干任何家务,无论整理房间﹑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家长承包。我是个独生子,爸妈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当假期,想帮妈妈做些家务,都会被各种理由所拒绝。

乌塔是幸运的,她丰富的阅历,有着广大的学识,自己赚钱打工环游欧洲,她亲自品尝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而我呢?幸福被一把大锁锁住了,又感觉幸福离我很远,我怎么追也追不到。

希望父母把大锁打开,让孩子有个独立自由的世界﹗

《乌塔》读后感 篇4

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学习了《乌塔》。我从乌塔身上发现了许多优良品质,使我受益无穷。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乌塔一人周游欧洲,遇到了作者,并与作者聊天,告诉作者自己要去更多的地方旅游。

这篇文章,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乌塔用了三年时间挣旅费,不向父母索要。如果换成我的话,我会向父母要,要完了事。这可以看出国内外孩子的差别。

乌塔喜欢一人出游,这点于我相同,我独自去过乌镇,杭州等地。再过几天,我还要去宋城旅游,独自出行是件快乐的事。

乌塔,我要向你学习,你身上所蕴含的优点是数不胜数的。

施子斌妈妈的感想:

今天下雨,进货到家时已经很累了,理完货,儿子正好回来。一坐下,便开口问道:“妈妈,你知道我们第27课《乌塔》是什么意思吗?”当时我一愣,不过后来就马上想当然地想,这么奇怪的字,不是某个少数民族姑娘的名字就是哪个具有民族风情地方的一座山名或者是村名呗,……嘿嘿,想完就对儿子会心地笑了笑。又过了下,儿子又粘上来了,妈妈,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哎呀!烦不烦了,老娘全身都湿透了,冷死了!你还折腾个没完。就很没好气地说:“乌:顾名思义就是乌黑的意思,塔么,就不用我说了,就这点意思你还搞不拎清的?给我一边做作业去,我累着呢!”不曾想,儿子一本正经地拿了语文书过来,一本正经地说:“妈妈,请你看看我的语文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写写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想吧!这可是你的作业哦。”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

于是,我捧起语文书细细品读,哦,原来乌塔是个14岁的很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边读一边惊叹小乌塔的自立。课文主要讲了乌塔花三年的时间挣足了旅费,然后一个人周游欧洲。旅途中遇见作者时,很自然地与作者攀谈,还提出不少自己对于快乐的见解。其中文章中最让我印象深刻地是乌塔对“宝贝”和自主自立,乐趣的'超级见解,可见外国的教育就是与国内有区别。

有关乌塔对作者的一番反驳,我觉得又好又不好,因为孩子自立固然让父母省心,但前提还是孩子是否具备“放养”的资格。如果孩子的自立能力非常一般的话,我觉得还是应从小事做起,切不可一律效仿乌塔之举。说得好的地方是乌塔对“爱”的不同见解。现如今,家家都是独子,通常都是6个人带一个孩子。所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着怕丢了,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还怕孩子学习压力大累坏了……诸如种种,是现代不少父母的通病。这就直接导致孩子变得娇气了。

当然,读完《乌塔》一文,对我感触最深也最要改变的是,我们带孩子要真正的带,不可以敷衍了事,不能把自己的任何想法都要孩子认同,也不能认为自己是大人,做的一定是对的,给大家说个我的笑话吧,当儿子4岁时,闹着要骑脚踏车,那时我是这么想的,男孩子这么小就骑脚踏车,万一到时候“小鸡鸡”压坏了影响发育怎么办?就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我坚决不让儿子骑脚踏车,一直至今。呵呵,当然了,街上那么多骑脚踏车的小孩也没见哪个发育不良。所以,我决定,改变就从脚踏车开始,让孩子感受到动的快乐。

《乌塔》读后感 篇5

近日,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乌塔》。乌塔是一个善良、可爱、14岁的德国小姑娘。

课文主要讲的是:乌塔用了三年时间,打工挣足了旅行费,阅读了一些国家的书籍,设计了旅行路线,一个人进行环游欧洲。她去了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希腊。她每到一个国家,就先往家里打电话或寄张明信片报平安,还要查找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请求帮助。

读完这篇课文,我心里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就不能独自出远门?难道所谓的“安全”就是一种爱吗?我们就像一个不能自由飞翔的小鸟,而家长的溺爱让我们感到窒息。

在家里,我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不用做任何事情,只要学习好就行。结果,我们都变成不能自理的人,虽然我们很幸福,但我们也有许多无奈。

