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短文网

2025-08-14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苦难是最大的财富。”一开始我觉得苦难是痛苦和悲伤,为什么是财富呢?直到读了这本书。

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竟然是一位又聋又哑的人。聋哑人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听,那她的世界是黑暗无声的,多么恐怖。知道她的身世,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一开始脾气暴躁的她,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照顾,海伦脱变成一位哈弗大学的毕业生。读到这里我不禁赞叹起来,连我们这些耳聪目明正常人都只能奢望的哈弗大学,却被一个聋哑人考上了。我开始沉思,我们并不笨,也不是不愿意学,那为什么我们只能奢望呢?答案就是她本人的一句话:“只有聋子才会珍惜听觉,只有盲人才能体会从见天日的幸福。”然而像我们这些正常人眼睛和耳朵无所谓的感觉着景色和声音。我们不会留意生活中的平凡。也不会珍惜我们拥有的感官,更不会因我们拥有感官而心存感激。直到我们失去它们才会后悔。来吧!让我们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事物,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要心存感激。让自己的每一天活得更加精彩。

像富兰克林说得那样,上帝给人们带来苦难不是让家庭充满悲哀,而是更好的运用自己的特长,给别人送去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惊喜。苦难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应该乐观生活,积极努力。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2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达到目标的动力!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以来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感想。书里的主人公海伦。凯勒,这个女孩在她出生十九个月大时因患猩红热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变得又聋又盲。但是残酷的命运并没有使她屈服,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考入了顶级学府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之后她又出版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等书,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她本人也因此荣获“总统自由勋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可以说,她这一生活得比任何人都要精彩,她获得的成就甚至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说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那到底是什么力量可以让这个从小生活在黑暗无声世界的女子成为无数人效仿的典范?我想,这大概是梦想的力量以及她为达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正如冰心在《繁星春水》里说的那样: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今我们提起海伦。凯勒,我们只会惊叹于她获得的成就,却很少有人深思她为之付出的辛酸有多少。要知道,就是一个正常人想要获得像她一样的成就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她这样生活在黑暗无声世界的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海伦。凯勒以她不懈的奋斗延伸了生命的长度,并拓宽了它的宽度。这一点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回想自己,我总是显得太过浮躁,不容易坚持到底。学生生活总是无忧无虑的,我现在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无非是学习上的难题。记得有一天放学,我正在写作业,可是半路跳出一只拦路虎——一道数学题可把我给难住了。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一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小时……时间在我的笔间悄悄流逝,伴随的是我紧锁的双眉以及随时想要放弃的'懦弱。于是我放下作业,准备到阳台上放松一下心情,这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位与命运搏斗,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女子——海伦。凯勒,她在对我微笑。她是如此坚强,在她的字典里重来就没有放弃这个词。而我又有什么借口轻言“我不会”亦或是“我不行”呢?尽管最终我算出这道题的答案也是错误的,但我仿佛从这件事中悟出点什么。

只有秋天知道落叶的匆忙,只有云知道雨的惆怅,只有鸟儿知道天空的广阔,也只有我知道自己渴望的方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今天的努力,才会有明天的收获。梦想,是一架心灵的桥梁,不管最后能否到达成功的彼岸,拥有梦想,并努力去追求它,这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3

每当我打开一本新书,阅读一篇好文章时,就好似眼前展开-个新的世界。海伦。凯勒所着的《假如给我三天光眀》就是这样,它给我启迪,给我力量,催我奋发上进。

海伦。凯勤是个不幸的孩子,上天对她不公平,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她幻想着假如给了她三天光明的时间去看世界。第一天,她首先要去看沙莉文老师,因为可以说是改变她人生道路的'人,接下来约朋友散步,晚上回忆所见所闻;第二天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第三天海伦。凯勒打算游览纽城,感受日常世界,晩上再看看喜剧。

海伦。凯勒,这位坚强的女人,这位命运的强者。她一生为人们树立与命运拼博的榜样,尽管命运之袖神夺走了她视力和听力,这位女人却用勤奋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紧紧地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我最感到震撼的不是海伦。凯勒的勤奋,而是海伦。凯勒那坚忍不拨拔的精神!海明威说过,人只能被消灭,不能被打败。是啊,在遇到命运不公平对待的时候,誓不低头丶向人生挑战,这便是生活的强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想起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对命运的抗争,和海伦。凯勒多么相像啊!

这本书突出地体现了-位女人与命运之神的拼博,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抬起头丶挻起胸,与命运作不屈的斗争,总有一天胜利会向你招手!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4

飞花如雨,落寂似蝶,时间短暂而又飞快地流逝,苍穹之上,望尽前尘,缱绻的风刻下我对书那美好的情景,只留下了浅浅的回忆。

灯光。明亮,我与母亲就坐在那灯光下,两个背影依偎在一起,一起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当时我的眼睛充满了幻想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当我读到海伦凯勒失明失聪时,我真是感到伤心,为她的遭遇感到同情,仔细想想,当自己看不见而又听不见时,是多么地难受,所以她祈求上苍能够给她三天光明,只有三天,她就知足了。当她遇到那么大的挫折时,她是坦然面对,那我们呢,我们是否也应该坦然地去面对挫折呢?