那些把孩子紧锁着的家长,快打开溺爱之锁吧,让孩子有一个自由的蓝天。我们要像乌塔一样,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丰富阅历,去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你们对我们的爱更加完美、更加充实点吧。

最新读《乌塔》有感600字范文分享

《乌塔》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乌塔》。读完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这个故事发生在罗马,有一位名叫乌塔的德国女孩,她年仅十四岁就独自一人旅行欧洲,她提前三年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乌塔自己规划了旅行的线路,并搜集了很多各个旅行地的相关资料,风俗习惯、报警电话等等,她还利用周末的时间打工为自己赚取旅行费用。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非常敬佩乌塔的`独立与勇敢。反思我自己,不仅平常不敢独自出门,连上下学都要父母接送,更别说什么出国旅行了。乌塔不但能够独自旅行,还能够自己做准备、打工赚旅费,这些事对于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当惯了家里娇生惯养的“小公主”,离开了父母我能干什么呢?乌塔见到陌生人,不会胆怯,而是大方勇敢的与之交流,而我的第一反应是害怕,会慌张,不敢张口。

我们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享受他们为我们安排好的一切,父母爱我们,拿我们当宝贝一样呵护,乌塔的父母就不爱她吗?当然不是,她也是她父母的宝贝,但乌塔独立勇敢,不依赖父母。我要向乌塔学习,勇敢的走出父母的庇护,学会独立。

《乌塔》读后感 篇7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乌塔》。里面讲述了十四岁的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览欧洲。她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游,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餐馆或者超级市场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耍。我看到了一名外国小孩的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

如果拿中国现代的小孩和乌塔比,中国孩子的自主能力远远比不上乌塔。我们所接受的是封闭式教育,爸爸妈妈只让孩子读课本上的知识,很少参加社会实践。除学习外,其它事情都不用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渐渐我们便失去了判断和理解能力。

我从小由父母“牵着走”,遇到一点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问父母,找大人,自理能力十分差,而国外的教育是开放试的,既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又参加课外活动,他们能用自己的劳动挣钱,我真羡慕他们。

乌塔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出来的,当她梦想游历欧洲时,完全靠自己动手筹资金,做准备,享受着生活的快乐。我们要向她一样。从小培养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做个自强不息的栋梁之才。

《乌塔》读后感 篇8

德国女孩乌塔,她14岁用自己课余时间打工挣钱,环游世界只有只有14岁呀。

如果换个角度想站在她父母的角度,想他们会放心吗?是的,他的父亲于母亲很放心很同意屋塔怎么做,在中国如果哪一个14岁孩子这么做,家长是绝对不同意的他们太过分了爱自己的孩子了,形成了溺爱。难道乌塔的父母不担心吗?他们是很担心乌塔,他很想乌塔,但是他们更想让自己的女儿学会坚强独立爸爸妈妈们我谢谢你们这么爱我,但是这种爱真的会让我们幸福快乐成长吗?

每个家长的爱都是从好的起点出发的,但是好的起点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每一个中国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我们不再是三岁小孩子了,有能去独自战胜困难了,真的我们真的真的可以了,我们无论如何都会经历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你们就算可以呵护我们长大成人,但是你们呵护不到我们老。

撒手吧!让我们独自面对困难;撒手吧!让我们开辟出新的天地让我们开辟出新的`天地;撒手吧!让我们拥有独立的勇气。爸爸妈妈们:我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爱,但是我想告诉你们这样的爱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爱我们真的不需要!

《乌塔》读后感 篇9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

《乌塔》这篇文章记叙的是“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位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这次的旅费,每个周末都去帮餐厅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大的'胆量,真是不可思议。我很佩服乌塔的独立和勇气,和她相比,我真是惭愧不已,平时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去个什么地方总是要在父母的带领下,他们对我一点都不放心。即使有足够的钱,我也没勇气独自一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老是想依赖父母,遇到挫折就哭鼻子或哀声叹气。

难道乌塔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给不起旅费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们这样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定要向乌塔学习那种独立自主,不依靠父母,遇到困难知难而进,想办法克服它战胜它的精神,同时我也要告诉所有的父母,不要溺爱自己的孩子,放手让我们去锻炼,多出门见见世面,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乌塔》读后感 篇10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一个十四岁小女孩能够有勇气独自游欧洲,并且旅费也是自挣的。这种本事深深的感动了我。这是怎样一种勇气,怎样一种自豪?

是啊,像乌塔这么大的孩子独自旅游爸爸妈妈都不让她独自一人外出,乌塔为什么能出去旅游呢?那是因为乌塔的独立啊!在生活中妈妈总是惯着我,渴了送牛奶,饿了递面包,所有事情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才有了依靠、不独立的坏习惯。乌塔的独立和不依靠我们有吗?有,只是被依靠的土地深深覆盖了。

记得二年级,我十分渴望自我回家,妈妈担心我,怎样也不肯,我又哭又闹,妈妈没办法了,只好让我一个人走。当我独自一人自我走在马路上,一道道风景映入眼帘,小草探出小脑袋,花朵绽开了笑脸,小鸟在叽叽叫着,都预兆今日将是完美的'一天,旁人见了都说我是个勇敢的孩子,使我心里不禁飘飘然起来一种自豪感。这时我突然听见一个人打电话声音十分耳熟,我转头一看,是妈妈!我立刻感到万分羞愧,看来妈妈还不相信我,我已经长大了,有这种本事。

花盆里栽不出鲜花,鸟笼里飞不出雄鹰。爸爸妈妈请您们放手吧,让我们像一只小鸟在天空里自由飞翔吧!

《乌塔》读后感 篇1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偶遇德国女孩乌塔,听乌塔讲了她独自周游欧洲,使我很有感受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触颇多。在中国像乌塔一样大的孩子自理能力这样强吗?自己敢周游世界吗?答案当然不是,即使有也是占极少数。说到这我自己也深感惭愧,我自理能力很差,作业总要妈妈帮忙,每回做手抄报都是妈妈帮忙选材、画画。别说出去旅游了,就是过马路也得大人牵着手。

在中国,孩子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在德国可不是这样,德国法律明文规定,满13周岁的孩子必须帮家长上街买啤酒,干自己所能做到的所有家务。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孩子比中国孩子自理能力强很多。再说动手则动脑,在动手帮父母干活、做家务时就可以开动脑筋,开发智力,增长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多为家长干一些家务,多培养我们的自理能力吧!不做温室中的小花,而要在暴风雨中成长。

《乌塔》读后感 篇12

《乌塔》这篇课文讲了德国一个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孩子们学完了课文把文章也推荐给了父母看,孩子和家长谈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各执己见。

张卓盈爸爸:看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想到了最近人们热议的二个话题:一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节目,说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二是诸暨日报的“木柁”精神大讨论,说的是如何在逆境中创造、成长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深思。首先要教育孩子“循规蹈矩,有理有度”。我们希望孩子平安健康成长,不要有任何风险,做一个平凡实在之人。(略去部分)

总之,希望总是在未来。在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应当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让孩子在“圈养”中“放养”成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在唐僧的“紧箍咒”下,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关的磨难,到达“天国”。孩子也只能在不断的摸、滚、打、爬中不断锤炼自己,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张卓盈: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我也想独自一个人去旅游,可爸爸妈妈怕我遇到危险,被坏人抓走……。可我也想去探索观察,发现更多的奥秘,让我在大自然中快活地生长。在《爸爸去哪儿》中,kimi、cindy都比我小,他(她)却可以独自一个人去要食物,而且很快乐。我也很想这个样子,所以我想跟他(她)们一样,把我放出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要去很多地方旅游,当然我要去游玩时还得有充足的准备,要去问路线、警察局电话号码……。也是有些累的.,但是只要是玩什么我都愿意。

反正我只希望爸爸妈妈能让我一个人在好玩的地方,让我自己单人去触摸大自然的气息,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所以我觉得我一个人是可以独自旅游独自一人出去。

总之我想一个人,一个人试一试我的胆量,一个人敢不敢出去旅游,爸爸妈妈请您们把我“放养”,读大学时还不是一个人,现在“放养”我难道不好吗?我一定会实现我的目标。

王湘宜爸爸:乌塔这对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 并且还自己赚旅费, 这对一个中国家长来说绝对是一种震撼。

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 我们与一些欧洲国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是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让孩子能学业优异, 而有些国家的家长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是区别, 也是差距。虽然, 现在中国家长己经有锻炼孩子能力的意识了, 也作了一些尝试, 这是一种进步。但离放手孩子, 让孩子独立的去完成一些事情, 还有很大差距。

乌塔给了我们启迪, 虽然因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让我们放手自己的孩子像乌塔一样学习生活还不太现实。但今后更多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生活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王湘宜:在国外, 可能未成年就有很好的成人思想, 而在中国, 也许十八岁都像一个小孩一样还依靠大人。

乌塔很成熟, 她有大人的思想和思维, 不是大人说什么她就信什么。连游欧洲的旅费都是自己挣的, 而中国的孩子天天有电脑、电视陪伴, 有时连一些体育运动都不做, 就不要说自己挣钱了。

中国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旅游, 可能都没出过国, 可乌塔却己经独自一人游欧洲了, 差距真是太大了!