即使她是个残疾人,但她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上了哈佛大学。那我们呢?我们有明亮的眼睛,健康的身体,我们是否也应该努力一把,努力向着自己的理想进发,总有一天,我们会有发光发亮的一天。

但是,事实总是与我们唱反调。

树叶,飘然落下,风,轻轻地吹过我的发。眼泪不自主地落下,几次的数学考试,我都考不到自己满意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多少个灯光下,有一个背影,一直在攻克难题;为什么我的付出没有回报;为什么,上苍对我如此地不公平,眼泪又流了下来,滑过我的脸颊……

但,想想海伦凯勒,想想她的遭遇,那我与她比起来,是不是小巫见大巫,受到一点挫折就退缩。是啊,没有经过风雨的雄鹰怎能展翅翱翔;没有经过风浪的帆船怎能驶向远方;没有经过挫折的我怎能成就自己的理想。我应该向她学习,不要抱怨,努力地前行。

苍穹之上,望尽前尘,让我们带着梦想,不要迷茫,点燃心中的火光,向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向前进发,披上那道月光。

灯光下,有一个背影,努力着,她知道,成功,不远。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5

亦或是人的欲望无止境吧,对自己拥有的,往往忽略了去珍惜,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我们一遇不顺心的事,往往会怨天尤人,在我们沉沦嗟叹命运的不公时,是那么的无辜,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其实,真的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认真的对待了自己的生命。

静静的回想所走过的路,其实没有多少什么事是真的不能挺过的,伤心的、难过的、高兴的、欣喜的、沉重的、轻快的,在我们的心路历程中经过的太多了,但闲暇之余不妨回顾一下,真就是那么的令人兴奋的忘乎所以抑或是悲忿的痛不欲生吗?

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名叫海伦·凯勒,年仅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的人,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用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创造了震撼人类的伟大奇迹:在她的恩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通晓五门语言,并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4年的学业,在她的一生中,都在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

她所遇到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她身上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她没有停下来埋怨上帝的不公,也没有停下来悲戚命运的捉弄。但而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了困难,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创造了人生的辉煌。她善待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光亮照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身上没有对上帝的质询和责难,而是正视现实,珍惜拥有。其实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作为凡夫俗子,我们总是会在一些事上过多的纠结,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不能自已,与海伦相比,我们每个人都是幸运的,都是上帝的宠儿。对照海伦,我们会无语。

倘或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复制的,我们的人生历程都是上帝已经设计好的,那我们还能有多少激情和希望,填鸭式的生活只会让我们更加颓废,那样如看到一望无垠的大海,最初给人的是无尽的想象,但如果它仅仅是一汪死水,波澜不惊,难免会失去吸引力,让人视觉产生疲劳,失去探求的欲望。

因而上帝是仁慈的,他在赋予生命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一个因,终是结什么果,那得看你对待生命的态度,他没有把所有的生命按照其预想的轨迹机械的重复,而是给予了很多的变数,也就是这样世界才显得如此的多姿多彩,也正基于此我们才会不断的去奋斗、不断的去创造,让自己的生命能够焕发出更多的光彩,我们的'奋斗也便有了更多的情趣。他给我们每个生命的是一张洁白的纸,同时赋予了我们无穷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历程和自己的悟性去感受生命,书写生命的意义,发掘生命的价值。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会善待自己的生命,会用心去感悟,超然于自己的驱壳,他们会在种种磨难的考验中悟出生命的真谛。

“坐着说不如起来行”,珍爱生命,就应该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努力奋斗,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尊重生命,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环视茫茫寰宇,大凡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所作为的人(于他们而言已经超越了对自我认知的范畴),无不选择了对生命的尊重的态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想让别人怎么去发现他们,追逐他们,崇拜他们,但他们创造的价值不得不令人们对他们崇尚。能够做到宠辱不惊,超然物外,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达到物我两忘是一种修养。

多少个不眠之夜,我曾在苦苦追寻生命与灵魂根源中迷失了,人类的先驱已经用他们的努力探求了生命的起源,可我们的灵魂缘何而起,试问苍穹,何人能解?两个有生命但无意识的细胞,经过神圣的溶合,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而他的意识是缘何而拥有的呢?当我们身体的机能已经完全丧失的时候,当我们的躯体僵直,回归自然的时候,我们的意识,我们的灵魂又归于何处?我由此而懂得了生命的神圣,对生命神奇的探讨,许会成为我们永恒的话题吧。生命的探究对于我们本身就已经充满了无穷的魔力,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才能让生命之光更加灿烂。

大家都在看