《乌塔》读后感 篇13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让我觉得十分惊奇。

一个14岁的小姑娘,竟然自己去了那么多地方,她可真独立啊!那么,现在我就来说说我的故事吧。小时候,我什么都不会,独立能力很差。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妈 妈在洗衣服,累得妈 妈流了很多汗,我心里十分难受,可是又帮不上什么忙,那怎么办呢?只能在一边干着急。那时,我就在心里想,我一定要独立起来,不让妈 妈这么辛苦。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地独立起来。逐渐地学会了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洗袜子,有的时候还帮妈 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像擦桌子、搬椅子、刷碗、接水等。现在,我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孩子了。妈 妈经常表扬我,说:“宝贝,你真是长大了,能帮爸爸妈 妈做这么多事情了,以前,我都没有注意到了。”爸爸听了,连连点头。我高兴得说:“爸爸妈 妈,你们放心吧,我一定要做得更多,让你们不再那么辛苦。”

我记得乌塔曾经说过,光从电视上和书本上看到的总不完美。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快乐,所以,我更要向乌塔学习。

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做一个自立的好学生。

《乌塔》读后感 篇14

今天,我又再一次翻开了语文课本。翻到了《乌塔》这一课。我细细品味着乌塔所说的每一句话语,让我仿佛懂得了什么……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一阵阵巨大的海浪,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们不可以像乌塔一样独立、自主呢?又为什么不能像乌塔一样会自理呢?面对这些疑问,我不明白。 我们就像一群渴望自由,去窗外飞翔的`小鸟。而我们现在的家长向对待珍宝一样对待我们,把我们视为掌上明珠,真可谓是放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样溺爱着我们。父母的溺爱让我们失去自由。 乌塔为了这次旅游,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去准备。她阅读了大量有关的书籍,她在双休日也去挣钱。她说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光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才深深感动了我。 在家里,我几乎不做任何家务。无论是整理房间、还是洗洗刷刷,都是妈妈一人承包。有一次,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突然也想去帮妈妈干点家务。我说我也想刷碗,妈妈不同意,还是让我去背英语单词。除非她实在忙不过来,才让我干上一点点,干完了又让我去学习了。

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让爱更完美!

《乌塔》读后感 篇15

暑假,我又读了一遍《乌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我觉得主人公乌塔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旅游又胆大细心的女孩。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她会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并且她旅游的费用有一半是自己打工挣来的!

一个14的孩子独自游历欧洲,这在我们中国父母的眼里简直不可思议。如果中国的孩子告诉父母自己想要独自去旅游,他的父母一定会严词拒绝!中国的父母太关心孩子的安危了,他们担心孩子遇到危险,担心孩子遇到坏人,所以不敢想象孩子独自去旅游。有时就连孩子想要去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担心伤到孩子或怕孩子做不好就不让做;孩子想去做些小手工,父母担心孩子独自完成不了就要陪同做;孩子想要去做游戏,父母担心孩子跌倒摔伤就这个游戏危险不能做,那个动作不可以。久而久之,中国的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就越来越弱,越来越依赖父母,然后成为了温室里生长的禾苗。

我们不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去旅游,但是要像她一样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温室里生长的禾苗在风雨中是撑不了多久的,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就能练就一对狂风暴雨也吹不折的翅膀,可以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

《乌塔》读后感 篇16

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我认识了一个自立自强、细心、有胆量的全新面孔,她就是年仅十四岁、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乌塔一个人游遍全欧洲的故事。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筹备旅行,为了 挣旅费,她利用课余时间去发广告单或陪小孩玩。 “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读到这句话时,我已经面红耳赤了。自己平时做事冲动,也没有周密的计划;不像乌塔这样做事井井有条,考虑全面,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怕家长担心自己出事而打个电话报声平安······这些事都归功于她的努力和认真、独立与自信。想到这里,我心里又多了份自责。

是的,一般我们在家里就是看书、玩电脑、写作业、看电视, 或只在近处玩耍, 几乎没有家长让自己的孩子独自出来旅游。很多同学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我们的家长爱我们,时刻怕我们走丢、怕饿着、冻着、摔着,因此,我们常常被他们带在身边。

中国的家长:“风雨之后见彩虹”。哪怕让孩子碰碰钉子、摔摔跟头,也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认识世界的机会呀!也让我们寻找一下自己身上的“彩虹”。

家长们,您是想让您的孩子变成风雨中挺拔的小草还是温室里娇嫩的花朵;想让他变成狂风暴雨中展翅飞翔的雄鹰,还是铁丝笼里漫无目地的金丝雀?

向乌塔的父母学习,该放手时就放手吧!向乌塔学习,让我们在生活中自信、自立、自强。

《乌塔》读后感 篇17

昨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一阅读课文,我深有体会。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国家。使我十分佩服她。

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游历欧洲,她已经去过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威尼斯等8个国家。自己挣了旅游一半的经费,每到一个国家,又是寄明信片,又是查警察局号码。在中国,这样独立自主,胆大心细,理解父母的同龄孩子恐怕没有几个吧!

看看我们,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人可以独自远行吗?就拿“五一”我随《山西科技报。教育周刊》小记者团去西安采访来说吧,为了赶时间,在回家的途中大家在服务区吃了顿方便面,很简单的事情我却吃了一顿像干吃面一样的泡面,我都不知道那面是怎么泡,一掀碗面的`盖子就扔垃圾箱了。起码现在我学会了泡方便面。我认为把我们圈在书本中去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因为参与感知的感觉器官只有眼和耳,光靠书本的感知却不如亲身体验更全面、具体、完美一些。可一说把孩子放出去锻炼一下吧,家长们又不放心。显然,“不放心”的理由是不充分,不合理的。要知道,只有参加实践,亲身经历,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与知识!

《乌塔》读后感 篇18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后,一道又一道波浪冲击着我的心灵。一个十四岁女孩能够独自周游欧洲,这是怎样一种勇气,这是怎样一种自豪?

文中,十四岁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经过三年时间准备了这次旅行,并且她的旅费也是她自我挣得的。这样的独立本事真是让我钦佩!想想自我,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是惯着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才使我们的独立、能干的`本事被依靠的泥土一层一层地深深覆盖了。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十分想自我骑着自行车去学乒乓球。于是,我就跟爸爸说去。

“爸爸,让我骑着自行车去学乒乓球吧!”我用恳求的眼光望着老爸。

“不行。”老爸坚决地摇了摇头。

看来老爸这座城市是攻不破了。只能去老妈那儿了。

“老妈,让我骑车去学乒乓球吧!求你啦!”我用肉麻的声音说道。

这招可真显灵,老妈让步了。我欢呼雀跃起来!

当我独自一人哼着小调,自由自在地骑着自行车,感到清风拂面,无比欢快自在。看着旁边的红花绿草,心里感到无比舒畅。骑着骑着,我听到后面有脚步声,于是用余光扫了一下。熟悉的影子。我停下车,扭头定睛一看,原先是外婆,我心里立刻感到一种无名的懊恼:看来爸爸妈妈还不信任我。我已经长大了,完全有这种本事,只要放手让我去体验,我才能成长。

居里夫人说过:“路要靠自我走,才能越走越宽。”是啊,挣脱爸爸妈妈的依靠吧,只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本事,前方的路才会越来越宽,越来越明亮。

《乌塔》读后感 篇19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而懂得了很多道理,从这篇课文中我也想到了很多。

我想到了做人就要学会自理,我们不能光依赖父母,父母是不可能跟我们过一辈子的,自理能力强了就会像乌塔一样周游世界,我们要向乌塔学习自理。我还想到了乌塔周游世界前很有准备,这也很值得我们学习,等我们找不到妈妈时,提前也要有才准备,就要带着公安局的'地图,还要记着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这些都是从乌塔中想到的,我们一定要学习乌塔

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很多,我很喜欢这篇课文。

《乌塔》读后感 篇20

中国的孩子和外国的孩子差别非常大!中国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外国的孩子七八岁就几乎可以当家了,你们看,差异真的'是很大呀!

课文《乌塔》里面,主人公“乌塔”是多么厉害呀!一个人独自游欧洲,而我们中国孩子连一个市都不能出去,一出去父母都给吓了半死。

我的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外国的人一生下来就很辛苦,长大之后要自己养活自己,途中父母不会给他们一分钱,就算死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了之后也没有用了。直到他们有了一番事业,才肯给他们钱。

我们不是一台死读书的机器,也不是温室中的花朵,更不是笼中的鸟儿!我们也要自由地飞翔,因为我们不是一只枝头的麻雀,我们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呀!

父母,我也要自由,不然我的翅膀会退化,让我无法飞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